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探讨宫颈癌患者TK1及CA125对其诊断及治疗中的意义。方法联合检测50例宫颈癌患者、30例同期进行体检的健康妇女血清中TK1、CA125的含量,同时对宫颈癌患者在同期放化疗后再次测定TK1、CA125的含量并与治疗前进行比较。结果宫颈癌患者的TK1、CA125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治疗后宫颈癌患者的TK1、CA125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结论 TK1、CA125的水平在宫颈癌的诊断、治疗及预后评估中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细胞质胸苷激酶1(TK1)在肺癌患者血清中的水平及其对肺癌的诊断价值和复发评估作用。方法:检测28例肺癌患者术前、术后1周和术后1个月的血清TK1水平,同时选取3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比较分析各组TK1水平差异以及术后TK1变化情况与肺癌患者无复发生存率(RFS)的相关性。结果:28例肺癌患者的TK1平均浓度为(2.954±0.176)pM,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的(1.063±0.163)pM(P〈0.001),术后1个月TK1水平较术前显著下降(1.801±0.176)pM(P〈0.001),且术后1个月TK1水平评估为PR组的患者无复发生存率(RFS)显著高于SD+PD组(P〈0.05)。结论:血清TK1作为一种新的肿瘤标志物,在肺癌的诊断和复发评估中有着潜在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血清胸苷激酶1(TK1)、糖类抗原125(CA125)联合检测对卵巢癌患者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免疫增强化学发光法对82例卵巢癌患者(卵巢癌组)、46例良性卵巢疾病患者(良性组)及35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血清TKl的浓度进行检测;采用化学发光法对上述各组标本进行血清CA125的浓度进行检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卵巢癌组的血清TK1、CA125水平均显著高于良性组及对照组(P〈0.01)。两项指标联合检测,其敏感性和特异性显著高于单项检测(P〈0.05)。结论血清TK1、CA125的水平对卵巢癌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两种标志物联合检测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血清胸苷激酶(TK1)、鳞状细胞癌相关抗原(SCC)联合检测对喉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利用增强化学发光法(ECLA)检测TK1,采用微粒子酶免疫分析(MEIA)检测SCC,对80例喉癌患者血清TK1和SCC进行检测。结果血清TK1及SCC联合检测阳性率为78%,明显高于各个单项检测的阳性率(分别为52.8%、54.6%,P〈0.01)。血清TK1及SCC含量与分期有关,均随病理分级的增高而增高。结论 TK1、SCC对喉癌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两者联合检测有助于提高喉癌诊断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5.
血清鳞状上皮细胞癌抗原在宫颈癌中的表达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通过检测浸润性宫颈癌患者治疗前后血清鳞状上皮细胞癌抗原(SCC-Ag)的表达,结合宫颈癌的临床病理特征探讨其在评估宫颈癌预后及疗效中的作用.方法 用ELISA法检测94例[其中30例接受全程同步放化疗(CCRT)1的宫颈癌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血清中的SCC-Ag水平.结果 ①血清SCC-Ag的水平与宫颈癌的组织学分型有关,鳞癌阳性率最高(71.4%),腺癌亦有表达(20.0%),总灵敏度为67.0%(63/94);工血清SCC-Ag的水平与宫颈癌肿瘤的直径大小呈正相关性(P<0.05);③血清SCC-Ag≥4.00ng/mL时,与盆腔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④在接受CCRT后,86.7%(26/30)的患者血清SCC-Ag水平降至正常范围;⑤在25例完全缓解的宫颈癌患者中,有96%(24/25)治疗后SCC-Ag水平降至正常范围.结论 血清SCC-Ag的表达对宫颈癌的诊断、预后评估和疗效观察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6.
肝硬化患者血清CA125水平检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肝硬化患者血清CA425水平与肝损害及腹水发生的关系。方法肝硬化患者69例,Child-pughA级32例,B级20例,C级17例,有腹水患者32例,无腹水患者37例。正常对照组31例。测定血清CA125水平。结果肝硬化患者血清CA125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并随肝硬化程度加重而进行性增加,经治疗后肝功能有改善的患者血清CA125水平下降,而无改善或改善不明显的患者血清CA125水平无明显下降;有腹水的肝硬化患者与无腹水的肝硬化患者比血清CA125水平明显升高。结论血清CA125水平在肝硬化有腹水的患者中明显升高,且随肝硬化损害程度加重而升高,可作为反映肝损害程度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卵巢癌患者血清胸苷激酶1(TK-1)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研究2010年3月~2014年6月重庆市北部新区第一人民医院及重庆市西南医院就诊的初治卵巢癌患者116例(卵巢癌组),选择同期卵巢良性肿瘤患者54例(卵巢良性肿瘤组)及健康体检者56例(健康对照组)。记录三组一般情况、临床特征等资料,采集血清检测TK-1及CA125水平。对接受治疗患者定期随访,观察无进展生存情况。对影响无进展生存时间的危险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采用Pearson和Spearman系数进行各指标间的相关性分析。结果 卵巢癌组患者TK-1[(4.89±1.85)pmol/L]及CA125[(647.08±208.83)pmol/L]水平显著高于卵巢良性肿瘤组[(0.59±0.23)、(22.71±9.62)pmol/L]及健康对照组[(0.61±0.20)、(22.11±9.94)pmol/L],且临床分期越高TK-1水平越高,有远处转移患者TK-1较无转移更高(均P<0.01)。血清TK-1与CA125水平及临床分期呈正相关(r=0.657、0.567,均P<0.01)。初始高TK-1水平(≥4.00 pmol/L)患者远期(30个月)无进展生存比率较低TK-1水平(<4.00 pmol/L)患者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临床分期、初始CA125及TK-1水平是无进展生存时间的负性影响因素。结论 卵巢癌患者血清TK-1显著升高,与临床分期及CA125水平相关。初始高TK-1水平预示预后较差,高临床分期、初始高CA125及TK-1水平影响治疗后无进展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8.
