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 :观察术后病人应用硬膜外自控镇痛 (PCEA)术和静脉自控镇痛 (PCVA)术 ,对疼痛治疗的效果及副作用发生率。方法 :根据病人术后镇痛方法及配制镇痛药物的不同 ,将 80例病人随机分为A和B两组 ,每组 4 0例。A组选用PCEA术 ,持续注射吗啡 +布比卡因混合液 ;B组选用PCVA术持续注入芬太尼 ,比较两组在镇痛过程中的差异。结果 :A组和B组都具有良好的镇痛效果 ,优良率相比 (P >0 .0 5)没有显著差异。A组的负作用发生率高于B组 (P <0 .0 5)。结论 :B组病人选用PCVA术 ,持续注入枸橼酸芬太尼 ,有 95%的病人达到了优良的镇痛效果 ,并且副作用发生率很低 ,是一种比较理想的术后镇痛疗法。  相似文献   

2.
术后自控皮下镇痛60例效果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患自控镇痛(PCA)技术目前已成为麻醉科工作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尤其以患自控硬膜外镇痛(PCEA)和患自控静脉镇痛(PCIA)已广泛应用于临床,且镇痛效果确切。为了寻求更简便的止痛方法,我院于2003年1~12月对行上腹部手术60例患采用患自控皮下镇痛(patient controlled subcutaneous analgesia,PCSA),获得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芬太尼用于术后皮下自控镇痛的效果。方法:芬太尼0.8~1.2mg、氟哌啶2.5—5mg、2%利多卡因10ml、加0.9%氯化钠至100ml。手术结束时.用20G动静脉留置针置于一侧上臂三角肌皮下,预先注入镇痛泵内药液2ml,并连接PCA输注泵,镇痛泵持续输注速度2ml/小时,单次PCA剂量0.5~2ml,自控锁定时间15分钟。镇痛效果评定采用Prince—Henry评分法。结果:Prince—Henry评分为0分82例,1分582例,2分150例,3分46例,无4分出现。优良率94.7%,有效率100%,无明显的呼吸循环抑制,有13例觉头晕,28例有恶心感,6例发生呕吐,1例出现锥体外系症状。结论:芬太尼用于术后皮下自控镇痛,方法简便,血药浓度稳定,镇痛效果确切、安全,不良反应较少。  相似文献   

4.
杨许莲  王娟 《中外医疗》2010,29(26):103-103
目的 探索简便、有效且副作用少的术后镇痛方法.方法 约术毕前30 min静注曲马多50~100mg,地塞米松5~10mg.术毕于上臂三角肌或前臂内侧皮下埋置静脉留置针,接一次性镇痛泵,镇痛液为0.3%~0.5%曲马多生理盐水100mL,含氟哌利多2.5~5mg.泵流量2mL/h,单次追加剂量0.5mL,锁定时间15min.术后4、12、24h和48h随访镇痛效果和副作用.结果 0级301例,1级983例,2级28例,3级8例;无呼吸循环抑制、尿潴留病例,皮肤痛痒3例,眩晕嗜睡216例,恶心呕吐78例,椎体外系症状6例.结论 曲马多病人自控镇痛操作简便、安全有效、适宜推广.  相似文献   

5.
自控硬膜外镇痛对食管癌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薛瑞萍 《甘肃医药》2009,28(6):434-435
目的:探讨自控硬膜外镇痛对食管癌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食管癌手术患者60例,分别采用白控硬膜外镇痛组(PCEA)和自控静脉镇痛组(PCIA),观察麻醉前、术后2h、术后第3d、术后第5dT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NK细胞百分率以及细胞因子含量。结果:与麻醉前比较,术后第3d、第5dCD4^+明显升高(P〈0.05)。术后4hNK细胞PCEA组明显高于PCIA组;与麻醉前比较,两组患者各细胞因子术后4h有明显增加(P〈0.05,P〈0.01),术后第5d两组TNF—α明显下降(P〈0.05),其他细胞因子比较差异不明显。组间比较,术后4h两组TNF—α、INF-γ,IL-2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自控硬膜外镇痛能更好地应用于食管癌手术患者。  相似文献   

