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分析比较胸腔镜下行肺癌手术患者单肺通气的麻醉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3月至2013年5月,68例在本院行胸腔镜下肺癌手术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采用静脉快速诱导插入双腔支气管导管行间歇正压通气(IPPV),单肺通气时则采用IPPV或呼气末正压呼吸及萎陷肺持续正压通气(CPAP),并对呼吸参数进行调整。结果所有患者双腔支气管插管经纤支镜调整定位良好,肺萎陷满意;PH值、PaCO2及SaO2在麻醉前与剩余时间点比较变化均无明显差异性(t≤0.676,均P>0.05);而PaO2与麻醉前相比,在单肺IPPV60、90及120分钟则有明显的差异性(t值分别为4.650、6.213、3.509,均P<0.05);HR和MAP在麻醉前与其他时间点比较差异不明显(t≤0.631,P>0.05),而与麻醉前相比PaCO2在单肺IPPV90分钟时明显升高(t=4.743,均P<0.05);PETCO2却则在单肺IPPV120分钟时升高(t值3.445,P<0.05)。结论单肺通气可使患者患侧肺萎陷满意,且有效的单肺通气管理对维持术中患者有效呼吸起着重要作用,可使患者顺利度过围手术期。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喉罩通气全凭七氟醚吸入麻醉与静吸复合麻醉应用于老年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效果。方法随机将92例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老年患者分为2组,各46例。七氟醚组给予喉罩通气全凭七氟醚吸入麻醉,静吸组给予静吸复合麻醉。比较2组麻醉诱导前(T1)、置入喉罩时(T2)、术毕缝皮时(T3)、拔除喉罩时(T4)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以及麻醉诱导时间、清醒时间、喉罩拔除时间。结果 2组患者T2、T3、T4时的MAP、HR均较T1时升高;七氟醚组T2、T3、T4时的MAP、HR波动幅度小于静吸组,喉罩拔除时间短于静吸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静吸复合麻醉比较,喉罩通气全凭七氟醚吸入麻醉,能缩短喉罩拔除时间,保持血流动力学稳定,更适宜于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老年患者。  相似文献   

3.
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对单肺通气期间肺内分流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目的:探讨全麻复合高位硬膜外阻滞对单肺通气期间肺内分流(Qs/Qt )的影响。方法:择期开胸手术病人30例随机分为两组:全麻复合硬膜外组(A组)和全麻组(B组)。两组病人分别于麻醉前、双肺通气20分钟、单肺通气15、30分钟时采动脉血及混合静脉血行血气分析,并计算出Qs/Qt等。结果:单肺通气时,两组病人Qs/Qt较双肺通气时显著增加(P<0.01),PaO2显著降低(P<0.05)。单肺通气15、30分钟时,A组病人Qs/Qt显著大于B组(P<0.01);PaO2显著低于B组(P<0.05)。麻醉期间A组病人心率亦显著慢于B组(P<0.05)。结论:单肺通气期间,全麻复合硬膜0.05)。麻醉期间A组病人心率亦显著慢于B组(P<0.05)。结论:单肺通气时间,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可引起Qs/Qt增加,PaO2降低,可能与硬膜外阻滞削弱低氧性肺血管收缩机制(HPV)有关。  相似文献   

