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核小体是真核生物染色质的基本单位,核小体的中部由4种组蛋白(H2A,H2B,H3,H4)各两分子形成八聚体,周围围绕DNA,尾部为组蛋白H1。核小体表面修饰与基因表达调控联系密切。组蛋白乙酰化是其中一种重要的共价修饰,通过招募染色体构型重建复合体引起染色体构型发生改变。染色体构型改变使高度螺旋的染色质变得相对松弛,便于转录因子与DNA结合。使组蛋白乙酰化的主要是组蛋白乙酰转移酶(histone acetyltransferase,HAT)和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histone deacetylase inhibitors,HDACI)。  相似文献   

2.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和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介导的X-dUTP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检测66例乳腺癌中缺氧诱导因子-2α(HIF-2α)的表达,检测微血管密度(MVD)和细胞凋亡。 结果示 66例乳腺癌HIF-2α阳性率为42.4%,其表达随病理分期的升高而增加(P<0.01)。HIF-2α的表达与乳腺癌病理分级无关(P>0.05),而与MVD呈正相关(r=0.685, P<0.01),与肿瘤调亡指数(AI)呈负相关(r=-0.561,P<0.01)。乳腺癌MVD与AI呈负相关(r=-0.581, P<0.01)。提示在乳腺癌发展过程中,HIF-2α对肿瘤的能量代谢和新血管生成有促进作用;微血管的形成可抑制肿瘤细胞的凋亡,从而促进肿瘤的恶性进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膀胱癌中CD138和乙酰盯素酶的表达水平及其与膀胱癌发生、发展、复发和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Envision二步法研究58例膀胱中CD138和乙酰肝素酶的表达水平。结果:CD138在膀胱癌中的阳性表达35例(60.3%),其表达率与肿瘤的病理分级、临床分期、复发和淋巴结转移无相关性(P〉0.05)。乙酰肝素酶在膀胱癌中阳性表达22例(37.9%),其表达率与肿瘤的病理分级、临床分期、复发和淋巴结转移有相关性(P〈O.01)。CD138和乙酰肝素酶表达呈正相关(P〈0.01),其共同表达与肿瘤的病理分级、临床分期、复发和淋巴结转移有相关性(P〈0.05)。结论:CD138和乙酰肝素酶蛋白的共同表达能成为膀胱癌发生和发展的预后参数。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膀胱癌中乙酰肝素酶和CD222的表达水平及其与膀胱癌发生、发展、转移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研究95例膀胱癌标本中乙酰肝素酶和CD222的表达水平。采用x2检验、Kaplan-Meier法、Logrank检验等统计学方法分析乙酰肝素酶、CD222的表达水平与膀胱癌临床病理特征及5年生存率的关系。结果乙酰肝素酶在膀胱癌中阳性表达65例(68.42%),其表达率与膀胱癌患者的肿瘤直径、病理分级、病理学分期、淋巴结转移等情况明显相关(P〈0.05)。CD222在膀胱癌中阳性表达58例(61.05%),其表达率与膀胱癌患者的肿瘤病理分级、病理学分期、淋巴结转移等情况明显相关(P〈0.05)。乙酰肝素酶和CD222的表达呈正相关(P〈0.05)。生存曲线分析显示乙酰肝素酶阳性表达组患者的5年生存率明显低于阴性表达组。CD222阳性表达组患者与其阴性组相比5年生存率无明显差异(P〉0.05)。乙酰肝素酶、CD222共表达阳性组与其阴性组比较,5年生存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乙酰肝素酶及CD222在膀胱尿路上皮癌中的表达与肿瘤的发生、发展、转移和预后相关。其中乙酰肝素酶及CD222的共表达对膀胱癌生存预后的预测更具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 肿瘤-间质相互作用以及肿瘤干细胞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平滑肌肌动蛋白α(α-SMA)和乙醛脱氢酶1(ALDH1)分别为乳腺癌间质成纤维细胞及乳腺癌干细胞的特征性标志物。本研究通过检测α-SMA、ALDH1在乳腺癌中的表达,探讨其与乳腺癌临床预后的关系。方法 以免疫组化检测182例乳腺癌患者及36例正常乳腺或良性疾病患者α-SMA、ALDH1的表达,分析二者之间的相关性及其与乳腺癌临床疾病特征及生存预后的关系。结果 α-SMA在正常乳腺组织及乳腺良性病变组织的间质成纤维细胞中无表达(0%),182例乳腺癌中有117例(67.6%)α-SMA阳性;ALDH1在36例正常或良性乳腺疾病和182例乳腺癌中的阳性率分别为16.7%(6/36)和37.9%(69/182)。α-SMA与ALDH1的表达呈正相关(P<0.05)。α-SMA的表达与肿瘤大小相关(P<0.05),肿瘤直径大于2cm者α-SMA的阳性率较高;ALDH1的表达与组织分化程度、脉管浸润与否及远处转移与否相关(P<0.05),分化程度差、有脉管癌栓及远处转移的患者ALDH1阳性率较高。182例乳腺癌患者中α-SMA阳性表达组5年生存率较阴性组无明显降低(P>0.05);ALDH1阳性表达组5年生存率较阴性组低,与预后呈负相关(P<0.05)。α-SMA 和ALDH1的表达情况以及孕激素受体情况、是否接受术前化疗、有无复发、远处转移等6个因素与总生存期有关(P<0.05),均为乳腺癌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 α-SMA、ALDH1均可能与乳腺癌的发生及发展有关。二者之间的表达正相关,提示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TAFs)可能与乳腺癌的干性有关。联合检测α-SMA、和ALDH1有助于判断疾病的恶性程度、浸润能力及转移潜能,可作为预测乳腺癌预后的新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TGF-α、TGF-β1在胰腺癌组织中表达的变化及与胰腺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检测41例胰腺癌组织和12例正常胰腺组织中TGF-α、TGF-β1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患者年龄、性别、肿瘤部位、组织分级和病理分期(UICC)等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结果:41例胰腺癌组织中TGF-α、TGF-β1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3.2%、%,例正常胰腺组织中63.412TGF-α、β1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6.7%、TGF-25.0%,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GF-α2的表达与胰腺癌患者年龄、性别及肿瘤部位、大小、组织分级、病理分期均无关(P〉0.05);TGF-β1的表达与胰腺癌患者年龄、性别及肿瘤部位、大小、组织分级无关(P〉0.05),但与病理分期相关(P=0.021)。结论:TGF-α和TGF-β1在胰腺癌组织中高表达,TGF-β1与胰腺癌病理分期相关。  相似文献   

