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 了解县城乡镇初中生幸福感水平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Rosenberg自尊问卷、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和中学生应对方式问卷等对706名初中生进行调查.结果 觉得“很幸福”或“幸福”的学生占70.4%;女生的幸福感水平显著高于男生(x2=9.714,P<0.01);家庭经济状况较好的学生,幸福感水平较高(x2=58.184,P<0.001);幸福感水平年级间无显著差异(x2=0.471,P>0.05);自尊、自我效能感、问题解决、寻求社会支持、积极的合理化解释得分幸福组显著高于非幸福组(t1=9.257,t2=3.988,t3=4.245,t4=4.150,t5=5.184,P5<0.001).忍耐、“幻想、否认”、逃避得分幸福组显著低于非幸福组(t1=-3.090,t2=-3.073,Ps<0.01;t3=-3.830,P<0.001).家庭经济状况、自尊、寻求社会支持、逃避应对方式能显著预测县城乡镇初中生的幸福感(x2=136.165,P<0.001).结论 县城乡镇初中生总体上是幸福的,性别、家庭经济状况、自尊、自我效能感和应对方式等因素会影响其幸福感水平,并且家庭经济状况、自尊、寻求社会支持及逃避应对方式能有效预测其幸福感水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被害妄想患者的自尊及应对方式的特点,及其与精神症状间的关系。方法采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自尊量表(RSES)、应对方式问卷及Zung抑郁自评量表(SDS),分别对82例精神分裂症被害妄想患者及50名正常对照进行评估。结果①被害妄想患者的自尊与问题解决及求助应对方式显著低于对照组(t=8.951,4.167;P<0.001;t=3.083,P<0.01),而逃避、自责及幻想应对显著高于对照组(t=3.175,5.426;P<0.001;t=6.797,P<0.01);患者抑郁情绪显著高于对照组(t=4.569,P<0.001);②患者的自尊与问题解决及求助呈正相关(r=0.326,0.341;P<0.01),而与自责及逃避呈负相关(r=-0.274,-0.321;P<0.01);③患者的被害妄想症状与自尊呈负相关(r=-0.282,P<0.05)。结论精神分裂症被害妄想患者持有低自尊及消极应对特点,低自尊容易产生被害妄想。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初中生感觉寻求和学习焦虑的现状及其特征,探索不同的感觉寻求水平对学习焦虑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安徽省皖南皖中皖北共1200名初中生为调查对象。结果①人口统计学变量(性别、年级、是否独生子女、是否城镇居民)对初中生的感觉寻求具有显著影响(t=3.78,P<0.001;F=42.58,P<0.001;t=4.95,P<0.001;t=2.82,P<0.01);②人口统计学变量(年级、是否独生子女、是否单亲家庭)对学习焦虑水平具有显著影响(F=11.81,P<0.001;t=-3.28,P<0.001;t=2.01,P<0.05);③初中生感觉寻求水平与学习焦虑水平呈显著负相关(r=-0.104,P<0.01)。结论兴奋与冒险寻求和是否独生子女对初中生的学习焦虑水平有一定的预测能力。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初中生幸福感的特点及其与家庭环境的关系。方法采用幸福感量表和家庭环境量表中文版对950名中学生进行测量。结果1城镇初中女生在自主性(t=3.13,P0.01)、掌控环境(t=4.51,P0.001)、个人成长(t=3.63,P0.001)、他人关系(t=6.29,P0.001)、生活目标(t=5.44,P0.001)自我接纳(t=2.98,P0.01)和幸福感总分(t=5.85,P0.001)上均明显高于城镇男生;2不同年级的初中生在自主性、他人关系和生活目标3个方面存在显著差异;3城镇初中生的幸福感总体水平及各个维度与家庭环境的4个因子均呈显著相关,与家庭的亲密度、家庭的知识性和组织性呈显著正相关,与家庭的矛盾性呈显著的负相关。结论城镇初中女生的幸福感高于男生;城镇初中生的家庭环境越好,他们的幸福感越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大学生自尊水平对其幸福感的直接效应,以及通过社会支持的中介作用所起产生的间接效应。方法以202名大学生为被试,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缺陷感量表和牛津幸福感量表修订版进行问卷调查。结果①幸福感与自尊(r=0.57,P<0.001)和社会支持(r=0.56,P<0.001)均呈显著正相关;自尊与社会支持也呈显著正相关(r=0.35,P<0.001);②社会支持在自尊与幸福感之间的关系中起部分中介作用,其中介效应为β=0.28,P<0.01。