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提高以头晕为主要表现的主动脉夹层的认识,探讨主动脉夹层导致头晕的原因。方法:通过2015年于我院急诊科就诊的一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临床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结论:充分认识主动脉夹层表现的多样性,警惕该类病人的潜在风险,避免误诊、漏诊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1临床资料患者,男,60岁。主因昏迷,左侧偏瘫2h于2006年3月27日10时20分入院。患者于当日晨起在家活动中自述胸痛,能忍受,约30min后意识模糊,间断呻吟,左侧肢体活动  相似文献   

3.
1 临床资料 患者,男,60岁。主因昏迷,左侧偏瘫2h于2006年3月27日10时20分入院。患者于当日晨起在家活动中自述胸痛,能忍受,约30min后意识模糊,间断呻吟,左侧肢体活动不灵。既往有高血压病史14年,间断服用北京降压0号,血压最高180/130mmHg,一般控制在150/100mmHg。入院查体:浅昏迷,R25次/min,血压:左上肢160/80mmHg,右上肢150/76mmHg,双侧瞳孔等大,大小约3mm,对光反射迟钝,颈软,双肺叩诊清音,未闻及干湿性罗音,心界不扩大,  相似文献   

4.
主动脉夹层(aortic dissection,AD)是一种不常见但具有潜在灾难性的血管性疾病,如不及时诊治,预后极差。临床上以下肢单瘫为主要表现的AD非常少见,作者对2009年11月成功诊治的1例以下肢单瘫为主要表现的AD分析报道如下。1病例资料患者,男,38岁,因突发双下肢麻木、右下肢无力3 h  相似文献   

5.
1临床资料患者,男性,81岁,因发现全身瘀斑、血细胞减少5d,发热1d于2010年8月25日入院.入院前5d因“突发头晕、呕吐、右上肢乏力”就诊当地医院,查头颅MRI示:多发腔隙性梗死;予丹参酮Ⅱa改善循环处理,头晕、呕吐等症状缓解,但出现皮肤粘膜多处瘀斑,查血常规:WBC 8.6×109/L,HGB 112 g/L,PLT 76×109/L;凝血全套:Fib 0.67 g/L,PT和APTT等指标正常;继续丹参酮Ⅱa治疗,皮肤瘀斑范围扩大,并出现发热,体温最高37.5℃,无畏冷,复查血常规:WBC 9.3×109/L,Hb 77 g/L,PLT 87×109/L;遂转诊我院.  相似文献   

6.
病人,男,64岁。1.5h前突发右腿痛、腹痛、不能行走。查体:体温36.3℃,脉搏87次/min,呼吸20次/min,血压150/90mmHg(1mmHg:0.133kPa)。意识清楚,痛苦面容,口唇无发绀。双肺呼吸音清晰,未闻及哕音,心音正常,未闻异常心音及杂音,心律齐。腹平坦、软,肝脾未扪及,双下肢肌力正常。心电图大致正常,  相似文献   

7.
患者,男性,36岁,汉族,因突发性胸闷、两侧腰痛半小时就诊。既往患高血压5年,最高血压达到170—180/100—110mmHg,坚持服用各种降压药物,但血压控制不理想,血压多波动在150—160/90—100mmHg。入院当日晨起时突感胸骨后憋闷感无胸痛,伴气短,后感两侧腰痛。查体:P109次/min,R20次/min,Bp220/110mHg,面色苍白、出汗,四肢发  相似文献   

8.
1病历简介 女患,57岁,退休工人。因间断性头晕10余年,加重1 d,于2010-08-11 T 10:20时入院。该患10余年前出现头晕,多在情绪激动、休息不佳时发作,无头痛,无视物旋转,偶测血压发现偏高(具体数值描述不清),然后,开始间断口服降压药物(具体药物及剂量不详),未监测血压,自感头晕好转。  相似文献   

