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6 毫秒
1.
目的探讨纤维胃镜联合腹腔镜手术切除胃间质瘤的疗效.方法选择2008年5月~2011年6月应用纤维胃镜术中定位病变,联合腹腔镜治疗胃间质瘤20例.观察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并发症情况、术后住院时间以及病理结果等指标.结果本组20例患者均顺利找到肿瘤并成功切除,无中转开腹.手术时间50~80min,术中出血量5~25mL,未见严重并发症.术后住院时间4~7d,平均5.8d.免疫组化结果:CD117阳性19例,占95%,CD34阳性15例,占75%,两者共同表达率为75%.肿瘤标本镜下未发现癌细胞,均为梭形细胞,呈编织状排列.结论胃镜联合腹腔镜手术是治疗胃间质瘤的新型微创手术,具有免开腹、出血少、手术时间短、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等优点,近期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2.
目的:讨论胃镜引导下腹腔镜手术治疗胃间质瘤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3月至2014年3月期间,在电子胃镜导引下行腹腔镜手术治疗的27例胃间质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7例胃间质瘤患者在胃镜引导下利用腹腔镜成功切除,肿瘤切除完整,边缘周围无残留。手术切口长约3~6 cm,手术时间40~110 min,术后患者恢复顺利,未发生任何并发症。术后住院时间4~7 d,平均5.5 d。随访3~36个月,未发生复发或转移。结论单纯腹腔镜下难以定位的胃间质瘤,可以在电子胃镜引导下进行手术,并且可以使切除范围更加精确完整,避免切除过多正常胃组织和肿瘤残留。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腹腔镜联合胃镜手术治疗早期胃间质瘤临床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本科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行腹腔镜联合胃镜手术治疗早期胃间质瘤的22例患者临床资料,其中17例行胃镜辅助下腹腔镜胃楔形切除术,5例在胃镜辅助下行腹腔镜胃腔内肿瘤切除术。结果 22例患者均完成手术,无中转开腹和手术并发症发生。手术时间(80±25)min、术中出血量(25±10)ml,术后8~36小时恢复胃肠功能,48~72小时进流质饮食,术后住院时间(5±2)d,切除的肿瘤直径为1.0~4.5 cm,术后免疫组化结果:CD117阳性21例(95.4%),CD34阳性16例(72.7%),其中极低危14例,低危6例,中危2例,无高危病例。结论腹腔镜联合胃镜手术治疗早期胃间质瘤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腹腔镜胃镜联合在治疗局限性胃间质瘤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5月-2013年1月在本院行腹腔镜胃镜联合手术治疗的局限性胃间质瘤25例患者的手术方法及预后情况.结果:25例手术顺利完成,无中转开腹,手术时间(90±30)min,术中出血(20±5)ml,术后住院时间(6±2)d,无术后并发症出现.结论:腹腔镜胃镜联合切除局限性胃间质瘤具有手术创伤小,术中失血少,手术视野暴露清晰,术后胃肠功能恢复快,切口感染率低,住院时间短等优势,是目前治疗局限性胃间质瘤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5.
吴胜春 《求医问药》2014,(21):240-241
目的:探讨分析应用腹腔镜联合胃镜微创手术治疗胃间质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6月~2014年6月间我院收治的胃间质瘤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应用腹腔镜联合胃镜微创手术对其进行治疗,观察所有患者的手术情况、病理标本及免疫化染色检查结果,并将观察的结果及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这60例患者的手术均顺利完成,平均手术时间为(79.2±2.1)min,术中出血量为(52.3±3.2)ml,术毕至恢复进食的时间为(2.1±0.3)d,住院时间为(4.5±1.7)d。所有患者在术中、术后均未出现切口感染、腹腔感染、胃腔狭窄、胃腔出血及肠管损伤等并发症。在这60例患者中,病情危险程度分级为低危的患者有38例(占患者总数的63.33%),为中危的患者有19例(占患者总数的31.67%),为高危的患者有3例(占患者总数的5.00%),切除肿瘤的直径为1.0~4.6cm。免疫化染色检查结果显示,CD117呈阳性的患者有52例(占患者总数的86.67%),CD34呈阳性的患者有47例(占患者总数的78.33%)。结论:应用腹腔镜联合胃镜微创手术治疗胃间质瘤可准确控制手术切除的范围,有利于患者的恢复,且手术的安全性较高,此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胃肠道间质瘤是一种胃肠道非上皮源性的间质肿瘤,临床上比较少见,发生率为1/10万~2/10万,可发生于消化道任何部位,其中大部分位于胃(52%~58%)阁,目前,手术仍是治疗胃间质瘤的主要手段,腹腔镜技术由于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结合胃镜定位,逐渐应用于胃间质瘤手术中。近年来笔者应用腹腔镜联合胃镜行胃间质瘤切除25例,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腹腔镜联合胃镜手术在早期胃间质瘤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2005年1月至2010年1月对30例早期胃间质瘤患者采用腹腔镜联合胃镜手术方法行肿物切除。