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视网膜脱离(retinal detachment)是视网膜的神经上皮层与色素上皮层的分离,两层之间有一潜在间隙,分离后间隙内所潴留的液体称为视网膜下液.按病因可分为孔源性、牵拉性和渗出性视网膜脱离.脱离后的视网膜得不到脉络膜的血液供应,色素上皮层游离、萎缩、脱离,部分无法正常工作,大脑接受从眼部传来的图像不完整或全部缺失,导致视力部分或完全丧失.现报道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导致视网膜大面积脱离1例.  相似文献   

2.
视网膜脱离又称视网膜脱落,是指视网膜组织中神经上皮和色素上皮层分离的病理状态。本病多见于中年或老年人,近几年,年轻人患视网膜脱离呈上升趋势。该病是眼科最为常见的致盲性疾病之一,复发率高,且复发后治疗困难,预后差[1]。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光学相干断层成像的图像特点。方法:对46例(48眼)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患者行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CT)检查,对后极部神经上皮层和色素上皮层的脱离形态进行观察。结果: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CT)检查可清晰显示后极部神经上皮层和色素上皮层的脱离形态,表现为视网膜神经上皮层浆液性脱离(36例38眼占总眼数的76.17%)、神经上皮层并色素上皮层脱离(8例8眼占总眼数的16.67%)、单纯色素上皮层脱离(2例2眼占总眼数的4.17%)3种表现。结论: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常见的OCT表现为视网膜神经上皮层脱离和视网膜神经上皮层脱离并视网膜色素上皮层脱离。OCT检查对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的诊断、鉴别诊断和随访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是视网膜神经上皮层发生裂孔,液化的玻璃体经此裂孔进入视网膜神经上皮层与色素上皮层之间积存,引起的视网膜脱离。近年来部队官兵中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逐年增多,我们对近11年来我部战士进行调查分析,探讨视网膜脱离发病率增高的原因。  相似文献   

5.
姜萍  康凤莲 《农垦医学》1999,21(2):142-143
视网膜脱离是视网膜神经上皮层与色素上皮层分离,是一种致盲性眼病。视网膜脱离手术的目的是使脱离的视网膜永久性复位,最大限度地恢复或保留现功能。我科自1995年至今开展315例特殊类型机网膜脱离的手术治疗,效果较好。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临床资料15例中,男9例,女6例;年龄19~56岁;视网膜脱离时间12天~15月;类型:I、无晶体视网膜脱离8例;均为白内障囊内摘除术后发生,手术方法采用巩膜外冷凝十硅胶环扎术或玻璃体腔内注气术;互、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5例,手术方法采用玻璃体腔内注气术;巨、黄斑裂孔合并其他裂孔性视网…  相似文献   

6.
<正>视网膜脱离是指视网膜神经上皮层与色素上皮层的分离,是眼科常见病,也是致盲的主要原因之一。患者术后需采用不同的被动体位,以提高手术成功率,降低视网膜脱离的复发率,现将我院对207例视网膜脱离患者术后体位的护理体会报道如下。临床资料  相似文献   

7.
视网膜脱离是由于高度近视、玻璃体混浊、眼底出血、玻璃体积血、眼外伤等引起的视网膜的神经上皮层与色素上皮层之间的分离,表现为视力减退、视物变形、视野缺损、眼前固定黑影、闪光感等,视网膜脱离是眼科常见病,比较常见的是裂孔性视网膜脱离。该病是一种以手术治疗为主的眼病,手术的成功与术前术后的护理有着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8.
视网膜脱离     
杨珂  李莉 《广西医学》2005,27(2):303-304
视网膜脱离是原始视泡的两层壁分离的结果,这两层壁在胚胎时互相贴附,分别形成感觉性视网膜层和色素上皮层,这两层壁实际上只在视神经盘及锯齿缘外牢固粘连。当脱离是由于视网膜裂孔所造成时称为孔源性的,如伴有明显的眼病而视网膜无裂孔则称为渗出性的(浆液性或非孔源性)。  相似文献   

