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张韶琼  金松 《现代预防医学》2012,39(10):2447-2448,2451
目的调查妊娠糖尿病孕妇并发巨大儿、胎儿窘迫、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妊高症)等剖宫产指征的概率,研究其相关性。方法选取2009年1月~2012年1月80例的妊娠糖尿病孕妇的临床资料作为观察组研究对象,分析妊娠糖尿病孕妇不同血糖水平与剖宫产指征发生的相关性。另选取同时期血糖正常的孕妇67例作为对照组。结果①观察组孕妇剖宫产率为26.25%(21/80),高于对照组孕妇剖宫产率7.46%(5/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观察组剖宫产指征中巨大儿发生率为33.33%、胎儿窘迫发生率为23.81%、妊高症发生率为23.81%,均较高于对照组(0.0%,20.0%,2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胎位异常和其他指征发生率低于对照组。③观察组的C组中巨大儿、胎儿窘迫、胎位异常以及妊高症等剖宫产指征发生率分别为14.29%、14.29%、9.52%、14.29%,明显高于A组或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糖尿病明显增加孕妇的剖宫产指征发生率,尤其是巨大儿、胎儿窘迫以及妊高症等,而且随着血糖异常情况加重,各种剖宫产指征发生率明显增高。  相似文献   

2.
李凤秋  李智  曹健 《中国妇幼保健》2007,22(22):3127-3129
目的:探讨近10年剖宫产率及剖宫产指征变化,以寻求降低剖宫产率着手点,保障母婴健康。方法:对近10年前(1993~1995年)后(2003~2005年)各3年剖宫产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0年后剖宫产率为42.55%,显著高于10年前26.09%,P<0.01。在剖宫产指征中胎儿窘迫处于第1位,近10年有下降,P<0.01,但仍是剖宫产的首要原因;另外因臀位、妊娠期高血压剖宫产有显著降低,P<0.01,而因巨大儿、妊娠期糖尿病、剖宫产再孕、羊水过少剖宫产显著增多,P<0.01。10年来虽剖宫产率增高,新生儿窒息率下降无显著性,P>0.05。结论:10年来剖宫产率升高,构成比有所变化,但新生儿窒息率并未降低,因此应合理掌握剖宫产指征,指导孕妇合理饮食,减少妊娠期糖尿病和巨大儿的发生率,从而降低剖宫产率,减少剖宫产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王玲 《中国卫生产业》2012,(13):119-119
目的 调查妊娠糖尿病孕妇并发剖宫产指征的概率,研究其相关性.方法 选取近3年80例的妊娠糖尿病孕妇的临床资料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时期血糖正常的孕妇67例作为对照组.分析妊娠糖尿病孕妇与剖宫产指征发生的相关性.结果 ①观察组孕妇剖宫产率为26.25%,高于对照组孕妇剖宫产率为7.46%,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观察组剖宫产指征中巨大儿发生率为33.33%、胎儿窘迫发生率为23.81%、妊高症发生率为23.81%,均较高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胎位异常和其他指征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结论 妊娠糖尿病明显增加孕妇的剖宫产指征发生率,尤其是巨大儿、胎儿窘迫、以及妊高症等.  相似文献   

4.
贾利英 《中国妇幼保健》2013,28(12):1891-1894
目的:探讨剖宫产率及指征变化、阴道助产率与围生儿死亡率的关系。方法:将1990~2012年剖宫产率、阴道助产率及围生儿死亡率进行比较,截取1990、2001、2012年3年剖宫产指征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990、2001、2012年剖宫产率分别为21.87%、66.60%、43.68%,其中1990与2001、2012年及2001与2012年剖宫产率、阴道助产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1990、2001、2012年剖宫产指征中社会因素、妊娠合并症并发症、瘢痕子宫、巨大儿、羊水少、胎位异常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1990、2001、2012年围生儿死亡率分别为14.32‰、10.61‰、2.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高剖宫产率并不能使围产儿死亡率下降,剖宫产率与围产儿死亡率不相关。结论:社会因素、巨大儿、瘢痕子宫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剖宫产率的上升,但围生儿死亡率的下降主要依靠加强围产保健和危重孕产妇管理及提高助产技术。  相似文献   

5.
2869例剖宫产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近年来剖宫产率发生发展现状及剖宫产各指征变化趋势并分析其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1994年1月1日~2001年12月31日住院分娩的11287例产妇的剖宫产率及各剖宫产指征的变化趋势。结果:8年中剖宫产率呈上升趋势(P<0.05);巨大儿因素与胎儿窘迫因素等指征无明显上升或下降趋势(P>0.05),社会因素呈明显上升趋势(P<0.05)。结论:剖宫产率表现为逐年上升并维持较高水平,降低剖宫产率必须严格各项指征,同时注重产前教育及提高产科医生的业务素质。  相似文献   

