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回顾性分析44例经后矢状入路肛门直肠成形术(posterior sagittal anorectoplasty, PSARP)治疗不同年龄、中高位肛门直肠畸形病例,讨论新生儿一期行PSARP的可能性.方法 回顾分析了1993年2月至2005年1月在我院采用PSARP治疗的中高位肛门直肠畸形44例,初步随访并总结术后疗效及排便功能.结果 15例在新生儿期行结肠造瘘术,术后3~7个月行PSARP;其余29例(9例新生儿、2个月至9岁20例)均一期行PSARP,2例新生儿术后死亡.21例患儿术后随访6个月至5年,18例排便情况经临床评分结果为优良.结论 PSARP治疗中高位肛门直肠畸形,疗效满意.新生儿在条件许可下,一期行PSARP,仍可获良好的排便功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 总结新生儿期行后矢状位肛门直肠成形术(PSARP)的临床效果.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全程获访的7l例高位和中间位肛门直肠畸形在新生儿期行PSARP进行临床评价.采用Wingspread方法进行临床评分,分为优、良、一般、差.结果 7l例中优、良者为38例(53.5%),差者10例(14.1%);78.9%肛管直肠角显示清晰,88.7%无钡剂外漏.结论 新生儿期行PSARP手术可以获得良好的肛门直肠功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改良后矢状入路肛门直肠成形术(posterior sagittal anorectoplasty,PSARP)治疗先天性肛门直肠畸形的手术方式及治疗效果?方法:对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儿童医院1995年1月~2009年6月收治的129例先天性肛门直肠畸形采用改良PSARP进行矫治,并在术后进行随访?结果:所有患儿均痊愈出院?近期并发症包括1例切口感染,经换药后好转?获访的112例患儿中,远期并发症包括大便失禁4例(3.6%);便秘9例(8.0%),其中2例继发性巨结肠再次手术痊愈;污粪9例(8.0%),无肛门狭窄及无排尿异常,生长发育与同龄儿无差异?结论:改良PSARP治疗先天性肛门直肠畸形,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1"纵形切口肛门成形术治疗中高位先天性直肠肛门畸形的方法及其手术效果.方法 采用"1"纵形切口肛门成形术治疗中高位先天性直肠肛门畸形11例,总结其临床资料.结果 11例患者肛门功能恢复好,远期疗效佳,无大便失禁或肛门狭窄.结论 "1"纵形切口肛门成形术治疗中高位先天性直肠肛门畸形是一种全新的手术方式,具有成形肛门外观美观,为椭圆形,可减少括约肌损伤,降低术后并发症等优点,有很好的应用前景,适合于各型直肠肛门畸形.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1"纵形切口肛门成形术治疗中高位先天性直肠肛门畸形的方法及其手术效果。方法 采用"1"纵形切口肛门成形术治疗中高位先天性直肠肛门畸形11例。总结其临床资料。结果 11例患者肛门功能恢复好,远期疗效佳,无大便失禁或肛门狭窄。结论 "1"纵形切口肛门成形术治疗中高位先天性直肠肛门畸形是一种全新的手术方式,具有成形肛门外观美观,为椭圆形,可减少括约肌损伤,降低术后并发症等优点,有着很好的应用前景,适合于各型直肠肛门畸形。  相似文献   

6.
回顾性分析276例先天性肛门直肠畸形患儿的临床特征、预后及其影响因素.低位畸形171例,中高位畸形105例,139例患儿合并其他先天畸形,253例患儿实施了手术治疗,成功随访210例,Kelly评分显示139例患儿术后肛门功能优,41例良,30例差.中高位畸形、合并其他畸形以及成形次数多是影响患儿术后肛门功能的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骶会阴肛门成形术治疗先天性直肠肛管畸形的手术效果。方法自1998年采用骶会阴肛门成形术治疗直肠阴道瘘6例,直肠膀胱瘘3例,直肠尿道瘘2例。结果手术时间平均125分钟。术后2~4天内恢复肠道功能,平均住院时间12天。术后无1例瘘复发及肛门失禁,肛门狭窄,11例患者均获痊愈。结论经骶会阴肛门成形术治疗小儿先天性中位、高位近中位直肠肛管畸形,能够充分显露瘘管和保护肛门外括约肌系统,重建的直肠肛门更接近于生理,大大减少肛门失禁等并发症,复发率低,近期疗效好。  相似文献   

