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磷酸钙骨水泥对骨形态发生蛋白缓释作用的体外实验研究   总被引:19,自引:4,他引:15  
目的:研究CPC对BMP的体外缓释作用及其药代动力学,为将CPC与BMP制成复合型生物活性人工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单纯CPC为对照组,以按1g CPC固相配5mg rhBMP-2的配比将CPC与rhBMP-2复合作为实验组,浸入0.01mol/L的磷酸盐缓冲液中,分别在第1、2、3、4、7、14、30、90、180、360d取缓释液,用高效液相色谱仪分析不同时间rhBMP-2缓释量,绘制rhBMP-2缓释曲线,总结药代动力学规律。结果:第1-7d rhBMP-2出现快速释放,释放曲线呈快速上升直线;第7-14d rhBMP-2释放处于平台期;第14-360d rhBMP-2出现缓慢而持久 的释放,释放符合Higuchi方程。结论:CPC能对rhBMP-2有缓慢而持久的体外缓释作用,有望充当rhBMP-2的缓释载体,但缓释速度尚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纳米羟基磷灰石/重组胶膨聚乳酸(nano-hydroxyapatite/recombinanthuman-like collagen/polylactic acid,nHA/RHLC/PLA)复合多孔支架材料作为骨形态发生蛋白2(Bonemorphogenetic protein2,BMP2)活性多肽载体的可行性。方法制备nHA/RHLC/PLA复合多孔支架材料,扫描电镜观察支架材料表面微观形貌;通过真空吸附法将BMP2活性多肽与支架材料复合,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仪检测不同时问点BMP2活性多肽的释放量,观察BMP2活性多肽的体外释放规律;将复合了BMP2活性多肽的支架材料作为实验组,未复合BMP2活性多肽的支架材料作为对照组,分别植入大鼠背部肌肉内,于4周和8周两个时间点将大鼠分批处死,进行CT扫描、三维重建和组织学观察。结果扫描电镜结果显示:支架材料表面呈多孔状;体外BMP2活性多肽释放规律为:第1d表现为爆发性释放释放量为35.5%,以后缓慢持续释放,至1个月左右释放量达89.6%;CT扫描、三维重建和组织学观察结果均表明复合了BMP2活性多肽的多孔支架材料有较多新生骨组织形成,对照组未见成骨现象。结论nHA/RHLC/PLA复合多孔支架材料可以作为BMP2活性多肽的缓释载体,负载BMP2活性多肽的nHA/RHLC/PLA是一种理想的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多孔磷酸钙人工骨(porous calcium phosphate cement,PCPC)与重组人骨形成蛋白2(recombinant human 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2,rhBMP-2)复合后体外的缓释作用及其对兔骨缺损的修复作用。方法采用物理吸附法将rhBMP-2(0.4mg)溶液吸附至PCPC中,制备成PCPC/rhBMP-2复合材料。冻干后,扫描电镜观察复合材料内部形态。以包覆壳聚糖的PCPC/rhBMP-2为实验组,单纯PCPC/rhBMP-2为对照组,测试在模拟体液中的rhBMP-2缓释行为。取新西兰大白兔12只,股骨远端制成直径4.2mm,深5.0mm的骨缺损模型。将包覆壳聚糖的PCPC/rhBMP-2复合材料修复骨缺损作为实验组,以植入单纯PCPC作为对照组。术后观察动物一般情况,于4周和8周取材行X线片和组织学观察。结果扫描电镜显示PCPC/rhBMP-2复合材料孔隙中吸附了大量的rhBMP-2。rhBMP-2体外缓释:对照组rhBMP-2于150h基本全部释放;实验组rhBMP-2于350h缓释量约达99%,较对照组慢。动物实验:动物术后切口无感染,于4周行动自如。X线片示术后4周对照组骨缺损区材料清晰,实验组骨缺损区密度大部分接近宿主骨,材料模糊;8周对照组材料边缘较术后4周模糊,实验组骨缺损区密度已基本接近宿主骨。组织学观察,术后4周对照组可见少量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实验组可见成熟骨组织和骨髓腔,新生骨逐渐取代材料;8周对照组可见大量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少量新生骨并向材料内长入,实验组可见成熟骨小梁和骨髓组织。