4.
异氟醚—异丙酚静吸复合对单肺麻醉肺内分流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单肺通气 (OLV)时缺氧性肺血管收缩 (hypoxicpul monaryvasoconstriction ,HPV)可减少肺内分流 ,是机体的重要保护机制。以往研究表明 ,异氟醚等吸入麻醉药均在不同程度上抑制HPV。本研究旨在观察异氟醚 异丙酚复合吸入是否会因此增加临床单肺通气中低氧血症的发生。资料与方法一般资料 选择单肺通气麻醉病人 2 0例 ,ASAⅠ~Ⅱ级 ,术前肺功能正常 ,其中食管手术 11例 ,肺叶手术 7例 ,胸腔镜 2例。随机分为两组 ,即异氟醚吸入组 (Ⅰ组 )和全凭静脉组 (Ⅱ组 )。麻醉方法 术前用药地西潘 10…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不同麻醉下电视胸腔镜肺手术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改变。方法将40 例择期行电视胸腔镜肺手术(VATS)的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各20例。A组采用单纯静吸复合全麻,B组采用静吸复合全麻联合硬膜外阻滞麻醉。所有患者术中常规监测生命体征,观察并比较其入室时基础值(BASE)、插管后侧卧双肺通气15 min(DLV15)、单肺通气10 min(OLV10)、单肺通气20 min(OLV20)和单肺通气40 min(OLV40)各时间点HR、MAP、SaO2、PaO2 及PaCO2 变化。结果两组PaO2、SaO2 与基础值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P<0.05),而各时间点参数差异不显著(均P>0.05)。结论两种麻醉方法均能安全有效地开展手术,而静吸复合全麻联合硬膜外阻滞麻醉较单纯静吸复合全麻具有麻醉药物用量小、患者苏醒快等优点。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丙泊酚对大鼠单肺通气急性缺氧性肺血管收缩(HPV)以及氧合的影响。方法 40只SD大鼠随机均分为四组:空白组(灌注液组,P1组)、灌注液加入丙泊酚36mg/L组(P2组)、24mg/L组(P3组)、12mg/L组(P4组)。双肺通气记录流量-压力曲线,利用非线性回归计算肺血管膨胀系数(α)和固有阻力(R0)。随后行单肺通气,记录单肺通气肺动脉压(PAP)及流出液PO2,并计算各组的PAP百分比(△PAP%)、PO2百分比(△PO2%)。结果△PAP%P1组高于其它三组,而P4组高于P2组(P<0.01或P<0.05);单肺P2组氧合指数(OI)显著低于其它三组(P<0.01);四组单肺OI显著低于同组双肺OI(P<0.01);P2组△PO2%显著高于其它三组(P<0.05)。结论丙泊酚剂量依赖性抑制单肺通气的HPV,但气体交换功能只有在达到一定的程度方受影响。  相似文献   

7.
硬膜外阻滞对全麻单肺通气期间肺内分流和氧合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4,他引:9  
目的 本研究旨在通过比较全凭静脉麻醉和静脉复合胸部硬膜外麻醉时单肺通气期间肺内分流和动脉氧合的变化,探讨硬膜外麻醉对肺内分流和氧合的影响。方法 24例因肺癌或食管癌需单肺通气开胸手术病人,根据麻醉方法的不同随机分为全凭静脉组(GA,n=12,异丙酚/芬太尼/维库溴铵麻醉)和静脉复合硬膜外组(GE,n=12,异丙酚/维库溴胺/胸部硬膜外0.5%罗哌卡因麻醉)。连续监测MAP,MPAP,CO,ECG,HR,SpO2。分别于清查地、双肺通气30min、单肺通气5,15,30,和60min、再次双肺通气30min、抽取动脉、混合静脉血血样,因气和肺内分流率(Qs/Qt)。结果 单肺通气后,Qs/Qt进行性增加,至15-30min时达到高峰(分别为GA-33.4%和GE-32.4%),GA组和GE组各时间点肺内分流差异无显著性。GA组和GE组单肺通气时PaO2较双肺通气明显下降,至15-30min时最低(分别为165.1mmHg和168.7mmHg),但两组各时间点PaO2差异无显著性。除GE组平均动脉压轻度降低外,两组心输出量和心率在整个试验中波动不明显。结论 胸部连续硬膜外阻滞不会影响静脉全麻单肺通气期间肺内分流和动脉氧合,可安全有效用于开胸手术。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静吸复合麻醉与全凭静脉麻醉在急性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本院2015年4月至2017年4月收治的80例急性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依据麻醉方法将这些患者分为静吸复合麻醉组(n=40)和全凭静脉麻醉组(n=40)两组,对两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指标、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苏醒时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T_1、T_2时全凭静脉麻醉组患者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均显著低于静吸复合麻醉组(P0.05),治疗后3、7、9天全屏静脉麻醉组患者的颅内压均显著高于静吸复合麻醉组(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27.5%(11/40)显著低于静吸复合麻醉组67.5%(27/40)(P0.05)。结论全凭静脉麻醉在急性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较静吸复合麻醉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保护性肺通气治疗重症胸部创伤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的疗效。方法收集2013年1月至2015年6月本院救治的重症胸部创伤合并ARDS患者9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48例行保护性肺通气治疗,对照组48例行传统的常规通气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有效率、病死率、血气分析及氧合指数。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通气时间(3.9±1.2)天更短,总有效率(91.7%)明显更高(P<0.05);相比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在通气后8小时及24小时的PaO2、PaO2/FiO2明显更高,且通气后8小时及24小时的Pa CO2明显更低(P<0.05)。结论保护性肺通气治疗重症胸部创伤合并ARDS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显著且速度快,症状缓解有效率高,安全性高,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开腹手术应用全凭静脉麻醉与静吸复合麻醉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09-2018-09间在临颍县人民医院拟行开腹手术的7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35例。静脉组行全凭静脉麻醉,静吸组给予静吸复合麻醉。结果静吸组拔管时间、自主呼吸恢复时间、苏醒时间均短于静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诱导后及术毕时点静吸组的心率(HR)高于静脉组、平均动脉压(MAP)低于静脉组;MAP与HR波动幅度均小于静脉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全凭静脉麻醉比较,对开腹手术实施静吸复合麻醉,患者术中血流动力学稳定,并有利于患者术后呼吸与意识恢复。  相似文献   

