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沃千红 《现代医药卫生》2005,21(10):1212-1213
目的:比较胃粘膜活检组织快速尿素酶试验和改良的Giemsa染色诊断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异同。方法:对413例接受胃镜检查的患者,同时利用快速尿素酶试验和改良的Giemsa染色诊断胃粘膜幽门螺杆菌感染,规定两者均阳性为真阳性,两者均阴性为真阴性,快速尿素酶试验阳性而Giemsa染色阴性为假阳性,快速尿素酶试验阴性而Giemsa染色阳性为假阴性。结果:两者诊断结果一致者有311例(75.3% ) ,其中真阳性225例,真阴性86例,两项检查结果符合率为75.3% ;假阴性54例(13.07% ) ,假阳性48例(11.63% )。结论:快速尿素酶试验检测Hp感染需结合组织学诊断结果综合分析。  相似文献   

2.
自1983年发现幽门螺旋杆菌(Hp)以来,经过大量研究证实,慢性胃炎、消化溃疡、胃癌均与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有关.Hp在胃黏膜内长期定植,血清中可产生IgG和IgA为主的抗体,但抗体并无清除幽门螺旋杆菌的作用,相反可以造成胃黏膜损伤[1].目前临床上诊断Hp感染,主要依靠快速尿素酶及组织学检查,二者均为阳性可作为Hp感染的"金标准".本实验通过14C尿素呼气试验及血清学检查分析,评价14C尿素呼气试验在诊断Hp感染中的价值.  相似文献   

3.
幽门螺杆菌两种检测方法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众多上消化道症候群密切相关,因此临床医生尤其是消化内科医生应该重视HP感染的检测。Hp感染的检测方法分为两类:(1)侵入性诊断方法,必须在胃镜下取材。包括:尿素酶试验、细菌培养、活检标本切片染片和直接涂染色等。(2)非侵入性诊断方法,不需胃镜。包括:13C  相似文献   

4.
汪佑霞  吴万春 《河北医药》1998,20(5):300-301
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 Hp)感染是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癌等疾病的重要致病因素。目前,临床常用检测Hp的方法有尿素酶试验(HPUT)法、血清Hp-IgG抗体ELISA法(简称ELISA法)、细菌培养法、组织学检查法、聚合酶链反应(PCR)法等。本文采用~(14)C-尿素呼吸试验(~(14)C-UBT)法检测Hp,并与HPUT法及ELISA法比较,以探讨~(14)C-UBT法对Hp感染诊断的应用价值。 1 资料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本组经胃镜、病理切片确诊的患者112例,其中,慢性胃炎57例,胃溃疡27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21例,胃癌7例。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14C-尿素呼气试验(UBT)检测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60例患并通过胃镜检查以快速尿素酶试验(RUT)检测结果作为诊断Hp的标难对照,评价^14C-尿素呼气试验诊断Hp感染的特异性,敏感性和准确性。结果:在快速尿素酶检测Hp呈阳性的45例中,^14C-尿素呼气试验检测Kp阳性为43例,阴性的为2例,其诊断HP感染的敏感性95.6%(43/45),特异性100%(15/15),难确性96.7%(58/60)。结论:^14C-尿素呼气试验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是一种简便可靠的非侵入性Hp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前对幽门螺杆菌 (HP)的感染诊断已有多种方法〔1〕。在这些方法中 ,以直接涂片和快速尿素酶试验 (HPVT)最为简便、快速。为比较这两种方法的检测结果 ,我们于 1998年12月~ 1999年 12月 ,对门诊胃镜活检取出的胃粘膜标本同时用两种方法检测 ,结果如下。1 材料和方法1 1 标本 :门诊胃镜检查采取的胃粘膜活检组织 4 33份。1 2 直接涂片 :将胃粘膜活检组织粘膜面均匀涂于洁净玻片上 ,直径 >1 5cm ,每人 2张 ,自然干燥后 ,在火焰上固定 ,用石碳酸复红 (革兰染色第 4液 )染色 1min ,待片子自然晾干后油镜下镜检。1 3 快速尿素酶试验 :采…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与反流性食管炎的相关性。方法选择反流性食管炎患者202例及对照组240例。采用抗Hp-IgG抗体血清学检测、病理学及快速尿素酶试验检测Hp感染。结果反流性食管炎患者Hp感染率为20.30%,而对照组为43.33%(P〈0.05)。结论Hp感染与反流性食管炎存在逆相关性。  相似文献   

