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骨科2008年7月~2010年11月手术治疗的144例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人工髋关节置换组术后卧床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功能恢复时间等项指标均显著低于动力髋螺钉内固定组(DHS组)(P〈0.05),但术后Harris评分低于DHS组。结论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身体素质较差,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是首选治疗策略。  相似文献   

2.
目的随着人工髋关节置换技术的日益成熟,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治疗显示出其优越性。文中探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陈旧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围手术期处理方法、手术技巧和术后疗效。方法选取15例老年陈旧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充分做好围手术期处理,行人工半髋或全髋关节置换术,术中仔细操作,术后积极防治并发症,早期功能锻炼。结果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安全度过围手术期。随访0.5~2年,术后功能Harris评分:优6例、良7例、一般2例,平均89分。结论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是治疗陈旧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粉碎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0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均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采用髋关节后外侧切口入路,骨折端复位后应用钢丝固定,使股骨粗隆间解剖关系基本恢复,常规处理股骨颈,置入骨水泥型特制人工股骨头,术后常规应用抗生素,1周后髋关节功能锻炼,2周后下地行走。结果:所有患者手术均较顺利,无术中死亡病例,无手术失败。随访12~24个月,骨折复位良好,患者生活能基本自理,优良率86.7%。结论: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可缩短卧床时间,及早行患髋功能锻炼,减少并发症,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8年2月~2011年10月收治的75岁以上股骨粗隆间骨折85例,其中应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39例,动力髋螺钉(DHS)内同定术治疗46例,比较两组患者开始下地负重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1年死亡率以及术后1、3、6、12个月时的生存质量和髋关节功能。结果置换组在术后开始下地负重时间、并发症发生率、一年死亡率、生存质量评分及早期髋关节功能评分均优于DHS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比DHS内固定术更有利于提高患者术后生存质量,是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一种较好的选择。  相似文献   

5.
钟仕久  张晓剑 《四川医学》2011,32(8):1246-1248
目的比较人工股骨头置换与内固定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 2003~2010年在我院治疗的162例80岁以上股骨粗隆间粉碎性骨折分为两组,A组为半髋置换术,B组为内固定。随访12~78个月,平均37个月。结果按harrs评分标准。A组术后治良率达到93.8%,B组术后优良率达78.4%。髋动力带锁钢板与动力髋(DHS)固定组之间的结果没有明显差别;动力髋(DHS)术后2例出现内固定失效需行股骨头置换;内固定组中有2例因术后衰竭而死亡。结论人工股骨头置换或内固定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有效方法,可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减少并发症。人工股骨头置换结果优于内固定。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人工髋关节置换治疗高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效果。方法:21例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应用双锥面高抛光骨水泥型人工髋关节假体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早期康复训练。结果:经12~36个月随访,无骨折不愈合、关节感染、关节脱位、假体松动等并发症,1例住院期间患肢大腿肿胀明显,可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1例于术后14个月死于其他疾病,术后12个月按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标准,髋关节功能优良者19例。结论: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具有卧床时间短、可早期负重、髋关节功能恢复快、术后并发症低的优点,对高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是一种较合理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7.
陈阳斌  肖东波  李国庆 《吉林医学》2010,(25):4341-4342
目的:探讨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老年粉碎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评价我科从2006年7月~2009年7月以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粉碎性骨折21例,术后随访6~36个月,平均18.6个月,Harris评分评价髋关节功能。结果: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短期内即能获得满意的髋部活动,并发症发生率低。结论:采用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对于高龄、不稳定、粉碎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治疗能获得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股骨粗隆重建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22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采用骨水泥型人工双极股骨头置换手术,同时采用钢丝内固定重建股骨大、小粗隆及股骨距。统计术后下床活动时间;采用Harris评分方法评价髋关节功能。结果患者下床时间为术后(3.6±2.3)周。术后髋关节功能评分优良率90.9%。并发患肢深静脉栓塞1例;无假体松动、下沉等并发症。结论股骨粗隆重建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可早期下床活动,提高生活质量,减少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人工假体置换术治疗高龄骨质疏松性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适应证、注意事项及处理方法。方法:2003年11月至2011年5月,采用人工假体置换术治疗高龄骨质疏松股骨转子间不稳定型骨折患者37例,同期采用内固定手术治疗高龄骨质疏松股骨转子间不稳定型骨折患者41例。对两组病例的手术时间、术中输血量、术后引流量、病人卧床时间、并发症的发生及术后FRS评分和Harris评分进行分析。结果:假体置换组较内固定组在病人卧床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FRS评分及髋关节Harris髋评分等方面有优势且差异显著。股骨头骨密度值、股骨Q值均与术后FRS评分及Harris髋评分呈正相关关系。结论:人工假体置换术可作为治疗高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治疗的选择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人工关节置换与内固定治疗骨质疏松性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收集2010年1月至2014年1月70例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内固定组35例,采用内固定治疗;全髋关节置换术组35例,采用全髋关节置换术。评价内固定组与全髋关节置换术组手术时间及术后下床时间及术后并发症、死亡人数。结果:内固定组与全髋关节置换术组手术时间及术后下床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人工关节置换治疗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患者,术后并发症及死亡率较内固定术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工关节置换治疗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优于内固定治疗。  相似文献   

