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总结腘动脉损伤治疗失败的经验教训,为临床诊治腘动脉损伤提供依据。方法:通过总结我院11例腘动脉损伤后导致截肢病例,分析其治疗失败原因。结果:11例腘动脉损伤导致截肢患者,除2例因创伤严重无法修复I期截肢外,另外7例因延误诊治导致截肢,2例虽血运通畅,但因挤压综合征、急性肾衰竭而行截肢。结论:腘动脉损伤关键在于早诊断、早治疗,精确、熟练的显微外科技术及术后正确处理是提高腘动脉损伤治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闭合性损伤致腘动脉损伤的诊治与预后。方法:对自1989~1998年收治的21例闭合性腘动脉损伤的患者的临床表现及诊治经过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结果:在8h内行手术修复血管的16例中,有15例肢体存活,1例截肢;在伤后16h以后的患者全部截肢,1例死亡。结论:对膝周围严重挫伤,包括股骨下段、胫骨上段,膝关节脱位患者,要警惕腘动脉损伤的发生,争取早诊断,早治疗。越早治疗,伤肢存活的希望越大。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腘动脉损伤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对17例腘动脉损伤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结果:本组17例18肢,入院后直接截肢3例4肢,均为缺血时间过长,伴严重软组织损伤及骨质缺损者;血管修复14例,术后感染2例,其中1例感染难以控制而截肢,总截肢率27.78%。存活13例13肢,基本恢复日常活动,成活率72.22%。结论:腘动脉损伤的早期诊断、正确治疗,是减少截肢的关键,术后感染也是截肢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64排CT血管成像(CTA)在腘动脉损伤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行CTA检查的腘动脉损伤的1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CTA检查发现腘动脉断裂9例,栓塞4例。术中探查发现腘动脉完全断裂5例,不完全断裂4例,内膜损伤4例,与CAT检查结果符合。结论:对疑有腘动脉损伤者应及时行CTA检查,CTA在其早期诊断中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膝部骨折脱位合并腘动脉损伤24例治疗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该院近4年住院治疗的膝部骨折脱位患者166例中合并腘动脉损伤的24例。结果:21例得到保肢,3例截肢。15例12h内恢复血循环,疗效满意。7例超过12h恢复血循环者,疗效较差。认为早期是治疗腘动脉损伤的关键;对足背动脉搏动的误诊和用针刺足趾判断血循环的方法是影响腘动脉损伤早期诊断的两个常见原因;脉氧仪对患肢血运监测简单实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腘动脉陷迫综合征(PAES)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2006年4月-2008年7月,就诊于我院的4例PAES患者,其中3例腘动脉狭窄,1例闭塞。3例采取传统手术,1例EVR治疗。术后6~12个月及每年进行随访,观察患者症状及腘动脉、侧支循环情况。结果:腘动脉狭窄2例行腘动脉松解术后6个月下肢活动正常,腘动脉血流通畅;腘动脉闭塞1例行腘动脉松解并切开取栓术后5d腘动脉再闭塞。EVR治疗1例术后6个月腘动脉再闭塞,下肢血供靠侧支循环代偿。结论:传统手术效果优于EVR治疗。  相似文献   

7.
胫骨上段骨折并血管损伤早期诊断与漏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回顾性分析胫骨上段骨折并血管损伤的治疗效果,提高胫骨上段骨折并血管损伤的早期诊治水平。方法本组8例胫骨上段骨折并血管损伤病例中,胫骨上段骨折合并腘动脉断裂4例,合并腘静脉断裂1例,合并腘动静脉挫伤1例、就诊时间为伤后2~4小时,伤后24小时就诊者2例为合并腘动脉部分断裂。4例行动脉吻合术,1例行腘静脉吻合术,1例行腘血管探查松解术,2例行截肢术。结果本组6例经手术给予胫骨切开复位内固定、血管损伤治疗后下肢功能完全恢复,血管吻合术后肢体存活率为100%,2例行截肢术。结论胫骨上段骨折并血管损伤后,应仔细检查,避免漏诊,尽快血管探查,才能避免截肢等灾难性后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急性颅脑损伤患者术后颅内压(intracranial pressure,ICP)监测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应用颅内压监测技术对39例颅脑损伤术后患者的ICP进行动态监护,根据ICP情况随时调整治疗方案,评价ICP监测在术后诊治中的作用及评估患者预后。