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 探讨极低剂量右美托咪定对老年患者颈动脉支架置入术(CAS)全身麻醉苏醒期呛咳的影响。方法 选择择期行CAS的无症状单侧重度颈动脉狭窄老年患者111例,男75例,女36例,年龄≥65岁,BMI 18~32 kg/m2,ASAⅡ或Ⅲ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右美托咪定组(D组,n=55)和对照组(C组,n=56)。D组于麻醉诱导前给予右美托咪定0.2~0.5μg/kg,麻醉诱导后至手术结束前30 min静脉输注极低剂量右美托咪定0.1~0.2μg·kg-1·h-1;C组不给予右美托咪定。两组麻醉方案及术中用药方案相同。记录麻醉诱导前15 min(T0)、麻醉诱导后5 min(T1)、支架置入前5 min(T2)、支架置入后5 min(T3)、气管拔管后5 min(T4)的MAP和HR。记录术中丙泊酚和瑞芬太尼用量、麻醉苏醒期呛咳、躁动、呼吸抑制(SpO2<90%)、拔管时间...  相似文献   

2.
目的 比较右美托咪啶与瑞芬太尼用于纤维支气管镜引导经鼻清醒气管插管的效果.方法 预期困难气道择期拟行纤维支气管镜引导经鼻清醒气管插管的外科手术患者40例,年龄18~73岁,ASA分级Ⅰ~Ⅲ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2组(n=20):右美托咪啶组(D组)和瑞芬太尼组(R组).D组先静脉注射右美托咪啶负荷量1.0 μg/kg,再以0.5 μg·kg-1·h-1的速率静脉输注;R组靶控输注瑞芬太尼,血浆靶浓度3.2ng/m.D组负荷量注射结束、R组达血浆靶浓度时进行气管插管.气管插管期间行Ramsay镇静评分;评价气管插管条件和患者对气管插管的耐受性;记录气管插管时间、气管插管成功情况、气管插管期间心血管反应、低氧血症的发生情况;术后24h回访,记录咽喉疼痛、声音嘶哑的发生情况,记录患者对气管插管的满意度评分和对气管插管的记忆情况.结果 与R组比较,D组Ramsay镇静评分升高,气管插管条件和耐受性提高,气管插管时间缩短,气管插管首次成功率升高,术后满意度评分升高,不良反应发生率降低,气管插管记忆评分降低(P<0.05).结论 与瑞芬太尼比较,右美托咪啶用于纤维支气管镜引导清醒气管插管时能提供更好的插管条件,不良反应少,且可抑制气管插管知晓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预注右美托咪定对镇静及气管插管反应的影响。方法择期全凭静脉麻醉下行甲状腺次全切除术患者42例,ASAⅠ或Ⅱ级,年龄18~60岁,体重指数18~30kg/m2,随机均分为两组:右美托咪定组(D组)和对照组(C组)。D组患者于麻醉诱导前15min静脉泵注右美托咪定0.6μg/kg(10min内泵注完毕),C组患者以同样方式泵注等量生理盐水;观察5min后开始麻醉诱导,两组患者麻醉诱导方法相同,当BIS≤45时行气管插管。记录给药前(T0)、给药完毕即刻(T1)、给药后5min(T2)、插管前即刻(T3)、插管成功后即刻(T4)、插管成功后1min(T5)、3min(T6)、5min(T7)患者的MAP、HR、SpO2、BIS、Ramsay镇静评分;记录患者意识消失时间和BIS降至45的时间;观察并记录麻醉诱导期间的不良反应。结果与C组比较,D组患者意识消失时间和BIS降至45的时间缩短(P<0.05);与T0时比较,T1~T7时D组患者MAP、BIS均降低,HR减慢,Ramsay镇静评分升高(P<0.05);T3~T7时C组MAP、BIS均降低,Ramsay镇静评分升高;T3、T6和T7时C组HR减慢(P<0.05);与T3时比较,T6时D组MAP降低,T4、T5时C组MAP均升高,HR增快(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0.6μg/kg预注可产生明显的镇静作用,缩短麻醉诱导时间,有效抑制气管插管所引起的心血管反应。  相似文献   

4.
