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颈胸骨部分劈开径路治疗上胸段食管癌的几个问题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总结颈胸骨劈开径切除上胸段食管癌的经验,并探讨上段食管癌手术切口选择,淋巴结清扫及术后并发症的防治等问题。方法:左胸锁孔突肌前缘及部分胸骨劈开切口,显露食管并游离肿瘤,经腹游离胃,胸段食管内翻拔脱,胃经食管床送至颈部与食管吻合。结果:76例切除69例(90.7%),并发颈部吻合口瘘12例,声嘶5例,切口感染2例,全组无术后死亡。结论;颈胸骨劈开径路对上胸段食管癌切除显露好,切除率高,术后并发症少,可作为上段食管癌手术径路的选择。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上胸骨劈开切除胸上段食管癌进行临床研究,并评估此术式的远期效果。方法选取1998年12月—2Q03年12月我科48例胸上段食管癌患者。采用上胸骨劈开径路切除肿瘤、胃代食管颈部吻合。结果全组手术切除率100%,术后3年生存率58.3%,5年生存率37.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8.7%,主要为吻合口瘘、肺部感染、胃排空障碍等.手术死亡1例,上切缘阳性1例。结论该术式对胸上段食管癌显露好、切除率高,同时避免开胸,对患者心肺功能影响较小,远期疗效好。  相似文献   

3.
杨春畴 《华夏医学》2005,18(4):561-562
目的:探讨胸上段食管癌根治切除,胃食管一期吻合的临床应用.方法:对66例胸上段食管癌患者,采用三切口,经右侧开胸切除全胸段食管,胸骨后移置隧道胃,在颈部完成胃食管吻合手术,并随访10年.结果:本术式66例全获成功,无围术期病死患者,5年生存率30.9%,10年生存率12.7%,明显优于放射治疗(5年生存率接近零).结论:胸上段食管癌一期手术切除这一术式,并发症少,生存率高,具有临床应用和推广意义.  相似文献   