结论自尊既能直接影响幸福感,也能通过社会支持的中介作用间接影响幸福感。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大学生社会支持、自尊与幸福感的关系。方法以217名大学生为被试,用领悟社会支持量表、自尊调查表和幸福感指数量表进行问卷调查。结果①幸福感与社会支持(r=0.44,P<0.001)和自尊(r=0.60,P<0.001)均呈显著正相关;社会支持与自尊也呈显著正相关,(r=0.40,P<0.001);②自尊在社会支持与幸福感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其中介效应为(β=0.31,P<0.01)。结论社会支持既能直接影响幸福感,也能通过自尊的中介作用间接影响幸福感。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军校大学生心理幸福感状况。方法应用Ryff的心理幸福感量表对北京某军校327名大学生进行抽样调查。结果①我国军校大学生的心理幸福感评分与全国常模之间存在显著的差异(t=7.574,P<0.001),提示我国军校大学生的心理幸福感高于正常人群;②男女军校大学生的心理幸福感没有显著差异;③不同年级军校大学生的心理幸福感总体水平有差异(F=7.62,P<0.001),心理幸福感随年级的上升而逐渐提高;④健康状况对军校大学生心理幸福感总分没有影响;⑤家庭经济状况对心理幸福感有显著影响(F=4.10,P<0.001),家庭经济状况较好的军校大学生,心理幸福感水平反而更低。结论我国军校大学生具有较高的心理幸福感水平,军校大学生心理幸福感的主要影响因素有年级、健康状况和家庭经济状况等。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傣族初中生心理复原力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青少年心理韧性量表对云南省德宏地区265名傣族初中生进行测查。结果①不同性别傣族初中生的心理复原力总均分(t=2.21,P<0.05)、人际协助得分(t=7.586,P<0.01)有显著差异,女生高于男生;②城镇学生的积极认知水平(t=3.74,P<0.001)明显高于农村学生,是否为独生子女的学生心理复原力总均分(t=2.35,P<0.05)、目标专注(t=2.04,P<0.05)、积极认知(t=4.68,P<0.001)和家庭支持(t=2.94,P<0.01)得分都有显著差异;③不同类别学校的傣族初中生在心理复原力总均分(F=3.01,P<0.05)、积极认知(F=7.09,P<0.001)和家庭支持(F=4.92,P<0.01)维度上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不同年级、不同经济收入家庭的傣族初中生积极认知(F=2.78,5.83,P<0.05)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④不同父母职业傣族初中生的积极认知和家庭支持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3.09,2.56,P<0.05),傣族初中生积极认知水平随父母文化程度的提高呈递增趋势。不同文化程度父母的傣族初中生积极认知水平有显著的差异(F=3.83,P<0.01)。结论傣族初中生心理复原力处于中等以上水平,性别、城乡类别、独生情况、学校类别、年级、家庭经济状况、父母文化程度及父母职业对傣族初中生心理复原力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监狱民警和社区工作者的工作压力、自尊和主观幸福感情况以及三者间的关系,比较两类群体的差异.方法 采用工作压力量表、自尊量表、主观幸福感量表对91名监狱民警和106名社区工作者进行调查.结果 与社区工作者相比,监狱民警自尊水平低(t=-3.988,P<0.001),对生活满意度低(t=-2.717,P<0.01),体验到的负性情感多(t=2.268,P<0.05).监狱民警和社区工作者的自尊对生活满意度、正性情感和负性情感有显著的预测作用(t=5.406,P<0.001,t=2.995,P<0.01,t=-6.137,4.724;P<0.001,t=2.941,P<0.01,t=-5.040,P<0.001),工作压力对监狱民警的生活满意度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t=2.708,P<0.01).结论 监狱民警的自尊和主观幸福感水平较低,应通过工作生活条件的改进、突发事件应对能力的训练、心理健康教育等途径提高其主观幸福感.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社会技能、自尊水平与大学生网络游戏成瘾的关系。