瑞芬太尼复合小剂量咪达唑仑用于ERCP监护性麻醉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瑞芬太尼复合小剂量咪达唑仑用于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监护性麻醉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择66例ASAⅠ~Ⅲ级、年龄35~79岁拟在监护性麻醉下行ERCP的患者,随机均分为单纯瑞芬太尼组(R组)和瑞芬太尼复合小剂量咪达唑仑组(RM组)。R组首先持续输注瑞芬太尼0.2μg·kg-1·min-15min,随后减为0.15μg·kg-1·min-1,RM组在手术开始前静注咪达唑仑0.02mg/kg,其余用药同R组。观察两组患者麻醉前(T0)、手术开始时(T1)、手术开始后 min(T2)、10min(T3)和术毕(T4)时MAP、HR、RR、SpO2、脑电双频指数(BIS)以及术后改良Aldrete镇静评分、操作者对麻醉效果的满意度评分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并记录手术操作时间和麻醉时间。结果与T0时比较,T1、T2时R组MAP均明显升高(P<0.05);T2~T4时两组HR均明显加快,T1时R组HR明显快于T0时和RM组。T1~T4时两组BIS均明显低于T0时,且T1~T3时RM组BIS明显低于R组(P<0.05)。术后RM组遗忘评分明显高于R组(P<0.05)。R组手术操作者满意度评分明显高于RM组(P<0.05);术毕时R组的改良Aldrete评分明显高于RM组(P<0.05)。结论瑞芬太尼0.2 μg·kg-1·min-1用于ERCP实施监护性麻醉可获得满意的麻醉效果,且安全性佳。  相似文献   

5.
目的 评价右美托咪定复合艾司氯胺酮在顽固性失眠伴抑郁症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顽固性失眠伴抑郁症患者68例,男26例,女42例,年龄18~64岁,BMI 18~28 kg/m2,ASAⅠ或Ⅱ级。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右美托咪定复合艾司氯胺酮组(DE组)和右美托咪定复合生理盐水组(DS组),每组34例。两组分别用麻醉诱导睡眠平衡术治疗3个疗程,分别给予微泵注射右美托咪定1μg/kg持续10 min以诱导睡眠,继以右美托咪定0.2~1.5μg·kg-1·h-1维持睡眠。DE组同时泵注艾司氯胺酮0.5 mg/kg, DS组同时泵注生理盐水。分别在首次治疗前(T0)、第1疗程治疗后(T1)、第2疗程治疗后(T2)和第3疗程治疗后(T3)采取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和失眠严重程度指数(ISI)评估睡眠状况,采取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和视觉模拟抑郁量表(VAS-D)评估抑郁状况,分析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和血清皮质醇浓度的变化。记录...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对顽固性癫痫患者术中皮层脑电(ECoG)监测的影响。方法 40例顽固性癫痫患者随机均分为右美托咪定组(D组)和咪达唑仑组(M组)。在开颅行ECoG电极探测定位致痫灶后,D组泵注右美托咪定1.0μg/kg的负荷剂量,M组泵注咪达唑仑0.04mg/kg,均泵注10min后再次行ECoG探测定位。记录两组患者药物泵注前(T1)、泵注10min后(T2)HR、MAP、BIS及给药前后ECoG中癫痫波频率及分布。结果两组给药前后ECoG确认的致痫灶一致。T2时M组癫痫波频率明显少于T1时及D组(P<0.05)。T2时M组HR明显低于T1时(P<0.05)。T2时两组BIS均明显低于T1时,且M组明显低于D组(P<0.05或P<0.01)。结论右美托咪定对癫痫波无明显抑制作用,对ECoG定位的影响较咪达唑仑小,二者均能使BIS降低。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对视频喉镜清醒镇静插管时心血管反应的影响。