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探讨肝脏癌前病变过程中肝细胞凋亡的变化及Fas和FasL的表达,以期为肝脏疾病防治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模型组,模型组采用腹腔注射二乙基亚硝胺(DEN)制备大鼠肝脏癌前病变模型,生化检查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γ-谷氨酰转肽酶(γ-GT)、α-L-岩藻糖苷酶(AFU)、甲胎蛋白(AFP)和癌胚抗原(CEA)。光镜下观察肝脏组织病理学改变;使用DNA电泳法检测肝细胞的凋亡情况;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Fas和FasL的表达与分布。结果对照组大鼠光镜下肝组织结构正常,模型组大鼠肝细胞肿胀,肝小叶内可见灶性坏死伴炎性细胞浸润,同时逐渐出现纤维组织增生及肝细胞再生。模型组1~8周和9~12周大鼠血清ALT、AST、γ-GT和AFU活性均高于对照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模型组9~12周大鼠血清ALT、AST、γ-GT和AFU活性高于1~8周,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AFP和CEA均正常。对照组无细胞凋亡,模型组大鼠肝脏细胞呈明显的DNA梯状条带。对照组大鼠肝组织中未见Fas和FasL表达,模型组Fas和FasL主要表达在肝脏细胞胞浆。结论大鼠肝脏癌前病变时,肝细胞凋亡增加可能与凋亡相关基因Fas和FasL表达增加有关。肝脏癌前病变大鼠肝细胞凋亡增加,可能是肝损伤加重的原因。  相似文献   

2.
3.
Fas抗原和Fas配体是细胞表面的两种跨膜蛋白;Fas介导的细胞凋亡对维持机体免疫功能和在某些疾病的发生发展中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周高速  张振书  王凡  林汉军  朱洁 《医学争鸣》2003,24(19):1763-1765
目的 :观察内毒素急性肝损伤后肝细胞凋亡和Fas/Fas配体 (FasL)表达的变化 ,以及氟美松对其影响 ,探讨急性肝损伤早期作用机制 .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和原位杂交技术检测各时相点肝细胞Fas/FasL蛋白和mRNA的表达 ;应用原位末端标记技术对各时相点肝细胞凋亡进行检测 .结果 :内毒素急性肝损伤各时相点大鼠肝细胞Fas/FasL蛋白和mR NA的表达较对照组明显上调 (P <0 .0 5 ) ,且与肝细胞凋亡的增加相一致 ;氟美松可明显减轻炎症反应 ,抑制脂多糖 (LPS)诱导的肝细胞凋亡 ,并使肝细胞Fas/FasL蛋白和mRNA的表达明显下调 (P <0 .0 5 ) .结论 :肝细胞凋亡和Fas/FasL系统活化可能参与内毒素急性肝损伤早期的发病机制 ,而且加重早期肝损伤 ;氟美松可抑制Fas/FasL系统活化 ,阻断和调控凋亡 ,从而减轻肝组织损伤  相似文献   

5.
凋亡的Fas/FasL与自身免疫病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机体的生存需要细胞增殖与死亡的平衡。细胞凋亡的过高或过低与自身免疫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正常情况下免疫系统对自身成分不发生免疫应答 ,这主要依赖于免疫系统对自身产生免疫耐受 ,包括中枢耐受和外周耐受。其中Fas/FasL在免疫耐受的发生中起重要的作用。当自身耐受被打破 ,免疫系统就会对自身成分产生免疫应答 ,进而发展成为自身免疫病。1 Fas/FasL细胞凋亡受体Fas(Apo 1,CD95)是一种细胞表面蛋白 ,属于TNF/NGF受体家族 ,广泛存在于多种细胞表面。人的Fas基因位于第 10号染色体上 ,小鼠的Fas基…  相似文献   

6.
