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对比白内障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晶状体摘除手术中水压法娩核与圈套器法娩核两种方法的疗效及并发症。方法:白内障患者226例253眼随机分为水压法娩核与圈套器法娩核两组,观察两组不同方法治疗患者手术时间、术中术后并发症、术前与术后角膜内皮计数及黄斑区视网膜厚度变化的情况。结果:术中娩核平均时间:水压法娩核组5±0.79s,圈套器法娩核组4±1.23s;术中并发症:水压法娩核组少于圈套器法娩核组;术前与术后角膜内皮计数的差值两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两组之间术后散光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前与术后黄斑区视网膜厚度差异两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同圈套器法娩核治疗白内障相比较,水压法娩核疗效好、简单易行、且能够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对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中黏弹剂娩核法与晶状体圈匙娩核法的疗效比较,探讨更适合在基层医院中推广应用的手术方法。方法:抽取白内障患者146例166眼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78例84眼,晶状体圈匙娩核; 试验组68例82眼,黏弹剂娩核。对比观察两种手术术后视力恢复情况及术中术后的并发症情况。结果: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黏弹剂娩核法与晶状体圈匙娩核法相比,两者术后后囊膜破裂的发生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视力,散光度及术后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同晶状体圈匙娩核法治疗白内障相比较,黏弹剂娩核法能有效保护晶状体后囊膜,可在小切口白内障手术中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比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手术中水法娩核及圈套器法娩核两种方法.方法:326例老年性白内障成熟期患者随机分成水法娩核及圈套器法娩核两组,观察对比两种娩核方法晶体核娩出操作时间、术中并发症及术后角膜水肿情况.结果:娩核操作时间:水法娩核组平均时间20s,圈套器组平均时间90s,水法娩核组手术并发症较少.术后角膜水肿情况:水法娩核组:0级97眼,1~4级82眼;圈套器组:0级39眼2~4级108眼.两组结果有明显差异(x2=24.28,p<0.01).结论:水法娩核具有操作快速简便、组织损伤轻、术中并发症少、角膜水肿发生率低等优点,适用于基层医院开展大规模的白内障扫盲手术.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分析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与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的手术方法和疗效。方法:将2009-01/12在我院住院治疗的125例158眼老年性白内障随机分为两组,其中A组80眼行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B组78眼行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比较两组手术后1,7d;1,3mo的视力、散光及术中术后的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在各时间点的视力、散光及术中术后并发症情况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两种手术方式疗效相近,可根据临床具体情况选择合适术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应用注水圈套器娩核法、水压娩核法和前房内劈核法三种不同娩核方式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应用的特点和疗效。方法:对324例324眼老年性白内障患者,随机分成三组,分别通过注水圈套器娩核法、水压娩核法和前房内劈核法完成娩核过程,观察记录娩核时间、术中并发症、术后第1d角膜内皮水肿程度及术后视力,观察结果行统计学处理。结果:娩核时间:注水圈套器娩核法平均时间45s、水压娩核法平均时间34s和前房内劈核法平均时间65s,三组的平均娩核时间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注水圈套器娩核法和前房内劈核法的并发症主要表现为虹膜损伤和后囊膜破裂;水压娩核法则主要表现为前房出血。统计学分析,角膜水肿0~1级者:A组与B组、B组与C组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A组与C组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1d视力:A组与C组、B组与C组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7d视力:只有B组与C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1mo视力:三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前房内劈核法对Ⅳ级以上核的处理优势是明显的;水压娩核法术中并发症少,术后第1d角膜内皮水肿发生率低,更适用于Ⅳ级以下的核娩出。 相似文献
6.