9.
《陕西医学杂志》2014,(9)
目的:探讨血清DcR3及SCCA水平及对宫颈癌进展的判断价值。方法:选择89例宫颈鳞癌患者(Ⅰ期32例,Ⅱ期31例,Ⅲ期26例),对各期CA125、CA19-9、CEA、SCCA及CA125进行检测。结果:Ⅱ期患者CA125、CEA较Ⅰ期均出现显著升高(P<0.05),Ⅲ期患者CA125、CA19-9、CEA较Ⅰ期、Ⅱ期组均出现显著升高(P<0.05)。Ⅱ期患者SCCA、DcR3较Ⅰ期均出现显著升高(P<0.05)。Ⅲ期患者SCCA、DcR3较Ⅰ期、Ⅱ期组均出现显著升高(P<0.05)。SCCA与CA125、CEA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CA19-9未见显著相关性(P<0.05),DcR3与CA125、CEA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宫颈癌分期的进展与DcR3及SCCA的紊乱密切相关,与常规肿瘤标志物等结合有助于判断疾病的进展。 相似文献
10.
宫颈癌患者血清TK1浓度的检测及临床意义初步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检测宫颈癌患者血清细胞质胸苷激酶(TK1)浓度的变化,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印迹增强发光法检测85例宫颈癌患者、30例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患者及40名健康妇女的血清TK1浓度。结果:37例(43.53%)宫颈癌患者患者的血清TK1为阳性,浓度为(2.64±0.83)pM,显著高于CIN组或健康对照组(P<0.05);宫颈癌患者TK1浓度随临床分期的进展而增高,Ⅲ~Ⅳ患者的血清浓度出率高于Ⅰ、Ⅱ期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宫颈癌患者血清TK1浓度为(1.26±0.37)pM,与术前相比显著降低(P<0.05)。结论:血清TK1浓度对宫颈癌患者的诊断、预后及疗效的评价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宫颈癌患者淋巴结及癌灶中人乳头瘤病毒HPV-DNA检测在宫颈癌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用组织病理学检测方法和PCR检测方法对23例宫颈癌患者的宫颈癌变组织和淋巴组织进行检测。结果:两种检测方法的显示结果不一致。结论:HPV-DNA不仅与宫颈癌的发生有关,而且与肿瘤的转移有关,宫颈癌患者淋巴结的HPV-DNA检查比病理学检查更安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血清DcR3及Survivin水平及对宫颈癌进展的判断意义.方法 选择到陕西中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妇产科就诊的91例宫颈鳞癌患者,Ⅰ期34例,Ⅱ期33例,Ⅲ期患者24例,对各期CA125、CA19-9、CEA、DcR3及Survivin进行检测.结果 Ⅱ期患者CA125、CEA较Ⅰ期均出现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Ⅲ期患者CA125、CA19-9、CEA较Ⅰ期、Ⅱ期组均出现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Ⅱ期患者DcR3、Survivin较Ⅰ期均出现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Ⅲ期患者DcR3、Survivin较Ⅰ期、Ⅱ期组均出现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urvivin与CA125、CEA呈正相关(P<0.05),与CA19-9未见相关性(P<0.05),DcR3与CA125、CEA呈正相关(P<0.05).结论 宫颈癌分期的进展与DcR3及Survivin的紊乱密切相关,与常规肿瘤标志物等结合有助于判断疾病的进展.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RCAS1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宫颈癌的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2008年1月-2011年3月在该院行手术治疗的宫颈癌组织标本和宫颈良性病变组织标本,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RCAS1蛋白的表达表达量,并研究RCAS1蛋白和宫颈癌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宫颈癌组织中RCAS1阳性表达率(86.15%)显著高于良性宫颈组(19.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40.946,P=0.000<0.05)。 RCAS1的表达与组织类型无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字2=0.700,P=0.403跃0.05),与临床分期无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字2=1.319,P=0.251跃0.05)。低分化癌组织中RCAS1的表达显著高于高分化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10.877,P=0.001<0.05)和中分化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10.819,P=0.001<0.05)。伴有淋巴结转移者RCAS1的表达率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8.715,P=0.003<0.05)。结论RCAS1在宫颈癌的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意义,RCAS1的表达水平和宫颈癌组织的恶性程度和侵袭力相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4种血清肿瘤标志物在肺癌辅助诊断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实验检测肺癌患者化疗前后血清中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细胞角蛋白19(CYFRA211)、癌胚抗原(CEA)和碳水化合物CA242的水平.结果 NSE在小细胞肺癌化疗有效组明显下降(P〈0.01)CYFRA21-1在肺鳞癌化疗达PR者中明显下降(P〈0.001),CEA在肺腺癌化疗达PR者中明显下降(P〈0.05)。CA242在通过化疗获得疗效病例中其浓度明显低于时化疗无反应者(P〈0.01).结论 监测化疗前后肿瘤标志物NSE,CYFRA211,CEA,CA242有助于化疗疗效判断. 相似文献
15.