结果:39例颅脑损伤术后患者中,ICP重度增高7例(死亡5例),中度增高21例(死亡3例),轻度增高7例,正常4例;其中2例ICP持续增高,经CT证实为迟发性脑内血肿;甘露醇平均使用时间为7天,术后发生电解质紊乱8例。结论:ICP动态监测有助于颅脑损伤患者术后病情观察,及时发现迟发性颅内血肿,并且能直接指导术后脱水剂的应用,为疾病的早期诊断、及时治疗及评价预后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闭合性胭动脉损伤的诊治方法。方法对我院2004年1月至2009年6月所收治闭合性胭动脉损伤患者诊治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本组12例均行手术治疗。结果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个月-3年6个月,平均1年9个月。术后小腿无肌肉坏死者8例;出现肌肉坏死者4例,其中3例保肢成功,1例截肢。术后并发症:感染3例;急性肾功能衰竭1例。结论合理的诊治策略是缩短肢体缺血时间、减轻闭合性胭动脉损伤危害性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四肢动脉损伤的诊治要点。方法:回顾性总结我科2005年9月~2009年8月23例肢体动脉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动脉损伤部位:桡动脉及胫后动脉各1例;肱动脉3例;腘动脉4例;股深动脉2例;股动脉9例;髂动脉3例。21例病人行开放手术治疗,2例病人行血管腔内治疗。结果:1例截肢,22例保肢成功;1例骨筋膜室综合征切开减压。3例注射毒品致股动脉假性动脉瘤患者股动脉结扎创面换药处理,伤口逐渐愈合。开放手术组中随访13例保肢者3~24个月,1例股动脉结扎术后3个月出现间歇跛行;1例腘动脉闭合性损伤合并骨折术后1年患肢功能障碍未恢复;余11例效果满意。腔内治疗2例效果良好,随访时间分别为6个月和12个月。结论:了解受伤情况,综合分析,是肢体主干动脉损伤早期诊断的关键;及时动脉重建是恢复肢体功能、避免伤残的重要手段。腔内治疗修复周围动脉损伤具有微创、安全和有效的优点。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应用显微外科技术治疗四肢主要血管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5年3月—2009年12月,收治47例四肢主要血管损伤患者,开放性损伤33例,闭合性损伤14例。动脉损伤部位:锁骨下动脉1例,股动脉16例,腘动脉11例,尺桡动脉同时损伤6例,肱动脉8例,腋动脉4例,胫前后动脉同时损伤1例。伤后至入院时间0.5~4h。应用显微外科技术直接修补6例,端端吻合24例,自体大隐静脉移植修复17例,移植长度3~10cm。结果 47例肢体成活,43例获6个月~4年随访,彩色多普勒血流仪检查血流速度及血管口径与健侧无明显差异。38例肢体功能恢复满意,5例残留不同程度功能障碍,其中3例行矫形或功能重建手术,功能及外形得到改善。结论对四肢主要血管损伤应争取早期诊断、早期及时应用显微外科技术修复,可收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2.
闭合性膝关节周围骨折脱位伴腘动脉损伤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了闭合性膝关节周围骨折脱位伴胭动脉损伤的早期诊断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32例闭合性膝关节周围骨折脱位伴胭动脉损伤的临床特,进行了手术修复.结果 32例患者平均随访16个月,27例肢体成活,5例截肢.血管完全断裂9例,部分断裂11例,血管痉挛4例,血管严重挫伤并栓塞6例结论这类损伤有较强的隐蔽性,容易被误诊和漏诊,伤情严重;血管损伤类型多样、复杂,合并伤多,预后差.对闭合性膝关节周围骨折脱位患者,应度警惕发生胭动脉损伤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3.
作者自 1981年~ 1998年共收治动脉闭合性损伤 15例。经手术探查 :端端吻合 3例 ,采用自体大隐静脉移植 12例 ,本组 13例建立了有效血循环 ,2例术后动脉及远端血管床广泛栓塞而截肢 ,截肢率为 13.3%。对膝部严重损伤骨折或脱位要高度重视 ,因闭合性动脉损伤容易延误诊断 ,若处理不及时易造成肢体坏死的结果 ,对足背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 ,肢体远端皮肤发凉 ,应高度怀疑动脉损伤 ,结合Doppler检查 ,及时作出诊断 ,并尽早手术探查 ,重建血循环以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14.