7.
慢性肾小球肾炎(CGN)是肾小球病变呈慢性渐进性发展的炎症过程,该病病情迁延,病程缓慢进展,最终将发展成慢性肾衰竭。相关研究发现血清白细胞诱素1(Lkn-1)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与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的炎症反应和肾脏病变程度相关。  相似文献   

8.
消化道肿瘤淋巴结转移灶多药耐药性的变化及其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消化道肿瘤淋巴结转移灶多药耐药性(MDR)的变化。方法对55例胃癌、大肠癌原发灶及相应淋巴结转移灶分别进行MDR相关蛋白(MRP)、P-糖蛋白(gp)、DNA拓扑异物酶(Topo)Ⅱα、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n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比较二病灶间诸指标表达程度的差异。结果原发灶与淋巴结转移灶比较:(1)两者的MRP、P-gp、TopⅡα、GST-n表达一致率分别为32.7%、40.0%、45.5%、50.9%;(2)P—gp、GST-n阳性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3)中高分化腺癌的MRP、TopⅡα阳性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低分化腺癌仅GST-n阳性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中高分化腺癌与低分化腺癌比较:原发灶中TopⅡα阳性表达、转移灶中MRP及TopⅡα阳性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消化道肿瘤淋巴结转移灶存在MDR的异质性变化,肿瘤原发灶的耐药基因相关蛋白表达水平不能预测淋巴结转移灶的MDR。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及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AM)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两者间关系。 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40例乳腺癌和癌旁组织中HIF-1α、TAM标记抗原CD68的表达。 结果:乳腺癌组织中HIF-1α、CD68的表达均高于与癌旁组织(均P<0.05);乳腺癌组织中CD68与HIF-1α表达呈正相关(r=0.823,P<0.01);两者表达均与乳腺癌的病理分期、淋巴结转移有关(均P<0.05)。 结论:乳腺癌中HIF-1α和CD68的表达明显高于癌旁组织,提示HIF-1α与TAM的共同作用可能参与了乳腺癌的发生与发展。  相似文献   