倪文静  朱述阳  刘文静  吴瑕  陈云峰  赵玲 《重庆医学》2012,41(31):3295-3297,3354
目的探讨瘦素对大鼠气道平滑肌细胞(ASMCs)凋亡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大鼠ASMCs。Western blot法测定ASMCs上瘦素受体的表达。不同浓度(0、20、40、60、80、100μg/mL)的瘦素及100μg/mL瘦素+BY-0961Rleptin receptor(L)干预培养的大鼠ASMCs 48h后,Annexin V-FITC/PC测定细胞凋亡率,Western blot法测定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caspase-3)和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xl(Bcl-xl)蛋白表达。结果 ASMCs上有瘦素受体的表达;细胞的凋亡率与瘦素浓度呈负相关;瘦素对ASMCs抗凋亡作用与浓度呈正相关,caspase-3表达减少,Bcl-xl表达增加。结论大鼠ASMCs表面有瘦素受体的表达。瘦素可以抑制体外培养的大鼠ASMCs的凋亡,且这种作用呈浓度依赖性。  相似文献   

7.
蟾皮提取液对肾癌细胞凋亡及Fas,FasL和bcl—2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蟾皮对肾癌细胞GRC-1凋亡的诱导作用及Fas、Fas配体(Fas Linand,FasL)和bcl-2表达的影响,了解其抑制肿瘤的分子生物学机制。方法:用末端脱氧核苷酰转移酶法(TdT-mediated dUTPnick end labeling,TUNEL)流式细胞技术检测细胞凋亡,免疫细胞化学检测Fas、FasL和bcl-2的表达。结果:当蟾皮提取液浓度分别为0μg/ml,0.01  相似文献   

8.
Fas作为肿瘤坏死因子/神经生长因子受体超家族成员,在细胞凋亡及免疫调节中发挥重要作用。Fas系统是目前研究最清楚的介导细胞凋亡的信号转导系统,主要由Fas及其相应配体(Fas L)组成。细胞在接收到凋亡信号后,主要经外源性(死亡受体途径)和内源性(线粒体途径)两条途径引发细胞凋亡。此外,Fas还可以促进肿瘤细胞侵袭和转移。该文概述了Fas和Fas L的分子特征及在肿瘤细胞凋亡中的最新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凋亡相关蛋白Fas、FasL在口腔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对癌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10例正常口腔黏膜、38例不同分化程度口腔鳞癌组织Fas、FasL的表达;脱氧核糖核酸末端转移酶介导的原位末端标记(TUNEL)技术,检测鳞癌细胞的凋亡。结果:Fas在正常口腔黏膜中广泛表达,鳞癌组织表达明显下调(P<0.05);FasL在正常口腔黏膜不表达,鳞癌组织表达明显上调(P<0.01);Fas、FasL表达与口腔鳞癌分化程度无关;口腔鳞癌细胞Fas表达阴性组癌细胞凋亡指数(Apop-toticIndex,AI)明显低于Fas表达阳性组(P<0.01),Fas表达阳性组中,随Fas表达的下降,癌细胞AI逐步降低,各组间AI差异有显著性(P<0.01);口腔鳞癌细胞FasL表达阳性组癌细胞AI明显低于FasL表达阴性组(P<0.01);不同程度FasL表达间的癌细胞凋亡指数有差异。结论:口腔鳞癌细胞Fas、FasL的表达与癌细胞的凋亡及肿瘤的形成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Fas、FasL在大鼠肝癌中的表达及其与细胞调亡和肿瘤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41只大鼠肝组织中的Fas及其配体FasL表达进行检测比较,其中34只经过暴露黄曲霉毒素B1(AFB1),28只出现癌变,6只未出现癌变,7只未经处理.结果:出现癌变大鼠肝组织和未出现癌变大鼠肝组织中的Fas表达率分别为25.0%、69.2%(P<0.05).而FasL表达率分别为32.1%、53.8%(P>0.05).结论:大鼠肝癌组织中Fas表达率要比未出现癌变的大鼠肝组织的表达率降低,Fas的低表达在大鼠肝癌的形成中可能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盐酸小檗碱对大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干预效果和可能作用机制。方法雄性Wistar大鼠4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札=10)和造模组(n=30),正常对照组给予普通饲料,造模组给予高脂肪饲料(77.5%基础饲料、10%蛋黄粉、10%猪油、2%胆固醇、0、5%胆酸钠1。喂饲12周,成功复制NAFLD大鼠模型。将造模组大鼠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n=9)、多烯磷脂酰胆碱组(n=9)和盐酸小檗碱组(n=9)。药物干预4周后,称量大鼠肝脏湿重和附睾脂肪、肾周脂肪及内脏脂肪的重量;测定血清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空腹血糖(FPG)、甘油三脂、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等各项生化指标;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空腹血清胰岛素(FINS)含量;光学显微镜下观察肝细胞脂肪变性程度。结果与模型对照组比较,盐酸小檗碱组大鼠的附睾脂肪及。肾周脂肪重量显著降低,AST、ALT、FPG、LDL—C下降,FINS、稳态模式评估法胰岛素抵抗指数下降,肝脏脂肪变性程度减轻。