急性肢体动脉栓塞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报告近25年来诊治的急性肢体动脉栓塞124例,栓塞138条动脉(腹主动脉下端20例)156条肢体。除3例未治外,共施行125例次治疗,其中施行传统取栓术41例42次,溶栓药尿激酶和一般药物分别治疗36和47例次。治疗结果以肢体计算:优41,良28,差29,截肢35(22.4%),总死亡率为13.6%。对59例67条肢体的远期效果是:优44.8%良35.8%,差19.4%。对选择治疗方法和提高治效果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总结多排螺旋 CT 在腘动脉陷迫综合征(PAES)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09年12月北京协和医院血管外科收治的经手术探查明确诊断 PAES 的10 例患者共 13 条肢体的诊断与治疗.3例(30.0%)为双侧 PAES.结果 11 条肢体首诊时腘动脉已发生闭塞(84.6%).体位变化检查、彩超和造影诊断 PAES阳性率15.4%.螺旋CT诊断PAES的阳性率为100%.术中探查显示,Ⅰ型2例(15.4%)、Ⅱ型5例(38.5%)、Ⅲ型4例(30.8%),Ⅴ型2例(15.4%).单纯行腘动脉松解术 2 例,行腘动脉松解、血栓内膜剥脱、补片成型术8例,行置管溶栓、腘动脉松解术3例.随访时间4~33 个月,中位随访时间 22 个月,1期通畅率92.3%(12/13),累计通畅率100%(13/13),救肢率100%.结论 体位变化检查、彩超和动脉造影对已经闭塞的 PAES 诊断有一定局限性,螺旋 CT 对PAES的诊断和分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糖尿病足(DF)与非糖尿病性动脉硬化闭塞症(ASO)患者的下肢动脉CT 血管造 影(CTA)病变分布临床特点。方法 选取2011 年8 月-2013 年8 月于兰州军区总医院的112 例DF 患者和 89 例ASO 患者,分别作为DF 组和ASO 组,采用CTA 进行检查,比较两组患者CTA 病变情况。结果 DF 组患肢209 条,621 处病变;ASO 组患者189 条,321 处病变。两组患者单节段、双节段及多节段动脉累及率 比较无差异(P >0.05);两组患者的单节段、双节段病变膝下动脉累及率比较有差异(P <0.05);两组患者 患肢的髂、股及腘动脉累及率比较有差异(P <0.05);两组患者胫前、胫后、腓及足底动脉累及率及其病变 膝下动脉累计率比较有差异(P <0.05)。结论 DF 下肢动脉病变多分布于膝下的胫前、后动脉、腓动脉及足 背动脉环等较小动脉,而ASO 多分布于髂动脉、股动脉及腘动脉等下肢相对较大动脉。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急性肢体动脉栓塞的临床诊治。方法:2004年1月~2007年3月,我院治疗急性肢体动脉栓塞患者56例,其中,腹主动脉骑跨栓3例,髂动脉11例,股动脉22例,腘动脉8例,胫前、胫后动脉4例,腋动脉1例,肱动脉5例,尺桡动脉2例,下肢动脉栓塞∶上肢动脉栓塞=6∶1。全部采用Fogarty导管取栓术加溶栓、抗凝、解痉药物治疗。结果:栓塞动脉及末梢动脉搏动恢复者38例,栓塞动脉搏动恢复、末梢动脉搏动未恢复12例,均未恢复6例。术后栓塞动脉继发血栓形成、再次手术4例。术后合并代谢性综合征9例,术后截肢(或截趾)7例,死亡3例。结论:急性肢体动脉栓塞是血管外科常见急症,尽早地诊断、及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单纯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angioplasty,PTA)与PTA联合支架植入两种方法治疗股腘动脉病变的近、远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至12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收治的95例(107条患肢)股腘动脉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接受的治疗方式,将其分为PTA组(单纯PTA,60条患肢)和支架组(PTA联合支架植入,47条患肢),采用门诊和电话问诊方式随访。结果:PTA组60 条患肢中22条为单纯股腘动脉病变,13条合并髂动脉病变,17条合并膝下动脉病变,8条合并髂动脉及膝下动脉病变;支架组47条患肢中18条为单纯股腘动脉病变,8条合并髂动脉病变,15条合并膝下动脉病变,6条合并髂动脉及膝下动脉病变。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构成、合并症、治疗前踝肱指数及Rutherford分级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PTA组中泛大西洋协作组(Trans-Atlantic Inter-Society Consensus,TASC)C/D级所占比例低于支架组(58.3% vs.76.6%,P=0.047)。PTA组和支架组随访时间分别48.0(5.0,108.0)个月和40.0(3.0,96.0)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64)。支架组治疗费用及近期总有效率明显高于PTA组[(33 882.7±8 695.6)元vs.(17 754.8±3 654.2)元, P<0.001;93.6% vs.80.0%,P=0.044];近期显效率尽管略高于PTA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1.9% vs.21.7%,P=0.231);近期有效率以及并发症发生率与PTA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8.3% vs. 58.3%, P=0.724;1.7% vs.2.1%,P=1.000);两组均无近期恶化及围术期死亡病例。支架组远期显效率低于PTA组,恶化率高于PTA组,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8.5% vs. 15.0%,P=0.381;14.9% vs.5.0%,P=0.081);两组远期总有效率、累积保肢率及再手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6.0% vs. 66.7%,P=0.939;94.7% vs.94.1%,P=0.884;31.9% vs. 31.7%,P=1.000)。两组1~10年一期及二期累积通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37,P=0.622)。进一步分组比较表明,支架组TASC A/B级和C/D级患者近期显效率、总有效率及远期恶化率均高于PTA组,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动脉硬化闭塞症导致的股腘动脉病变,支架植入虽提高了近期疗效,但远期疗效和保肢率方面与单纯PTA无显著差异,且治疗费用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