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总结重症心脏瓣膜病的外科治疗结果,探讨提高早期生存率的围术期处理措施。方法自2002年1月~2009年1月,对58例重症心脏瓣膜病患者施行瓣膜替换术。二尖瓣置换30例,二尖瓣carptetier成形环成形2例,主动脉瓣置换8例,二尖瓣及主动脉瓣置换18例,同期行三尖瓣成形32例,左房折叠11例,左房血栓清除9例,冠状动脉搭桥术1例。结果本组术后早期死亡3例(死亡率5.17%),低心排综合症、心律失常、多器官功能衰竭各死亡1例。结论对重症心脏瓣膜病患者,改善术前心功能,掌握手术时机,注重术中心肌保护,术中合理纠正瓣膜病变,加强术后监护,预防术后并发症,可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2.
闪辉 《中原医刊》2006,33(19):32-33
目的总结有关提高重症心脏病瓣膜手术成功率的经验,为进一步降低死亡率提供参考。方法回顾分析2001年10月~2005年12月的重症心脏瓣膜置换术178例,其中主动脉瓣与二尖瓣双瓣置换术112例,主动脉瓣置换28例,二尖瓣置换术25例,Bentall手术12例,主动脉瓣置换加三尖瓣成形术1例,三瓣膜置换术8例;同时行三尖瓣成形术53例,左房折叠术18例,主动脉瓣环扩大或窦管部扩大30例,左心室流出道加宽2例,施行冠状动脉搭桥8例,各类急诊手术14例。结果术后早期并发症58例,围手术期死亡7例,危重瓣膜病人的手术死亡率为3.9%。结论谨慎的术前评估和精密的手术方案以及精细的术后管理和监测可显著减低重症心脏病瓣膜手术的死亡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重症心脏瓣膜病的外科治疗经验。方法:对2008年1月~2011年1月我科37例重症心脏瓣膜病患者的术前准备、手术方法和术后处理等外科治疗进行分析。结果:术后低心排15例,严重心律失常7例,肺部感染9例,肾功能衰竭3例,死亡3例,死因低心排2例,肾功能衰竭1例。29例术后随访,心功能Ⅰ级19例,Ⅱ级6例,Ⅲ级3例,Ⅳ级1例。结论:重症心脏瓣膜病术后并发症多,恰当的围手术期处理、合理的手术方式选择是外科治疗重症心脏瓣膜疾病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糖尿病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心脏瓣膜病变合并糖尿病需要行瓣膜置换手术的病人也较前增多,这类患者除了遵循普通心脏瓣膜置换病人的治疗原则外,还应兼顾糖尿病的病理生理特点,注重围手术期处理,保证手术成功.我院自1999年8月~2004年8月为16例心脏瓣膜病变合并糖尿病施行瓣膜置换手术,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本院1992年5月至2006年11月对90例重症心脏瓣膜病变患者施行瓣膜置换术,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内科治疗心脏瓣膜病只能暂时减轻和缓解症状[1],根本解决问题还是在于心脏瓣膜替换[2]。我们自1994年8月~1996年12月应用机械瓣施行心脏瓣膜替换(16枚机械瓣)14例,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现总结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男性6例...  相似文献   

7.
刘治元  吴东信  欧斌  蓝远敏 《河北医学》2010,16(9):1084-1086
目的:总结重症心脏瓣膜病的外科治疗结果,探讨提高早期生存率的措施。方法:2005年1月至2009年12月我院共对41例重症心脏瓣膜病患者进行了换瓣手术。结果:术后早期死亡3例,1例死于低心排。1例于术后第9天突发室颤,抢救无效死亡。1例死于肾功能衰竭,余病例全部治愈出院。死亡率7.32%。随访35例,心功能Ⅰ级10例,Ⅱ级28例,Ⅲ级3例。结论:对重症心脏瓣膜病患者,充分的术前心功能调整,恰当选择手术时机,术中良好的心肌保护,尽量保留二尖瓣部分装置,术后严密的监护,加强术后并发症的防治,是提高手术成功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柳尧林 《西部医学》2010,22(5):845-846,848
目的观察重症心脏瓣膜病的外科治疗效果,探讨提高远期生存率的措施。方法自1999年1月至2009年6月,对78例重症心脏瓣膜病患者施行瓣膜置换术。其中单纯二尖瓣置换25例,二尖瓣置换+三尖瓣成形32例,单纯主动脉瓣置换7例,二尖辩+主动脉瓣置换+三尖瓣成形10例,二尖瓣置换+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4例。结果死亡3例(低心排血量2例、心室颤动1例)死亡率3.84%。随访65例,平均随访4.5年,死亡5例。结论对重症心脏瓣膜病患者,注重改善术前心功能,掌握手术时机,尽量保留瓣下组织,选择合适瓣膜,重视围手术期处理,可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巨大左心室(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70mm)病人瓣膜置换术的外科治疗.方法对2003年9月至2004年10月在我院施行瓣膜置换术的18例巨大左心室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术前平均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为(78.0±7.5)mm,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为(53.0±6.5)mm,左室射血分数(LVEF)为0.48±0.23;心功能Ⅲ级6例,Ⅳ级12例,二尖瓣置换(MVR)8例,主动脉瓣置换(AVR)4例,MVR MVR 6例.结果术后发生心室心律失常4例,低心排综合征及呼吸功能不全1例,死亡1例(5.56%).术后6~12mo超声心动图复查,LVEDD及LVESD较术前明显缩小.现生存的17例中,心功能Ⅰ级10例,Ⅱ级7例.结论巨大左心室心脏瓣膜病人经充分的术前准备后仍应考虑手术治疗;采用间断20℃冷血心停搏液灌注改进心肌保护技术;加强围术期心功能的支持和室性心律失常的防治是提高巨大左心室病人瓣膜替换术疗效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0.
