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 检测黑龙江省2019—2021年肾综合征出血热(hemorrhagic fever with renal syndrome, HFRS)疑似患者血清标本中的汉坦病毒急性期和恢复期抗体水平,为该疾病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对采集到的肾综合征出血热疑似患者急性期血清样本进行汉坦病毒IgM抗体检测,对恢复期血清标本进行IgM单抗体、IgG单抗体检测,使用SPSS 19.0软件对各年份间患者急性期血样IgM抗体阳性率进行χ2检验分析,使用EpiData 3.1和Excel2003软件对患者性别、职业、年龄、发病日期及初诊间隔时间数据进行整理分析。结果 共检测肾综合征出血热疑似患者急性期血清351份,恢复期血清208份。急性期血清标本IgM抗体阳性317份,阳性率为90.31%,各年份之间患者急性期IgM抗体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895,P=0.639)。患者恢复期血清IgM单抗体阳性32份(15.39%);血清IgG单抗体阳性28份(13.46%);IgM、IgG抗体双阳性148份(71.15%)。男女患者性别比4...  相似文献   

2.
为深入开展流行性出血热流行病学和病原学方面的工作,作者应用Vero-E6细胞培养技术,从7份褐家鼠肺中分离到1株流行性出血热病毒,从11份EHF急性期病人血清中人到5株EHFV,从3份急性期病人尿中分离到1株EHFV。  相似文献   

3.
本文报道了登革热和登革出血热的研究简史、病原学、流行病学和防制,给登革热和登革出血热的预防控制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本文主要报道了登革热和登革出血热的病理与发病机理、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为登革热和登革出血热的临床诊断与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本文主要报道了登革热和登革出血热的发病机理、临床治疗和展望,给登革热和登革出血热的临床诊断与治疗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登革出血热并上消化道出血,与常见的原因所致的上消化道出血,在临床表现、治疗等方面均有所不同。我院85年10月至89年1月共收治Ⅱ型登革热及登革出血热456例,其中登革出血热151例,并上消化道出血者47例,占登革出血热的31.1%。现将资料较完整的40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1986年海南省部份地区发生登革热流行,经 C6/36细胞分离出登革Ⅱ型病毒,我院于同年8~10月份共收治1032例,其中登革出血热(DHF)401例,占总收治数38.86%,死亡9例占2.24%,现将有关资料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8.
<正> 在 Lee 等的报告中,证实了中国浙江省流行性出血热患者恢复期血清中,含有高效价的同朝鲜出血热病毒抗原起特异性免疫萤光反应的抗体。实验是应用间接免疫萤光法对三种来源的朝鲜出血热病毒抗原进行的:(1)黑线姬鼠肺(2)Wistar 大白鼠肺(3)A-549细胞系。最近又从中国湖北省的流行性出血热患者得到了10份恢复期血清,3份急性期血清。  相似文献   

9.
<正> 已知主要的病毒性出血热有登革出血热、基孔肯尼亚出血热等多种疾病,其大多数是自古以来就局限在那个地区的地方病,如今随着交通发达、世界性的人事往来及物资交流越来越频繁,病原体被传播的机会便日益增加,以下就几种病毒性出血热的流行病学、临床及病理学作以叙  相似文献   

10.
登革出血热和登革休克综合征56例分析广州市传染病医院(510060)罗幸儿,罗显明,王加慧我市1980~1991年共发生6次登革热流行,我院共诊治995例,其中登革出血热(DHF)49例,登革休克综合征(DSS)7例。这两种临床重型占5.6%,现报告...  相似文献   

11.
本文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技术,用朝鲜出血热(KHF)抗原,检查我省临床出血热病人血清的抗体.实验结果与临床确诊的出血热病人的符合率:急性期测定IgM,新鲜血清的阳性率为100%;经保存或污染血清的阳性率降至74%.IgM在发病早期即可检出,为出血热病人的早期诊断提供了可能.恢复期测定IgG,新鲜血清及保存血清的阳性率均为100%.初步证实了KHF抗原与我省的流行性出血热之间有密切的血清学关系.  相似文献   

12.
英《柳叶刀》第2卷第8239期(1981年)第182页社论:病毒性出血热专家必须掌握世界各地的知识。尽管10年前病毒学家有过重要的发现,但一般的情况是混淆不清。现在我们能用一些病毒学肯定的结果说:沙粒病毒组(Arenaviruses)导致阿根廷出血热、波利维亚出血热和拉沙热;朋扬病毒组(Bunyavir-uses)产生克里米亚-刚果出血热;披盖病毒组(Tegaviruses)产生登革出血热,Kyu-sanur森林病、Omsk出血热和黄热病;埃波拉  相似文献   