8.
后矢状路肛门直肠成形术(PSARP)已被广大儿外学者接受并被作为治疗高位和中间位肛管直肠畸形的首先选择。我们对2001年1月-2005年12月经手术治疗的6例患儿进行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前矢状入路肛门直肠成形术(ASAPR)的临床价值并对其远期疗效进行评价.方法 采用ASAPR治疗肛门直肠畸形48例,主要手术方法包括充分保留直肠末端的瘘管结构,保证肠末端从由耻骨直肠肌、肛门外括约肌组成的横纹肌复合体中心拖下,会阴皮瓣的应用.结果 随访4.1-12年,高、中、低位畸形中肛门功能良好率分别是46%、80%、100%,肛门功能高位畸形优良率明显低于中、低位畸形(P<0.005).结论 本方法能直视下恢复耻骨直肠肌与肛门外括约肌的解剖关系,并能将直肠末端从横纹肌复合体中心拖下,随访效果满意,是治疗肛门直肠畸形的一种可选择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总结后矢状位肛门直肠成形术(PSARP)治疗小儿先天性肛门直肠畸形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8年至2008年在我院采用PSARP一期治疗的肛门直肠畸形47例,初步随访并总结术后疗效及排便功能.结果 47例患儿术后均全程随访1年,41例排便情况经临床评估结果为优良.结论 一期行PSARP手术可以获得良好的肛门直肠功能. Abstract: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posterior sagittal anorectoplasty (PSARP) operation therapied anorectal malformation in children.Methods The clinical data of 47 cases anorectal malformation,which were treated by PSARP, were studied retrospectively.Results Among 47children followed in post 1 year,41 cases of defecation clinical score were fineness.Conclusions The curative effects of PSARP in children to anorectal malformation is satisfactory.If the child is in good condition,one-stage anorectoplasty via posterior sagittal approach could be executed, and favourable defecate function could be remain.  相似文献   

11.
前矢状入路治疗肛门直肠畸形48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前矢状入路肛门直肠成形术(ASAPR)的临床价值并对其远期疗效进行评价。方法采用ASAPR治疗肛门直肠畸形48例,主要手术方法包括充分保留直肠末端的瘘管结构,保证直肠末端从由耻骨直肠肌、肛门外括约肌组成的横纹肌复合体中心拖下,会阴皮瓣的应用。结果随访4.1~12年,平均6.0±0.6年,高、中、低位畸形中肛门功能良好率分别是46%、80%、100%,肛门功能高位畸形优良率明显低于中、低位畸形(P<0.005)。结论本方法能直视下恢复耻骨直肠肌与肛门外括约肌的解剖关系,并能将直肠末端从横纹肌复合体中心拖下,随访效果满意,是治疗肛门直肠畸形的一种可选择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肛门直肠畸形患儿合并先天性心脏病情况及分层治疗的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9年10月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收治的155例肛门直肠畸形患儿的临床资料和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对照手术结果将患儿分为肛门直肠畸形中高位组和低位组。根据心脏结构畸形程度分为微小先天性心脏病和严重先天性心脏病。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患儿先天性心脏病的严重程度与wingspread分型、合并心外畸形的相关性。结果: 155例肛门直肠畸形患儿中,47例(30.3%)患儿存在不同类型的心脏结构畸形,其中18例(11.6%)为微小先天性心脏病,29例(18.7%)为严重先天性心脏病。60例(38.7%)合并心外畸形,其中38例(24.5%)合并1种心外畸形,15例(9.7%)合并两种及以上心外畸形,6例唐氏综合征,1例VATER联合征。wingspread分型及合并心外畸形是肛门直肠畸形患儿合并严重先天性心脏病的独立影响因素,肛门直肠畸形中高位组合并严重先天性心脏病的概率是低位组的4.709倍(OR=4.709,95%CI:1.651~13.432,P < 0.01),心外畸形每增加一个等级(无、1种、2种及以上)合并严重先天性心脏病的概率是原来的3.850倍(OR=3.850,95%CI:2.065~7.175,P < 0.01)。治疗上,无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和合并微小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可遵循原计划进行肛门直肠畸形的治疗与管理,但合并微小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术后需要心脏随访和观察,合并严重先天性心脏病患儿须依据急症优先救治的原则,制订个性化治疗方案。与无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和合并微小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比较,合并严重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围手术期感染增加(P < 0.05)、住院时间延长(P < 0.01)、治愈率降低(P < 0.05)、病死率增加(P < 0.05)。结论: 患有中高位肛门直肠畸形的疑难重症患儿、不合并瘘管及瘘管不畅的急重症患儿或合并多系统异常的患儿,严重先天性心脏病的发病率较高。超声心动图检查明确合并先天性心脏病的类型和严重程度,有助于为肛门直肠畸形患儿制订最优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3.
后矢状入路肛门成形术护理杨爱军王丽彬(第二临床学院小儿外科,沈阳110003)关键词肛门直肠畸形;肛门成形术;护理后矢状入路肛门成形术是目前治疗中、高位先天性肛门直肠畸形的首选术式。根据Pena提出的基本原则,即于骶部正中切口,合理使用电切及电刺激器...  相似文献   