结论盐酸小檗碱通过改善高脂肪饲料诱导NAFLD大鼠的胰岛素抵抗而发挥治疗NAFLD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凋亡蛋白bcl-2、bax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形成过程中肝细胞凋亡的调控作用.方法 高脂饮食建立非酒精性脂肪肝病模型,流式细胞仪检测高脂饮食组(F组)、正常饮食组(C组)大鼠4、8、12周肝细胞凋亡指数,免疫组织化学法及Western-Blot检测bcl-2、bax在肝组织的表达情况.结果 F组4周肝细胞凋亡百分数(4.20±0.40)与C组肝细胞(4.10±0.30)无明显差异,但F组8、12周肝细胞凋亡百分数明显增加,分别为9.20±0.40、11.60±1.10,C组8、12周分别为4.30±0.30、4.30±0.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F组bcl-2、bax蛋白的表达随着时间延长增高,尤以F组8周及12周增加明显,与C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随着脂肪肝的进展,bcl-2/bax比率逐渐下降.结论 在NAFL 发生过程中,bcl-2、bax均被诱导,但二者表达的相对比例异常,参与了对NAFL肝细胞凋亡的调控.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瘦素及瘦素受体在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AFLD)发病机制中的可能作用.方法 Wistern 雄性大鼠36只,体重在(200±20)g/只,随机分为高脂饮食组(F组)与正常对照组(C组).以高脂饮食喂养12周,建立NAFLD大鼠模型,基础饮食为对照组.高脂饮食组设4、8、12周3个时相点.动态观察大鼠体重变化,放射免疫法检测大鼠血清瘦素浓度,光镜下观察肝脏脂肪变情况,并进行脂肪变分度及炎症分级, 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瘦素受体在正常大鼠肝脏及非酒精性脂肪肝形成过程中的表达变化,Western-Blot检测表达量.结果 F组肝脏体积显著>C组(P<0.05);F组的大鼠血清瘦素浓度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且随着脂肪变程度的加重,血清瘦素浓度有升高趋势;瘦素受体的表达在高脂饮食早期即有增加,且在肝脏的表达随着肝脏脂肪变的加重有增加趋势,尤其在重度脂肪肝肝细胞中表达明显.结论 血清瘦素浓度在大鼠NAFLD的形成中逐渐升高,瘦素受体在NAFLD形成过程中在肝脏表达上调,瘦素及其受体可能参与了NAFLD肝脏能量代谢紊乱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疏肝理脾化瘀祛湿方对非乙醇性脂肪肝(NAFLD)大鼠的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高脂饲料制备Sprague-Dawley大鼠NAFLD模型,60只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小剂量中药治疗组、中剂量中药治疗组和大剂量中药治疗组,分别给药后观察其对大鼠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及肝组织匀浆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水平的影响。结果模型组大鼠血清ALT、AST、TC、TG水平均较空白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中药中、大剂量治疗组ALT、TC和TG水平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大剂量组AST水平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各中药组的ALT、AST、TC和TG水平随着剂量增加逐渐降低,大剂量组显著低于中、小剂量组(P<0.05)。模型组的SOD及GSH-PX水平较空白对照组显著下降(P<0.05),而MDA水平较空白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随着中药剂量的增加,与模型组比较,各中药组MDA水平均显著下降(P<0.05),SOD及GSH-PX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且大剂量中药治疗组MDA、SOD、GSH-Px水平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疏肝理脾化瘀祛湿方对NAFLD大鼠具有降脂及保肝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抗氧化、抑制脂质过氧化及有效清除过氧化自由基相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乌司他丁对非酒精性脂肪肝(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NAFL)大鼠肝脏的保护作用.方法 取24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高脂饮食生理盐水处理组(模型组)及乌司他丁治疗组(乌司他丁组),各8只.正常对照组和模型组大鼠每天腹腔注射生理盐水2 mL,乌司他丁组大鼠腹腔内注射含乌司他丁(4×104 IU/kg)的生理盐水2 mL,于第8周处死大鼠,取肝组织用于病理组织学观察及脂肪沉积评价;取血备于血清甘油三酯(TG)、胆固醇(TC)、天冬氨酸转氨酶(AST)、丙氨酸转氨酶(ALT)等生化指标检测.结果 模型组大鼠血清TG、TC、ALT 及AST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病理组织学证实非酒精性脂肪肝模型建立成功.