结论PCPC是rhBMP-2较理想的载体材料,复合后具有良好的诱导成骨作用,可作为一种新型复合人工骨修复骨缺损,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rh-BMP-2壳聚糖微球的制备及体外检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以壳聚糖为辅料,通过乳化交联法制备新型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缓释微球,并对其粒径、载药、体外释药、理化特性及降解特性进行检测,以评估应用生物可降解的壳聚糖微球作为BMP-2缓释载体的可行性.[方法]以京尼平作为交联剂,应用乳化交联法制备具有控制释放功能的负载rhBMP-2壳聚糖微球,应用扫描电镜观察微球的形态和粒径;利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动态检测BMP-2壳聚糖微球的载药率、包封率和缓释规律以分析微球的缓释能力.[结果]乳化交联法制备的壳聚糖微球,球形良好,球体表面光滑,具有较高的包封率(>85%).体外药物释放试验表明,rhBMP-2可以从壳聚糖微球中缓慢释放,整个释放过程可达30 d.[结论]应用乳化交联法制备的负载rhBMP-2壳聚糖缓释微球,具有很好的控制释放rhBMP-2的能力.这种新型药物控制释放系统在细胞因子的控制释放及骨组织工程中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壳聚糖纳米微球的制备及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制备负载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rhBMP-2)壳聚糖纳米微球,并检测其粒径、形态、降解及药理特性,以评估壳聚糖纳米微球作为rhBMP-2缓释载体的可行性.方法 以壳聚糖为原料、三聚磷酸钠为交联剂,通过离子交联法制备负载rhBMP-2壳聚糖纳米微球,应用透视电镜观察微球的形态、激光粒径,分析其粒径分布、溶菌酶降解,了解降解特性.通过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rhBMP-2壳聚糖微球的载药率、包封率和释药规律.结果 离子交联法制备的壳聚糖纳米微球,平均粒径大小为230nm,成球性较好,包封率和载药率分别为(66.867±4.575)%、(33.437±2.290)μg/mg;体外释药试验rhBMP-2可以从壳聚糖纳米微球中缓慢释放,释放行为符合双向动力学规律,整个释放过程可达30 d.结论 离子交联法可成功制备壳聚糖纳米微球并具有缓释rhBMP-2的能力,为进一步应用于骨组织工程研究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复合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rhBMP-2)壳聚糖微球的可注射磷酸钙骨水泥的成骨性能,从而构建一种具有骨传导和骨诱导性的新型可注射性植骨材料.[方法]制备负载rhBMP-2壳聚糖微球磷酸钙骨水泥材料,并将单纯磷酸钙骨水泥和单纯壳聚糖微球磷酸钙骨水泥材料作为对照.检测负载rhBMP-2壳聚糖微球骨水泥的rhBMP-2体外释药.在体外将青山羊骨髓干细胞(MSCs)与3种材料浸提液共同培养,通过检测碱性磷酸酶活性和骨钙素含量评价MSCs成骨分化.在体内,将3种材料植入青山羊骨缺损模型,通过组织学检测研究复合材料成骨能力.[结果]rhBMP-2在1 d时的释放量为12.6%,随后呈持续缓慢释放.在培养7、14 d,负载rhBMP-2壳聚糖微球磷酸钙骨水泥复合材料浸提液可显著提高MSCs的ALP活性和骨钙素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织学显示负载rhBMP-2壳聚糖微球磷酸钙骨水泥复合材料的新骨形成均优于其他组.[结论]复合rhBMP-2壳聚糖微球的可注射磷酸钙骨水泥复合材料是一种有应用前景的新型可注射骨移植材料.  相似文献   

7.
壳聚糖化疗药物缓释药粒局部治疗骨巨细胞瘤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9,自引:2,他引:19  
目的 探讨骨巨细胞瘤化疗的可行性及确定生物可降解材料壳聚糖作为其治疗的药的载体的可能性。方法 体外培养骨巨细胞瘤标本,测定药物及壳聚糖的敏感性;将壳聚糖与化疗药制成缓释药粒,进行体外及体内释放试验。结果 骨巨细胞瘤对阿霉素(ADM)、顺氨氯铂(CDDP)中度敏感。单纯壳聚糖对骨巨细胞瘤在体外无抑制作用。体外及体内试验第1dADM释放量较大,其后在较低水平维持相对稳定的缓慢释放达8周以上。结论 骨巨  相似文献   

8.