10.
为探讨淋巴管内皮细胞透明质酸受体1(LYVE-1)、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大肠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本研究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78例大肠癌组织中LYVE-1、HIF-1α和VEGF蛋白的表达,并与38例正常大肠组织进行比较。结果显示,LYVE-1、HIF-1α和VEGF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率分别为64.10%、56.41%和61.54%,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21.05%、0和31.57%(P〈0.05)。三者表达与大肠癌患者性别、年龄、肿瘤大小、分化程度、远处转移均无关(P〉0.05),与淋巴结是否转移和Dukes分期有关(P〈O.05)。HIF-1α与LYVE-1和VEGF均显著相关(P〈0.01)。结果表明,LYVE-1、HIF-1α及VEGF在肿瘤淋巴管、血管生成和转移过程中起重要作用,联合检测LYVE-1、HIF-1α和VEGF可作为判断大肠癌转移和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1.
1975年Carswell等[1]给小鼠注射卡介苗和内毒素后,在其血清中发现一种能使小鼠肿瘤发生出血性坏死的物质,称为肿瘤坏死因子.目前,至少有19个细胞因子被认为是肿瘤坏死因子家族成员,包括: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 alpha,TNF-α)、Lymphotoxin、CD27L、CD30L等.TNF-α是一种多效的细胞因子,也是肿瘤坏死因子家族中最广为人知的成员.巨噬细胞、内皮细胞及上皮细胞等多种细胞均可产生TNF-α,其受体(TNFR)也广泛存在于各种器官组织中.TNF-α不仅具有很强的肿瘤杀伤作用,而且也参与介导炎症过程和组织损伤等.研究发现,TNF-α与多种疾病相关,包括类风湿性关节炎、多发性硬化症、心血管疾病等[2].近年来,关于TNF-α与高血压及肾脏损害的研究得到重视.本文就TNF-α在各种高血压及肾脏损害中的相关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2.
胸部开放伤后海水浸泡致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Li H  Lu E  Yu J  Wang Y  Sun X  Wang D  Guan S  Ma C 《中华外科杂志》2000,38(8):630-632
目的 探讨实验动物胸部开放伤后海水浸泡致多器官功能障碍(MODS)的发生率和发生特点。方法 成年杂种犬致伤后随机分为对照组(单纯胸伤组,n=10)和实验组(n=10)。实验组动物于伤后置入人工配制的海水中。实验过程中动态监测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肌酸肌酶(CK)、乳酸脱氢酶(LDH)、尿素氮(BUN)和肌酐(Cr)以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1  相似文献   

13.
<正>表观遗传学是指在不改变DNA序列的情况下发生的可遗传变异的学科,主要包括DNA甲基化,组蛋白乙酰化、甲基化、磷酸化、泛素化等,其中组蛋白乙酰化是表观遗传学最为常见类型之一[1,2]。组蛋白乙酰化主要发生组蛋白H3和H4N-端尾部的赖氨酸残基上,受组蛋白乙酰转移酶(his-  相似文献   