方法择期气管插管全麻手术患者90例,ASAⅠ或Ⅱ级,MallampatiⅠ或Ⅱ级,随机均分为三组,D1组:右美托咪定0.8μg/kg+瑞芬太尼0.5μg/kg;D2组:右美托咪定1.0μg/kg+瑞芬太尼0.5μg/kg和D3组:右美托咪定1.2μg/kg+瑞芬太尼0.5μg/kg。插管前15min三组患者分别按上述剂量缓慢静脉泵注右美托咪定(10min泵注完毕),插管前90s快速静注瑞芬太尼,并在气管完善表面麻醉的基础上,行视频喉镜插管。记录入室后安静10min(基础值,T0)、喉镜置入前(T1)、气管插管后即刻(T2)时HR、MAP及Ramsay镇静评分;并记录插管时间、气管插管过程中躁动、呛咳、呼吸抑制、心血管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术后随访患者对气管插管过程的知晓情况。结果 T1时三组HR明显慢于、MAP明显低于T0时(P0.05);T2时D1组HR明显快于、MAP明显高于D2、D3组(P0.05)。T1、T2时D1组Ramsay镇静评分明显低于D2、D3组(P0.05)。D1组高血压、心动过速、躁动、呛咳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明显高于D2、D3组(P0.05)。D3组心动过缓、呼吸抑制发生率明显高于D1、D2组(P0.05)。结论在完善的气道表面麻醉基础上,右美托咪定1μg/kg复合瑞芬太尼0.5μg/kg可以明显抑制视频喉镜清醒镇静插管时的心血管反应,并且不良反应少,是较为合理的临床用药剂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羟考酮复合右美托咪定在清醒气管插管中的镇痛镇静效果以及对呼吸和循环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术前预计困难气道的择期手术患者40例,随机分为舒芬太尼组和羟考酮组。两组患者静脉泵注右美托咪定1μg/kg后以0.2μg·kg~(-1)·h~(-1)维持,舒芬太尼组静注舒芬太尼0.2μg/kg,羟考酮组静注羟考酮0.08mg/kg。监测患者用药及插管期间HR、MAP和SpO_2变化,并记录插管前Ramsay评分以及插管后PETCO_2和舒适度评分。结果两组患者用药及插管期间的血流动力学变化、镇静及舒适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羟考酮组患者静注后SpO_2明显高于舒芬太尼组(P0.05),气管插管后PETCO_2明显降低(P0.05)。结论羟考酮复合右美托咪定可安全地用于清醒气管插管,镇痛、镇静效果良好,与舒芬太尼相比,呼吸抑制轻,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右美托咪啶不同预输注速度对舒芬太尼麻醉诱导时患者呛咳的抑制作用.方法:择期全麻手术患者24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对照组(C组)不输注右美托咪啶,D1组、D2组和D3组麻醉诱导前静脉输注右美托咪啶1μg/kg,输注速度分别为0.07μg·kg-1·min-1、0.1μg·kg-1·min-1、0.2μg·kg-1·min-1,输注前后行Ramsay评分评估镇静;气管插管前观察呛咳的发生情况及程度.结果:与C组比较,D1组和D2组Ramsay评分较高(P<0.05),D1、D2和D3组呛咳发生率和程度降低(P<0.05).结论:右美托咪啶0.07μg·kg-1·min-1预输注,可安全有效地降低舒芬太尼麻醉诱导时诱发的呛咳反应.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复合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时对舒芬太尼抑制老年患者气管插管的半数有效剂量(ED50)的影响。方法 选择全身麻醉下行腹部手术的老年患者96例,ASA分级Ⅰ~Ⅱ级,将患者分为4组:对照组(C组,麻醉诱导前输注10 mL生理盐水)和右美托咪定组(D1、D2、D3组,分别于麻醉诱导前静脉泵注右美托咪啶0.1、0.3、0.5 μg/kg,泵注时间5~15 min)。所有患者均采用丙泊酚靶控浓度2.5 μg/mL及预设靶浓度的舒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气管插管时采用序贯法测定舒芬太尼目标靶控浓度,记录所有患者插管前出现窦性心动过缓、低血压、呛咳的例数,并记录在PACU期间躁动、疼痛例数及术后2小时的镇静评分。