14.
先天性直肠,肛门畸形在小儿外科非常多见,并且畸形类型多,占消化道畸形每一位,男性多于女性。根据1984年召开世界小儿外科会议上,分为三大类,①高位(肛门、直肠发育不全,肠闭锁)②中位(直肠尿道瘘、阴道瘘、肛门发育不全)③低位(肛门皮肤瘘、肛门狭窄),现将我院1997-1998年,中、低位145例直肠、肛门畸形手术,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刘慧英 《河北医学》2011,17(2):244-246
目的:探讨先天性肛门直肠畸形围手术期的护理经验,降低手术死亡率,提高治愈率,减少术后并发症和恢复肛门的正常排便功能.方法:回顾分析2004年以来诊治的60例先天性肛门直肠畸形的临床资料,结果:按照直肠盲端至肛门皮肤的距离分为高位闭锁、中位闭锁、低位闭锁三类,其中会阴肛门成形术35例,结肠造口术25例.结论: 先天性肛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腹腔镜辅助治疗高位肛门直肠畸形的效果。方法应用腹腔镜辅助高位肛门闭锁一期成形术治疗先天性高位肛门直肠畸形患儿7例,其中4例合并直肠尿道瘘,2例合并直肠阴道瘘。术中在腹腔镜下游离直肠结肠,结扎离断直肠尿道瘘(阴道瘘)。镜下引导经耻骨直肠肌收缩中心穿刺,扩张穿刺通路,将直肠盲端自此拖出与会阴部皮肤缝合。结果5例患儿均顺利完成手术,无瘘管复发。术后随访6个月至1年,4例大便控制满意,每天排便2~3次。1例排稀便时肛门控制不良,大便成形时控制尚可,但仍有污粪。2例肛门狭窄经扩肛后好转,排便满意。结论腹腔镜辅助高位肛门闭锁一期成形术便于处理直肠尿道瘘(阴道瘘),可准确辨认并引导直肠经耻骨直肠肌收缩中心拖出吻合,显著改善术后肛门排控便功能,疗效满意,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并总结先天性肛门直肠畸形(anorectal malformations,ARMs)术后患儿直肠黏膜脱垂的发生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2016年收治的354例先天性肛门直肠畸形患儿的病历资料,分析总结各种类型ARMs术后直肠黏膜脱垂的情况及影响因素.结果 ①354例ARMs患儿行经会阴或(腹)骶会阴肛门成形术,术后15例(4.24%)出现直肠黏膜脱垂.②无肛伴直肠舟状窝瘘、中位及高位ARMs术后直肠黏膜脱垂发生率经x2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22例经(腹)骶会阴肛门成型术患儿,男性80例,女性42例,骶尾部畸形组23例,无畸形组99例,脊髓栓系组5例,无脊髓栓系组117例,3组分别经x2检验,直肠黏膜脱垂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脱垂组骶尾比值为0.671±0.101,未脱垂组骶尾比值为0.678±0.085,两者经t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先天性肛门直肠畸形术后直肠黏膜脱垂发生率不高,与直肠盲端的位置高低有关,闭锁盲端位置越高术后越容易出现直肠黏膜脱垂;与手术方式的选择有关,与性别、是否合并骶尾部畸形及脊髓栓系无关,与骶尾比值的高低无关.  相似文献   

18.
陈慧梅 《华夏医学》2003,16(5):639-640
女婴先天性直肠舟状窝瘘并肛门闭锁是常见的肛门直肠畸形。后天性直肠舟状窝瘘是由感染所致 [1 ]。采用粘膜覆盖术治疗直肠舟状窝瘘是目前较好的治疗方法之一 ,加强患儿围手术期护理及出院指导是确保手术成功的关键。现将我科1 990~ 2 0 0 0年收治 2 1例患儿的护理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2 1例全部为女性 ,其中先天性无肛并直肠舟状窝瘘8例 ,后天性 1 3例 ,年龄最小 9d,最大 9岁。术后随访优 1 3例 ,良 5例 ,3例并发粪污 ,3~ 6个月后自行消失 ,2例肛门狭窄 ,定期扩肛治愈。2 手术方法俯卧位屈髋屈膝呈蛙形体位使瘘口朝下 ,于瘘管口上…  相似文献   

19.
先天性肛门直肠畸形基础与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先天性肛门直肠畸形是小儿最常见的消化道畸形,是世界卫生组织常规监测的先天畸形之一,发病率约为1/1 000~1/1 500,国内统计为1:2 800.28%~72%伴发其他畸形.男略多于女(1:0.68).由于先天性肛门直肠畸形发生的多因素性和病理改变的复杂性,手术虽然挽救了患儿生命,但有1/3的病例术后存在不同程度的排便功能障碍,严重影响患儿的生活质量和心理发育,多数需要终生进行治疗,给患儿、家长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  相似文献   

20.
文献报道先天性肛门直肠畸形时,高位者括约肌发育不良或不发育,中位较好,低位正常。然而对括约肌发育形态上直观的变化了解极少。为了对手术中括约肌及耻骨直肠环,肛门肌肉复合体的辨别,我们采用术中电兴奋刺激肛门周围肌肉寻找耻骨直肠肌环或肛门周围肌肉复合体中心。在术中明确此肌坏或肛门肌肉复合体中心,与未找到者手术效果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