结果 30例手术均顺利完成,平均手术时间55min,无术后并发症及死亡病例。术后进食恢复时间18~36h,术后平均住院时间5d。结论腹腔镜联合胃镜手术治疗早期胃间质瘤有定位准、创伤小、恢复快的优点,是早期胃间质瘤有效的治疗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腹腔镜结合胃镜治疗胃间质瘤的临床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本科2008年3月至2011年10月行腹腔镜结合胃镜治疗胃间质瘤的16例患者临床资料,其中14例行胃镜辅助下腹腔镜胃楔形切除术,1例在胃镜辅助下行腹腔镜胃腔内肿瘤切除术,1例行腹腔镜辅助下胃镜肿瘤切除术。结果 16例患者均完成手术,无中转开腹和手术并发症发生。手术时间(80.3±23.7)min,术中出血(20.4±11.6)ml,术后住院(5.6±2.1)d。切除的肿瘤直径为1.3~2.7 cm,术后免疫组化结果:CD117阳性12例(75.0%),CD34阳性9例(56.2%),其中极低度风险11例,低度风险5例,无高危病例。结论腹腔镜结合胃镜治疗胃间质瘤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腹腔镜微创手术联合胃镜治疗胃间质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2月至2015年7月河南省太康县血栓病医院收治的52例胃间质瘤患者,根据术式不同分为对照组(n=26)与研究组(n=26)。对照组行开腹手术,研究组行腹腔镜联合胃镜术式,术后1 a随访。对比两组围手术期相关指标情况,统计两组并发症发生率、疾病复发率。结果两组手术用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中失血量、腹腔引流量较对照组小,研究组肛门排气时间、恢复饮食时间、住院时间较对照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11.55%)低于对照组(42.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疾病复发率(3.85%)与对照组(7.69%)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微创手术联合胃镜治疗胃间质瘤效果显著,可有效缩短手术用时,减少术中出血量,术后机体功能恢复较快,且并发症较少,疾病复发率低,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0.
胃间质瘤位于胃壁粘膜下层,来源于固有肌层,常规胃镜无法取到病理活检,超声内镜可确定病灶是否存在及病灶大小,初步判定病灶的性质,最终诊断需要病理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查。  相似文献   

11.
12.
李斯润  陈永标  林华 《重庆医学》2008,37(17):1974-1975
目的 分析胃间质瘤的临床诊治特点.方法 对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和福建省长乐市第二医院收治的27例胃间质瘤患者均经手术治疗.结果 首发症状中黑便15例(其中3例伴呕血);上腹疼痛、不适伴恶心、泛酸8例;腹胀、纳差4例.14例行胃镜检查时发现胃肿物(性质待查);5例胃镜活检为胃平滑肌瘤;3例胃镜活检为胃神经纤维瘤;2例胃镜活检为胃息肉;3例经胃镜活检病理检查及免疫组化证实为胃间质瘤.全部患者均经手术治疗,切除标本经病理检查及免疫组化证实,其中19例行胃大部切除术(其中4例行近端胃大部切除加幽门成形术,15例行远端胃大部切除术),1例多发肿瘤行全胃切除术,7例行病灶楔形切除术.术后均存活,随访6个月至3年.结论 胃间质瘤诊断依赖于病理检查及免疫组化,手术切除为主要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报告罕见食管、胃底黏膜下巨大血肿1 例,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及诊断能力.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 年4月经胃镜、胸部CT、超声胃镜检查证实的食管、胃底黏膜下血肿1 例,结合国内外文献,对本病诊治及预后进行分析讨论.结果 纵膈CT:食管管腔偏心性狭窄.胃镜:食管上中下段见一紫红色条形隆起,表面有棕色血泡,占据管腔1/3,延续至胃底.超声胃镜提示:病变位于黏膜层及黏膜下层.结论 食管、胃底黏膜下血肿是引起胸痛罕见病因之一,内科保守治疗预后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腹腔镜辅助下胃癌根治术的手术方法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2例腹腔镜胃癌根治术的临床资料,近端胃大部切除术3例,远端胃大部切除术19例。结果22例病人均顺利完成腹腔镜手术,无中转开腹。平均手术时间195 min(180~250 min),平均出血量130 ml(85~170 ml),平均下床活动时间52 h(41~61 h),平均排气时间75 h(58~92 h),平均住院时间9天(7~17天)。术后并发症3例,均经保守治疗治愈。结论腹腔镜辅助下胃癌根治术,在保留腹腔镜手术微创优点的同时减少了腔镜下的操作步骤,降低了腹腔镜胃癌根治术的手术难度,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腹腔镜联合胃镜改良Heller术加Dor胃底折叠术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07年10月至2009年11月北京航天中心医院收治的7例患者采用腹腔镜联合胃镜改良Heller术加Dor胃底折叠术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的疗效。