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探讨五万分子量以下当归多糖成分对鸡胚绒毛尿囊膜(chorioallantoic membrane,CAM)血管生成的影响.方法:通过超滤技术制备五万分子量以下当归多糖成分,将高、中、低剂量五万分子量以下当归多糖水溶液及生理盐水(NS)、表皮生长因子(EGF)对照品加于CAM表面的载体上,作用后制备CAM标本,解剖显微镜下计数新生血管数目.结果:五万分子量以下当归多糖具有明显的促进鸡胚绒毛尿囊膜血管生成的作用,与NS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但药效明显低于EGF对照组(P<0.01).结论:五万分子量以下当归多糖成分可促进鸡胚绒毛尿囊膜血管生成.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黄芪注射液浓缩液微乳对鸡胚绒毛尿囊膜(chick chorioallantoic membrane,CAM)血管生成的影响.方法 三黄肉鸡种蛋随机分为4组,孵育5 d后,将黄芪注射液浓缩液微乳、黄芪注射液浓缩液、空白微乳,生理盐水对照品分别加于CAM表面的载体(Ⅰ型胶原)上,作用后制备CAM标本,解剖显微镜下计数新生血管数目.结果 促进鸡胚绒毛尿囊膜血管生成作用强弱的顺序依次为:黄芪注射液浓缩液微乳>黄芪注射液浓缩液(P<0.05)>生理盐水(P<0.01)>空白微乳;生理盐水与空白微乳组无显著差异.结论 黄芪注射液浓缩液微乳具有明显促进鸡胚绒毛尿囊膜血管生成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采用鸡胚绒毛尿囊膜(CAM)法观察复方红豆杉胶囊对血管生成的影响.方法 种蛋在孵育7d后制备CAM模型,复方红豆杉胶囊低、高剂量含药血清、生理盐水、硫酸鱼精蛋白、空白血清滴加于CAM表面载体上,作用48h后观察胚胎存活情况,显微镜下计数CAM载体周围的一、二级血管数目.结果 复方红豆杉胶囊低、高剂量组均有抑制CAM血管生成作用,一、二级血管数目明显少于生理盐水和空白血清组(P<0.01).结论 复方红豆杉胶囊具有明显的抑制CAM血管生成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痰瘀同治方对鸡胚绒毛尿囊膜血管新生的影响。方法:将8日龄鸡胚制备鸡胚绒毛尿囊膜(CAM)模型随机分为4组:空白血清组,大、中、小剂量含药血清组(加入各组相应的含药血清)。培养3d后观察各组对CAM模型标本形态及血管新生数量的影响。结果:大剂量含药血清组粗大血管及细小分支迅速增多,血管网络清晰,呈叶脉样,放射性生长,血管新生数量明显高于空白血清组(P<0.01),中剂量及小剂量含药血清组与空白血清组比较有一定优势,但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痰瘀同治方可明显促进鸡胚绒毛尿囊膜血管新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鸡胚绒毛尿囊膜(chorioallantoic membrane,CAM)模型作为筛选促血管生成药物的方法 ,并探讨复方巴戟天合剂的促血管生成机制。方法采用鸡胚绒毛尿囊膜模型,观察复方巴戟天合剂含药血清对血管生成的影响。结果与空白对照组、空白血清组、生理盐水组比较,复方巴戟天合剂中剂量组、仙灵骨葆组及bFGF组血管生成数明显增加(P0.05)。结论复方巴戟天合剂中剂量组促进血管生成的作用最佳,该方法可以作为初步筛选治疗股骨头坏死药物的有效方法 。  相似文献   

6.