11.
目的本研究拟对比静吸复合麻醉和全凭静脉麻醉对学龄前小儿患者疝修补术后谵妄的影响。 方法选择2016年9月至2017年8月,第八十二集团军医院收治的55例年龄<7岁、能清楚自我表达的学龄前儿童作为研究对象,择期在全身麻醉下行疝修补术,随机分为静吸复合麻醉组(Inh组)和全凭静脉麻醉组(Ven组)。采用2~3 mg/kg丙泊酚静脉麻醉诱导,术中麻醉维持采用静吸复合麻醉(七氟烷-瑞芬太尼)或全凭静脉麻醉(丙泊酚-瑞芬太尼),并且维持一定麻醉深度(BIS 45~55)。术后1 h、3 d,分别利用小儿麻醉后谵妄(the Pediatric Anesthesia Emergence Delirium,PAED)评定量表判定患者是否有谵妄表现。同时比较不同麻醉方式下麻醉苏醒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和患儿家属满意度。 结果Inh组和Ven组术后1 h的PAED评分分别为(7.44±0.71)分、(5.64±0.56)分,患儿家属对麻醉满意度评分分别为(3.82±0.29)分、(3.04±0.26)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Inh组和Ven组术后3 d的PAED评分中位数均为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相比全凭静脉麻醉(丙泊酚+瑞芬),静吸复合麻醉(七氟烷+瑞芬太尼)方式导致较多学龄前儿童疝修补术后早期发生谵妄。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评价不同麻醉方式对老年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麻醉效果及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西平县妇幼保健院2019-03—2021-06行妇科腹腔镜手术的老年患者,年龄≥60岁,ASA分级I~Ⅱ级。根据麻醉方式分为静吸复合组和静脉麻醉组。比较2组麻醉效果及患者术后的认知功能。结果 2组患者的基线资料及诱导前(T0)、拔管时(T3)时的SBP、 DBP、HR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插管时(T1)、建立人工气腹后5 min(T2)时2组患者的SBP、 DBP、HR较T0、T3时均有所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麻醉效果起效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静吸复合组患者术后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均短于静脉麻醉组,术后24 h和72 h时的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和认知功能障碍(POCD)发生率均低于静脉麻醉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  相似文献   

13.
瑞芬太尼复合小剂量咪达唑仑用于ERCP监护性麻醉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瑞芬太尼复合小剂量咪达唑仑用于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监护性麻醉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择66例ASAⅠ~Ⅲ级、年龄35~79岁拟在监护性麻醉下行ERCP的患者,随机均分为单纯瑞芬太尼组(R组)和瑞芬太尼复合小剂量咪达唑仑组(RM组)。R组首先持续输注瑞芬太尼0.2μg·kg-1·min-15min,随后减为0.15μg·kg-1·min-1,RM组在手术开始前静注咪达唑仑0.02mg/kg,其余用药同R组。观察两组患者麻醉前(T0)、手术开始时(T1)、手术开始后 min(T2)、10min(T3)和术毕(T4)时MAP、HR、RR、SpO2、脑电双频指数(BIS)以及术后改良Aldrete镇静评分、操作者对麻醉效果的满意度评分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并记录手术操作时间和麻醉时间。结果与T0时比较,T1、T2时R组MAP均明显升高(P<0.05);T2~T4时两组HR均明显加快,T1时R组HR明显快于T0时和RM组。T1~T4时两组BIS均明显低于T0时,且T1~T3时RM组BIS明显低于R组(P<0.05)。术后RM组遗忘评分明显高于R组(P<0.05)。R组手术操作者满意度评分明显高于RM组(P<0.05);术毕时R组的改良Aldrete评分明显高于RM组(P<0.05)。结论瑞芬太尼0.2 μg·kg-1·min-1用于ERCP实施监护性麻醉可获得满意的麻醉效果,且安全性佳。  相似文献   