[目的]制备无定形磷酸钙(ACP)负载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rhBMP-2/ACP)纳米缓释体并观察其细胞毒性,为进一步体内植入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湿化学法合成rhBMP-2/ACP纳米缓释体;兔间充质干细胞(BMSCs)与rhBMP-2/ACP纳米缓释体进行体外复合培养,观察细胞在材料表面的黏附、增殖及功能表达,检测材料的细胞毒性。[结果]材料浸提液对兔BMSCs的生长无影响,其细胞相对增殖率在100.2%~102.5%之间,细胞毒性评级为0级;BMSCs于复合材料表面的黏附、生长速度、形态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别。[结论]rhBMP-2/ACP纳米缓释体无细胞毒性,复合培养不影响BMSCs的正常生理功能,细胞相容性良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构建纳米羟基磷灰石/明胶/纤维蛋白胶/rhBMP-2三维多孔隙仿生型支架,体外研究其控制rh-BMP-2释放及其对人骨髓基质干细胞(hBMSCs)增殖、黏附及分化的影响。[方法]利用二次冷冻干燥法制备nHA/明胶/FS/rhBMP-2复合支架,电镜观察支架内部结构及孔隙率。ELISA法测定rhBMP-2体外释放情况;通过电镜观察、DNA、碱性磷酸酶(ALP)含量测定及免疫组化观察细胞在材料表面黏附、增殖及成骨分化情况。[结果]电镜观察显示支架材料具备三维孔隙性结构,孔径约为164.48μm±31.2μm,孔隙率为87.9%±2.01%;细胞在材料表面均匀黏附,生长状态良好,并有基质分泌。rhBMP-2从支架内部缓慢释放达40 d左右;细胞与材料共培养5 d,其DNA与碱性磷酸酶含量显著性增高,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与材料共培养7 d,细胞骨钙素、Ⅰ型胶原免疫组化染色呈强阳性,共培养14 d时四环素荧光显示钙结节形成。[结论]制备的支架材料具备与自然骨相似的三维孔隙性结构及组分,同时缓释rhBMP-2,促进BMSCs黏附、增殖及成骨分化的能力。  相似文献   

10.
壳聚糖与重组人骨形成蛋白2复合物体外成骨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复合重组人骨形成蛋白2(recombinanthumanbonemorphogeneticprotein2,rhBMP-2)的壳聚糖-明胶支架的体外成骨作用。方法将rhBMP-2与壳聚糖-明胶支架复合,按2×104/ml的密度接种成骨细胞系或成肌细胞系至rhBMP-2复合材料上,以及无rhBMP-2复合的对照材料上。A组(2T3成骨细胞接种组),其中实验A组复合有rhBMP-2的材料14块,分别于接种培养第3、7、14和21天各取3块,以管家基因β-tubulin为内参照,RT-PCR行半定量分析,测定骨钙素基因表达水平,余2块于第14天终止培养,茜素红-S染色观察钙盐沉积情况;对照A组未复合rhBMP-2的材料5块,接种培养至14d终止,其中3块用于测定骨钙素基因表达,2块测定钙盐沉积。B组(C2C12成肌细胞接种组),实验组及对照组情况、培养时间及检测指标同A组。另取接种有rhBMP-2的材料2块接种2T3成骨细胞,培养3d后扫描电镜观察细胞与材料的黏附情况。结果A组培养3d,扫描电镜可见成骨细胞紧密黏附于多孔材料网表面,生长状态良好。