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目的:比较拔除双腔气管导管后催醒和清醒后拔除双腔气管导管对高血压患者呼吸、循环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40例胸内手术ASAⅠ~Ⅱ级并存高血压患者,随机分成为清醒后拔除双腔气管导管组(A组)和拔除双腔气管导管后催醒组(B组),记录两组麻醉前、拔管前2min、拔管即刻、拔管后5min、10min各时点的SBP、DBP、HR及拔管并发症。结果:A组HR、SBP、DBP于拔管前2min即开始明显升高(P0.05),尤以拔管时明显(P0.01);B组拔管前后各时点的HR、SBP、DBP与麻醉前相比均无显著变化(P0.05),吸痰拔管时与A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B组患者催醒后RR、Vt均明显升高。结论:拔除双腔气管导管后催醒对并存高血压患者的呼吸、循环功能影响较小,是一种值得探讨的拔管方式。 相似文献
4.
5.
6.
7.
目的 探讨右侧可视双腔气管导管(visual double lumen tube,VDLT)插管与右侧普通双腔气管导管(double lumen tube,DLT)插管在肺隔离技术中的差异,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 选择湖南省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2020年6月—2021年6月行右侧DLT肺隔离技术的胸腔镜手术患者57例。采用随机化分组方案,通过电脑生成随机数字,采用随机数字表将受试者按照1∶1随机分为DLT组[29例,其中男16例、女13例,平均年龄(54.3±13.2)岁]和VDLT组[28例,其中男18例、女10例,平均年龄(55.1±13.7)岁]。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与DLT组比较,VDLT组导管定位时间明显缩短[(74.9±47.5)s vs.(151.6±88.9)s,P<0.001],右上肺堵塞率(21.4%vs. 51.7%)及术中再次调整导管率(14.3%vs. 48.3%)均明显降低(P<0.05)。进胸腔即刻肺塌陷质量(67.9%vs. 24.1%)及进胸腔20 min肺塌陷质量(100.0%vs. 75.9%)均明显改善(P&l... 相似文献
8.
乌拉地尔预防全麻拔管期不良反应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全麻苏醒期气管拔管时常有血压升高、心率增快等强烈的心血管反应,甚至发生心律失常.本研究观察气管拔管期应用乌拉地尔预防心血管反应的有效性及可行性. 相似文献
9.
曲马多抑制气管拔管期反应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9,自引:1,他引:29
全麻病人气管导管拔管期时可出现BP升高、HR增快、呼吸急促及躁动等情况 ,以往研究多用心血管抑制药物抑制拔管期心血管反应[1~ 3 ] 。本研究则在拔管前使用镇痛药物曲马多 ,观察其对拔管期反应的影响。资料与方法一般资料 行腹部手术成年病人 36例 ,男 16例 ,女 2 0例。ASA分级Ⅰ~Ⅱ级 ,无肝肾及内分泌系统疾病。随机分为三组 :T3 0 组 (曲马多 30mg组 )、T50 组 (曲马多 5 0mg组 )和C组 (对照组 ) ,每组 12例病人。麻醉方法 麻醉前 30分钟肌注苯巴比妥钠 2mg/kg、阿托品 0 0 1mg/kg。诱导用药为芬太尼 5 μg/… 相似文献
10.
纤维支气管镜用于双腔支气管导管的定位 总被引:45,自引:2,他引:43
目的 研究纤维支气管镜(FOB)在国人双腔支气管导管插管定位中的应用。方法 90例行择期开胸手术、术中需要单肺通气的病人,ASAⅠ-Ⅱ级。全麻诱导后用传统方法插入双腔支气管导管。听诊法确定和调整导管的位置,然后用FOB确定和调整导管的位置。在病人由平卧位变为侧卧位后再次为FOB确定和调整导管的位置。记录各次导管的深度。结果 FOB检查发现盲法置入的68%左侧和62%右侧双腔导管位置不正确,导管过深的情况更多见;导管在最佳位置时的深度与病人的身高无相关性;24%病人侧卧位后导管位置有变动,以向近侧移动居多。结论 在初始插管及体位变动后,用纤维支气管镜确定和调整双腔导管的位置更准确、可靠、应常规使用。 相似文献
11.
由于围拔管期麻醉药物逐渐代谢完全,患者对气管导管的耐受能力降低,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容易出现呛咳和血流动力学的急剧波动,从而导致一些并发症。麻醉医师有必要采取抑制拔管反应的措施来预防全身麻醉苏醒期并发症。文章介绍了多种抑制拔管反应的方法:静脉使用利多卡因、静脉使用右美托咪定、靶控输注瑞芬太尼、利多卡因局部麻醉、罗哌卡... 相似文献
12.