心脏瓣膜病晚期心肌结构与代谢发生显著病理性改变,对心功能影响较大且复杂,围术期的风险很大。笔者回顾性总结2006年1月-2008年6月笔者医院332例重症心脏瓣膜病手术的体外循环(cardiopulmonary bypass,CPB)管理经验,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心脏瓣膜替换术的麻醉处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心脏瓣膜替换术的麻醉处理特点。方法 麻醉诱导采用咪唑安定、芬太尼、依托咪酯、维库溴铵,麻醉维持采用静吸复合麻醉。连续监测ECG、BP、CVP、SpO2、体温、尿量、电解质、血气。心肌保护采用4℃高钾晶体停搏液、持续温氧合血灌注。结果 365例手术围术期血流动力学稳定。心脏自动复跳274例,自动复跳率达75%。无麻醉死亡。结论 心脏瓣膜手术的麻醉宜选用对血液动力学影响小,心肌抑制轻的药物,芬太尼、咪唑安定、依托咪酯是其主要用药。诱导和CPB是最关键的步骤之一。围术期应合理应用血管活性药,维持血流动力学的稳定。  相似文献   

12.
瓣膜置换术围术期使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8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总结瓣膜置换术围术期使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的经验,评估IABP治疗瓣膜置换术后低心排血量综合征的疗效、死亡率和并发症发生率。方法自1998年3月至2008年12月在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行瓣膜置换术围术期使用IABP辅助循环的顽固性心功能不全患者82例,其中二尖瓣置换术(MVR)27例,主动脉瓣置换术(AVR)20例,双瓣膜置换术(DVR)35例;术中使用IABP 37例,术后使用IABP 45例。总结手术经验,评估其疗效、死亡率和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52例(63.4%)有效,撤机后患者均预后良好,正常出院;30例死亡(36.6%),其中20例因难逆性术后低心排血量综合征而死亡。置管时间32~631 h,平均126 h。IABP并发症发生情况:下肢缺血表现1例(1.2%),局部血肿4例(4.9%),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1例(1.2%),坠积性肺炎15例(18.3%)。结论 IABP对瓣膜置换术后低心排血量综合征的治疗具有辅助作用,对于瓣膜病史较长,左室较大,心功能受损严重的患者,应适当放宽IABP的使用指征,以免错过最佳的应用时机,甚至可预防性应用;穿刺操作熟练、术后严密护理可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改变,老年退行性瓣膜病发病率逐年增高,其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清楚。病变主要累及左心瓣膜,引起钙化性主动脉瓣狭窄最为常见,二尖瓣脱垂致关闭不全次之。其病情发展缓慢,一旦出现症状生存期则明显缩短。药物治疗对轻者可以改善症状,重危患者往往难以奏效。对于主动脉瓣狭窄和二尖瓣关闭不全而言,人工瓣膜置换术仍然是目前公认有效的治疗方法,选择和把握手术时机十分重要。经皮球囊主动脉瓣成形术作为一种姑息性治疗手段可以改善高龄高危患者的临床症状。经皮导管主动脉瓣置入术及经皮二尖瓣成形技术将成为近几年临床上治疗老年退行性瓣膜病的研究方向,并被越来越多地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风心病伴脑栓塞患者行瓣膜替换术的术中处理措施进行临床经验总结,提高针对该类患者的治愈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2009年2月共17例风心病伴脑栓塞患者的临床资料,及瓣膜替换术的术中处理方法,术后并发症和死亡率。结果术后出现非神经系统并发症7例,其中低心排综合征3例,严重右心衰竭1例,肝功能重度减退2例,肾功能衰竭1例,并且有6例患者出现过心律失常。术后出现神经系统并发症4例,主要表现为精神异常、癫痫发作、短时间的昏迷,其余患者术后肢体功能障碍,语言障碍与术前比较无明显变化。围手术期死亡2例,其中死于术后低心排1例;脑栓塞昏迷并发呼吸衰竭和多脏器功能衰竭1例。通过门诊随访15例患者中的13例,6个月~18个月,总随访率86.7%,在随访期间无死亡,心功能(NYHY)Ⅰ~Ⅱ级,未再出现新的脑栓塞。结论风心病合并脑栓塞患者,经恰当的建立体外循环和掌握特殊的手术操作技巧,能达到较好的近、远期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5.