结果 全麻诱导前静脉给予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且丙泊酚效应室浓度2.5 μg/mL下舒芬太尼抑制老年人气管插管心血管反应的EC50分别是:C组:0.246 ng/mL,D1组0.238 ng/mL,D2组0.215 ng/mL,D3组0.199 ng/mL。与C组相比,D3组气管插管前出现心动过缓的发生率较高,D2、D3组拔管期间患者躁动发生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患者气管插管前出现低血压、呛咳的发生率及拔管期间疼痛的发生率以及术后2小时Ramsay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随着右美托咪定的剂量增加,老年患者气管插管所需的舒芬太尼目标靶控浓度呈剂量依赖性下降,且全身麻醉诱导前静脉滴注0.3 μg/kg和0.5 μg/kg右美托咪定能够降低老年患者PACU期间的躁动发生情况。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右美托咪啶-七氟烷、七氟烷复合瑞芬太尼麻醉诱导用于气管狭窄患者插管的效果.方法:气管狭窄需插管全麻的颈胸部手术患者4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DS组先静脉恒速泵输注右美托咪啶1μg/kg,然后面罩吸入8%七氟烷;SR组面罩吸入七氟烷,睫毛反射消失时45 s内缓慢静脉注射瑞芬太尼2μg/kg.采用Viby-Mogensen评分法评价气管插管条件.结果:与SR组相比,DS组咳嗽反射、肢体反应的满意率和气管插管首次成功率均升高;气管插管期间SR组有4例发生低血压、2例心动过缓,DS组无1例需提升血压和心率.结论:与瑞芬太尼比较,应用推荐剂量的右美托咪啶1μg/kg复合七氟烷麻醉诱导,能提供更好的插管条件,不良反应少,且可在维持自主呼吸下行气管插管.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瑞马唑仑应用于经皮穿刺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患者围术期镇静的效果。方法 选择行PKP患者80例,男39例,女41例,年龄60~80岁,BMI 18~24 kg/m2,ASAⅡ或Ⅲ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瑞马唑仑组(RM组)和右美托咪定组(DM组),每组40例。两组依次缓慢静脉注射氟比洛芬酯1 mg/kg、舒芬太尼0.2μg/kg后,RM组静脉输注瑞马唑仑0.2 mg/kg, DM组静脉输注右美托咪定0.3μg/kg,输注时间均为10 min,待两组Ramsay评分为3分时,调整药物的输注速度持续镇静(RM组:0.3~0.5 mg·kg-1·h-1;DM组:0.20~0.75μg·kg-1·h-1),术中镇静深度保持Ramsay评分为3~5分,BIS 60~80。记录镇静用药前(T0)、局麻开始时(T1)、骨水泥注入时(T2)、苏醒时(T3)及苏醒后30 min(T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评价右美托咪定诱导联合插管型喉罩或纤维支气管镜(FOB)在清醒保留呼吸情况下气管插管的效果.方法 择期手术全麻患者96例,ASAⅡ或Ⅲ级,术前气道评估Mallampati分级≥Ⅲ级,Cormack-Lehane分级≥Ⅲ级.随机均分为四组:A组静注右美托咪定1μg/kg(10min)+芬太尼2 μg/kg联合插管型喉罩插管;B组静注咪达唑仑0.03 mg/kg+芬太尼2μg/kg联合插管型喉罩插管;C组静注右美托咪定1 μg/kg(10min)+芬太尼2μg/kg经鼻FOB插管;D组静注咪达唑仑0.03mg/kg+芬太尼2μg/kg经鼻FOB插管.记录麻醉前(T0)、静脉推注右美托咪定或咪达唑仑完毕即刻(T1)、静脉推注芬太尼后(T2)、置入插管型喉罩或FOB到达会厌即刻(T3)、插入气管导管时(T4)、插入气管导管后1 min(T5)、插入气管导管后给予肌松药后3min(T6)时MAP、HR、SpO2、BIS,并记录插管成功率、心动过速、高血压、有无躁动、呛咳等插管反应,记录插管前心动过缓使用阿托品和插管后的心动过速使用艾司洛尔情况,术后随访患者对插管过程是否耐受.