实验A组成骨细胞中骨钙素基因的表达为1.28±0.17,对照A组14d为0.56±0.09,表明复合rhBMP-2可促进材料中骨钙素基因表达,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rhBMP-2还可诱导不表达骨钙素基因的C2C12成肌细胞出现基因表达,B组培养21d,实验B组为0.58±0.13,对照B组为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茜素红-S染色可见,A组材料网络内均有不同程度的钙盐沉积。接种相同的细胞时,复合有rhBMP-2的材料中有更多的钙盐沉积。结论复合有rhBMP-2的壳聚糖-明胶人工骨支架材料在体外具有良好的诱导成骨能力。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生物可降解材料硫酸钙对万古霉素和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 rhBMP-2)体外缓释特性. 方法 利用高效液相色谱分析和抑菌实验检测缓释材料中万古霉素的浓度及活性,利用ELISA试验和ALP实验检测缓释材料中rhBMP-2的浓度及生物活性. 结果 rhBMP-2/万古霉素/硫酸钙药物缓解系统可释放高于55.8 μg/mL万古霉素长达144h,活性达70%以上;可释放活性rhBMP-2长达30d,对骨髓基质干细胞无抑制增殖作用,具有较高的生物安全性. 结论 rhBMP-2/万古霉素/硫酸钙药物缓解系统能缓慢释放活性万古霉素与rhBMP-2,且不会抑制骨髓基质干细胞的增殖,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新型唑来膦酸-纳米微球(ZOL-NPs)多孔钛合金支架的构建方法及其载药释放规律。方法采用计算机辅助设计和电子束熔融(CAD/EBM)技术制备多孔钛合金支架,采用改良二次凝聚法制备明胶纳米微球,复合唑来膦酸、明胶纳米微球、多孔钛合金支架构建ZOL-NPs多孔钛合金支架,并进行生物力学、载药量、载药释放测试。结果制备的明胶纳米微球在水溶液中粒径为(269.5±84.6)nm,粒径表现呈正态分布。扫描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到ZOL-NPs均匀复合于支架表面及孔隙内。ZOL-NPs多孔钛合金支架的弹性模量为1.85 GPa,总载药量为(0.285±0.038)μmol,载药率为71.3%。ZOL-NPs多孔钛合金支架第1天体外药物释放量达到总载药量的10%左右,第2天开始药物释放量趋于平稳,缓慢均匀释放,第2天至第28天释放总载药量的29%左右,药物释放周期超过1个月。结论新型ZOL-NPs多孔钛合金支架有效解决了普通金属置入物弹性模量与人体不匹配的问题,载药率高,具有良好体外缓释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索胶原/壳聚糖/纳米β-磷酸三钙一体化层状梯度修复体在组织工程中用作骨软骨缺损修复的可行性。[方法]以Ⅰ型胶原、壳聚糖、纳米β-磷酸三钙(β-TCP)为基本原料,采用无毒交联并通过冷冻干燥法成型;扫描电镜观察,测定支架材料的孔径、孔隙率以及交通孔情况;分离扩增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将BMSC接种于材料上,扫描电镜观察细胞在材料上的黏附状态,MTT法测定细胞在材料上的生长曲线;以软骨诱导液体外诱导细胞-支架复合物向软骨分化,2周后植入自体股部肌袋,6周取材,HE、甲苯胺蓝染色、Ⅱ型胶原免疫组化鉴定诱导分化效果。[结果]材料疏松多孔,孔径大于100μm,孔隙率大于95%。细胞在材料上黏附状态良好,并且增殖迅速。BMSC-材料复合体经体外三维诱导后可在自体异位向软骨分化。[结论]Ⅰ型胶原/壳聚糖/纳米TCP一体化层状梯度修复体具有良好的孔隙结构和生物相容性,有望成为一种新型的组织工程支架材料用于骨软骨缺损修复。  相似文献   

14.