6.
患者自控皮下镇痛(PCSA)是一种简便、有效的镇痛方法,阿片类镇痛药为目前PCSA的常用药物,但其用于老年患者PCSA时易出现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高乌甲素为国内首创的非成瘾性镇痛药,临床已用于癌痛、炎性痛及术后疼痛的治疗[1 ̄3],本研究以芬太尼为对比,评价高乌甲素用于老年患者腹部PCSA的镇痛效果及安全性。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ASAⅠ ̄Ⅱ级择期行上腹部手术老年患者40例,随机分为两组。高乌甲素组:男14例,女6例,年龄70.3±5.2岁,体重60.8±8.5kg;芬太尼组:男13例,女7例,年龄71.7±4.8岁,体重62.8±7.6kg,所有患者术前心肺功…  相似文献   

7.
腹部术后患者行皮下芬太尼与硬膜外吗啡自控镇痛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比较术后皮下芬太尼与硬膜外吗啡自控镇痛的效果、安全性及实用性。方法60例ASA Ⅰ~Ⅱ级择期行腹部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Ⅰ组采用芬太尼皮下自控镇痛(PCSA),配方为芬太尼2 mg 氟哌利多5 mg,用0.9%生理盐水稀释至100 ml,设置背景剂量芬太尼6~8 μg/(Kg·h),PCA4μg/(kg·h),锁定时间10min,术毕在前上臂内侧近腋窝处皮下埋置7号头皮针固定后接PCA装置。Ⅱ组为硬膜外吗啡自控镇痛(PCEA),配方为吗啡10 mg 0.25%布比卡因125 mg 氟哌利多5 mg,用0.9%生理盐水稀释至100 ml。设置背景剂量2ml/h,PCA2ml,锁定时间20 min,术毕接PCA装置。结果 Ⅰ组患者按压给药键次数多于Ⅱ组(P<0.05)。镇静程度好于Ⅱ组(P<0.05)。无皮肤瘙痒。肠蠕动恢复时间较短(P<0.05),但恶心、呕吐高于Ⅱ组(P<0.05)。结论PCSA与PCEA均能起到安全而满意的镇痛效果,但Ⅰ组操作简便,护理方便,对胃肠功能影响小。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舒芬太尼在骨科术后患者自控皮下镇痛(PCSA)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60例ASAI~H级的骨科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舒芬太尼组(S组)和吗啡组(M组),分别采用患者自控镇痛泵经皮持续输注舒芬太尼(2μg/h)和吗啡(0.4mg/h),观察记录两组患者的镇痛效果、生命体征变化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S组的VAS评分在术后12、24及48h明显低于M组相应时刻的评分(P〈0.05),S组镇痛期间恶心、呕吐、嗜睡等不良反应明显低于M组(P〈0.05),两组镇痛期间生命体征均较平稳。结论 舒芬太尼应用于患者自控皮下镇痛具有镇痛效果确切、可控性强及不良反应发生率低的优点.可安全用于骨科患者的术后镇痛。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瑞芬太尼作皮下镇痛的临床效果。方法 68例腹部手术后行皮下镇痛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F组为芬太尼组,药液配制为芬太尼1mg+氟哌利多2.5mg+利多卡因200mg+0.9%NS至100ml,REM组为瑞芬太尼组,药液配制为瑞芬太尼1mg+氟哌利多2.5mg+利多卡因200mg+0.9%NS至100ml,镇痛过程结束后用视觉模拟评分(VAS)尺对患者进行镇痛评分,并记录镇痛过程中按压自控开关的次数及呼吸抑制(SpO2〈85%)例数。结果 F组与REM组VAS评分相近,F组为2.68±1.02,REM组为2.53±0.85,差异无显著性;按压自控键次数:F组为10.23±1.1次,REM组为5.08±2.08次,差异有显著性;呼吸抑制:F组1例,REM组3例,发生率分别为2.94%、11.76%。结论 瑞芬太尼行皮下镇痛,镇痛效应稳定,病人使用自控按键次数明显较芬太尼组少,只要在镇痛过程中注意观察,不失为一种安全有效的术后镇痛方法。  相似文献   

