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并分析严重烧伤患者中心静脉导管感染的相关因素及其预防措施。方法对480例中心静脉置管患者进行监测,包括置管部位、导管留置时间、置管部位皮肤、导管的细菌培养结果等。结果引起严重烧伤患者中心静脉置管相关感染的病原菌中,主要为铜绿假单胞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中心静脉置管感染与导管留置时间、置管部位皮肤、置管部位等因素有关。结论对患者进行中心静脉置管时,需保持置管环境的洁净,严格遵守无菌原则,提高操作人员的操作技能,缩短置管留置时间,以预防中心静脉导管感染。  相似文献   

2.
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感染128例的临床分析和预防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感染的防治措施,减轻患者痛苦。方法对2007年5月至2009年5月行深静脉插管患者中发生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感染者进行医院感染相关因素的回顾性分析。结果共发生128例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感染,主要发生科室为ICU、普外科和传染科,68.7%的患者年龄≥60岁,53.9%的患者基础疾病为恶性肿瘤和颅脑疾病;施行侵入性操作(包括手术)和激素使用、合并糖尿病是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感染的重要危险因素。导管和血培养结果显示,感染菌属以葡萄球菌类居首位。结论接受侵入性操作多、基础疾病重的老年患者易发生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感染,须制定中心静脉导管置管人员的准入制,加强护理人员有关导管类型、置管部位和时间、导管日常维护等的培训,并制定预防导管相关感染的制度,落实护理操作规范,重视消毒隔离和无菌操作管理。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引起经外周静脉置人中心静脉导管导管相关性感染(CRI)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420例外周静脉置人中心静脉导管病人临床资料,判断CRI发生率;比较感染影响因素的差异。结果CRI共4JD例(9.52%,40/420);年龄大、导管相关知识掌少、置管者操作经验少、导管留置时间长、高营养化疗药应用是引起感染的相关因素。结论经外周静脉置人中心静脉导管病人CRI发生率较高,与多种因素有关,应针对相关因素实施相应护理措施。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引起经外周静脉置科中心静脉导管导管相关性感染(CRI)的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420例外周静脉置科中心静脉导管病人临床资料,判断CPI发生率;比较感染影响因素的差异.结果 CRI共40例(9.52%,40/420);年龄大、导管相关知识掌少、置管者操作经验少、导管留置时间长、高营养化疗药应用是引起感染的相关因素.结论 经外周静脉置科中心静脉导管病人CRI发生率较高,与多种因素有关,应针对相关因素实施相应护理措施.  相似文献   

5.
吴正艳  马荣荣 《全科护理》2022,20(4):560-563
目的:分析急诊重症监护病房(EICU)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危险因素,并探究其护理措施。方法:选取2019年9月—2020年9月在本院EICU采用中心静脉导管治疗的600例病人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其是否出现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将其分为感染组及非感染组,比较两组病人基础资料、置管情况及置管操作人员工作时间,分析其危险因素,并探究护理对策。结果:EICU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发生率为14.83%,且病人年龄≥60岁、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20分、夏季置管、颈内静脉置管、置管持续时间≥7 d、非抗感染管置管、多腔导管及操作人员工作时间<5年均为导致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EICU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危险因素包括病人年龄、病情严重情况、置管季节、置管部位、导管留置时间、导管类型及操作人员因素等,应在置管前对病人病情及体征进行详细判定,选择更加适合的置管部位及导管种类,控制导管留置时间及强化操作人员业务能力等方法降低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ICU中心静脉导管的相关感染因素与护理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目的:探讨ICU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因素及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ICU358例次中心静脉置管患者中32例导管相关感染病例,探讨其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与护理的关系。结果:股静脉置管感染率最高,颈静脉次之,锁骨下静脉穿刺最低;随着置管时间的延长,感染的发生率增加;应用单腔静脉导管感染的发生率低于双腔中心静脉导管;感染的病菌以革兰阳性菌为主。结论:重视无菌操作规范,加强穿刺局部皮肤消毒,尽可能的选用单腔导管,避免不必要的装置,缩短导管留置时间,加强护理操作人员的培训,可以有效减少导管相关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中心静脉导管留置感染的相关因素分析及预防对策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目的:探讨中心静脉导管留置感染的相关因素及预防对策。方法:根据中心静脉导管留置时间分为Ⅰ组、Ⅱ组、Ⅲ组,按穿刺部位分为颈内静脉置管组(A组)和股静脉置管组(B组)。比较其局部感染和导管堵塞发生率。结果:导管留置时间大于15d组(Ⅲ组)局部感染和导管堵塞发生率最高;股静脉置管组局部感染和导管堵塞发生率高于颈内静脉置管组。结论:局部感染和导管堵塞的发生与中心静脉留置时间有关,颈内静脉置管组优于股静脉置管组。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两种中心静脉导管在肿瘤病人中的使用及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发生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两年来173例肿瘤患者两种中心静脉导管的使用,其中A组(中心静脉导管)68例,B组(一次性无菌中心静脉导管穿刺包)105例,观察两组置管部位、操作技术、导管维护、导管留置时间和导管相关性感染的感染率。结果置管时间、操作技术和导管维护组间相比无显著差异;导管平均留置时间A组37d;B组41d,P〉0.05;导管相关性感染率A组17.65%,B组1.91%,P〈0.05。结论使用中心静脉导管患者发生置管后导管相关性感染的感染率显著高于使用一次性无菌中心静脉导管穿刺包的患者,所以要尽可能选择高质量的中心静脉导管,尽可能减少导管质量问题引起的感染。  相似文献   