6.
巨大儿28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巨大儿的发生因素、产前诊断及分娩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4年1月~2006年12月在该院分娩的280例巨大儿发生的相关因素、诊断、分娩方式及分娩结局。结果:280例巨大儿孕妇有112例(40.00%)身高≥162cm,103例(36.79%)超重,138例(49.29%)经产妇,孕周>40周占53.93%;宫高+腹围≥138 cm者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χ2=114.07,P<0.01),双顶径和股骨长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产程异常率和剖宫产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巨大儿的发生与孕妇身高、体重、产次、孕周及遗传因素有关;巨大儿的诊断要通过宫高+腹围、双顶径、股骨长等多项指标综合判断;巨大儿不宜作为剖宫产的常规指征,但出现异常应放宽剖宫产指征。  相似文献   

7.
降低剖宫产率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徐 《中国妇幼保健》2009,24(29):4076-4077
目的:分析降低剖宫产率的相关因素。方法:将1 132例产妇分为两组:A组(研究组)孕早期开始规范化检查,上孕妇学校,待产或临产后一对一精神心理支持及分娩指导;B组(对照组)孕期无规范化产前检查,待产或临产入院后除有医学指征外,在分娩方式或分娩过程中均不加干预。结果:以社会因素、妊娠合并症或并发症及难产为剖宫产手术指征者,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因难产而行剖宫产中,孕妇体型肥胖或生产巨大儿者,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因胎儿宫内窘迫行剖宫产者,与生后新生儿Apgar评分的符合率低(仅18.5%)。结论:采取相应措施降低剖宫产率是可能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高龄产妇妊娠分娩危险因素,为保证高龄产妇母婴健康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回顾分析南阳市卧龙区妇幼保健院2013年分娩的高龄产妇665例和正常年龄产妇3 672例的剖宫产率、剖宫产指征、产后出血率、早产率、过期产率、低出生体重和巨大儿发生率、死胎和畸形发生率。结果:高龄产妇组剖宫产率70.7%,正常产妇组为55.3%,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早产儿率、低出生体重率、巨大儿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前三位的剖宫产指征分别是瘢痕子宫、社会因素和胎儿宫内窘迫综合征。高龄产妇因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剖宫产明显高于正常年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产科出血率、新生儿死胎、畸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做好孕前评估、加强孕期保健其高龄产妇可以正常妊娠。加强孕期营养保健,及时识别妊娠高血压疾病等是高龄产妇的保健重点。  相似文献   