养心通脉有效部位方对鸡胚绒毛尿囊膜血管新生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养心通脉有效成分部位方(YTⅡ)对鸡胚绒毛尿囊膜血管新生的影响.方法 制备养心通脉有效部位方组(YTⅡ组)、养心通脉方原方组(YT Ⅰ组)、麝香保心丸组(SBW组)、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组(bFGF组)和无药血清组(KX组)各组的含药血清,另外设置空白组,共6组,每组25个鸡胚.复制鸡胚绒毛尿囊膜(CAM)模型.从0 h、24 h、48 h、72 h和96 h共5个时间点,观察YTⅡ及各组对CAM模型鸡胚存活情况、CAM标本形态和CAM新生血管数量的影响.结果 分组加药后96 h时,bFGF组和YTⅡ组存活率明显高于其它各组.加药72 h后各药物组粗大血管及细小分支迅速增多,血管网络清晰,呈叶脉样,放射性生长,加药96 h时更明显,尤以bFGF组和YTⅡ组血管生长最为旺盛.加药48 h,72 h和96 h,各药物组与空白组、KX组比较,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各组血管新生数呈bFGF组>YTⅡ组>YT Ⅰ组>SBW组>KX组>空白组的趋势.结论 YTⅡ与YTⅠ、SBW、bFGF同样具有促血管新生的作用,且YTⅡ作用与bFGF作用相当,明显优于YT Ⅰ和SBW.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丹酚酸A对鸡胚绒毛尿囊膜血管新生的影响.方法:将无菌8日龄鸡胚制备CAM模型,随机分成6组:PBS对照组,丹酚酸A(150,50,16.67,5.56 mg·L-1)组及VEGF组,培养3 d后采集数据进行分析.结果:丹酚酸A5.56,16.67,50 mg·L-1组血管新生面积明显高于PBS对照组(P<0.05,P<0.001,P<0.01).结论:丹酚酸A可明显促进鸡胚绒毛尿囊膜血管新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土鳖虫抗肿瘤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将56枚鸡胚制备成鸡胚绒毛尿囊膜(CAM)模型,随机分为空白组和土鳖虫含药血清高、中、低剂量组;每组14枚。空白组不处理,土鳖虫含药血清高、中、低剂量组分别加入经灌胃含土鳖虫生药11g/(kg·d)、8g/(kg·d)、5.5g/(kg·d)剂量取得的大鼠土鳖虫含药血清,继续孵育72h后,观察各药物组鸡胚的存活情况、CAM模型的形态变化、CAM模型血管生成数量。结果加药72h后,各组鸡胚存活率相当。存活鸡胚可见胚胎活动活跃,CAM透明,分布清晰且血管颜色鲜红。死亡鸡胚CAM血管颜色变浅,脉络不清,胚胎活动消失。土鳖虫含药血清高、中、低剂量组新生血管数量均少于空白组(P0.05);土鳖虫含药血清高剂量组新生血管数量少于土鳖虫含药血清中、低剂量组(P0.05);而土鳖虫含药血清中、低剂量组间新生血管数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土鳖虫抗肿瘤作用可能与其抑制CAM血管生成有关,且大剂量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总序香茶菜醇提取物对鸡胚绒毛尿囊膜血管新生的影响。方法取8日龄鸡胚随机分成9组,即生理盐水阴性对照组、沙利度胺阳性对照组、空白血清组、总序香茶菜醇提取物低(100mg/kg)、中(200mg/kg)、高(400mg/kg)剂量给药血清组及低(2.5mg/ml)、中(5.0mg/ml)、高(10.0mg/ml)剂量生药组。建立CAM模型,培养48 h后采集数据,利用Image_ProPlus 6.0软件,定量血管新生面积、蛋壳开窗处对应的CAM面积,计算血管新生面积与CAM面积的比值。结果总序香茶菜醇提取物中、高剂量给药血清组和高剂量生药组的血管新生面积均明显低于生理盐水对照组(P0.05)。结论总序香茶菜醇提取物能明显抑制鸡胚绒毛尿囊膜血管新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淫羊藿素对鸡胚绒毛尿囊膜血管生成的抑制作用.方法:建立鸡胚绒毛尿囊膜模型,光镜下观察淫羊藿素对正常鸡胚绒毛尿囊膜微血管形态的影响,应用医学图像分析软件定量检测淫羊藿素对鸡胚绒毛尿囊膜血管生成的影响.结果:淫羊藿素作用后光镜下可见:鸡胚绒毛尿囊膜微血管数目减少,管径变细,分布零乱.定量检测结果表明,淫羊藿素浓度为10-6、10-7、10-8 mol/L时血管生成抑制率分别:3.27%、24.88%和41.92%,血管数目明显少于DMSO对照组(P<0.01),却多于人参皂苷Rb1组(P<0.01).结论:淫羊藿素可显著抑制鸡胚绒毛尿囊膜的血管生成,并呈现浓度依赖关系.  相似文献   

11.