8.
慢性乙型肝炎(慢肝)、乙型肝炎后肝硬化(肝硬化)伴随胃粘膜病变且有幽门螺杆菌感染者并不少见,目前常用快速尿素酶试验、特殊染色、幽门螺杆菌镜检进行检测,本文报告以幽门螺杆菌IgG型抗体对胃粘膜作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幽门螺杆菌抗原表达,并与上述方法比较,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9.
过去的几年中建立了一些非侵入性检测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方法,其中临床应用较多的是培养的Hp菌体抽提物作为抗原检测血清总抗体或尿素酶抗体。近年国外应用基因工程表达的多克隆或单克隆基因蛋白作为抗原,并结合到固相载体上,同时应用酶标记抗人IgG(或IgA)可以检测相应的血清—  相似文献   

10.
唐锦玲  刘冲  缪琛  李霄 《江苏医药》2015,(7):854-855,740
胃幽门螺杆菌(Hp)是一种是革兰阴性菌,单极、多鞭毛、末端钝圆、螺旋形弯曲的微需氧细菌。它与胃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胃癌、胃黏膜相关性淋巴瘤密切相关[1,2]。因此,Hp感染早期诊断对防控疾病以及治疗显得尤为重要。目前常用的检测手段包括细菌培养、快速尿素酶实验、组织学检查、尿素呼气实验、抗体检测、粪便抗原检测和分子生物学检测等[3],而组织学检查能够提供最为  相似文献   

11.
幽门螺杆菌抗原在慢性肝病胃粘膜的表达及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乃玲  白玲  李琳  张昶  陈昊 《华北国防医药》2003,15(1):54-55,F003
慢性乙型肝炎 (慢肝 )、乙型肝炎后肝硬化 (肝硬化 )伴随胃粘膜病变且有幽门螺杆菌感染者并不少见 ,目前常用快速尿素酶试验、特殊染色、幽门螺杆菌镜检进行检测 ,本文报告以幽门螺杆菌IgG型抗体对胃粘膜作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幽门螺杆菌抗原表达 ,并与上述方法比较 ,进行评价。1 资料与方法1 1 研究对象 受检患者 10 2例 ,其中肝硬化组 4 4例 ,慢肝组 2 8例 ,非肝病慢性胃炎组 (胃炎组 ) 13例、非肝病溃疡病组 (溃疡组 ) 17例。1 2 胃粘膜活检 受检者常规胃镜检查 ,取胃窦小弯距幽门口 2~ 3cm内活体组织 3块 ,一块做快速尿素酶试验…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评价国产13C-尿素呼气试验药盒诊断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效果。方法 用多中心随机开放平行对照试验,门诊或病房病人共139例,试验组69例,对照组70例,经快速尿素酶试验和WS银染色检查确定幽门螺杆菌感染,分别用国产或进口13C-UBT药盒,用质谱仪行13C-尿素呼气试验检测Hp感染,比较不同药盒诊断Hp感染的敏感性、特异性,观察其药物不良反应。结果 试验组诊断Hp的敏感性为100%,特异性为88.2%,准确度为94.2%;对照组诊断Hp的敏感性为97.1%,特异性为94.3%,准确度为95.7%。2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药物不良反应轻微。结论 用国产13C-尿素呼气试验药盒诊断Hp感染与进口试剂无明显差异,对简单、非侵入性的Hp感染诊断试验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3.
《中国医药科学》2016,(17):208-211
目的比较检测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不同方法的敏感性及特异性。方法随机选取200例2014年5月~2015年12月在我院住院患者,所选中的病例同步完成病理组织学检查、血清抗体检查和尿素~(13)C呼气试验检测。病理组织学Hp阳性为诊断标准。最后比较这三种方法的阳性率、敏感性、特异性。结果尿素~(13)C呼气试验、血清抗体、病理组织学三种检测方法的阳性率分别为81.5%,84.0%,78.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998,P0.05)。尿素~(13)C呼气试验、血清抗体、病理组织学三种检测方法的敏感性分96.97%,97.64%,95.6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07,P0.05)。尿素~(13)C呼气试验、血清抗体、病理组织学三种检测方法的特异性分别为91.43%,93.33%,90.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07,P0.05)。结论尿素~(13)C呼气试验、血清抗体、组织病理学三种不同检查方法在检测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差异小,但尿素~(13)C呼气试验操作简单,无侵入性损伤,无痛苦,患者容易接受,是一种较理想的幽门螺旋杆菌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适合临床使用的检测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的方法。方法:186例人选患者进行细菌培养,快速尿素酶,病理组织学,现症感染血清学抗体快速检测法(CIM-GLD's HpRT),细菌培养阳性或另3项中2项阳性认为有Hp感染。结果:细菌培养,CIM-GLD’s HpRT,病理组织学,快速尿素酶法敏感性分别为89.32%、95.15%、91.26%、79.61%;特异性分别为97.59%、93.98%、95.18%、92.77%。结论:CIM—GLD’s HpRT具有较高的准确诊断Hp感染的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国产13C-尿素呼气试验药盒诊断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效果.方法用多中心随机开放平行对照试验,门诊或病房病人共1 39例,试验组69例,对照组70例,经快速尿素酶试验和WS银染色检查确定幽门螺杆菌感染,分别用国产或进口13C-UBT药盒,用质谱仪行13C-尿素呼气试验检测Hp感染,比较不同药盒诊断Hp感染的敏感性、特异性,观察其药物不良反应.结果试验组诊断Hp的敏感性为100%,特异性为88.2%,准确度为94.2%;对照组诊断Hp的敏感性为97.1%,特异性为94.3%,准确度为95.7%.2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药物不良反应轻微.结论用国产13C-尿素呼气试验药盒诊断Hp感染与进口试剂无明显差异,对简单、非侵入性的Hp感染诊断试验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6.
Hp感染影响不同胃黏膜病变中MMP-2表达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Hp感染对不同胃黏膜病变中MMP-2表达的影响及其对胃癌侵袭和转移等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选择对照组(慢性浅表性胃炎)52例,轻度不典型增生71例,中重度不典型增生74例,胃癌96例;采用Giemsa染色、快速尿素酶试验及14C尿素呼气试验检测Hp;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不同胃黏膜病变中MMP-2的表达。结果:对照组未见MMP-2表达,胃癌组MMP-2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和轻、中重度不典型增生组(P<0.01);轻、中重度不典型增生组和胃癌组中Hp阳性的MMP-2阳性率均明显高于对应的Hp阴性者(P<0.05)。胃癌组Hp阳性有淋巴结转移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P<0.01);TNM分期Ⅲ、Ⅳ期患者Hp阳性率明显高于Ⅰ、Ⅱ期(P<0.01)。结论:Hp感染可促进轻中重度不典型增生黏膜及胃癌组织中MMP-2的表达分泌;Hp感染在胃癌的发生、侵袭和转移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GSTM1、GSTT1基因多态与胃腺癌及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关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探讨 GSTM1、GSTT1基因多态与胃腺癌 (GAC)临床特征及其与幽门螺杆菌 (Hp)感染的相关性 ,应用多重聚合酶链反应 (PCR)技术 ,检测了 GSTM1、GSTT1基因多态性、1 4C尿素呼气试验和外周血 ELISA法检测 Hp感染情况。结果显示 ,GSTM1空白基因型与 GAC易感性有关 ,肿瘤多处于早期 ;GSTT1空白基因型与肠型 GAC易感性有关 ,与肿瘤有临床分期无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14C-尿素呼气试验的临床价值,并分析影响试验结果的影响因素,旨在提高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的准确率。方法:将我院自2018年1月至2018年8月间接诊的疑似幽门螺杆菌感染患者114例作为研究对象,分别使用14C-尿素呼气试验和快速尿素酶试验检测,观察两种试验结果的符合率。结果:使用14C-尿素呼气试验诊断幽门螺杆菌阳性率为78.07%,快速尿素酶试验检测阳性率为77.1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4C-尿素呼气试验诊断Hp具有较高的准确率和灵敏度,在检测过程中要注意避免对结果产生影响的相关因素,如果无法避免则需要进行快速尿素酶试验进行检查,以保证患者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  相似文献   