14.
乙酰肝素酶(Hpa)是一种内切糖苷酶,可降解细胞外基质和基底膜中的硫酸乙酰肝素,破坏其完整性,同时释放在细胞外基质中储存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促进肿瘤血管的生成,从而有利于肿瘤细胞的侵袭和转移。本研究旨在探讨Hpa、VEGF与肝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肿瘤血管新生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体外冲击波碎石(ESWL)对肾结石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的影响及可能的机制。方法选择经X线或CT结合腹部B超确诊为肾结石无症状患者30例,观察体外冲击波碎石对肾结石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影响及尿N-乙酰-β-葡萄糖苷酶(NAG)和γ-谷氨酰胺转肽酶(γ-GT)、β2-微球蛋白(β2-MG)的变化。站果ESWL后血清TNFα值迅速升高,24h达最高值(P〈0.05),1周时仍高于碎石前水平(P〈0.05)。尿NAG值逐渐升高,24h达高峰(P〈0.05),1周降至ESWL前水平(P〉0.05);尿γ-GT值逐渐升高,24h达高峰(P〈0.05),72h降至ESWL前水平(P〉0.05);尿β2-MG值迅速达高峰(P〈0.05),24h降至ESWL前水平(P〉0.05)。结论ESWL导致肾结石患者血清TNFα水平升高,并与肾小管上皮细胞功能损伤相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胰腺腺癌组织中的低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inducible factor—1α,HIF-1α)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的表达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Westernblotting方法检测30例胰腺腺癌组织及其中9例胰腺癌相应癌旁胰腺组织中HIF—1α、VEGF的表达。结合临床病例资料,分析HIF—1α、VEGF与肿瘤的大小、部位、病理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及胰腺癌TNM分期之间的关系。结果统计结果显示HIF-1α、VEGF在胰腺癌肿瘤组织中的表达高于癌旁组织,两者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同时相关性分析显示肿瘤组织中HIF—1α与VEGF两者之间具有正相关性(r=0.655,P〈0.01)。结合临床资料分析,胰腺癌肿瘤组织中HIF—1α、VEGF的表达与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和胰腺癌TNM分期密切相关,并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胰腺癌组织中HIF—1α、VEGF存在高表达,HIF—1α、VEGF和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和胰腺癌TNM分期有关。HIF-1α、VEGF可能可作为判断胰腺癌预后的一个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的表达和肿瘤血管生成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ABc法观察42例膀胱移行细胞癌石蜡标本中HIF-1α、VEGF、PCNA的表达情况及微血管密度。并结合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HIF一1n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的表达显著增强(P〈0.05)并与VEGF、MVD、PCNA和肿瘤复发呈正相关(依次为:P〈0.01,P〈0.05,P〈0.01,P〈0.05),但与膀胱癌的病理分级、临床分期和患者年龄无关;且VEGF与MVD在膀胱癌组织中表达增高。与其病理分级相关(P〈0.05)。在logistic回归模型中,HIF—1α和PCNA均呈现为膀胱癌复发的危险因素。结论:HIF-1α在膀胱移行细胞癌肿瘤血管生成中起重要作用,并可能成为膀胱癌诊断和复发预测的生物学标记,以及抗血管生成治疗新的靶点。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乙酰肝素酶(HPA1)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探讨其与肿瘤生长和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RT-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技术,从mRNA和蛋白水平对HPA1在结直肠癌及其周围组织中的表达进行定性和定位研究,初步分析其与结直肠癌临床病理特征和临床预后的关系。结果HPA1 mRNA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周围正常组织,HPA1 mRNA在正常肠道组织中的表达与是否患结直肠腺瘤呈正相关(r=0.352,P=0.024);免疫组化结果发现,HPA1蛋白主要表达在结直肠癌组织、肿瘤边缘的浸润组织和血管内皮细胞;HPA1阴性患者的2年无病生存率(88.9%)高于HPA1阳性患者(50.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78)。结论HPA1在结直肠癌组织中呈高表达,与肿瘤的发生和预后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胃癌组织中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的表达及微血管密度变化,探讨mTOR、HIF-1α在胃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与血管生成的关系。方法: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70例胃癌组织及45例癌旁正常组织中mTOR和HIF-1α蛋白的表达,以CD34标记血管内皮计数微血管密度(MVD)。结果:70例胃癌组织中mTOR呈阳性表达36例,占51.4%,HIF-1α阳性表达47例,占67.1%,均显著高于癌旁组织中的10.7%和17.8%(χ2分别为19.408和26.751,P均〈0.01);mTOR与HIF-1α的表达呈正相关(r=0.157,P〈0.05);mTOR、HIF-1α表达与肿瘤的TNM分期、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显著相关(P〈0.05)。胃癌组织的MVD较癌旁正常组织显著增高(t=4.358,P〈0.05)。mTOR、HIF-1α均阳性者MVD显著高于mTOR、HIF-1α均阴性者(F=23.090,P〈0.01)。结论:mTOR及HIF-1α在胃癌组织中呈阳性表达,胃癌组织的微血管密度显著高于癌旁组织。  相似文献   

20.
乙酰肝素酶(HPA)是哺乳动物细胞中唯一能切割细胞外基质(ECM)中硫酸乙酰素蛋白多糖(HSPGs)侧链中硫酸乙酰肝素(HS)的一种葡萄糖醛酸内切酶。大量实验证实HPA在多数恶性肿瘤高表达,并参与肿瘤血管生成、侵袭转移。本文对HPA在消化道肿瘤血管生成、侵袭转移及以HPA为靶点的抗肿瘤药物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