方法用自尊量表、社会技能量表对54名成瘾大学生和342名正常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自尊水平上,网络游戏成瘾大学生显著低于正常大学生(t=5.431,P<0.05);社会技能上,网络游戏成瘾大学生在情感感受性、情感表达性、情感控制性和社会控制性上得分显著低于正常大学生(t=2.112,3.197,2.627,4.763;P<0.01);自尊水平、情感表达性、社会敏感性和社会控制性是网络游戏成瘾的保护因素(OR=0.888,0.919,0.874,0.826;χ2=70.058,P<0.001)。结论网络游戏成瘾大学生社会技能和自尊水平低。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大学生完美主义与自尊和应对方式的关系。方法以南京3所大学的496名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大学生完美主义量表修订版、自尊量表(SES)以及应付方式问卷施测,用SPSS与AMOS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相关分析与结构方程模型检验显示完美主义与自尊呈显著负相关,自尊与消极应对方式呈显著负相关,以自尊为中介变量的部分中介模型的拟合指数:χ2=135.146、df=33、χ2/df=4.095、RMSEA=0.079、CFI=0.937、NFI=0.920。各项指标比较理想,较准确的反映了三者之间的关系。结论自尊在完美主义与消极应对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自尊较好地缓解了完美主义者高标准没有达到时的负性心理,使其向积极的情绪转化,从而采取积极的应对方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外来中学生与上海本地学生自尊、家庭功能以及学校适应的状况,并探讨家庭功能、学校适应及社会经济因素对自尊的影响。方法:采用问卷法共收集浦东612名初中生自尊、家庭功能、学校适应及一般社会人口学的数据。结果:①外来中学生多为农村户籍,且住房状况、家庭收入、父母文化水平显著低于本地学生(P<0.001)。②外来中学生自尊、学业适应、同伴关系、家庭亲密与适应得分均显著低于本地学生。③社会经济因素、学校适应、家庭亲密对初中生自尊水平有显著的影响。结论:外来中学生自尊水平显著低于本地学生;同伴关系、家庭经济水平特别影响外来中学生的自尊水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抑郁症患者自尊、主观幸福感的特点以及抑郁症状对其的影响。方法采用24项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自尊量表以及幸福感指数问卷对门诊或病房79名抑郁症患者及57名正常人进行调查分析。结果①抑郁症组和正常对照组自尊得分(t=-7.775,P0.001)及主观幸福感得分(t=7.528,P0.001)均有显著性差异;②抑郁症患者的自尊得分与HAMD中的绝望感因子分呈正相关(r=0.245,P0.05),主观幸福感得分与绝望感因子分呈负相关(r=-0.307,P0.01);③逐步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抑郁症患者的绝望感因子分是自尊得分的主要影响因素;绝望感因子分和焦虑因子分是主观幸福感得分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对抑郁症患者进行心理干预时,应关注其症状学影响因素,提高自尊水平和主观幸福感。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中学生亚健康状况与应激性生活事件、应对方式的关系。方法: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抽取4480名中学生,用自编一般情况问卷、青少年亚健康多维评定问卷(MSQA)、中学生生活事件多维评定问卷(MLER)和特质应对方式问卷(TCSQ)进行测评。结果:根据MSQA的症状检出率,将样本分为健康组(n=2241)、亚健康症状组(n=1762)和亚健康状态组(n=477)。亚健康状态组学生M LER各维度评分以及TCSQ消极应对方式因子得分均高于健康组和亚健康症状组(均P0.05)。M LER各维度评分和TCSQ消极应对因子得分与MSQA阳性症状数之间呈正相关(r=0.35~0.37,均P0.01),TCSQ积极应对因子得分与M SQA阳性症状数呈负相关(r=-0.15,P0.01)。回归分析显示M LER中家庭生活、学校生活、同伴关系和健康成长4个维度以及TCSQ积极应对、消极应对2个因子与MSQA阳性症状数之间回归关系成立,存在一定关联(β=0.07~0.21,P0.01);且应对方式在应激性生活事件和亚健康状况之间存在中介作用。结论:本研究提示,中学生的生活事件应激量越大,亚健康状况可能越严重,且应对方式可能起一定的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5.