丁卡因气管内表麻预防气管插管心血管副反应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全麻患者喉镜窥视和气管内插管操作易致血压升高、心率增快等不良反应。这对高血压、冠心病患者潜在的危险性较大,甚至可发生意外。为探讨有效预防方法,我们比较了用丁卡因气管内表麻和静注利多卡因预防气管插管心血管应激反应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评价Airtraq DL喉镜用于双腔气管导管插管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拟行胸科手术单肺通气的患者30例.术前评估患者的气道情况.患者入室后常规麻醉诱导,插管前分别使用直接喉镜和Airtraq DL喉镜,按Cormack-Lehane分级评估声门暴露情况.记录使用AirtraqDL喉镜的插管次数、插管时间等.结果 与直接喉镜比较,Airtraq DL喉镜可以明显提高声门暴露程度(P<0.01),有27例患者一次插管成功,平均插管时间为41(12~225)s.结论 Airtraq DL喉镜能够改善声门暴露程度并有效地用于双腔气管导管插管,因此可以作为双腔气管插管的新选择. 相似文献
14.
15.
16.
17.
双腔支气管导管插管深度与身高的关系 总被引:32,自引:6,他引:32
目的 探寻Mallinckrodt双腔支气管导管 (DLT)插管深度与患者身高之间的关系。方法 第一阶段选择胸科手术成年患者 370例 ,分为男性左DLT组 (ML组 )、女性左DLT组 (FL组 )、男性右DLT组 (MR组 )和女性右DLT组 (FR组 )。静脉诱导后插入选定的MallinckrodtDLT。听诊法调整管端位置 ,测量插管深度 (ID 1)。纤维支气管镜 (FB)直视下调整管端位置 ,再次测量插管深度 (ID 2 )。以患者身高和ID 2推导不同组别的回归方程。第二阶段 330例胸科手术患者 ,插入选定的DLT后 ,用听诊法和相应组别的回归方程所计算的插管深度调整管端位置 ,测量插管深度 (ID 3)。在FB直视下确认管端正确到位后 ,再次测量导管插管深度 (ID 4)。结果 根据 370例观测 ,听诊法确认双腔管管端已正确到位 ,与FB检查符合的仅 16 9例 ,错位率达 5 4 3%。FB确认管端正确到位时 ,ML组插管深度 (30 9± 1 8)cm比FL组 (2 8 3± 1 3)cm平均深 2 6cm(P <0 0 1) ,MR组 (30 2± 1 7)cm比FR组 (2 7 9± 1 6 )cm平均深 2 3cm(P <0 0 1)。插管深度与患者身高呈高度相关 (P<0 0 1)。第二阶段研究中按听诊法和相应回归方程计算值调整插管深度后 ,管端错位率比第一阶段降低了 6 0 % (P <0 0 1)。结论 MallinckrodtDLT正确插入深度与身高呈高度相关 相似文献
18.
全麻苏醒期气管拔管,可引起患者血压升高和心率增快等不良心血管反应,严重者会导致心律失常、心肌缺血的加重和脑血管意外。雷米芬太尼常用于抑制气管插管时心血管反应[1,2],但用于气管拔管报道甚少,本研究观察其在围拔管期对心血管反应的影响。资料与方法一般资料择期行腹部手 相似文献
19.
目的以CT测量左主支气管内径预测左侧双腔支气管导管(LDLT)型号的准确性为对照, 评价超声测量气管外径预测LDLT型号的准确性。方法选取胸腔镜手术患者96例, 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超声预测组(U组)、CT预测组(C组)。主要指标为预测LDLT型号准确率。次要指标为, 超声测得气管外径值与CT测得左主支气管内径值的线性关系, LDLT型号, 插管时间, 插管选择过大或过小例数, 术中肺萎陷质量, 术后咽痛、声音嘶哑、口咽出血例数。非劣效性检验采用近似正态法分析率差进行比较;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或确切概率法检验进行组间比较。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变量间的关联度。结果与C组对比, U组LDLT准确率为(91.1%比95.5%), 两组的率差为4.4%, 95%可信区间(CI)(-7.25%, 16.72%)(P=0.673)非劣效性假设成立;超声测得主支气管外径和CT测得左主气管内径和整体进行相关分析, 相关系数R2=0.802 2, P<0.01;与C组比较, U组的LDLT型号(32F、35F、37F、39F、41F)[(8/9/22/4/2)例比(...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