10.
皮下自控镇痛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我院2005年6~12月对择期手术患者80例,予皮下自控镇痛,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择期手术80例,年龄18~78岁,平均42±10岁,ASAⅠ~Ⅱ级。其中行硬膜外麻醉42  相似文献   

11.
汤昆蓉  邓婉欣 《西部医学》2012,24(6):1155-1156
目的比较持续皮下持续镇痛法与静脉自控镇痛法在全麻术后镇痛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全麻术后患者80例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40例,A组采用皮下镇痛法,于手术结束拔出气管导管后即于上臂三角肌处皮下持续泵入0.015%舒芬太尼,2ml/h;B组采用静脉自控镇痛法于手术结束拔出气管导管后持续静脉泵入0.01%舒芬太尼,2ml/h。采用VAS和SS评分评估两组的镇痛和镇静效果。结果A组镇痛效果优予B组(P〈0.05),镇静强度低于B组(P〈0.05)。B组镇痛效果弱于A组,但镇静强度高于A组。结论皮下持续镇痛法较静脉自控镇痛法镇痛效果强,对全身影响较小,安全性高,为一较好全麻术后镇痛方法,可在临床全麻术后镇痛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病人自控镇痛(PCA),肌注镇痛(MIA)和直肠给药镇痛(RAA)在消化道肿瘤术后镇痛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44例消化道肿瘤术后病人随机分为PCA组,MIA组和RAA组。结果:PCA组镇痛效果优于MIA组和RAA组(P<0.01),24小时患睡眠时间显长于MIA组和RAA组(P<0.01),肠蠕动恢复和肛门排气时间亦较后二组明显缩短(P<0.05),术后PCA组血清皮质醇,血糖上升幅度显低于MIA组和RAA组(P<0.01),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三组无显性差异(P<0.05)。结论:PCA具有较好的镇痛效果,抑制术后应激反应,减轻内分泌变化。  相似文献   

13.
舒芬太尼用于腹部手术术后病人皮下自控镇痛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舒芬太尼用于腹部手术术后病人皮下自控镇痛(PCSA)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方法60例择期腹部手术的病人,年龄28~63岁,ASAⅠ~Ⅱ级,随机分为三组。A组(n=20):术后镇痛给与0.04μg/kg·h舒芬太尼;B组(n=20):术后镇痛给与0.06μg/kg·h舒芬太尼;C组(n=20):术后镇痛给与0.08μg/kg·h舒芬太尼。手术结束前30min给与负荷剂量舒芬太尼0.1μg/kg,手术结束后于病人三角肌处埋针置管连接镇痛泵。分别记录术后4h、8h、16h、24h、48h各时间点的生命体征,VAS评分,Ramsay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与A组相比,B组和C组VAS评分显著降低(P〈0.05),B组和C组间VAS评分组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Ramsay评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不良反应多于A组和B组(P〈0.05)。结论0.06μg/kg·h舒芬太尼用于腹部手术术后病人皮下自控镇痛效果确切且不良反应较少,适合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布托啡诺与舒芬太尼联合应用于食管肿瘤切除术后患者自控静脉镇痛(patient-controlledintravenous analgesia,PCIA)的临床效果及其安全性。方法60例ASAⅠ-Ⅲ级的食管肿瘤患者,随机均分为3组行PCIA。B组:布托啡诺0.15 mg/kg;S组:舒芬太尼2μg/kg;BS组(布托啡诺0.075 mg/kg+舒芬太尼1μg/kg)。监测并记录术后4、12、24、48 h患者的镇痛(VAS评分)和镇静(Ramsay评分)效果及副作用发生情况。结果3组镇痛效果均确切可靠。B组VAS评分显著高于S组和BS组(P〈0.05);S组和BS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B组患者Ramsay评分显著高于S组和BS组(P〈0.05);S组和BS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BS组不良反应发生例数显著低于其余两组(P〈0.05)。结论布托啡诺与舒芬太尼联合应用于食管肿瘤术后PCIA,镇痛效果确切可靠而不良反应少,是一种理想的镇痛方式。  相似文献   