9.
患者男,25岁。因突发晕厥伴上腹剧痛3h入院。患者于2005年12月12日21:00无诱因突然晕倒,四肢抽搐,两眼上翻,呼之不应,约半分钟后意识恢复,诉上腹部持续性剧痛,平卧位加重,伴腰背部放射痛,呕吐2次,量少,为胃内容物。既往无高血压病、癫痫发作及吸烟史。查体:血压120/75mmHg(1mmHg=0.133kPa),瘦长体形,面色灰暗,急性痛苦面容,前倾坐位。心率95次/min,心律不齐,各瓣膜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全腹肌紧张,以上腹为著,上腹深压痛(+),反跳痛(±),墨菲征(-)。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分析主动脉夹层(AD)临床特点,加强基层临床医师对其认识,做到早诊断、早治疗。方法对47例AD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是AD的危险因素,发病前常有诱因,AD临床表现复杂多样,死亡率高。结论在高血压病或动脉粥样硬化基础上,短时可使心率加快,左室射血增加并对主动脉壁冲击力增加等因素可诱发AD,疼痛是其主要临床表现,结合彩超、CT、MRI可尽早确诊。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以神经系统损害为首发表现的主动脉夹层动脉瘤(AD)的病因及临床表现,探讨其发病机制,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选择20例以神经系统损害为首发表现的符合AD临床诊断的住院患者,对其临床表现进行分析,总结其发病机制。结果:以脑血管损害为首发表现的为9例,以脊髓血管损害为首发表现的为6例,压迫症状为5例,其中死亡8例。结论:对于合并胸痛、颈痛、肢体疼痛或休克的神经系统疾病患者,要高度怀疑AD的可能,应积极进行B超、X线、CTA及DSA等手段早期诊断AD,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13.
14.
主动脉夹层的临床特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主动脉夹层的临床表现,提供早期诊断线索,以便及时、正确处理,降低误诊率和病死率。方法对33例经临床严密观察和影像学确诊为主动脉夹层的患者进行系统研究分析。结果突发胸背刀割样疼痛而心电图及心肌酶学检查无明显异常者,四肢血压脉搏不对称,新出现主动脉瓣返流杂音以及主动脉分支受累致相应脏器(脑、心、肾等)缺血和功能改变,是该病的重要表现和诊断线索。CT、B超、MRI可提供主动脉夹层诊断的可靠证据。结论及早诊断和积极正确处理主动脉夹层是降低病死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以神经系统症状为主要表现的主动脉夹层的误诊原因,并针对该原因提出改善误诊情况的合理建议。方法选取以神经系统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不典型主动脉夹层患者1例,对该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该患者临床表现为小便障碍和下肢瘫痪,经系统检测后确诊为不典型主动脉夹层,最终将患者转入其他医院进行治疗。结论根据该例患者的病例资料显示,在诊断中易将患者小便障碍和下肢瘫痪症状诊断为脊髓病变,因此在诊断神经系统受到损害的主动脉夹层患者时应确保诊断的准确性,及时对患者进行治疗,防止病情的恶化。  相似文献   

16.
<正>例1男,42岁。主因晕厥1次来诊。患者既往有间断性胸闷、背困等症状,未予诊治,于3h前看别人玩扑克过程中患者有反复的蹲下、站起等动作,随即出现头晕,眼前发黑,不伴有胸痛,遂即跌倒在地,当时意识丧失,不伴有四肢抽搐及口吐白沫,他人立即给予掐人中穴,约2min左右患者意识恢复,遂由他人转送我院。入院时查体:脉搏60次/min,血  相似文献   

17.
动脉夹层是心血管疾病中一危重疾病 ,多数病例在起病后数小时至数天内死亡 ,在开始 2 4h内每小时死亡为 1%~ 2 %。本文对 2例主动脉夹层进行分析报告 ,为同道们提供一点借鉴。1 临床资料例 1男 ,74岁 ,因腹痛 9h入观 ,疼痛剧烈持续 ,并向背部、骨盆、会阴及下肢扩展 ,恶心无呕吐 ,无发热 ,无胸闷气促。既往有冠心病病史。查体 :血压测不到 ,神志模糊 ,烦躁 ,乱语 ,面色苍白 ,四肢湿冷 ,心率 10 5次 /分 ,律齐 ,无杂音。双肺呼吸音清 ,全腹胀痛 ,压痛 (+) ,反跳痛 (+) ,肝脾未及 ,移动性浊音(+) ,肠鸣音减弱 ,未闻血管杂音 ,双肾区叩痛 (…  相似文献   

18.
患男,73岁,因发作性晕厥6h入院。患者于中午洗澡后3h出现头昏,后枕部不适伴心慌,稍有恶心但未吐,并继之出现晕厥一次,持续约5min后清醒,无大汗及抽搐和胸、背部疼痛等症状,当时未予重视。1h后患者坐位时再次出现晕厥~次,持续约3min后自行清醒,豫后也无明显不适,家入遂送到我院急诊科。急诊以“冠心病,陈旧性心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收住院。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主动脉夹层的临床与超声表现,分析彩超对主动脉夹层的诊断价值。方法:应用彩超测量32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并分析患者临床情况。结果:彩超准确诊断28例,诊断有效率87.5%,其中Ⅰ型15例,Ⅱ型4例,Ⅲa型5例,Ⅲb型4例。结论:彩色超声可以较好地显示主动脉夹层动脉瘤,具有操作简便、快捷、无创、可重复观察等特点,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我院自2004年5月~20095月共收治4例以急性下壁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为首发表现的主动脉夹层(AD)患者,对他们的临床特点进行总结,值得深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