4.
吴才  章五一 《中原医刊》2006,33(1):11-13
目的评估左胸径路手术治疗胸中、上段食管癌的临床价值。方法左胸径路组与右胸径路组进行对比。结果左胸径路切除胸中、上段食管癌92例,手术时间3.00~6.40h,平均4.34h;术中出血200~1300m l,平均578m l;术后并发肺部感染20例(21.74%),伤口感染13例(14.13%),吻合口瘘5例(5.43%),乳糜瘘2例(2.17%),死亡3例(3.26%)。结论左胸径路对食管、胃的显露、游离较右胸径路满意;唯独奇静脉的出血处理没有右胸径路方便;左胸二切口较右胸三切口手术创伤小、出血少、手术时间缩短、术后并发症少,可作为一种常规的手术切口选择。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左进胸食管癌根治术中保持弓上胸膜完整的左颈部管状胃食管圆形器械吻合重建消化道的临床价值。方法术中不破坏主动脉弓上三角区纵隔胸膜,手指钝性分离纵隔胸膜下方的胸上段食管,食管及管状胃经此径路上提至左颈部,管状胃完全置于食管床,于颈部行食管、管状胃端侧圆形器械吻合重建消化道。结果 46例胸中、下段食管癌患者行左胸、颈二切口食管癌根治术,围手术期死亡1例,颈部吻合口瘘1例,无围手术期乳糜胸、呼吸困难、胃潴留及严重胃食管反流,全组食管切缘均无癌组织残留。结论保持弓上胸膜完整的左胸、颈二切口食管癌根治可在一定程度上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手术创伤,降低手术并发症,在临床应用中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
改良食管内翻拔脱术治疗上、下段食管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报告应用部分胸骨劈开加食管内翻拔脱术治疗食管癌32例,其中颈胸段癌21例.下段癌11例。此方法不需开胸,可在纵隔内行癌浸润段食管切除及淋巴结清扫,同时将剩余的食管内翻拔脱。适用于高龄和心肺功能差的患者,术后5年生存率15.63%,3年生存率50%,1年生存率90.63%。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左胸径路行食管癌切除、弓上食管床机械吻合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500例中、下段食管癌患者采用标准左胸后外侧切口,胃代食管,食管床弓上机械吻合,吻合位置可达胸顶甚至超胸顶水平。术中常规清扫胸内淋巴结和腹腔淋巴结。结果全组患者手术过程顺利,无吻合失败,均一次击发成功。术后并发症有吻合口瘘、乳糜胸、吻合口狭窄及心肺并发症等,死亡5例。术后病理无1例切缘阳性。结论左胸食管癌切除弓上食管床机械吻合,符合人体的生理解剖,可避免和减少术后并发症,更符合肿瘤的治疗原则,有更好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徐涛 《中外医疗》2010,29(16):79-80
目的探讨吻合器在颈部行食管胃吻合治疗上段食管癌的可行性和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26例上段食管癌患者均采用左后外侧六肋间切口,行上段食管的次全切除同时清扫淋巴结。取左颈部胸锁乳突肌前缘切口,游离颈段食管,将胃经食管床主动脉弓后上置颈部,应用吻合器行食管胃吻合术。结果 26例患者使用吻合器行颈部食管胃吻合均吻合一次成功,1例气胸,1例颈部刀口感染,经换药后痊愈;无吻合口瘘及狭窄发生,亦无手术死亡。结论使用吻合器做颈部吻合治疗上段食管癌,该术式复合肿瘤彻底切除的原则,同时缩短了手术时间和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自 1991年 2月至 1998年 12月 ,我们采用胸骨上段劈开或部分楔形切除径路行颈、胸上段食管癌切除术 96例 ,收到较好效果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男 57例 ,女 39例。年龄 4 0~ 81岁。食管癌位于颈段者 56例 ,胸上段者 4 0例 ;TNM分期 : α期 52例 , b期 2 2例 , 期 16例 , 期 6例 ;肿瘤切除食管胃吻合 83例 ,咽胃吻合 4例。切取标本病理检查均为鳞状上皮细胞癌 ,食管切缘癌细胞残留 4例 ,占 4 .6%。所有病人术后 1~ 3个月给予直线加速器局部照射 ,剂量为 4 0 0 0~ 60 0 0 c Gy。 96例病人术前均作纤维支气管镜检查…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食管癌三切口手术中,管状胃经食管床和胸骨后两种径路上提行胃食管颈部吻合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揭阳市人民医院2006年6月-2011年6月间98例行食管癌三切口手术患者,随机分为A组(管状胃经食管床)和B组(管状胃经胸骨后)行管状胃上提完成胃食管颈部吻合。结果两组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无死亡病例,两组病例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吻合口瘘,肺部感染,肺不张,胸腔引流量方面上有明显差异,胸骨后径路组的吻合口瘘发生率(12.5%)明显高于食管床径路组(6.0%,P<0.01)。结论经胸骨后和经食管床径路管状胃上提均为安全、有效的途径;但胸骨后径路术后吻合口瘘发生率较高,而经食管床径路术后肺部感染,肺不张发生率较高,胸腔引流量较多。临床实际应用过程中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个体化选择管状胃的上提径路。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食管癌的螺旋CT表现和临床价值。方法:分析36例螺旋CT检查,并经病理证实的食管癌患者。结果:36例中,颈段1例,胸上段4例,胸中段11例,胸下段8例,同时侵及上中段5例,侵及中下段4例,1例侵及胸段食管上中下段,食管下段2例。病变最长15cm,管壁不规则增厚,管腔不同程度狭窄或闭塞,部分病例侵及周围器官。结论:螺旋CT检查对中晚期食管癌的诊断准确率较高,可准确判断对周围组织的侵犯,便于指导临床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12.
食管癌的螺旋CT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食管癌的螺旋CT诊断价值。方法:36例经病理证实的食管癌患者,行螺旋CT检查。结果:36例中,颈段1例,胸上段4例,胸中段11例,胸下段8例,同时侵及上中段5例,侵及中下段4例,侵及胸段食管上中下段1例,食管下段2例。本组病变最长15cm,管壁不规则增厚,管腔不同程度狭窄或闭塞,部分病例侵及周围器官。结论:螺旋CT检查对中晚期食管癌的诊断准确率较高,可准确判断对周围组织的侵犯,便于指导临床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胸腔镜联合腹腔镜食管癌切除的临床经验。方法从2008年11月至2009年9月我们采用胸腔镜联合腹腔镜食管癌切除术治疗食管癌患者40例。其中男性30例,女性10例,年龄52~78岁。平均65岁。病变部位:食管上段癌2例,中段癌32例,下段癌6例;病理类型为鳞癌39例,腺癌1例。在胸腔镜下游离食管及清扫淋巴结,在腹腔镜下游离胃,经胸骨后隧道上提至颈部行食管胃吻合。结果3例因胸腔粘连,1例因肿瘤明显外侵而胸部中转辅助小切口,腹部无中转开腹。全组手术时间240~320min,平均270min,胸腔镜时间45~90min,平均60min,腹腔镜时间45~90min,平均60min。术中出血150~300ml,平均200ml。淋巴结切除8~20枚,平均11.8枚。术后住院10~13d,平均11d。术中无出血并发症。术后并发症:颈部吻合口瘘6例(术后第8~14天),经伤口换药均能痊愈;术后无乳糜胸、肺部感染、肺功能不全。术后病理分期:Ⅰ期1例,Ⅱ期34例,Ⅲ期5例。随访患者39例,失访1例。随访时间3~12个月,平均7.3个月。结论按照此设计进行胸腹腔镜食管癌切除术,可最大限度地减小创伤及并发症,操作简单易行,容易...  相似文献   