目的寻找一种合理的可用于非超声乳化手术中的硬核白内障的劈核方法.方法自己设计两把劈核刀,用于临床上劈开Ⅲ级以上硬核的白内障,并在实践中不断改进劈核刀的设计.结果对246例(246只眼)Ⅲ级以上硬核白内障进行劈开和观察,一次性劈开率为100%,两瓣晶状体核均经4.5 mm长切口安全娩出.术后第一天、第七天及术后3个月,矫正视力为0.5及以上者分别为181只眼(73.6%)、232只眼(94.3%)和24只眼(97.9%).术后角膜散光度为0.84D±0.75 D.术后第一天12%的患者在裂隙灯下可见局限于切口附近的角膜基质水肿,25%的患者见局限性角膜后弹力层皱褶,术后3至7d角膜水肿均消失.结论双刀劈核法具有设计合理,切口小,损伤轻,不受核硬度限制,操作简便,易于掌握的优点,是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理想的劈核方法.眼科学报2001;1793~95.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02年——2003年我院采用小切口非超乳化进行白内障手术70例,对其术后视力和并发症进行临床分析。结果术后视力均有不同程度提高。术后少数出现并发症,如角膜水肿,房水混浊,一过性高眼压等,经处理未见严重并发症。结论临床显示此法疗效显著,适应症广泛,尤其适合基层医院开展。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双手微小切口冷超声乳化与小切口手法娩核治疗白内障疗效进行对比分析。方法:随机选用双手微小切口冷超声乳化病例204例,及小切口手法娩核病例174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手术后视力以≥0.46的病例数进行比较,手法娩核组占76.9%,有显著差异(P<0.05);术后角膜散光两组比较,双手微小切口冷超声乳化组平均为-1.5±0.5,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手法娩核组平均为-3.0±0.5,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双手微小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可安全、有效地通过<1.4mm的切口吸除白内障,较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手法娩核术恢复快、散光少,视力提高快。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的疗效。方法对103例105眼白内障患者施行小切口白内障手术。结果全部患者术后视力恢复快,散光少。结论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手术安全、经济、简单、并发症少,在基层医院可以广泛开展。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比分析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与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的临床应用效果。 方法:选取2010-03/2013-02收治的老年性白内障患者93例124眼随机分为两组,42例59眼行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SICS组),51例65眼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Phaco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视力、角膜散光、手术源性散光及术中、术后并发症。 结果:术后1d; 1wk两组患者视力≥0.5分别为SICS组38眼(64.4%),41眼(69.5%),Phaco组29眼(44.6%),32眼(49.2%),SICS组的视力优于Phaco组(χ2=4.877,5.243,P<0.05)。术后1,3mo两组视力≥0.5眼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5,0.085,P>0.05)。平均角膜散光采用重复测量设计方差分析:组内比较不同时间有统计学意义(F=25.624,P<0.05),且有随时间降低的趋势; 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F=0.986,P>0.05),两组患眼术后1wk平均角膜散光较术前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06,2.427,P<0.05)。术后1wk; 1mo Phaco组手术源性散光SIA均低于SICS组(t=-4.628,2.770,P<0.05),术后3mo两组SIA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754,P>0.05), 组内比较和组间比较不同时间的SIA均有统计学意义(F=26.37,P<0.05,F=14.29,P<0.05)。两组患者术中后囊膜破裂、术后角膜水肿、前房色素膜反应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与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对比,两种手术术后效果相近,对于白内障的治疗方案选择,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并非唯一最佳手术方案,在缺少超乳设备的边远地区,选择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手术同样可以达到与超乳手术接近的术后视觉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对44例(49只眼)白内障患者行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结果术后第1天视力≥0.5者30只眼(62.12%)眼,≥0.8者10只眼(20.4%),术后1周视力≥0.5者35只眼(71.42%),≥1.0者13只眼(26.5%)。术后第1天角膜水肿者8只眼(16.32%)。结论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技术操作简单,易于掌握,疗效较好,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白内障患者施行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术的效果进行评价。