携载rhBMP-2微球的新型复合人工骨的释药及成骨活性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制备一种具有良好降解性和成骨活性,可注射的自凝固新型骨修复材料。方法制备携载rhBMP-2的聚乳酸与聚乙醇酸共聚物(PLGA)微球,并将其与rhBMP-2/磷酸钙骨水泥(CPC)复合。制备出rhBMP-2/PLGA微球/CPC复合人工骨。测定了复合材料释药速度,将复合材料及rhBMP-2-CPC分别植入兔双侧股骨髁骨缺损区域,通过X线、组织学观察比较不同时期材料的降解及成骨情况。结果 复合材料各时间点的体外释药量均大于单纯rhBMP-2/CPC组.与单纯rhBMP-2/CPC材料相比较,复合材料植入体内后不同时间点材料的降解和新骨生成均高于单纯rhBMP-2/CPC植入组。结论 rhBMP-2/PLGA微球的掺入可明显加快rhBMP-2的释放。提高材料的降解速度和成骨活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制备一种具有良好降解性和成骨活性、可注射的自凝固新型骨修复材料。[方法]制备携载rhBMP-2的聚乳酸与聚乙醇酸共聚物(PLGA)微球,并将其与rhBMP-2/磷酸钙骨水泥(CPC)复合,制备出rhBMP-2/PLGA微球/CPC复合人工骨。探讨了材料的特性,包括形貌、固化时间、抗压强度及反映材料体外降解速度的指标一体外降解液Ca、P浓度变化,测定复合材料rhBMP乏的释药速度及体外诱导MSCs细胞成骨分化的能力。[结果]与单纯CPC-rhBMP-2相比,复合材料的固化时间少量增加,抗压强度下降明显。体外降解速度及体外释药明显提高,释放的rhBMP-2具有骨诱导活性。[结论]rhBMP-2/PLGA微球/磷酸钙骨水泥新型复合人工骨是具有良好应用前景的骨修复材料。  相似文献   

16.
目的设计适合外周血管的药物洗脱支架可降解多聚物载体药膜,明确所设计药膜的药物释放规律。方法将抗增殖药物雷帕霉素(Rapamycin)加入可降解聚乳酸类多聚物聚丙交酯-乙交酯(PLGA)中制成雷帕霉素PLGA复合物,再将该复合物采用浸涂法均匀涂至镍钛合金外周血管支架表面,制成药物洗脱支架7枚,分为1枚及6枚两组置人人体血液环境模拟系统中进行腐蚀,以高效液相色谱仪分别检测第1、2、3、4、5、6、7、8、9、10天药物释放量(以百分比表示),描记药物释放曲线,用最小二乘法进行回归分析,总结药膜体外药代动力学释放曲线方程,明确药物释放时间和药物累计释放量之间的关系。结果单枚支架药物随时间累计释放量(百分比):第1、2、3、4、5、6、7、8、9、10天分别为14.09,16.71,22.39,29.72,32.98,34.93,37.01,39.55,41.60,43.74,释放曲线符合Higuchi方程:Mt/M∞(%)=2.9605×t1/2(h)-1.315(r=0.9906,n=10);6枚支架组药物随时间累积释放量(百分比):第1、3、5、7、9天分别为11.02,19.01,29.62,35.66,41.23,释放曲线符合Higuchi方程:Mt/M∞(%)=3.1722×t1/2(h)-5.682(r=0.9944,n=5)。结论聚乳酸类多聚物PLGA可以承载和控释抗增殖药物雷帕霉素,PLGA-雷帕霉素复合物可以用来涂敷镍钛合金外周血管支架,药物释放可持续50天以上,药物的释放规律能够和血管内膜增生的时间窗相适应。因此,聚乳酸类多聚物PLGA是外周血管药物洗脱支架较为理想的药物载体,PLGA-雷帕霉素药膜的药代动力学规律在预防支架内再狭窄方面将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TGF-β1缓释载体体外构建组织工程软骨   总被引:3,自引:14,他引:3  
目的制备负载TGF—β1壳聚糖缓释微球的三维多孔壳聚糖支架,检测TGF—β1缓释载体对软骨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乳化交联法制备TGF—β1壳聚糖缓释微球并将其与壳聚糖支架复合,检测其体外降解并通过ELISA法检测微球的载药、释药性能。将软骨细胞置于复合载体中立体培养,通过苏木素伊红染色、Ⅱ型胶原免疫组化染色、扫描电镜观察复合载体对细胞的增殖、功能的影响。结果缓释微球的TGF—β1包封率达90.1%,并具有良好的药物缓释性能,软骨细胞在复合载体中增殖良好,并能够保持其表型及Ⅱ型胶原分泌功能。结论负载TGF—β1壳聚糖缓释微球的壳聚糖支架作为软骨细胞的载体在组织工程软骨的构建及软骨损伤的修复中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8.