乌司他丁治疗组大鼠血清TG、TC含量显著低于模型组;治疗组大鼠血清ALT及AST水平介于对照组与模型组之间,ALT值显著低于模型组,P<0 05;AST值治疗组与模型组之间无明显差别,P>0 05;光镜下观察乌司他丁治疗组肝细胞脂肪变较模型组轻.结论 乌司他丁可以控制高脂饲养大鼠血脂升高,保护肝脏功能,从而抑制NAFL的形成.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慢性低浓度多氯联苯118(polychlorinated biphenyl 118,PCB118)是否引起大鼠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及其机制。方法:Wistar大鼠随机分为4组,腹腔注射PCB118[10、100和1 000 μg/(kg·d)]或玉米油[0.5 mL/(kg·d)]13周。检测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天门冬氨酸转氨酶(AST)、葡萄糖(GLU)、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及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mRNA 表达水平。HE及天狼星红染色观察肝脏脂肪变性、炎症细胞浸润及纤维化程度。结果:不同浓度PCB118刺激后与对照组比较,血清ALT、TG、TC、GLU、LDL?C、HDL?C水平显著增加(P < 0.01),血清AST水平略有增加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IL?1β、TNF?α、TGF?β1、MMP?2、α?SMA mRNA水平显著增加(P<0.05)。HE 染色示肝脏脂肪变性、炎症浸润,天狼星红染色示肝小叶结构紊乱,明显纤维化。结论:慢性低浓度PCB118通过炎症机制促进肝脏纤维化,诱导大鼠NAFLD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黄芪多糖(APS)对高脂饮食诱导的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AFLD)大鼠的治疗作用。方法 取36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8只)和疾病模型组(28只),疾病模型组大鼠给予高脂饲料喂养6周建立NAFLD大鼠模型。取其中25只NAFLD模型大鼠随机分为NAFLD模型组(7只)、辛伐他汀组(9只,6.7 mg·kg-1·d-1辛伐他汀灌胃给药)和APS组(9只,700 mg·kg-1·d-1 APS灌胃给药),正常对照组和NAFLD模型组大鼠给予相同体积双蒸水灌胃,各组均连续灌胃8周。比较各组大鼠的饮食量、能量摄入量、饮水量、排泄量和血清生物化学指标。采集大鼠肝脏组织计算肝脏指数,测定肝组织中总胆固醇(TC)和三酰甘油(TG)含量,并于光学显微镜下观察肝脏组织结构和细胞形态。结果 NAFLD模型组大鼠的能量摄入量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饮食量、饮水量和排泄量均低于正常对照组(P均<0.05)。辛伐他汀组和APS组大鼠的饮食量、能量摄入量、饮水量和排泄量与NAFLD模型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且两组间差异也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NAFLD模型组相比,辛伐他汀和APS组大鼠血清TC、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丙二醛含量均降低(P均<0.0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和总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均增加(P均<0.05),且肝组织中TC和TG含量以及肝脏指数和肝细胞内脂滴数目、脂滴面积均下降(P均<0.05)。APS组大鼠血清中葡萄糖、丙氨酸转氨酶和天冬氨酸转氨酶水平均低于NAFLD模型组(P均<0.05),但辛伐他汀组与NAFLD模型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APS可有效调节NAFLD大鼠的血清葡萄糖、血脂和肝脏脂滴水平,其机制可能与APS的抗氧化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观察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on-alcoholic steatohepatitis,NASH)发生发展过程中LPS对肝细胞凋亡的影响,初步探讨LPS与NASH发病机制的内在联系。方法 3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LPS组、NASH组、LPS+NASH组。LPS组饲以普通饮食,其余两组饲以高糖高脂饮食。LPS组和LPS+NASH组经皮下隔日注射LPS 0.5 mg/kg。于实验第9周末处死动物,制备肝组织切片,观察肝组织病理改变、计数凋亡细胞;测定血浆内毒素水平和丙氨酸转氨酶(alanine amino trnsferase,ALT)活性、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结果 LPS+NASH组动物肝组织切片凋亡细胞数、血浆ALT、TNF-α水平与NASH组比较均显著增高(P<0.05)。结论 LPS可明显加重高糖高脂所致的NASH。LPS可能通过上调TNF-α水平、诱导肝细胞凋亡,从而促进NASH的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19.