15.
刘梦虓  熊章荣  牟林  魏闯  唐延先 《重庆医学》2015,(15):2048-2050
目的:探讨硬膜外复合皮下多模式镇痛对开胸食管癌手术切除术的镇痛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将40例择期行开胸食管癌手术切除术的患者分为硬膜外复合皮下镇痛组(A组)和皮下镇痛组(B组)。A组采用术前、术中持续泵注0.15%罗哌卡因、0.00002%舒芬太尼硬膜外持续镇痛,关胸前静脉注射曲马多负荷剂量,术毕采用曲马多、舒芬太尼皮下自控镇痛。B组关胸前静脉注射曲马多负荷剂量,术毕曲马多、舒芬太尼皮下自控镇痛。分别在术后各时段评估患者的视觉模拟评分(VAS)、舒适状态、镇静评分,镇痛药的使用剂量,患者自控镇痛(PCA)按压次数,PCA按压次数比及生命体征、不良反应。结果(1) A组较B组安静及活动状态时的VAS评分、PCA按压次数显著降低,舒适状态评分、PCA按压次数比显著上升(P<0.05);(2)两组患者术后基本生命体征,镇静评分,恶心、呕吐、皮肤瘙痒、胸闷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硬膜外复合皮下多模式镇痛用于开胸食管癌手术是一种较佳的多模式镇痛方案。  相似文献   