目的构建一种具有缓释辛伐他汀功能的胶原/壳聚糖复合支架(SIM/COL/CS),并评估其生物相容性。方法联合应用复乳溶剂挥发法和冻干技术,制备SIM/COL/CS支架。电镜观察支架的表面形态,紫外光分度法测量支架中药物的缓释速率。分别利用CCK-8(Cell Counting Kit 8)法和死活细胞染色,检测接种在支架上的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的增殖和活性。利用碱性磷酸酶(ALP)定量分析和茜素红染色,检测支架对BMSCs成骨分化的影响。结果 SIM/COL/CS支架为层状多孔结构,PLGA微球与支架基质紧密结合。支架中的SIM能够以稳定的速率持续释放,释放时间达27 d以上。CCK-8检测显示,在实验的第1、3、5天,COL/CS组和SIM/COL/CS组的细胞数量无差异;在第7天,SIM/COL/CS组的细胞数量显著高于COL/CS组。死活细胞染色显示,COL/CS组和SIM/COL/CS组中的细胞均有良好的活性,较少出现凋亡。此外,SIM/COL/CS组的ALP活性和钙沉积也显著高于COL/CS组。结论联合应用复乳溶剂挥发法和冻干技术,可成功制备能够缓释SIM的胶原/壳聚糖支架,这种新型支架可显著促进BMSC的增殖和成骨分化,在骨组织工程研究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构建一种新型钙磷硅基活性骨修复材料,研究材料成分、孔道结构和是否负载生长因子对支架力学性能、细胞粘附性能和骨组织形成过程的影响。方法 以磷酸钙骨水泥(CPC)、介孔硅酸钙(MCS)为原料,采用3D打印技术构建不同孔道结构的MCS/CPC(MCS/CPC)复合支架,在扫描电子显微镜下观察支架内部孔道结构,通过万能力学试验机测试各组支架的最大抗压力学性能,用四甲基偶氮唑盐法测试各组支架的细胞粘附性能。建立大鼠颅骨原位缺损修复模型,在支架上负载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rhBMP-2)制备得到钙磷硅基活性多孔支架(MCS/CPC/rhBMP-2),考察CPC、MCS/CPC和MCS/CPC/rhBMP-2支架的组织相容性与成骨性能。结果 采用3D打印技术能够实现对钙磷硅基骨修复支架内部孔道结构的可控制备。垂直孔设计大小为350 μm 的MCS/CPC支架具有适宜的孔隙率和抗压力学强度,分别为56.6%和9.8 MPa;细胞相容性良好,有利于细胞粘附。负载rhBMP-2可显著加快新生骨组织形成,植入MCS/CPC/rhBMP-2复合支架初期纤维组织即可在连通孔道中自由生长,在植入12周后,MCS/CPC/rhBMP-2支架新生骨面积明显高于CPC和MCS/CPC支架,且新生骨组织形成过程与颅骨膜内成骨过程相似,具有一定仿生效应。结论 采用3D打印法制备的MCS/CPC/rhBMP-2支架材料具有规则的连通孔道,力学性能良好,促进成骨效果优异,是理想的新型骨缺损修复材料。  相似文献   

20.
细胞复合β-磷酸三钙生物陶瓷修复软骨缺损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通过将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CSc)诱导的具有软骨细胞、成骨细胞表型的细胞接种到三维多孔β-磷酸三钙(β-TCP)生物陶瓷支架材料上,体外构建骨软骨复合体,探讨以β-TCP为载体建造组织工程化软骨修复骨软骨缺损的可行性。[方法]将β-TCP多孔陶瓷加工成圆柱状,并将其作为构建人工软骨的细胞支架。在支架材料上分别接种从犬骨髓干细胞培养成的具有软骨细胞、成骨细胞表型的细胞,将细胞-支架复合体共同培养1周后,移植到犬关节软骨缺损处。植入后12、16周末取材,进行大体观察、组织学及组织化学等观察。[结果]复合体体内移植后,在犬关节软骨缺损处有新生软骨形成,形成的软骨基本保持了支架材料原有形态。[结论]β-TCP多孔陶瓷可作为支架材料,复合细胞后具有修复软骨缺损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