大学生希望感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大学生的希望感与自尊、幸福感、心理控制源、抑郁、焦虑以及应对方式的关系。方法采用成人一般希望感量表、成人内—外心理控制源量表、自尊量表、幸福感指数量表、应付方式问卷、自评抑郁量表和自评焦虑量表对369名大学生进行测查。结果1大学生的希望感水平较高;年级、性别、专业、来源地对其希望感没有显著影响;2希望感与自尊、主观幸福感以及积极应对方式呈显著正相关,与心理控制源、抑郁、焦虑以及消极应对方式呈显著负相关;3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希望感对自尊、幸福感、心理控制源、抑郁、焦虑以及应对方式均有显著的回归效应。结论大学生希望感是主观幸福感、自尊、心理控制源、抑郁、焦虑以及应付方式的重要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应对方式在自尊与学校生活满意度之间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自尊问卷(SES),应对方式问卷(CSS)和学校生活满意度问卷(SLS),对大学城不同学校190名大学生进行抽样调查。结果①大学生学校生活满意度与自尊成正相关(r=0.388,P<0.01),与应对方式中的解决问题(r=0.368,P<0.01)、求助(r=0.261,P<0.01)成正相关,与退避(r=-0.146,P<0.01)成负相关;②大学生自尊(t=5.11,P<0.001)、解决问题(t=2.96,P<0.01)和自责(t=2.30,P<0.05)能预测学校生活满意度,自尊和解决问题起正向预测作用,而自责起负向预测作用;③应对方式中的解决问题(t=3.02,P<0.05)和求助(t=2.16,P<0.05)在自尊与学校生活满意度之间起部分中介效应。结论应对方式在自尊和学校生活满意度之间起部分中介效应,即大学生的自尊能通过应对方式对学校生活满意度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大学生父母教养方式、自我效能和应对方式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对山西医科大学551名大学生进行简式父母教养方式、一般自我效能感和应对方式问卷调查。结果①相关分析发现父母亲情感温暖、自我效能感和成熟型应对方式显著正相关(P<0.01);父母亲拒绝、过度保护的教养方式和不成熟型、混合型应对方式显著正相关(P<0.01),父亲情感温暖、自我效能和不成熟型应对方式显著负相关(P<0.01);②回归分析发现父亲情感温暖对成熟型应对方式有正向预期作用(β=0.149,t=3.694,P<0.001);母亲过度保护、父母拒绝对不成熟型应对方式有正向预期作用(β=0.156,t=3.550,P<0.001;β=0.162,t=3.823,P<0.001;β=0.115,t=2.533,P<0.05);自我效能对成熟型应对方式有正向预期作用(β=0.317,t=7.841,P<0.001),而对不成熟型应对方式有负向预期作用(β=-0.227,t=-5.792,P<0.001);母亲拒绝、父亲过度保护对混合型应对方式有正向预期作用(β=0.139,t=3.247,P<0.01;β=0.112,t=2.608,P<0.01);③进一步的路径分析显示父亲情感温暖可以直接影响成熟型、非成熟型应对方式,也可以通过自我效能为中介影响成熟型、非成熟型应对方式;母亲情感温暖通过自我效能间接影响成熟型应对方式。结论大学生父母教养方式、自我效能和应对方式之间关系密切,提倡情感温暖型的父母教养方式、提高学生的自我效能可以对学生成熟的应对方式产生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独生子女大学生中森田质性格分布情况,探讨森田质性格、总体幸福感及自尊水平关系。方法采用一般情况调查问卷、总体幸福感量表(GWB)、自尊量表(SES)和森田质性格调查表对大学生中独生子女进行测查。结果①独生子女大学生中森田质性格所占比例为26.3%;②森田质性格大学生的总体幸福感显著低于非森田质性格大学生(t=-7.68,P<0.05);森田质性格大学生的自尊水平显著高于非森田质性格大学生(t=7.43,P<0.01);③自尊水平与总体幸福感显著相关(r=0.362,P<0.05),森田质性格与总体幸福感显著相关(r=-0.588,P<0.05);回归分析显示森田质性格、高自尊水平对总体幸福感有负向预测作用(β=0.38,F=14.56,P<0.01)。结论森田质性格、高自尊水平对独生子女大学生总体幸福感水平有负向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9.
应对方式:希望与幸福感的中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究应对方式、希望和幸福感的关系。方法采用应对方式简易量表,成人希望量表和幸福感指数量表对410名学生进行调查。结果1积极的应对方式与希望、幸福感呈显著正相关(r=0.40~0.47,P〈0.01),消极应对与希望、幸福感显著负相关(r=-0.23~-0.31,P〈0.01);2中介效应检验表明,应对方式是希望影响幸福感的不完全中介;3路径分析表明,希望直接影响幸福感并通过积极和消极应对两条路径影响幸福感,χ^2/df=4.83,RMSE=0.05,CFI=0.96,NNFI=0.90。结论应对方式是希望影响幸福感的中介变量。  相似文献   

20.
唐山市大学生自尊与主观幸福感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唐山市大学生自尊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总体幸福感量表(GWB)与自尊量表(SES)对唐山市3所大学300名在校大学生进行调查,运用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Person相关分析和事后多重比较等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唐山市大学生总体主观幸福感不存在性别、独生与否、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