9.
张香玲 《中国妇幼保健》2011,26(36):5699-5700
目的:分析剖宫产指征构成,寻找降低剖宫产率的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荥阳市妇幼保健院2005~2007年5122例剖宫产病例资料。结果:2005~2007年的剖宫产率为52.96%。主要指征依次为:社会因素29.73%,胎儿窘迫14.17%,巨大儿11.52%,疤痕子宫8.38%,羊水过少7.57%,臀位7.29%。其中巨大儿剖宫产率为67.66%,疤痕子宫剖宫产率为97.28%,臀位剖宫产率为97.54%。结论: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降低疤痕子宫率;正确处理难产,加强围产期保健,减少巨大儿、臀位及妊娠合并症发生率,是降低剖宫产的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长春地区不同等级医院的剖宫产率、剖宫产指征及其相关性,探讨有效降低剖宫产率的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吉林大学第二医院(A组)、农安县人民医院(B组)及榆树市妇幼保健院(C组)住院分娩的7 598例临床资料。结果:A组剖宫产率为75.75%,B组为81.56%,C组为75.14%,3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首位剖宫产指征均为社会因素,C组明显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产科并发症及合并症是A组的第二位剖宫产指征,与B、C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头盆不称在B组剖宫产指征中居第二位,与A、C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他剖宫产指征与医院等级无相关性。结论:长春地区的剖宫产率明显高于国家平均水平,与医院等级无相关性,社会因素是影响剖宫产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远程胎儿监护在高危妊娠中的临床分析与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胎心监护仪在高危妊娠监测中的临床应用及意义。方法:选择孕期32~40周且确诊为高危妊娠的孕妇22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112例,对照组108例。结果:研究组无应激试验异常检出率为40.18%,对照组为20.37%,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新生儿窒息率研究组为4.5%,对照组为8.3%,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研究组顺产率和剖宫产率分别为66.96%和33.04%,对照组分别为63.89%和36.11%,两组比较,对照组剖宫产率稍高,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应用远程胎儿监护对高危妊娠进行监测,可降低新生儿窒息等围产儿预后不良的发生,为高危妊娠孕妇的自我监护和高危妊娠管理开辟了一条有效、实用、可行的途径。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新产程标准下临产前及临产后急诊剖宫产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国际和平妇幼保健院2018年5月至2019年6月在产程中因急诊原因转剖宫产者853例。其中临产前手术者565例,设为临产前组;临产后手术者288例,设为临产后组。对比两组产后出血量、血红蛋白变化值、新生儿评分、产褥感染率及术后住院天数。结果临产前组与临产后组剖宫产指征排序首位的均为胎儿宫内窘迫(66.19%vs.50.70%),其次临产前组为产前发热(17.88%),临产后组为相对性头盆不称(36.80%)。临产前组产妇的产后出血量少于临产后组[(222.16±90.01)mL vs.(248.30±60.12)mL,t=3.049,P<0.05]、血红蛋白变化值小于临产后组[(4.16±0.29)g/L vs.(6.43±0.61)g/L,t=3.011,P<0.05]、新生儿评分高于临产后组[(9.86±0.59)分vs.(9.68±0.92)分,t=3.441,P<0.05]、产褥感染率低于临产后组(35.58%vs.51.04%,χ2=18.893,P<0.05)、术后住院天数少于临产后组[(4.50±0.43)天vs.(4.75±0.68)天,t=2.420,P<0.05]。结论按新产程标准,临产后急诊剖宫产者产后出血量增多,新生儿窒息率、产褥感染率增高,术后住院天数增多,因此需要加强阴道试产过程中对产妇及胎儿的监测及手术指征的把握,及时干预和有效处理,以降低产妇及新生儿的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吕迎春 《中国妇幼保健》2012,27(16):2431-2433
目的:探讨不同分娩方式对产妇产后出血量、母乳时间以及围生儿体质的影响,为选择对母婴身心健康伤害程度最低的分娩方式提供依据。方法:选择该院自2011年收治的行剖宫产手术分娩的初产妇120例,作为对照组,选择同一时期阴道顺产分娩的初产妇120例作为观察组,对两种分娩方式对产妇产后出血量、母乳时间以及围生儿体质的影响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产妇的产后出血量分别为(112.5±45.8)ml、(233.2±67.8)ml,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t=3.437,P<0.05);对照组母乳开始时间为(49.89±6.87)h,明显晚于观察组(36.52±5.75)h的母乳时间(t=3.587,P<0.05);阴道顺产组产妇产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剖宫产组(P<0.05),新生儿胆红素指数及Apgar评分的发生率低于剖宫产组(P<0.01)。结论:剖宫产对母婴造成的健康危害远远大于阴道顺产方式,医护人员应谨慎选择产妇分娩方式,建议产妇选择对自身及婴儿健康程度损伤性小的分娩方式,从而利于母婴的健康。  相似文献   