13.
登革热是东南亚地区和我国的一个重要疾病,过去血清学诊断多采用血凝抑制试验(HI)。HI虽敏感,但与乙脑有免疫交叉反应不易判断。本文应用ELISA检测临床疑似登革患者血清,同时与HI法进行比较,对解决这个问题取得满意结果,现报告如下: 材料与方法一、血清来源:1986年9~11月采集广西北海市医院临床疑似登革热患者静脉血,分离出血清保存在-20℃待检。6份登革阳性血清(补体结合抗体>1∶64)和2份阴性对照系收集登革非疫区的人血清。另外还采集乙型肝炎(HEP);风疹(RUV),单纯疱疹(HSV)和巨细胞病毒(CMV)抗体阳性血清;单纯疱疹、巨细胞病毒和风疹抗体阴性血清、乙脑病毒(JEV)抗体阳性血清.  相似文献   

14.
全球登革热和登革出血热流行状况及防治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邓掌  张海林 《中国热带医学》2009,9(12):2318-2321
登革热和登革出血热广泛分布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属再肆虐传染病,对人类健康和社会经济发展危害较大。现就登革热和登革出血热在全球的流行状况以及病原学、实验室诊断、监测和防治措施等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5.
登革出血热是由登革病毒所致的一种危重疾病,主要发生于小儿。我科在80、85和86年登革热大流行中收治登革热患儿659例,其中小儿登革出血热233例,经病毒分离和血清学鉴定,证实我县登革热病毒80年为Ⅲ型,85年和86年为Ⅱ型,现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采用ELISA法检测登革热(DF)病人血清特异性免疫复合物,发现在发病后1~5天内测出光密度(OD)值为2.22土0.02~2±0.00,而正常人及肝炎病人血清OD值均为1.35士0.03,两者OD值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登革免疫复合物OD值判别界限为1.78,登革热病人血清特异性免疫复合物OD值全部大于截断点1.78,而肝炎病人或正常人血清OD值无1例超过1.78。可见ELISA法检测登革热病人血清特异性免疫复合物特异性高,重复性好,对于研究登革特异免疫复合物在登革出血热(DHF)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7.
登革热和登革出血热是热带、亚热带地区流行的一种由蚊子传播的急性病毒性传染病。常常是突然发热、头痛、肌肉、关节疼痛、全身极度疲乏、不想吃东西;热退缓解1—2天后又可发热、可伴红色皮疹,轻者似感冒,重者有出血、休克等症状。病程约一周。本病传播迅速,发病率高,病死率极低,而登革出血热的发病率高,病死率也  相似文献   

18.
李海平 《海南医学》1995,6(4):217-217
小儿登革出血热引起精神障碍,文献报道尚少,现将我院于1985年7月至1987年1月收治的20例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男12例:女8例:年龄最大14岁;最小7岁。所有病例均未患过其他精神病,既往史和家庭史无特殊。1.2临床表现1.2.1登革出血热症状和体征,患儿多骤然起病,畏寒发热,有时伴寒战,全身骨关节酸痛、乏力、头痛、厌食、结合膜充血、颜面潮红、20例中16例有明显出血,4例做束臂试验阳性而诊断为登革出血热。l·22精神症状,患儿均以热退其他症状减轻或消失后才出现精神症状,登革出血热引起的精神障碍多种多样,有的…  相似文献   

19.
<正> 本研究通过检测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病人血清中抗体,评价IFAT(简称荧光抗体试验)在HFRS早期快速诊断中的实用意义,并对IFAT和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葡萄球菌A蛋白(HRP—SPA)染色法的敏感性进行了比较。材料和方法一、血清1984—1985年冬春HFRS流行季节采自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和西安市第二职工医院疑似HFRS的住院和门诊病人316例(405份),其中临床资料完整的293例(385份)。  相似文献   

20.
<正> 近年来,由于国内外在流行性出血热(EHF,以下简称“出血热”)病原分离方面相继获得成功,应用间接免疫荧光试验检测特异性的抗原和抗体,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及血清流行病学调查。本文报道用从出血热患者血清中分离所获的“陈株”,适应到A—549细胞后制作的细胞抗原片,用间接免疫荧光试验对全省临床报病的48个市、县及有疑似病人的7个县部分病人进行血清学调查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