9.
摘要:目的 探讨中心静脉置管的感染特点与防治措施。方法 对461例中心静脉置管患者进行监测,包括置管时间、地点、导管留置时间、置管医生、置管部位皮肤、导管的细菌培养结果等。结果 461例置管患者中发生导管相关性感染30例(6.5%),感染与患者年龄、置管医生操作技术、置管地点、导管留置时间、患者疾病类型相关(P<0.05,P<0.01);感染的病原菌中革兰阴性菌9株,革兰阳性菌6株,真菌6株。结论 对患者进行中心静脉置管时,需保持置管环境的洁净,提高操作人员的操作技能,缩短置管留置时间,以预防中心静脉导管感染。关键词:中心静脉导管; 感染; 前瞻性研究; 数据收集中图分类号:R47;R11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4152(2007)11-0044-03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感染的发生因素,并提出相应护理防范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3年1月在我院ICU进行救治的690例置人中心静脉导管的患者,分析感染发生的相关因素.结果:690例中心静脉导管患者中97例(14.06%)发生导管相关感染.单腔导管置入患者中发生感染21例(8.07%),双腔导管置入患者中76例(17.67%)发生相关感染,置管类型与相关感染发生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P<0.05).股静脉穿刺置管患者中有40例(20.41%)发生相关感染;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患者中有38例(17.43%)发生相关感染,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患者中有19例(6.88%)发生相关感染,穿刺置管的部位与相关感染的发生之间有相关性(P<0.05).结论:防范ICU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感染需要严格遵守无菌操作的规章,严密消毒穿刺部位,尽可能应用单腔导管和锁骨下静脉置管,提高护理人员和置管人员的业务水平,可以减少相关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外周静脉置管技术与感染的预防措施。方法对100例高龄患者采用改良赛丁格技术在血管超声引导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的医院感染预防效果进行观察,并与直接肉眼观察穿刺置入法作平行比较。结果采用肉眼观察穿刺血管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的70例患者,静脉炎发生率为11.43%,血栓和导管相关性感染发生率均为1.43%。采用改良赛丁格技术置入静脉导管的30例患者,没有发生静脉炎、血栓和导管相关性感染的病例。结论改良赛丁格技术在血管超声引导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可有效预防静脉导管相关医院感染,且操作成功率高。  相似文献   

12.
杨菊花  韩艳  张翠萍 《护理研究》2012,26(31):2948-2950
[目的]分析妇科肿瘤病人中心静脉导管血源性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对本院1 280例妇科肿瘤中心静脉导管置管病人的资料进行分析,分析置管过程中与导管血源性感染发生相关的危险因素。[结果]1 280例妇科肿瘤置管病人中发生中心静脉导管血源性感染18例,发生率为1.41%;中心静脉导管血源性感染主要与是否合并其他疾病、导管管腔数目、留置部位及导管不同用途有关。[结论]妇科肿瘤化疗病人中心静脉导管血源性感染的危险因素包括病人合并其他疾病及导管管腔数、留置部位及主要用途。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比两种经不同穿刺部位中心静脉导管的临床效果及并发症。方法选择需长期输液治疗的患者80例,分为中心静脉导管组和PICC组,每组各40例。观察2组置管成功率、流速及导管相关并发症。结果2组置管成功率、导管相关并发症及导管相关感染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导管阻塞率有统计学意义(P〈0.05);锁骨下静脉置管流速明显快于PICC组(P〈0.01)。大多数PICC置管可由护士完成,锁骨下静脉置管均由医师操作。结论中心静脉导管流速大,是抢救危重患者的首选导管。PICC导管穿刺更安全、易推广;导管堵塞或感染后,能进行原部位置换,是长期输液和化疗的首选中心静脉导管。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妇科肿瘤病人中心静脉导管血源性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对本院1280例妇科肿瘤中心静脉导管置管病人的资料进行分析,分析置管过程中与导管血源性感染发生相关的危险因素。[结果]1280例妇科肿瘤置管病人中发生中心静脉导管血源性感染18例,发生率为1.41%;中心静脉导管血源性感染主要与是否合并其他疾病、导管管腔数目、留置部位及导管不同用途有关。[结论]妇科肿瘤化疗病人中心静脉导管血源性感染的危险因素包括病人合并其他疾病及导管管腔数、留置部位及主要用途。  相似文献   