16.
计根林  曾毅  侯立朝  熊利泽  路志红  黄怡 《医学争鸣》2007,28(20):1872-1874
目的:比较伍用小剂量氯胺酮对前列腺切除术后硬膜外自控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硬膜外腰麻联合麻醉下择期前列腺摘除术患者68例,术后随机分为A,B组,每组34例,均采用自控硬膜外镇痛(PCEA).A组:1.25 g/L罗哌卡因和2 mg/L芬太尼混合液,B组:A组 0.4 g/L盐酸氯胺酮.单次自控镇痛(PCA)背景剂量3 mL/h,PCA剂量2mL/次,锁定时间为10 min,限量16 mL/h.于术后4 h和术后第1,2日的08:00,13:00,18:00时定期随访并记录患者在安静时(RVAS),运动时(MRAS)和咳嗽时(CVAS)的疼痛评分,Bromage运动阻滞评分,膀胱痉挛发生率,芬太尼耗量,膀胱冲洗液转清时间以及其副反应.结果:4 h/24 h,A组术后4,24h的RVAS评分及4,24,48 h的芬太尼耗量均明显大于B组(P<0.05);两组膀胱痉挛的发生率和持续时间分别为27%,12%和(1.6±0.5)min,(0.7±0.3)min(P<0.05);膀胱冲洗液转清时间分别为(46±13)h,(34±11)h(P<0.05);A组的Bromage评分稍高于B组,但无明显差异;两组镇静评分以及副反应发生率相似.结论:罗哌卡因、芬太尼伍用小剂量氯胺酮是较为理想的硬膜外镇痛药配方,其镇痛效果良好且副反应小.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比较芬太尼复合米唑安定或新斯的明用于术后硬膜外病人自控镇痛(PCEA)的临床效果。方法:85例(ASAI-Ⅱ级)在硬膜外麻醉下行妇科手术的病人随机分成三组,F组(n=25):用0.0002%芬太尼 0.125%布比卡 因;MF组(n=30):用F组药液 0.010%咪唑安定;NF组(n=30):F组药液 0.0025%新斯的明。当病人术后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5时,开始镇痛。观窗记录注药后24小时内三组病人用药总量,PCEA泵使用次数(按压总数/实进数)、VAS、镇静评分、血压、心率、呼吸频率及恶心呕吐、瘙痒、腹胀等并发症。结果:镇痛后24小时三组病人PCEA用药量无明显差异;VAS评定F组最高(P<0.01),PCEA总按压数/实进数(A/I)比值在0-2范围内的病人例数,MF≈NF>F组(P<0.05),提示MF、NF组镇痛效果较好;镇静评分:MF组高于NF和F组(P<0.01);三组病人在PCEA期间血压、心率、呼吸频率均在正常范围;三组病人恶心呕吐发生率为5%-10%,腹胀F组4例、MF组3例、NF组无一例,各组无一例皮肤瘙痒。结论:选择芬太尼和布比卡因行PCEA时,复合小剂量咪唑安定或新斯的明其镇痛效果更满意。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比较高位硬膜外自控镇痛 (HPCEA )组和低位硬膜外自控镇痛 (L PCEA )组对病人术后呼吸循环功能的影响。方法 :择期手术病人 36例 ,胸部手术 18例 ,下腹部手术 18例。术后均采用 0 .12 5 %布比卡因加 0 .0 1%吗啡硬膜外自控镇痛。结果 :两组病人比较 RR、 VT、 VC、 Sp O2 无显著差异 ,但各组与启动前比较 VT、 VC改善明显 (P <0 .0 1)。HPCEA对 SBP、 DBP、 HR较 L PCEA影响明显 (P <0 .0 1) ,与启动 PCA前比较 ,两组均有显著差异 (P <0 .0 1)。结论 :高位硬膜外自控镇痛对病人的循环影响较大 ,可能与阻滞病人的心交感神经有关系 ,无论高位还是低位 PCEA均根据实际镇痛的个体情况及时调整 PCA泵的各项参数 ,以策安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氯诺昔康复合芬太尼在皮下术后镇痛的镇痛效果,安全性及实用性.方法 51例ASAⅠ~Ⅱ级的择期手术病人,术毕所有病人静脉注射氯诺昔康8mg,作为镇痛的负荷剂量.随机分成两组:皮下镇痛组,n=26;静脉镇痛组,n=25.以1ml/h恒速进行术后镇痛,药物配制(两组相同):氯诺昔康15μg·kg-1·-1 芬太尼0.1μg·kg-1·h-1.记录术后4、8、12、24、36、48h视觉模拟评分(VAS)和不良反应.结果 镇痛效果VAS评分两组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恶心、呕吐发生率无统计学意义.静脉镇痛组有4例因套管针脱出,需重新静脉穿刺.结论 氯诺昔康复合芬太尼用于皮下术后镇痛,能达到良好的镇痛效果.相对于静脉镇痛组,氯诺昔康复合芬太尼用于皮下术后镇痛,操作更加方便、安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不同剂量雷莫司琼预防术后静脉镇痛(PCIA)恶心呕吐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ASAⅠ~Ⅱ级手术患者114例,随机分为A、B、C三组,每组38例。A组PCA配方为吗啡10 mg+芬太尼0.8 mg+雷莫司琼0.3 mg;B组PCA配方为吗啡10 mg+芬太尼0.8 mg+雷莫司琼0.6 mg;C组PCA配方为吗啡10 mg+芬太尼0.8mg。结果A、B两组患者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5/38例,13.2%;4/38例,10.5%)均低于C组(13/38例,34.2%)且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A组恶心呕吐发生率(5/38例,13.2%)与B组恶心呕吐发生率(4/38例,10.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雷莫司琼0.3 mg即可达到预防吗啡和芬太尼术后PCEA恶心呕吐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