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唐艳 《华夏医学》2013,26(1):227
晕针多为血管迷走神经反应,由多种因素引起,如恐惧、疼痛、空腹等。由于外界强烈刺激,通过迷走神经反射,引起血管扩张,外周血管阻力降低,回心血量减少导致心输出量降低、血压降低引起暂时性广泛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护理干预对健康体检者静脉采血晕针的应用效果.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该院100例健康体检人员进行研究,将上述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接受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晕针几率与满意度.结果:对照组50例,6例患者发生晕针事件,晕针几率为12.0%;观察组50例,2例患者发生晕针事件,晕针几率为4.0%,组间比较具有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满意45例,不满意5例,护理满意度为90.0%;对照组满意40例,不满意10例,护理满意度为80.0%;组间比较具有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对健康体检者静脉采血晕针的应用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心理干预对婚前医学检查者静脉抽血时晕针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1年1~2月婚前医学检查者7338人设为对照组,采取普通护理操作程序,一般交流方式进行静脉抽血;将同年3~7月婚前医学检查者7312人设为干预组,实施人文关怀、给予情感支持、心理疏导、安慰鼓励等心理干预的同时进行静脉抽血,观察两组晕针发生率.结果 对照组晕针发生率为0.1499%,心理干预组晕针发生率为0.027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经实施心理干预,精神紧张发生率明显减少.结论 精神紧张是晕针发生的主要原因,在静脉抽血中对婚前医学检查者实施心理干预,可有效降低晕针发生率,减轻婚检者的痛苦.  相似文献   

4.
目的 通过对15例健康体检者抽血晕针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护理对策.方法 根据15例抽血晕针者的临床资料,分别在性别、是否首次抽血.结果 抽血晕针与年龄、性别、心理因素、护士的言行及操作技术密切相关.结论 良好安静的环境,护士细心观察,态度和蔼,静脉穿刺技术熟练,做好抽血前、中、后的心理指导,提高抽血者心理应变能力,消除刺激因素,是降低抽血晕针发生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健康体检者抽血晕针综合征的护理对策.方法 选取2010年10月~2011年10月期间收治的29例抽血晕针综合征健康体检者为研究对象,对其所出现的临床症状进行有针对性的护理,对护理资料进行总结性分析.结果 在29例抽血晕针综合征患者中,在抽血前有晕针先兆的6例(20.69%),在抽血中出现晕针15例(51.72%),在拔针后出现晕针8例(27.59%);轻度26例,重度3例;出现头晕27例(93.10%),眼前发黑16例(55.17%),面色苍白11例(37.93%),出汗7例(24.14%),恶心呕吐5例(17.24%),意识丧失1例(3.34%),抽搐1例(3.34%),血压下降3例(10.34%).轻度、重度晕针经给予有效护理后,数分钟恢复正常,没有后遗症.没有完成抽血的经护理人员心理护理指导后,顺利完成抽血.结论 对抽血晕针综合征的健康体检者进行有针对性的护理,可有效缓解患者紧张的情绪和预防抽血晕针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健康体检抽血时发生晕针的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在体检中心健康体检时发生晕针的10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抽血发生晕针的因素主要与心理因素、空腹时间过长(餐后15h)、疲劳、年龄、性别、护士的言行及操作技术有关;经过采取及时有效的对症治疗和精心护理,均未发生不良后果。结论安静舒适的环境、抽血前中后的心理指导、护士过硬的技术及良好的态度、消除刺激因素,是降低抽血晕针发生率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7.
王静 《大家健康》2015,(2):53-54
目的:分析健康体检抽血晕针者晕针的原因及护理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近五年进行健康体检抽血人数的资料,其中102例发生晕针,对晕针原因、不同年龄段晕针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晕针原因中,精神紧张者比例最高,为56%;不同年龄段中,21-30岁体检者晕针比例最高,其中男为42.16%,女为2.75%;102例抽血晕针者中,男性共计70例,女性32例,提示女生晕针综合征发生率低于男性,不过本研究中两组抽血晕针综合征总体发生率差异不具显著性(P>0.0.5)。结论:精神状态、身体状态、年龄因素等均有可能导致健康体检抽血者发生晕针,护理人员要在分析晕针原因的基础上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与护理措施。  相似文献   