11.
刘晓帆  刘润  曾日祥 《吉林医学》2012,33(17):3702-3703
目的:探讨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老年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观察应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老年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28例,观察、评价临床疗效。结果:28例患者均手术顺利,无严重术中及术后并发症,随访8~12个月,髋关节功能恢复良好。结论: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老年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可缩短术后卧床时间,减少并发症,关节功能恢复满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人工髋关节置换在老年性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应用及意义。方法对20例患者(年龄72~94岁,平均80岁,男6例,女12例)。股骨粗隆间骨折采用股骨粗隆间骨折复位钢丝张力带固定加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结果随访3~12月。根据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标准,其中优15例,良4例,可1例,优良率95%。结论改良髋关节置换术对老年性骨质疏松性粗隆间骨折的治疗有良好效果,可成为老年性骨质疏松性骨折治疗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6年1月—2010年8月,对32例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采用生物型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术后随访时间3个月~4年。结果 32例患者均得到随访,无人工关节松动、脱位、感染及深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粗隆部骨折均愈合,术后髋关节按Harris评分:优20例,良8例,中3例,差1例,优良率87.5%。结论采用生物加长柄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可减少术后并发症、降低病死率、明显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人工关节置换和股骨粗隆间骨折内固定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研究2006年1月~2008年2月在我院采用不同方法治疗的32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治疗效果,其中10例接受人工髋关节置换术,22例接受内固定术。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卧床时间、围手术期并发症。结果:内固定组的卧床并发症明显高于人工髋关节置换组,人工髋关节置换组的卧床时间明显短于内固定组。提示相对于内固定组,人工髋关节置换组的术后功能恢复更好。结论: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可作为治疗骨质疏松性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治疗的选择之一,该方法在不增加手术创伤的前提下,具有卧床时间短、并发症少、术后功能恢复好的优点。  相似文献   

15.
赵军  张自林 《宁夏医学杂志》2011,33(12):1198-1198
目的 观察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加长柄的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老年严重骨质疏松股骨粗隆间骨折23例.结果 所有患者经过6-36个月随访,髋关节功能按照Harris评分法,优良率达82.61%.结论 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可以尽早恢复肢体功能,卧床时间短,减少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并发症的预防。方法:采用回顾性总结的方法,收集51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行双极骨水泥型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的病例,经过一年以上的随访,对手术适应症的选择,手术方法、术后并发症及关节功能恢复情况,进行分析。结果: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实行微创技术,创伤小,恢复快,能够早期下地,并发症少等特点。结论: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粉碎骨折,只要选择好手术适应症、术中方法正确、可大大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17.
曲轶  马民华 《中国现代医生》2010,48(34):142-142,150
目的观察并比较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与人工全髋置换术治疗股骨颈骨折的疗效。方法142例股骨颈骨折患者分为全髋关节置换组73例,人工股骨头置换组69例,记录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应用Harris评分标准进行患者术后优良率比较。结果全髋组术后患者优良率高于股骨头组,但全髋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多于股骨头组。结论人工股骨头或全髋关节置换是治疗股骨颈骨折的有效方法,年老体弱的患者人工股骨头置换较为理想,年轻患者或未合并严重内科疾病的患者可选用全髋置换术。  相似文献   

18.
目的 高龄患者股骨粗隆间骨折是有一定治疗难度的疾病,文中旨在评价人工股骨双动头置换术对治疗高龄患者股骨粗隆间不稳定型骨折的疗效. 方法 对36例80岁以上股骨粗隆间骨折合并股骨距或小粗隆移位的高龄患者施行人工股骨双动头置换术,采用保留或重塑股骨距和小粗隆的方式,回复股骨粗隆部内侧稳定结构,通过Harris评分等标准对疗效进行评价. 结果 术后3个月复查患者X线片,与术后比较未见差异.Harris评分:优12例,良19例,中3例,差2例.结论 人工股骨双动头置换术对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合并股骨距或小粗隆移位的高龄患者是安全有效的,但要求同时重建股骨距和小粗隆.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分析人工股骨头置换与内固定治疗粉碎性股骨粗隆问骨折的疗效。方法78例股骨粗隆问骨折患者随机分组,其中39例应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设立为观察组,39例以动力髋螺钉(DHS)和PFNA内固定治疗,设立为对照组,对比分析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与DHS、PFNA治疗的效果。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的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患者下床活动早,住院时间短,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髋关节功能优良率高(P〈0.05或P〈0.01)。结论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粉碎性股骨粗隆间骨折具有操作方便、手术时间短、出血少、术后下床活动早、并发症少的优点;避免了二次内固定取出的手术痛苦,优于内固定,值得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动力髋螺钉(DHS)内固定术与单纯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对老年人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对2000年1月~2009年12月我院收治的170例年龄在60~92岁之间移位新鲜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将病例分为动力髋螺钉(DHS)组(80例)和人工股骨头置换组(90例)。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失血量和下地时间有显著差别(P〈0.05)。住院时间无明显差别(P〉0.05)。单纯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组优良率高于动力髋螺钉(DHS)术组(P〈0.05),而并发症及再手术率低于动力髋螺钉(DHS)内固定术组(P〈0.05)。结论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和动力髋螺钉(DHS)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有效方法,可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减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但单纯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的效果优于动力髋螺钉(DHS)内固定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