结果 与T0时比较,T2、T3时A、C组HR明显减慢,T3~T5时B、D组HR明显增快,T3~T5时B、D组和T4、T5时C组MAP明显升高(P<0.05).诱导插管前阿托品使用率A、C组明显高于B、D组;插管后艾司洛尔使用率A、C组明显低于B、D组(P<0.05);术后躁动发生率A、B、C组均明显低于D组(P<0.05);对麻醉中插管的耐受、下次是否愿意使用同样的麻醉方法A组均明显高于B、C、D组(P<0.05).结论 右美托咪定联合插管型喉罩在困难气道保留呼吸插管安全有效,而且可以减少心动过速、高血压及心肌缺血发生率,增强对气管插管的耐受.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国产右美托咪定(Dex)用于预计困难气道病人清醒慢诱导气管内插管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 选择预计存在插管困难可能的择期手术病人60例,随机均分为健忘镇痛慢诱导气管插管组(H组)和右美托咪定慢诱导气管插管组(D组).H组:表麻+咪达唑仑0.04mg/kg+芬太尼3μg/kg+氟哌利多0.08mg/kg静注,D组:表麻+右美托咪定1.0μg/kg,继以0.2μg·kg-1·h-1的速度维持.记录诱导前、诱导后、插管后即刻、插管后1、3、5 min的MAP、HR、SpO2变化;插管时间;呼吸道并发症;耐受气管导管情况;插管过程中病人的配合程度,术后对插管过程中的不良记忆.结果 所有病人均插管成功,插管条件满意;呼吸抑制发生率:H组多于D组(P<0.05),其中H组有4例在插管过程中SpO2不能维持在90%以上而需人工辅助呼吸,而D组未见明显呼吸抑制,插管过程中SpO2均能维持在90%以上;插管引起的血压和心率变化:D组均小于H组(P<0.05);对医师的指令配合、清醒程度:D组优于H组.结论 国产右美托咪定用于困难气管插管清醒慢诱导镇静效果良好,病人耐受性好,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评价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对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用于整形外科手术患者麻醉效果的影响.方法 择期行大面积皮肤瘢痕切除和进行皮瓣转移的手术患者60例,性别不限,年龄18~64岁,体重45 ~ 75 kg,ASA分级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3组(n=20):对照组(C组)、低剂量负荷量右美托咪定组(D1组)和高剂量负荷量右美托咪定组(D2组),D1组和D2组分别于麻醉诱导前10 min静脉输注右美托咪定0.6、1.0μg/kg负荷量,随后以0.4 μg· kg-1·h-1速率静脉输注至手术结束前30 min.麻醉诱导:靶控输注丙泊酚(血浆靶浓度4.0μg/ml)和瑞芬太尼(效应室靶浓度2.0 ng/ml),患者意识消失后静脉注射罗库溴铵0.6 mg/kg,气管插管后,机械通气,麻醉维持:靶控输注丙泊酚(血浆靶浓度2.0 ~ 3.5 μg/ml)和瑞芬太尼(效应室靶浓度1.5 ~ 2.5 ng/ml),维持Narcotrend指数为D级.分别于麻醉前、右美托咪定输注10 min、气管插管前即刻、气管插管后1 min、气管插管后5 min、停止输注右美托咪定、拔除气管导管前即刻、拔除气管导管后1 min、拔除气管导管后5min时记录Narcotrend指数、收缩压(SP)、舒张压(DP)和HR.记录麻醉诱导时间、丙泊酚和瑞芬太尼的用量,记录自主呼吸、定向力恢复和拔除气管导管的时间.