热卡限制对非酒精性脂肪肝病大鼠肝脏SIRT1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Chen LL  Deng XQ  Li NX 《中华医学杂志》2007,87(20):1434-1437
目的研究热卡限制(CR)在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AFLD)治疗中的分子作用机制。方法25只雄性Wistar大鼠分为2组,一组给予正常普通饲料喂养(NC组,7只),一组给予高脂饲料喂养(HFM组,18只)。喂养2个月后,再将HFM组大鼠随机分为继续高脂饲料喂养组(HF组,9只)和60%热卡限制喂养组(CR组,9只)。1个月后将大鼠处死,观察大鼠体重、内脏脂肪含量、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及血脂的改变,电镜下观察各组大鼠肝脏超微结构变化,应用RT-PCR方法检测长寿基因SIRT1mRNA的表达,Westerm印迹法检测SIRT1的蛋白表达。结果HF组大鼠发生明显NAFLD,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大鼠内脏脂肪含量(15.1g±4.1g vs 9.0g±0.4g)、血脂(总胆固醇2.61mmol/L±0.29mmol/L vs 1.41mmol/L±0.28mmol/L;甘油三酯1.35mmol/L±0.21mmol/L vs 0.67mmol/L±0.10mmol/L)、血糖(6.2mmol/L±1.46mmol/L vs 4.4mmol/L±0.57mmol/L),血胰岛素水平(29.22mU/L ± 7.28mU/L vs 13.09mU/L±1.18mU/L)明显增高,其肝脏超微结构亦发生明显异常,SIRTl表达在转录和翻译水平均低于正常组显著(P〈0.01)。相比较HF组,限制热卡后的CR组大鼠体重明显下降,内脏脂肪含量、血脂、血糖、血胰岛素水平显著降低,SIRT1的表达明显增加(P〈0.01),同时肝细胞的超微病理改变亦显著改善。结论CR对大鼠NAFLD具有显著的逆转效应,其导致的肝脏SIRT1表达增加可能是改善NAFLD的重要分子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利拉鲁肽(Lira)对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大鼠及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将雄性SD大鼠32 只随机分为3 组:正常对照组(NC)10 只、高脂组(HF)12 只、HF+Lira 组10 只。HF组、HF+Lira 组给予高脂饲料喂养16 周,HF+Lira 组高脂喂养12 周后,给予Lira 600μg/(kg·d)4 周。在16 周末处死大鼠。光学显微镜下观察肝脏病理变化;全自动生化仪检测血清三酰甘油(TG),酶联免疫法测定空腹胰岛素(FINS),并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GPO-PAP法测定肝脏TG 含量;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IL-18、IL-10 水平。多组间数据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组间比较采用SNK- 检验。结果与NC 组相比,HF组的肝指数、肝脏TG、血清IL-18、TG、空腹血糖(FBG)、FINS 及HOMA-IR 均升高(p <0.05);HF+Lira 组与HF 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大鼠肝指数、肝脏TG、血清IL-18、TG、FBG、FINS 及HOMA-IR 均下降。HF 组血清IL-10下降(p <0.05),HF+Lira 组较HF组血清IL-10 升高(p <0.05)。相关分析显示,血清IL-18 水平与肝脂肪变、肝小叶炎症及HOMA-IR 呈正相关(p <0.05);IL-10 水平与肝脂肪变、肝小叶炎症及HOMA-IR呈负相关(p <0.05)。结论Lira 可能通过调节NAFLD 大鼠的炎症因子平衡,减轻胰岛素抵抗和炎症反应,减少肝脏脂质沉积,从而对NAFLD起到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