9.
视网膜脱离(RD)是视网膜神经上皮层与色素上皮层之间分离,通常由视网膜裂孔、牵拉、渗出等因素引起,严重影响视功能,最终导致视力丧失。现将我院2009~2010年收治的119例RD患者的临床资料整理分析如下,旨在探讨RD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在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entral Serous Chorioretinopathy,CSC)患者急性期与恢复期的形态学特征。方法对临床诊断为单眼首次发病的CSC患者65例,急性期(即出现主观症状4~8周内)与恢复期分别行OCT检查。结果急性期OCT图像特征为累及黄斑中心凹的视网膜神经上皮层的拱形隆起与色素上皮层之间的浆液性弱反射暗区,主要表现为视网膜神经上皮层脱离、神经上皮层和色素上皮层同时脱离、色素上皮脱离三种不同形式。恢复期末次OCT表现为神经上皮层下液体完全吸收,部分患者黄斑中心凹厚度变薄。15例定期追踪观察的OCT均可动态地观察到液体的吸收和测量到神经上皮层脱离高度的减少。结论OCT能显示CSC患者的病变直观的图像并能进行定量的追踪观察,对随访病情的变化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陈桂英  王雅静  白峰 《吉林医学》2007,28(16):1780-1781
视网膜由神经外胚叶发育而成,按胚胎发育来源分为二层,外层为色素上皮层;内层为视网膜感觉层(神经上皮层),两层之间有潜在的腔隙。视网膜脱离(简称网脱)就是指视网膜神经上皮与色素上皮的分离。无论什么原因引起网脱,其体位和休息都是非常重要的护理内容。几年来,我们重视对视网膜脱离患者卧位与休息的护理研究,收到较好的临床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视网膜脱离是指视网膜神经上皮层与视网膜色素上皮层发生分离,是严重的致盲性眼病之一,病人常面临失明的危险。简单型视网膜脱离经用常规的视网膜脱离手术治疗,绝大部分患者可以治愈,而对复杂型视网膜脱离,则需要联合玻璃体视网膜显微手术,封闭裂孔是视网膜手术成功的关键。2008年5月~2010年10月新乡市中心医院共收治视网膜脱离患者38例,通过精心的术前、术后护理及健康教育,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沈秀芬 《华夏医学》2007,20(5):1047-1048
视网膜脱离是指神经上皮层和色素上皮层之间的分离,为常见致盲眼病,其治疗方法以手术治疗为主,对手术患者围手术期实施正确有效的护理和健康教育,对手术成功及治愈率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4.
视网膜脱离是指视网膜的神经上皮层与色素上皮之间的分离。儿童视网膜脱离是很少见的,每100000人发病率为28% ̄69%,儿童视网膜脱离40%以上继发于外伤[1],由于儿童年幼意识不到疾病的危害性,病情往往被忽视,使视网膜脱离的诊断和治疗不及时,因此易形成陈旧性视网膜脱离。视网膜脱离必须通过手术来达到理想的视网膜复位的效果。儿童患者由于多种原因造成术后术眼疼痛,患者年幼又极易烦躁直接影响到视网膜的复位恢复,因此儿童视网膜脱离术后疼痛的护理极为重要。影响患者痛阈的因素很多,除年龄性别外还受个性特征及家长的关怀等因素影响。1临床…  相似文献   

15.
实验性网脱复位后未脱离区域视网膜组织形态学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视网膜脱离(RD)复位后未发生脱离区域的视网膜组织形态改变。方法:将20只健康成年新西兰灰兔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2只和实验组18只,实验组在显微镜下行视网膜下注射透明质酸钠建立视网膜脱离自动复位动物模型,分别于术后10d、20d、30d处死实验兔并摘除眼球进行组织学观察。结果:未发生脱离区域的视网膜在复位早期表现为色素上皮层基本正常,感光细胞层、双极细胞层排列紊乱,感光细胞、双极细胞、神经节细胞均有变性。结论:RD复位后视网膜上光感受器的不完全再生,双极细胞和神经节细胞的不可逆变化,均可影响视功能的提高。  相似文献   

16.
视网膜脱离是指视网膜的神经上皮层、色素上皮层之间的分离,是严重危害视功能的疾病,多见于高度近视眼。儿童视网膜脱离40%以上继发于外伤。因年龄小,意识不到疾病的危害性,儿童视网膜脱离往往得不到及时的手术治疗及护理。本文分析了我院2003年1月~2007年7月收治的年龄在14岁以下的儿童视网膜脱脑的临床资料,总结30例儿童视网膜脱离的护理体会。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球内金属异物所致视网膜出血、色素上皮损害、脉络膜出血较为多见,合并色素上皮浆液性脱离极为少见。另外,由于色素上皮层与玻璃膜的胶原纤维和弹力纤维粘连紧密,其间并无解剖间隙,所以脉络膜的渗液在色素上皮层下的积存范围很少超过1PD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结合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及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特征分期辨治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的疗效。方法:52例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患者,综合FFA及OCT特征分为神经上皮层脱离,色素上皮层脱离,神经上皮层脱离合并色素上皮层脱离(晚期),辨证为水湿上泛型,脾虚挟痰型,脾肾虚,湿浊困阻型,肝肾不足型,分别用五苓散,香贝养荣汤,参苓白术散及明目地黄汤加减。结果:治愈41例,好转9例,无效2例。结论:结合FFA及OCT特征分期辨证施治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有独到之处,为笔者提供了一条新思路。  相似文献   

19.
视网膜剥脱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倩  王向东 《吉林医学》2005,26(5):465-465
视网膜剥脱是视网膜神经上皮层与色素上皮层的分离,多见于中度、高度近视或眼外伤患者,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我院自2001年 ̄2003年间,共收治视网膜剥脱病人42例,其中治愈39例,失败2例,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1术前护理1.1心理护理:视网膜剥脱起病急,部分视野缺失,病人易精神紧张,思想负担过重。护士应按时巡视病房,了解病人的思想情况,有针对性地向病人耐心解释病情,消除其紧张情绪。1.2体位护理:戴小孔镜,避免眼球转动。卧床休息,根据网膜裂洞的位置,决定体位,使脱离区处于最低位置上。如裂洞在中线者,取仰卧位;在上部者,取仰卧头低位…  相似文献   

20.
马国嫣  李冬  王禹  解聪 《实用医技杂志》2007,14(13):1674-1675
目的:观察黄斑区盘状水肿和囊样水肿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图像上的不同。方法:对经过散瞳后直接、间接检眼镜及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检查已确诊的32例致黄斑区盘状水肿的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患者及28例致黄斑区囊样水肿的视网膜静脉阻塞患者进行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检查。结果:盘状水肿表现为神经上皮层增厚,神经上皮层隆起和色素上皮之间为液性暗腔,色素上皮层光带变薄,或伴有1处或多处的色素上皮层隆起,下方为液性暗腔。且色素上皮的脱离是局限的。囊样水肿表现为神经上皮间有1个或数个液性暗腔,呈蜂窝状,表面组织菲薄,伴有神经上皮层脱离、增厚。结论:盘状水肿主要是神经上皮层的脱离,神经上皮层间无明显改变。囊样水肿主要是神经上皮间形成蜂窝状液性暗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