拔除气管导管后10 min时行镇静-躁动评分,记录术中窦性心动过缓和麻醉恢复期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 与C组比较,D1组和D2组丙泊酚、瑞芬太尼的总用量和拔除气管导管后10 min时镇静-躁动评分、麻醉恢复期恶心、呛咳和躁动的发生率降低,右美托咪定输注10 min时Narcotrend指数和HR降低,D2组麻醉诱导时间缩短(P<0.05或0.01),D2组术中窦性心动过缓发生率高于C组和D1组(P<0.05),3组间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和拔除气管导管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1组和D2组气管插管前后和拔除气管导管前后SP、DP和H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整形外科手术患者,麻醉诱导前静脉输注右美托咪定负荷量0.6 μg/kg,随后以0.4 μg·kg-1 ·h-1速率输注可缩短麻醉诱导时间,减少丙泊酚和瑞芬太尼用量,有效地抑制气管插管和拔除气管导管时的应激反应,降低了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纤维支气管镜(FOB)清醒插管时不同剂量瑞芬太尼复合咪达唑仑的效果。方法择期气管插管全麻下行手术病人48例,年龄35~45岁,ASA均为Ⅰ级,Mallampati分级为Ⅰ或Ⅱ级,随机分为单纯表面麻醉组(L组)、表面麻醉+瑞芬太尼0.6μg/kg+咪达唑仑60μg/kg组(R1组)和表面麻醉+瑞芬太尼1.0μg/kg+咪达唑仑60μg/kg组(R2组),每组16例。3组病人均用1%地卡因行鼻腔、咽喉表面麻醉,R1组和R2组均静脉注射咪达唑仑60μg/kg,3min后两组分别缓慢静脉注射瑞芬太尼0.6μg/kg、1.0μg/kg,1min后采用F1-10P型FOB行气管插管,记录麻醉前(T0)、FOB进入鼻腔或咽腔即刻(T1)、挑起会咽进入声门即刻(T2)、插入气管导管即刻(T3)时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及插管过程中有无躁动、呛咳、恶心等插管反应,术后随访插管过程中病人的知晓情况。结果与T0比较,L组T1、T2时MAP及HR明显升高,R2组T1和T2时SpO2下降,T1时HR明显降低,3组T3时MAP明显降低(P<0.05);与L组比较,R1组和R2组T1、T2时MAP降低,T1时HR降低(P<0.01);与R1组比较,R2组T1时HR降低,T1、T2时SpO2下降(P<0.05)。与L组比较,R1组呛咳、躁动及插管知晓发生率明显减少(P<0.05),R2组各插管反应及插管知晓发生率明显减少(P<0.01);与R1组比较,R2组躁动发生率明显减少(P<0.05)。结论在表面麻醉的基础上,静脉注射瑞芬太尼1.0μg/kg复合咪达唑仑60μg/kg可为病人FOB清醒插管提供良好的条件。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评价右美托咪定腰硬联合麻醉用于老年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的效果。方法 择期拟在腰硬联合麻醉下行TURP术的老年良性前列腺增生症(BPH)患者70例,年龄≥60周岁,ASA分级Ⅰ~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36例)和对照组(34例)。2组均于L3~4间隙穿刺注入0.25%布比卡因注射液2.0 mL和脑脊液1.0 mL混合液,并向头端置入硬膜外导管。控制感觉阻滞平面不超过T10。术中根据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情况应用麻黄碱或阿托品。观察组在10 min内泵入0.5μg/kg右美托咪定,再以0.2μg·kg-1·h-1的速度维持;对照组在10 min内泵入0.04 mg/kg咪达唑仑,以0.04 mg·kg-1·h-1的速度维持;手术结束前10 min停止给药。分别于麻醉前(T0)和手术开始后10 min(T1)、30 min(T2)、60 min(T3...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在急诊阑尾切除术患者连续硬膜外麻醉中辅以右美托咪定(DEX)镇静对血流动力学以及牵拉反应的影响。方法80例急诊阑尾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DEX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DEX组:静注DEX负荷剂量0.5μg·kg-1,然后持续泵注(输注速率为0.5μg·kg-1·h-1),维持Ramsay镇静评分为4分左右,SPO2≥95%。