重症心脏双瓣膜置换术26例治疗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重症心脏双瓣膜置换术的临床治疗经验,分析术后主要并发症的诱因.方法:回顾性分析26例重症心脏双瓣膜置换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围手术期并发症死亡2例(7.7%),其中肾功能衰竭死亡1例,严重心律失常并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1例.2例患者术前心功能Ⅲ~Ⅳ级,心胸比≥0.80,左心室舒张末内径(LVEDD)≥80 m...  相似文献   

16.
瓣膜置换治疗心脏瓣膜病合并巨大左心室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合并巨大左心室瓣膜置换术的治疗经验。方法对2002年4月-2009年2月施行的65例巨大左心室瓣膜置换术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术后发生各种并发症33例(50.77%),死亡5例(7.69%)。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和低心排综合征及其所导致的多脏器功能衰竭是合并巨大左室瓣膜置换术后的主要并发症和致死原因。结论合并巨大左室瓣膜置换术后的并发症和死亡率均明显高于同期瓣膜病手术,但瓣膜置换术仍是治疗合并巨大左心室瓣膜病的首选方法,充分的术前准备、适当地选择手术时机、正确的手术方法及合理的围术期处理是获得良好手术效果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风湿性心脏瓣膜病并发房颤患者围手术期电击结合口服胺碘酮在复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围手术期口服胺碘酮,术中瓣膜置换后,根据心脏自动复跳情况采用电击复律。结果:关胸后、术后3d、10d、3个月分别有93.3%、80.0%、73.3%、66.7%的患者维持窦性心律。结论:该方法复律安全、效果好,可提高房颤的转复率,减少术后复发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总结分析瓣膜病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患者行机械瓣膜置换术的围术期治疗经验。方法分析瓣膜病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肺动脉收缩压>70 mmHg)的机械瓣膜置换术患者41例,其中二尖瓣置换术(MVR)21例(风心病19例,脱垂2例),主动脉瓣置换术(AVR)4例(风心病3例,二叶瓣畸形1例),双瓣置换术(MVR+AVR)16例(均为风心病),同时行De Vega三尖瓣成形术27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3例,左房血栓清除术6例。回顾术前治疗措施、术中注意事项、术后治疗方法 ,通过超声心动图评价恢复情况。结果 41例患者中死亡2例(4.9%),围术期发生肾功能不全2例(4.9%)。术后随访12~66个月,心功能均恢复至Ⅰ~Ⅱ级。肺动脉压力术后1周显著下降(91 mmHg±19 mmHg vs 37 mmHg±10 mmHg),3个月后进一步下降至(35±13)mmHg。结论瓣膜置换术可显著降低瓣膜病患者的肺动脉压力,进而改善其心功能。在术前准备周密、手术方案合理、积极预防和处理好术后并发症的前提下,重度肺动脉高压并不显著增加机械瓣膜置换手术的病死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行人工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远期预后的危险因素,为临床采取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00年3月至2009年3月在北京安贞医院行人工心脏瓣膜置换术的心脏瓣膜病患者共1 246例,其中646例的随访数据为有效数据,有效数据通过Cox比例风险模型对潜在的危险因素进行单变量分析,初步筛查出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危险因素,然后再通过多变量回归进行独立危险因素分析。结果高龄(年龄>65岁)、心功能分级Ⅳ级、术前并发糖尿病、术前并发肾损伤、术后未严格遵照医嘱、肺部感染、主动脉阻断时间(61~90 min)、术后射血分数≤40%、二次换瓣手术及抗凝治疗不当均为影响人工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远期预后的高危因素。结论影响心脏瓣膜病患者瓣膜置换术远期预后的危险因素具有多样化的特点,不同患者手术后应结合其相关危险因素和自身的疾病特点,进行综合防治。  相似文献   

20.
朱勇  蔡茂庆  秦湧  张林 《重庆医学》2011,40(9):869-870
目的 探讨心脏瓣膜病变及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围手术处理.方法 回顾分析16例心脏瓣膜病变及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行LC的临床资料.结果 所有患者都顺利完成LC.结论 心脏瓣膜病变及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经正确的围手术期处理,可安全完成LC.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