方法:选取2007-02/2008-02在本院就诊的白内障患者96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观察组施行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术+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对照组施行超声乳化术+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并对术后视力恢复情况及术后角膜散光进行比较。结果:5.5mm切口的白内障非超声乳化术与超声乳化术后效果无明显差异,而且对过熟期白内障及硬核性白内障更安全,更经济实用。结论:白内障患者行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术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白内障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手术的临床应用特点及治疗效果。方法 59例(60只眼)白内障患者行巩膜隧道小切口下非超声乳化白内障囊外摘除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观察手术并发症及术后视力恢复情况。结果术后1个月,视力≥0.6者46只眼(76.7%),≥0.3者55只眼(91.7%),术中后囊膜破裂2只眼,术后角膜水肿21只眼。结论白内障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手术不需要特殊的手术设备,手术操作简单,安全性高,术后视力恢复快,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由于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具有切口小、损伤轻、愈合快、术后散光小,视力提高快等诸多优点而在现代白内障手术中迅速开展起来,而环形撕囊术极大地促进了超声乳化技术的发展,现已证明环形撕囊术是人工晶体囊袋内固定最可靠和稳定的方法。我们将超声乳化手术中这一技术操作引入到囊外摘除术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为探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100例(128眼)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手术,手术前后视力和角膜散光对比分析.结果 术后矫正视力≥0.5者118眼(92.19%),≥1.0者90眼(70.31%).术前平均角膜散光为(0.42+1.16)D,术后平均角膜散光为(1.68±2.09)D,96%的患眼术后散光在1.18D以内.结论 术中、术后并发症少,与超声乳化术比较,成本、费用少,也可获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6.
白内障是全球许多国家的第一位致盲眼病,也是我国最常见的致盲眼病。我国目前已有白内障患者500多万,急需手术治疗的白内障盲人将近200万,每年新增的白内障患者约40.120万,白内障的治疗任重道远。所以在广大基层医院开展低廉、质优、学习掌握相对容易、不需大型仪器的白内障手术极其重要。小切口非乳化白内障手术不需要昂贵的超声乳化设备,学习曲线短,手术效果好,适合基层医院推广。我院开展小切口白内障手术多年,取得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讨论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在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40眼有尿毒症史并行血液透析治疗的白内障患者施行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后评价其疗效及并发症情况。结果:术后裸眼视力>0.3者35眼(87.5%),其中0.5~0.9者27眼,0.3~0.5者8眼;<0.3者5眼(12.5%),术中及术后各种并发症的发生率均很低。结论: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具有术后视力恢复快、散光小、安全简便、不需要昂贵的设备等优点,是治疗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白内障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后泪膜变化情况。方法:随机选择行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患者136例,分别于术前及术后7,14,30,60,90d行症状、泪膜破裂时间(BUT)、基础泪液分泌试验(SⅠt)、角膜荧光素染色(FL)检测。结果:术后3mo内诉术眼不适患者较术前增加。术后2wk内SⅠt增加,1mo内BUT缩短,FL增高,与术前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后一段时期内,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会影响泪膜稳定性,应注意术前泪膜功能检测及术中、术后对泪膜的保护。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表面麻醉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除术中应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将各类白内障患共计158例(158眼)采用表面麻醉下经巩膜隧道小切口白内障除,人工晶体植入术。结果:术中完全无痛,配合良好的150例,占95%,术俚稍感疼痛8例,经追加表面麻醉药后缓解;术后2天视力>0.3的146例,占92.4%,后囊破裂10例,占6%,结论:表面麻醉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除人工晶体植入术中的应用是安全,有效的,但表面麻醉的应用仍有局限性,应根据手术医生的手术经验及病人的配合程度及病情选择应用,以保证手术的最佳效果。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分析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的临床疗效。方法2006年我院采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进行白内障手术216其术后视力和并发症进行临床分析。结果术后视力均有不同程度提高。术后少数出现并发症,如角膜水肿,房水混浊,虹膜部分后粘连等。经处理未见明显远期并发症。结论临床显示此方法疗效显著,适应证广泛,学习曲线短,由于不需要超声乳化设备,手术成本低,适合基层医院及防盲时推广。 相似文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