结果 7例手术均获成功,手术时间70.0~220.0 min,平均140.7 min,术中出血量10.0~65.0 mL,平均28.6mL,无1例中转开腹及并发症发生,术后住院4.0~8.0 d,平均6.5 d。术后随访2.0~26.0个月,平均12.1个月,术前症状均缓解。结论腹腔镜联合胃镜改良Heller术加Dor胃底折叠术治疗贲门失弛缓症具有安全,创伤小、术野清晰、恢复快、并发症少、疗效确切等优点。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经腹胃超声检查在胃癌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20年5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崇明分院、上海市杨浦区控江医院和上海健康医学院附属嘉定区中心医院诊治的129例胃癌患者资料.所有患者均由经腹胃超声检查首诊发现胃部病变,再行胃镜检查并以胃黏膜活检病理组织学结果最终诊断为胃癌.采用McNemar方法比较胃镜和经腹胃超声检查的提示性病灶检出率、总体定性诊断准确率和胃不同部位定性诊断准确率.结果 本组胃癌患者中进展期胃癌占93.0%(120/129),早期胃癌占7.0%(9/129).以最终病理组织学诊断为金标准,经腹胃超声检查无假阳性病例,病灶检出率为100.0%(129/129);胃镜检出胃部病灶128例,检出率为99.2%(128/129).1例胃镜未检出病灶的患者,经腹胃超声检查显示胃窦部胃壁显著增厚,而胃镜检查显示胃黏膜充血水肿及粗大皱褶,未发现其他明显异常,但术后病理证实为低分化腺癌.胃癌声像图显示为增厚性、凹陷性和隆起性病变分别占46.5%(60/129)、41.1%(53/129)和12.4%(16/129),病变胃壁的最大厚度和长径分别为(13.5±5.1)mm和(56.8±24.9)mm.经腹胃超声和胃镜检查对胃癌的诊断准确率分别为74.4%(96/129)和82.2%(106/129),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腹胃超声和胃镜检查对胃窦癌、胃体癌、胃角癌、胃底癌、贲门癌、残胃癌的诊断准确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经腹胃超声具有良好的胃壁病变检出能力,积极推广应用可进一步提高胃癌的检出率和诊断准确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多西他赛周剂量治疗老年晚期贲门癌临床疗效。方法:28例老年晚期贲门癌患者,予多西他赛35mg/m2,静脉滴注,第1、8、15天给药,每28天为1周期。完成2周期后评价疗效,有效及稳定病例完成4周期。结果:28例均可进行评价,完全缓解0例,部分缓解10例,无变化6例,进展12例,总有效率35.7%,临床获益57.1%,不良反应以Ⅰ~Ⅱ度粒细胞减少、乏力、脱发为主。结论:多西他赛周剂量治疗老年晚期贲门癌疗效较好,患者耐受性也较好。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胃恶性间质瘤的临床诊断与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7年9月~2005年4月我科手术治疗的20例胃恶性间质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行胃镜及(或)影像学检查,14例行根治性胃大部切除或全胃切除,5例局部切除,1例姑息性全胃切除,其中5例为联合脏器切除。结果: 胃恶性间质瘤成人多见,50岁以上占70%(14/20),临床以消化道出血、贫血、疼痛多见。全组无围手术期死亡,术后无主要并发症,均痊愈出院。结论: 内镜和影像学检查是发现胃恶性间质瘤的主要手段,术前明确诊断仍较困难。手术切除是病理确诊和治疗的主要方法,必要时需联合脏器切除,以保证肿瘤切除的彻底性,对防止术后复发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腹腔镜与胃镜双镜联合微创手术治疗胃间质瘤的临床效果、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同一手术团队2009年3月至2013年3月施行46例早期胃间质瘤手术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腹腔镜与胃镜联合微创手术组(双镜联合组)24例,开腹手术组(对照组)22例。比较两组的术中情况、术后恢复情况及随访结果。结果与开腹手术组比较,双镜联合组手术时间短[(79.71±24.34)min vs(101.09±26.48)min,t=-2.854,P=0.007],术中出血量少[(35.42±17.00)ml vs(85.23±43.30)ml,t=-5.051,P=0.000],术后住院时间短[(6.04±1.78)d vs(10.00±3.12)d,t=-5.226,P=0.000],术后排气时间早[(23.92±5.66)h vs(49.27±17.14)h,t=-6.615,P=0.000]。两组均无术中、术后严重并发症和手术死亡病例。随访5~48个月,均无复发及转移。结论双镜联合微创手术与开腹手术治疗早期胃间质瘤相比是可行、安全和有效的。  相似文献   

20.
残胃癌39例诊治及预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和分析残胃癌的临床诊治特点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根治性手术切除23例,姑息性手术切除14例,剖腹探查术2例,并对手术方法、术后生存率进行总结。结果:39例无手术死亡,手术切除率76.5%。根治性手术5年存活率22.5%,2年存活率63%;非根治性手术5年存活率为0,2年存活率为58%。结论:定期胃镜检查残胃患者,早期诊断和根治性外科治疗是决定残胃癌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