对照组:持续输注等量0.9%氯化钠注射液。记录患者DEX给药前(T1)、给药10分钟时(T2)、给药30分钟时(T3)、牵拉腹膜时(T-4)和牵拉内脏时(T5)的HR、MAP。观察患者术中的牵拉反应以及呼吸抑制、心率过缓、低血压等不良发育的发生情况。结果麻醉期诱导期间循环、呼吸参数均在正常范围内。与T0比较,DEX组T3T5时点HR降低,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且DEX组T3T5时点的HR低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DEX组内脏牵拉反应发生率为10%,而对照组内脏牵拉反应发生率为40%,两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诊阑尾切除术患者连续硬膜外麻醉期间应用一定剂量DEX有效减轻术中内脏牵拉反应,且呼吸循环稳定。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右旋美托咪啶复合瑞芬太尼用于抽脂术麻醉的有效性。方法 将择期抽脂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右旋美托咪啶+瑞芬太尼组(DF组)、右旋美托咪啶组(D组)和局麻组(N组),每组20例。DF组和D组麻醉开始均给予1μg/Kg负荷量的右旋美托咪啶,10 min内泵注完毕,待Ramsay镇静评分达到3分后开始手术,然后以0.5μg/Kg·h维持;DF组麻醉开始还给予瑞芬太尼0.1μg/Kg·min,术中泵注维持。N组不给予静脉麻醉药物。三组均注射局麻肿胀液。评估指标包括Ramsay镇静评分和VAS疼痛评分,记录用药前、手术开始、手术30 min、60 min和术毕的HR、MAP、SPO2,并记录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N组HR、MAP明显高于DF组和D组(P<0.05),DF组和D组HR、MAP和SPO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F组和D组VAS疼痛评分优于N组(P<0.05),DF组VAS疼痛评分优于D组(P<0.05)。各组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右旋美托咪啶复合瑞芬太尼用于抽脂手术麻醉效果确切,且优于单纯使用右旋美托咪啶。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辅助舒芬太尼用于胃癌患者术后自控静脉镇痛(PCIA)的安全、有效剂量。方法 80例ASAⅠ或Ⅱ级胃癌根治手术的患者,采用随机双盲抽签方法均分为四组。PCIA镇痛液配方:舒芬太尼组(SF组),舒芬太尼3μg/h+托烷司琼5mg;右美托咪定1组(D1组),右美托咪定0.05μg·kg-1·h-1+舒芬太尼2μg/h+托烷司琼5mg;右美托咪定2组(D2组),右美托咪定0.1μg·kg-1·h-1+舒芬太尼2μg/h+托烷司琼5mg;右美托咪定3组(D3组),右美托咪定0.15μg·kg-1·h-1+舒芬太尼2μg/h+托烷司琼5mg,均用生理盐水配成100ml。清醒拔管后行PCIA,记录术后4、8、16、24和48h的MAP、HR、SpO2、RR,并进行疼痛、镇静、情绪、睡眠质量的评分,记录不良反应发生率,术后第3天对使用PCIA治疗的患者满意度进行综合评价。结果与SF组比较,术后4、8、16、24和48hD2、D3组MAP明显降低,D1、D2、D3组HR明显减慢(P<0.05或P<0.01);Ramsay镇静评分明显升高(P<0.05或P<0.01)。术后48h内睡眠、情绪评分D1、D2、D3组明显优于SF组(P<0.05或P<0.01);D1、D2、D3组术后恶心呕吐和寒颤发生率明显低于SF组(P<0.05);随着右美托咪定剂量增加需干预的心动过缓明显增加,术后第3天D2、D3组患者对PCIA的满意程度明显优于SF组(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0.1μg·kg-1·h-1复合舒芬太尼2μg/h术后行PCIA在获得满意镇痛效果的同时,还能提供适度镇静,消除患者焦虑情绪,提高围术期的安全性和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