胸苷激酶(TK,ATP:thymidine 5'-phosphotransferase,EC.2.7.1.21,简称TK)是.DNA合成过程中的关键酶之一,在ATP和Mg2+参与下,催化脱氧胸苷(TdR)为脱氧1-磷酸胸苷酸(dTMP).TK在人类细胞中以两种同功酶形式存在:细胞质胸苷激酶(TK1)和线粒体胸苷激酶(TK2).TK1与DNA复制密切相关,在细胞周期G1期含量较低,S期逐渐升高,到G2期最高,临床研究证明,TK1在95%的恶性肿瘤细胞中都有升高,故TK1被认为是一种极具生命潜力的细胞增殖标志物,它在肿瘤早期发现、肿瘤疗效评估、肿瘤预后判断等方面都有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有鉴于此,本文就TK1在肿瘤疾病巾的应用研究作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血清胸苷激酶1(STK1)在肿瘤疗效评估中的价值.方法 采用高灵敏度的增强化学发光法检测102例恶性肿瘤患者化疗过程中的血清TK1水平,随访6个月,并结合实体瘤疗效评估标准(RECIST)进行疗效综合评估.结果 43例患者,化疗前TK1平均水平为(3.55±2.82)pM,化疗后TK1平均水平为(2.20±1.17)pM,化疗前后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002).血清胸苷激酶1与RECIST评估治疗效果符合率为60.5%(26/43).结论 血清TK1在肿瘤疗效评估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乳腺癌患者手术前后外周静脉血M2丙酮酸激酶(M2-PK)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对 40例乳腺癌患者手术前后、40例乳腺良性病变及50例健康体检者空腹外周静脉血中M2-PK的含量进行检测并分析比较.结果 ①乳腺癌患者术前血浆M2-PK的水平较乳腺良性病变组及健康对照组显著增高(P<0.01).②乳腺癌TNM Ⅲ、Ⅳ期病人血浆M2-PK的水平显著高于Ⅰ、Ⅱ期患者(P<0.05).③乳腺癌根治术后血浆M2-PK的水平较术前显著降低(P<0.01).结论 血浆肿瘤型M2-PK水平的检测对乳腺癌的筛选、预后及术后复发的判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不稳定型心绞痛 (UAP)患者血清中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 - 1(sICAM - 1)和C -反应蛋白(CRP)的水平与正常人的差异 ,及其在治疗前后的变化。方法 :通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法检测 6 4例UAP患者治疗前后血清sICAM - 1和CRP水平的变化 ,并与 2 2例正常对照组 (对照组 )对比分析。结果 :UAP患者血清sICAM -1和CRP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 (均为P <0 .0 1) ,治疗后sICAM - 1及CRP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 (均为P <0 .0 1)。结论 :CRP、sICAM - 1可能参与了冠心病 (CHD)的发病过程 ,血清sICAM - 1的检测有助于临床病情分析。 相似文献
19.
肿瘤合并贫血患者血清前白蛋白检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肿瘤患者检测血清前白蛋白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2月至2013年2月江苏大学附属宜兴医院肿瘤科收治的肿瘤患者150例,采用常规方法检测外周静脉血血红蛋白(Hb)浓度,并依据患者Hb检测结果分为贫血组和Hb正常组,比较两组患者血总蛋白、白蛋白、前白蛋白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贫血组患者血清前白蛋白、总蛋白、白蛋白水平均低于Hb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Hb正常组比较,贫血组患者更容易出现血清前白蛋白、白蛋白、总蛋白水平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肿瘤患者合并贫血时,血清前白蛋白、白蛋白、总蛋白降低发生率高,提示这类患者可能存在营养状况负平衡,为临床营养支持治疗介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