15.
急诊观察病房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分析及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急诊观察病房病人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感染因素及护理体会。方法:回顾性调查448例中心静脉置管病人导管相关性感染与导管留置静脉、导管留置时间、导管类型、病原学的关系。结果:448例病人中,导管培养阳性36例,分离出病原菌39株,其中革兰氏阳性菌18株,革兰氏阴性菌16株,真菌5株;发生导管局部定植26例,穿刺部位感染7例,菌血症3例。结论:急诊观察病房病人中心静脉导管感染与导管细菌定植等因素有关。正确选择导管留置静脉和导管类型;加强置管操作与护理;尽可能缩短导管留置时间;加强病人营养,提高免疫力,可降低导管感染率。  相似文献   

16.
王世英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11):2721-2722
目的对重症医学科发生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感染的原因进行分析并采取相应的对策。方法分析重症医学科中心静脉置管217例患者导管相关感染情况。结果发生感染13例,感染率6%;导管相关血流感染4例,感染率1.8%;局部感染9例,感染率4.1%。结论 (1)导管留置时间延长,感染率增高。(2)颈内静脉置管感染率较锁骨下静脉置管感染率高。(3)置管过程中及置管后严格执行无菌操作等对发生导管相关性感染也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7.
留置血管内导管是为患者实施诊疗时常用的医疗操作技术.置管后患者存在发生血管导管相关感染风险.血管导管根据进入血管的不同分为动脉导管和静脉导管,静脉导管根据导管尖端最终进入血管位置分为中心静脉导管和外周静脉导管.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对ICU中心静脉置管患者感染的观察与分析,找出导管相关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09年9月至2010年3月,在ICU行中心静脉置管的患者,观察并记录其年龄、性别、置管部位、导管放置时间、穿刺点周围皮肤情况、导管性质、管腔数量、有无静脉营养等内容。护士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结合动态护理记录单实施有针对性的导管护理并及早反馈相关信息。结果患者年龄(58.1±18.9)岁,置管天数(8.76±6.89)d。行中心静脉置管的患者105例,其中77例次锁骨下静脉置管,23例次颈内静脉置管,6例次颈内静脉置入漂浮导管。中心静脉导管感染4例,置管时间分别为3、14、18、21 d,感染率为3.8%,每1 000个导管日感染率3.95。结论 ICU患者病情危重,严格掌握中心静脉置管适应症;使用中心静脉导管动态护理记录单进行导管常规评价,对症护理,缩短留置时间;严格的无菌技术是控制导管感染的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19.
[目的]减少中心静脉置管相关感染.[方法]采用缩短置管时间,优化置管路径和控制置入导管腔数等方法,同时观察感染发生情况.[结果]多因素控制前后中心静脉置管感染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控制置管时间、尽量选择在锁骨下静脉置管、控制使用多腔导管可明显减少中心静脉置管相关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影响早产儿经下肢浅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成功率的因素进行分析,为建立早产儿PICC的临床操作标准提供依据。方法分析2012年2月~2014年2月我科收治的108例行下肢浅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治疗的危重早产儿的临床资料,并进行置管成功率多因素探讨,分析胎龄、体重、穿刺部位及置管后静脉炎、堵管、感染、脱管等并发症发生率等对置管成功率的影响,双盲记录108例患儿临床治疗情况及置管结果。结果108例患儿中99例置管成功,成功率为91.67%;应用多项Logistic主效应模型回归分析,早产儿胎龄、体重及置管后静脉炎、堵管、感染、脱管等并发症是影响置管成功的关键因素。结论危重早产儿经下肢浅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作为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的备选途径,可有效解决上肢静脉条件差的危重早产儿中心静脉导管置入问题。早产儿胎龄、体重及置管后静脉炎、堵管、感染、脱管等并发症发生率对经下肢浅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操作的成功起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