活血化瘀中药对鸡胚绒毛尿囊膜血管生成的影响   总被引:29,自引:3,他引:26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观察常用活血化瘀中药赤芍、当归、红花、川芎、丹参、黄芪及复方当归补血汤、血府逐瘀汤、芎芍胶囊等对鸡胚绒毛尿囊膜(chorioallantoic membrane,CAM)新生血管生成的影响。方法制备CAM模型,分别应用赤芍、当归、红花、川芎、丹参、黄芪及当归补血汤、血府逐瘀汤、芎芍胶囊的含药血清,观察CAM血管生成的情况,同时,设立生理盐水对照组、空白血清对照组、空白对照组及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FGF)阳性对照组。结果所选药物及bFGF皆有促进CAM新生血管生成的作用,其中,丹参及当归补血汤、血府逐瘀汤、芎芍胶囊等复方在血管生成及血管计数方面,均明显优于生理盐水对照组、空白血清对照组及空白对照组,与阳性对照药bFGF的作用相当;中药复方的作用优于丹参之外的其他单味中药。结论活血化瘀中药丹参及当归补血汤、血府逐瘀汤、芎芍胶囊具有较好的促进CAM新生血管生成的作用。本实验从一个侧面阐明了活血化瘀中药及方剂治疗缺血性疾病的作用机理,同时,研究也体现了中药复方应用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丹红注射液对鸡绒毛尿囊膜(CAM)血管生成的影响。方法种蛋在(37.5±0.5)℃条件下孵育,第7天开窗暴露CAM建立模型。将60枚存活鸡胚随机分为生理盐水组(N组)、正常血清组(C组)、丹红注射液治疗组(T组)、血管内膜损伤组(I组)、血管内膜损伤后丹红注射液治疗组(IT组)以及血管内皮生成因子(VEGF,20μg/mL)组(V组),每组10枚鸡胚。新西兰大白兔腹主动脉用球囊导管损伤建立血管内膜损伤模型,丹红注射液治疗组及血管内膜损伤后丹红注射液治疗组于大白兔耳缘静脉注射丹红注射液2mL/kg,各组连续7d后取血清。第8天,在鸡胚CAM上放一直径为5mm的滤膜作为载体,分别加样5μL,每日1次,连续3d,第11天取CAM,数码相机拍照后平铺于载玻片上,计数载体周围血管数目及滤膜周围0.5cm范围内的血管分支点数并进行比较。结果比较CAM周围血管数目,T组(31.80±3.08)条与C组(28.40±3.75)条比较,血管以载体为中心呈辐辏状生长,血管总数明显增多,具有统计学意义;I组(47.30±3.27)条与C组相比较,载体周围血管数量明显增多,具有统计学意义;与IT组(47.60±3.89)条相比较,血管总数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含丹红注射液的兔血清能够明显促进CAM上血管生成,血管内膜损伤后的血清和内膜损伤丹红治疗组也分别强于血管内膜未损伤时。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速效救心丸对鸡胚尿囊膜(CAM)血管生成的影响。方法利用CAM模型,选取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作为阳性对照药,观察速效救心丸对CAM周围一级、二级与总血管数的影响。结果速效救心丸大、小剂量组对CAM-级、二级与总血管数均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与生理盐水和正常血清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不及阳性对照组(P〈0.01);在一级血管促进方面,速效救心丸大剂量组优于小剂量组(P〈0.01)。在促进二级与总血管数方面,速效救心丸大、小剂量组之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速效救心丸对CAM血管生成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4.
云南白药抑制新生血管生成活性部位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云南白药不同提取部位对鸡胚绒毛尿囊膜血管生成的影响。方法:应用鸡胚绒毛尿囊膜(CAM)模型,分别以生理盐水和苏拉明为空白和阳性对照,以小血管个数为主要观察指标,比较云南白药不同提取部位抑制新生血管生成作用。结果:云南白药的乙酸乙酯部位和95%,80%,60%乙醇部位小血管个数与空白组比较有极显著差异(P<0.01)。结论:云南白药的乙酸乙酯部位、乙醇部位(95%,80%,60%)对CAM新生血管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5.
蜂毒素抑制鸡胚绒毛尿囊膜血管生成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蜂毒素对鸡胚绒毛尿囊膜血管生成的抑制作用。方法:建立鸡胚绒毛尿囊膜模型,光镜下观察蜂毒素对正常鸡胚绒毛尿囊膜微血管形态的影响,应用医学图像分析软件定量检测蜂毒素对鸡胚绒毛尿囊膜微血管生成的影响。结果:光镜下可见经蜂毒素作用后,鸡胚绒毛尿囊膜微血管数目减少,管径变细,分布零乱。定量检测结果表明,蜂毒素浓度为:2.0、4.0、8.0μg/mL时的血管生成抑制率分别为:12.11%、29.85%和45.09%,血管数目明显少于生理盐水对照组(P<0.01),却多于沙利度胺组(P<0.01)。结论:蜂毒素可显著抑制鸡胚绒毛尿囊膜的血管生成,并且呈现浓度依赖关系。  相似文献   

16.