14.
目的总结326例胸段食管癌外科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990年1月~2001年1月间手术治疗326例胸段食管癌的临床资料。肿瘤位于食管胸上段32例、胸中段213例、胸下段81例。左颈、右胸、腹正中三切口食管胃左颈吻合79例,三切口食管结肠吻合术5例,左颈、左胸二切口食管胃左颈吻合156例,左开胸食管胃弓上吻合53例,左开胸食管胃弓下吻合33例。结果手术病死率为1.23%(4/326),术后5年生存率为35.3%。结论胸段食管癌应提倡食管次全切除加彻底淋巴结清扫,以提高术后生存率及病人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胸段食管癌外科治疗326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总结326例胸段食管癌外科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990年1月-2001年1月间手术治疗326例胸段食管癌的临床资料。肿瘤位于食管胸上段32例、胸中段213例、胸下段81例。左颈、右胸、腹正中三切口食管胃左颈吻合79例,三切口食管结肠吻合术5例,左颈、左胸二切口食管胃左颈吻合156例,左开胸食管胃弓上吻合53例,左开胸食管胃弓下吻合33例。结果:手术病死率为1.23%(4/326),术后5年生存率为35.3%。结论:胸段食管癌应提倡食管次全切除加彻底淋巴结清扫,以提高术后生存率及病人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同时性上消化道多原发癌2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同时性上消化道多原发癌的诊断及外科治疗。方法:对1990年至2003年间加例上消化道多原发癌的临床资料结合文献进行分析。结果:食管病变以中下段多见,胃部病变多见于贲门。上消化道钡餐造影检查确诊4例(25%),胃镜检查确诊12例(70.6%),8例患者术前漏诊。结论:对食管贲门癌病人,应常规进行上消化道钡餐造影检查及胃镜检查。对早期病变行胃镜下碘染色检查。同时术中进行仔细的手术探查,可提高上消化道多原发癌的诊断率,减少漏诊率。  相似文献   

17.
①目的 了解食管癌胃镜表现特点。②方法 对115例经胃镜检查诊断为食管癌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③结果 食管癌胃镜检出率为0.4%,病变位于食管上段13例,中段61例,下段41例。食管癌以浸润型病变最为常见,占35.7%,病理活检阳性率为90.4%,51-65岁年龄组发病最多,占58.3%。④结论 胃镜检查有助于食管癌的诊断。  相似文献   

18.
河南省正常成人食管功能的测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河南省正常成人的食管运动功能。方法用消化道压力检测仪检测38名健康成人食管不同部位的压力。结果食管上、下括约肌的静息压分别为4.78±2.05kPa和2.56±1.25kPa。食管上段、中段和下段的静息压分别为0.71±1.15kPa、0.68±0.49kPa和0.63±0.59kPa。食管原发性蠕动波的平均传播速率在食管上括约肌至食管上段为53.89mm·s-1,上段至中段为22.13mm·s-1,中段至下段为40.32mm·s-1,下段至下括约肌为15.06mm·s-1。结论食管各部位的压力值及原发性蠕动波的传播速率明显不同,食管的两端存在高压区。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非开胸胃代食管术治疗同时性下咽并胸段食管重复癌的方法和疗效。方法对5例同时性下咽并胸段食管重复癌患者,均行非开胸食管内翻拔脱胃上徙术。喉功能保留3例,其中1例下咽后壁癌患者因胃上徙高度不够,采用前臂桡侧游离皮瓣修复下咽及颈段食管;全喉切除2例。结果5例吞咽功能全部恢复,无吞咽困难发生。1例发生咽瘘,经保守治疗痊愈。3例保留喉者均有不同程度呛咳症状。3例保留喉功能者术后全部拔管,发音质量良好。随访1~4年,1年生存率100%(5/5),3年生存率60%(3/5)。结论提高对同时性下咽并胸段食管重复癌的认识,采用非开胸胃代食管术治疗,优越性为成功率高、并发症较少,是一个较理想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20.
正常成人食管运动功能的检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我国正常成人的食管运动功能。方法:用消化道压力检测仪对25名健康受试者进行食管压力检测。结果:正常成人食管上括约肌的静息压力为4.76±2.07kPa。食管上段,中段和下段的静息压分别为0.75±1.17kPa,0.72±0.48kPa和0.64±0.62kPa。食管下括约肌的静息压为2.55±1.27kPa。食管原发性蠕动波的平均传递速率在食管上括约肌至食管上段为55.58mm/s,下段至中段为22.15mm/s,中段至下段为41.12mm/s,下段至下括约肌为14.09mm/s。结论:食管上、下括约肌的压力值明显高于食管体部,食管原发性蠕动波的传递速率在食管各段并不相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