8.
张莉 《包头医学》2015,39(1):49-50
目的:探讨门诊静脉采血患者晕针晕血护理干预.方法:回顾2010年1月~2013年12月,门诊采血患者中58例晕针晕血,采血护理人员给予护理干预,回顾要点:采血前护理干预、采血中护理干预、采血后护理干预.结果:通过采血前、中、后护理干预,减少晕针晕血的发生,避免不良事件的产生,提高门诊采血服务质量.结论:采血前护理干预,可避免已知晕针晕血患者的再次发生;采血中护理干预,减轻采血中患者晕针晕血的症状;采血后护理干预避免晕针晕血患者不良事件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结合临床实践经验,分析健康体检静脉抽血晕针58例原因,并探讨护理措施。方法选取2009年1月~2010年12月期间,在健康体检进行静脉抽血晕针的患者58例为研究对象,采用总结回顾分析法,将患者的病例资料、临床治疗资料等搜集整理,并与经治医师、责任护士共同探讨病例,分析健康体检静脉抽血晕针58例原因,并探讨护理措施。采用MicrosoftExcel建立数据库,运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患者出现静脉抽血晕针的原因分为4类:心理因素(57.89%),机体状态(36.84%),环境因素(31.58%),工作人员因素(19.30%)。结论应根据出现晕针的各方面原因采取针对性护理措施,尽量减少晕针现象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健康教育干预在采血晕针体检者中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体检者实施健康教育干预,有效解除体检者的心理障碍,达到预防晕针的目的,提高采血成功率及工作效率。方法选择2009年1月—6月在我院体检中心进行健康体检者16 897人作为对照组,2009年7月—12月进行体检者20 638人作为干预组。对照组按常规程序进行采血,干预组给予健康体检教育,观察2组体检者采血时晕针发生率。结果 2组采血时晕针发生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良好安静的工作环境,护士娴熟的操作技术及热情和蔼的工作态度,采血前、中、后的心理指导,消除刺激因素,是降低采血晕针综合征发生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讨论健康体检者晕针的影响因素及其之间的相互关系.方法 收集、统计与分析2009至2011年在本院体检中心静脉采血晕针的62例健康体检者的资料.结果 健康体检者静脉采血晕针的影响因素以心理因素较之其他因素影响较大,可加强对健康体检者的心理干预,以减少静脉采血晕针的发生或减轻静脉采血晕针的不良后果.  相似文献   

12.
张如玲 《右江医学》2012,40(1):128-129
<正>晕针是指患者在采血过程中由于心理恐惧或体质因素(如饥饿、疼痛、疾病等)引起的瞬间失去知觉和行为能力的现象,轻者出现面色苍白、四肢颤抖、恶心欲吐、头晕目眩、冒冷汗等,重者出现意识恍惚、脉搏细弱、心率血压下降,甚至出现抽搐、晕倒及各种不同的并发症和意外。我院门诊采血数量很多,笔者于2009年3月~2011年3月选择5~35岁年  相似文献   

13.
晕针是在采血过程中出现的一种血管性晕厥.临床表现为头晕,面色苍白,恶心恶吐,大汗淋漓,重者出现意识丧失,血压下降,休克等症状.如不及时处理可能会导致严重后果.针对晕针的各种诱发因素,通过护理干预,可大大减少晕针发生率.提高护理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大学生体检晕针的相关因素及预防措施。方法:对2012年11例采血晕针学生原因进行分析,针对这些原因采取预防措施:做好采血无痛技术及提高穿刺成功率,应用心理护理方法,采取合适采血体位,做好采血前的宣传工作。结果:明显减少了采血晕针的发生率。结论:由两组对比数据研究发现,在静脉采血的全过程中,通过宣传、心理护理并采取无痛技术对减少晕针有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大学新生体检时静脉抽血晕针的原因及其护理对策.方法 对大学新生静脉抽血时发生晕针的26例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引起晕针的相关因素,并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结果 针对26例患者晕针的原因采取相应的护理对策后完全康复,无后遗症状.结论 通过了解大学新生体检时晕针的相关因素,积极采取相应的护理对策,可减少晕针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护理干预在预防门诊静脉采血晕针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3月—2014年3月来我院门诊采血的6岁~40岁的2284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就诊日期将其分为2组,单日就诊采血的为对照组,进行常规采血护理指导,共1172例;双日就诊采血的为观察组,进行多方面护理干预,共1112例。对比2组患者晕针发生率。结果对照组患者晕针率为9.73%,明显高于观察组的0.54%,差别显著(P<0.01)。结论从心理到生理多方面的护理干预(包括放松疗法、针对性体位、舒适的环境及良好的服务、熟练的操作技术、有效的沟通等)能有效降低门诊采血患者的晕针率,值得借鉴和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急诊静脉采血晕针晕血的护理干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2年12月-2016年12月急诊收治248例需要进行采血操作的患者,随机平均分为2组各124例,对照组患者使用常规护理方式进行采血操作,观察组患者使用护理干预方式进行采血,比较2组患者晕针晕血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察组出现晕针晕血的患者仅有2例,而对照组有13例;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6.8%,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为86.3%,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急诊静脉采血过程中实施护理干预有助于降低晕针晕血的概率,提升患者满意度,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8.
孙琴芳 《基层医学论坛》2011,15(23):755-755
晕针是在采血过程中出现的一种血管性晕厥,临床表现为头晕、心慌、面色苍白、恶心恶吐、大汗淋漓,重者出现意识丧失,血压下降,休克等症状,如不及时处理可能会导致严重后果。针对晕针的各种诱发因素,通过护理干预,可大大减少晕针发生率,提高护理效果。  相似文献   

19.
在体检中心进行健康抽血检查的过程中,出现晕针现象的体检人员较多,晕针现象是一种较为普遍的血管性晕厥。临床上为了降低晕针现象的发生率,提高体检人员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在体检中心实施了针对导致晕针的各种因素的护理干预,临床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20.
菅逸斐 《大家健康》2013,(1):134-135
目的分析心理疏导在预防晕针中的作用。方法从观察、沟通、放松等各方面进行干预。结果使体检者的状态得到有效的放松。结论在注意力分散的情况下完成采血过程,可降低体检者晕针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