目的:建立肉瘤S180鸡胚尿囊膜(CAM)移植瘤模型,研究其形态学及生物学特性。方法:在无菌条件下将肉瘤S180肿瘤细胞接种于CAM上,观察影响肉瘤S180移植瘤成活的因素、移植瘤生长特性、生物学性状和形态学特征。结果:建立了肉瘤S180 CAM移植瘤模型。移植瘤易于生长,成瘤率较高,具有较强的血管生成诱导作用。当接种肉瘤S180肿瘤细胞为5×107个/枚时,成瘤率达到83.33%,且与第1天比较,诱导血管数从第2天开始就呈统计学差异P<0.05,当移植第4天时就呈极显著性差异P<0.001。结论:该模型具有易于复制、操作简单、适用范围广等特点,可应用于肿瘤血管生成的生物学行为研究,为抗血管生成抗肿瘤药物的筛选提供了更为直观的平台。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大鼠在正常状态与心肌缺血状态下制备的双参宁心方(SSNX)空白及含药血清对体外缺氧/复氧H9C2心肌细胞活力的影响。方法:分别设立正常组、心肌缺血模型组。大鼠心肌缺血模型由冠状动脉结扎法建立,术后缝合伤口继续喂养。术后2 h除正常空白、模型空白、模型假手术组给予生理盐水外,均按高、中、低剂量(180,90,45 mg.kg-1)分别ig给予SSNX 5日。末次给药后30,90,150 min分批处死大鼠,分别制备正常及模型血清。将其作用于缺氧/复氧H9C2细胞。MTT法检测H9C2细胞活力。结果:正常空白血清与模型空白血清对缺氧/复氧H9C2心肌细胞活力影响差异明显(P<0.05),正常动物SSNX含药血清与心肌缺血模型动物SSNX含药血清均有提高缺氧/复氧H9C2心肌细胞活力的作用,分别与正常动物空白血清及模型动物血清比较(P<0.05);各时间点正常含药血清与相应时间点模型含药血清相比更显著提高了H9C2心肌细胞活力。结论:2种方法制备的SSNX血清对体外缺氧/复氧H9C2心肌细胞活力的作用趋势一致,但强度有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补气活血药物对急性心肌梗死模型大鼠梗死心肌边缘区新生微血管数目以及VEGF,bFGF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构建大鼠急性心肌梗死动物模型。造模成功后,将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丹参-黄芪(1:2)组、丹参-黄芪(1:1)组、川芎-黄芪(1:2)组、丹参组、川芎组、赤芍组、麝香保心丸组,每组5只。各给药组按照13.5 g·kg-1·d-1灌胃,每日1次,共给药3周。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心肌组织中vWF的表达,计数微血管数目(MVC);采用Western blotting印迹法检测心肌组织中VEGF,bFGF蛋白的表达。结果:假手术组、模型组、各给药组大鼠梗死心肌边缘区域均可见vWF因子标记染色的新生微血管,假手术组大鼠心肌中新生微血管不明显,模型组大鼠梗死心肌边缘区域可见到少量新生成的微血管,各给药组大鼠梗死心肌边缘区域可见较多新生微血管。模型组与假手术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给药组与模型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假手术组大鼠心肌中的VEGF,bFGF的蛋白表达最少,模型组与之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给药组与模型组相比较,VEGF,bFGF的蛋白表达有较显著的增多,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丹参、川芎、赤芍、丹参-黄芪(1:2)组、丹参-黄芪(1:1)组、川芎-黄芪(1:2)组药物可以促进血管的生成,推测这些药物促进血管生成的机制可能是通过促进VEGF,bFGF的蛋白表达,从而增加VEGF,bFGF的含量以促进新生血管的生成。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黄芪、当归不同配伍对鸡胚绒毛尿囊膜 (chorioallantoic membrane ,CAM)新生血管生成的影响。方法 :制备CAM模型 ,观察应用黄芪与当归 5∶1配比的含药血清后CAM血管生成的情况。结果 :黄芪与当归合用后 ,在血管生成表现以及血管计数方面 ,均明显优于生理盐水对照组及其他配比组。结论 :黄芪与当归按 5∶1配伍具有较好的促进CAM新生血管生成的作用 ,表明当归补血汤原方配比为最佳组合 ,提示中医自古倡导的方剂配伍原则具有一定的科学内涵。  相似文献   

20.
潘武  蒋萌 《河南中医》2010,30(6):555-557
目的:观察黄蜀葵花总黄酮(TFA)对鸡胚绒毛尿囊膜(CAM)血管新生的影响。方法:应用鸡胚绒毛尿囊膜模型,明胶海绵为载体,观察不同浓度TFA对CAM血管新生的影响。结果:血管以载体为中心向四周呈放射状生长,与生理盐水对照组比较,5-20μg/mlTFA组血管网明显增多、增粗,血管计数显示血管数显著增多。结论:TFA能促进鸡胚绒毛尿囊膜血管生成,提示其在体内有促血管新生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