14.
尚井兰 《中国妇幼保健》2012,27(17):2579-2581
目的:调查城市与农村产妇产前情况及教育实施情况并进行分析,探讨健康教育掌握情况与分娩结局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8 050例产妇临床资料,其中来自城市4 500例,农村3 550例。调查两组产妇产前知识认知度及产前相关教育。结果:城市和农村产妇产前对产前检查的意义、合理饮食、抽烟喝酒的危害、传染病的预防、妊娠反应、妊娠早期注意事项等内容了解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城市产妇顺产、阴道助产、剖宫术产在对照组、观察组与农村产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城市、农村产妇对照组与观察组比较,顺产、阴道助产、剖宫术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城市产妇观察组与对照组在疼痛4~5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农村产妇观察组与对照组在疼痛0~1级、4~5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城市产妇与农村产妇对照组在疼痛0~1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城市产妇与农村产妇观察组在疼痛0~1级、2~3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对于城市产妇农村产妇对分娩的相关知识不太关注和比较欠缺,加强产前健康教育能够提高农村和城市产妇的分娩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非糖尿病巨大儿的危险因素、分娩方式及其妊娠结局。方法:通过对某医院非糖尿病孕妇分娩巨大儿236例与随机选取同期分娩正常儿的孕妇225例作对照回顾性分析。以产前B超或临床估计胎儿体重≥4.0kg为标准,将研究组再分为临床预测组(A组)108例和非预测组(B组)128例,对其分娩方式及母儿并发症进行比较。结果:研究组在平均孕龄、孕末期体重、剖宫产率、产后出血均高于对照组(P0.01);两组在孕妇身高、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方面无显著差异(P0.05)。A组总剖宫产率及选择性剖宫产率高于B组(P0.01);产道损伤及新生儿产伤发生率低于B组,但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孕龄、孕末期体重及胎儿性别是巨大儿的主要危险因素。积极预防巨大儿发生,加强产前预测,选择合适的分娩方式,是降低围生期并发症重要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6.
蒋红清  徐丽梅 《中国妇幼保健》2012,27(15):2263-2265
目的:探讨经产妇分娩巨大儿的相关围产因素与妊娠结局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12月在北京市海淀妇幼保健院分娩的212例非妊娠期糖尿病且无严重内外科合并症的经产妇巨大儿资料,并与同期分娩的初产妇巨大儿及随机选择的无合并症经产妇正常体重儿进行比较。结果:经产妇巨大儿母亲的孕龄、孕末期体重、宫高、腹围、双顶径、胎儿腹围、剖宫产率、产后出血、异常产程、新生儿窒息率等均高于经产妇正常体重儿组(P<0.05)。与初产妇分娩的巨大儿比较,经产妇巨大儿正规产检比例、择期剖宫产率明显降低;过期妊娠、新生儿窒息率增加(P<0.05)。结论:加强经产妇围生期管理,产前正确预测经产妇巨大儿,选择适当的分娩方式,对预防产后出血,降低母婴并发症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7.
孕妇体重指数及其变化对头位分娩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研究孕妇孕前体重指数及其孕期增加的幅度对头位分娩结局的影响。方法:将头位、单胎、初产、妊娠足月的孕妇根据不同的孕前体重指数分为3组,根据体重指数在孕期增长的不同幅度分为3组,分别比较3组的剖宫产率、新生儿窒息率、巨大儿发生率、产程超过12 h的发生率、产后出血率。结果:孕前超重组及孕期体重指数增加过多组的剖宫产率、巨大儿发生率、产程过长的发生率均大于正常组,孕前超重组的新生儿窒息率大于正常组。结论:孕前体重指数、孕期体重指数的增幅对头位分娩结局有影响,孕前控制体重、孕期合理营养控制适宜的体重增长有利于取得理想的分娩结局。  相似文献   

18.
余蓉  陈汉平 《中国妇幼保健》2007,22(23):3208-3210
目的:分析妊娠合并糖尿病对孕产妇及围产儿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11年来在我院产科住院分娩的26例妊娠合并糖尿病病人及26例健康孕妇的母胎预后情况。结果:糖尿病组孕产妇妊高征、酮症酸中毒、羊水过多、感染、早产、剖宫产、巨大胎儿、胎儿呼吸窘迫、畸形、死胎死产的发生率分别为42.3%、61.5%、19.2%、38.5%、53.8%、88.5%、34.6%、7.7%、11.5%、7.7%,高于对照组7.7%、0%、7.7%、0%、23.1%、80.8%、3.8%、0%、0%、0%。结论:糖尿病对母婴健康均存在一定影响,主要造成孕产妇病理妊娠、羊水过多、感染、早产等;对于胎儿,则主要引起巨大儿、呼吸窘迫、畸形及死胎死产。以上各项发生率均与母体孕期血糖控制情况相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人工破膜在生殖道B族链球菌(GBS)感染产妇中的应用及对母婴风险的影响。方法选择320例生殖道GBS感染产妇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对照组自然破膜,研究组人工破膜,比较两组产妇产程、剖宫产率、新生儿Apgar评分及产妇围生期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产妇第一产程、第二产程、第三产程及总产程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剖宫产率为4.38%,对照组产妇剖宫产率为11.25%,研究组剖宫产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新生儿产后1 min Apgar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产后5 min Apgar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新生儿窒息、新生儿黄疸、新生儿肺炎及新生儿GBS感染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产妇胎盘绒毛膜羊膜炎、产褥期感染、产后出血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工破膜能够促进生殖道GBS感染产妇产程进展,降低剖宫产率,对母婴安全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20.
何飞霞  陈可芳 《中国妇幼保健》2012,27(10):1462-1463
目的:根据持续性枕后位产程进展情况处理产程,提高阴道分娩率,减少产后出血。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7月~2010年6月分娩的3 683例产妇资料,将宫口扩张7~10 cm的218例持续性枕后位产妇分为两组:A组109例经阴道内诊检查确定枕后位且已破膜者,取孕妇胎儿脊柱方向同侧俯卧位、徒手转胎头、产后常规静滴缩宫素2 h;B组109例取随意卧位、无徒手转胎头、产后未常规静滴缩宫素。结果:A组第二产程延长减少23.0%,自然分娩率增加48.6%,产钳助产减少24.8%,剖宫产率降低23.9%,新生儿窒息率减少9.2%,产后出血率减少12%,与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持续性枕后位的难产率增加,早期发现、积极处理可减少剖宫产率及母婴并发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