19.
检测粪便抗原诊断幽门螺杆菌感染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为了评价检测粪便中幽门螺杆菌抗原 (HpSA)诊断幽门螺杆菌 (Hp)感染的价值。方法 用ELISA双抗夹心方法 ,对 15 9例因消化不良行胃镜检查患者的粪便进行检测 ,其结果与快速尿素酶试验 (RUT)和细菌培养进行比较。结果 检测 15 9例患者的粪便标本中Hp感染的阳性率为 37 7% ,其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 91 9%、96 9%、95 0 %、94 9% ,准确性为 95 0 % ,与快速尿素酶试验和细菌培养结果相比无显著性差异 (χ2 =0 0 5 ,P >0 0 5 )。结论 检测粪便中Hp抗原诊断Hp感染是一种高敏感性、特异性、简便易行的非侵入性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检测方法多种,有创伤性和非刨伤性之分,大多具有相似的准确度,其敏感性和特异性约在90%或以上.刨伤性的检查有胃粘膜组织切片染色、细菌培养、快速尿素酶试验(HPUT)和PCR扩增等,临床以胃粘膜HPUT更简便、快捷,得到较普遍推广,但需胃镜检查.无创伤性检查有碳标记尿素呼气试验、血清抗体测定等,后者因不能诊断Hp感染的现症,故临床意义不很大.前者则检测简便,对未接受胃镜检查而GI诊断消化性溃疡等胃病患者,可提供HP感染的诊断并可对HP根除后进行随访而避免胃镜复查,故临床上颇受欢迎.本文对1998年8月~1999年2月同时做过HPUT与14C-UBT检测材料较完整的病人进行比较分析,旨在探讨14C-UBT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