14.
单肺麻醉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单肺麻醉即单肺通气(OLV)麻醉,目的在防止血液或分泌物流向健侧肺;为手术操作提供相对静止的手术野。但是,OLV时,无通气侧肺的血液没有得到氧合就回到左心,可致静脉血掺杂,PaO2降低;无通气侧肺泡的低氧可致低氧性肺血管收缩(HPV),使非通气侧肺血流减少并转向通气肺,由此使QS/QT减少,PaO2降低有所改善,但仍有约10%的病人发生显着低氧血症。所以,如何降低OLV时的QS/QT和怎样提高PaO2是单肺麻醉的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七氟醚复合雷米芬太尼快通道麻醉在鼻内窥镜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60例择期行鼻内窥镜手术患者,年龄21~55岁,随机分为三组,每组20例。Ⅰ组全凭吸入七氟醚麻醉,Ⅱ组丙泊酚复合雷米芬太尼,Ⅲ组七氟醚复合雷米芬太尼。观察三组患者术中、术后血流动力学变化,记录术后拔管时间、清醒时间、术后躁动评分(RS)、意识状态评分(OAA/S)等。结果三组术中血压控制均较满意。术后Ⅱ、Ⅲ组拔管时间及清醒时间较Ⅰ组短,躁动发生率稍低(P0.05)。结论七氟醚复合雷米芬太尼静吸复合麻醉与丙泊酚复合雷米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均为鼻内窥镜手术提供安全、快捷、苏醒彻底的快通道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较低潮气量(VT)联合适当呼气末正压(PEEP)通气对侧切口矫治先天性心脏病术中患儿呼吸功能的影响。方法 54例1~5岁先天性心脏病房(室)间隔缺损患儿,心功能Ⅰ或Ⅱ级,所有患儿均采用右外侧小切口矫治房(室)间隔缺损。联合组(Ⅰ组)VT7~8ml/kg,根据动态压力-容积(P-V)曲线目测其呼气支上拐点(最大曲率点PMC)对应的压力PPMC设置PEEP。对照组(Ⅱ组)VT10ml/kg,PEEP为0。于侧卧位切皮前(T1)、心肺转流(CPB)前5min(T2)、缝皮后即刻(T3)分别记录患儿生命体征、呼吸力学指标并行动脉血气分析。结果与Ⅱ组比较,T1~T3时Ⅰ组气道峰压(Peak)、平台压(Plat)、平均气道压(Pmean)均降低,T2、T3时Ⅰ组肺泡动态顺应性(Cdyn)升高(P<0.05);T2时Ⅰ组动脉血氧分压(PaO2)升高,肺泡-动脉血氧分压差[P(A-a)DO2]、呼吸指数(RI)降低(P<0.05)。结论在侧切口矫治先天性心脏病术中较低VT(6~8ml/kg),结合适当PEEP可有效的降低术中气道压,改善Cdyn,增加肺通气与氧合效率,有利于肺保护。  相似文献   

17.
目的 通过电阻抗断层扫描(EIT)观察喷射式呼吸机在不同喷射通气(JV)频率下对硬质支气管镜检查患者通气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择择期行硬质支气管镜检查患者90例,男42例,女48例,年龄18~60岁,BMI 18.5~27.9 kg/m2,ASA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三组:低频通气组(J20组)采用20次/分的频率进行喷射通气;常频通气组(J60组)采用60次/分的频率进行喷射通气;高频通气组(J150组)采用150次/分的频率进行喷射通气,每组30例。记录麻醉诱导后通气5 min(T1)、手术开始5 min(T2)、手术结束(T3)时喷射通气下的吸气峰压(PIP)、平均吸气压力(MIP)、氧合指数(PaO2/FiO2)、PaCO2。并通过EIT记录T1—T3时肺不同区域(ROI1、ROI2、ROI3、ROI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保留自主呼吸不插管麻醉在胸腔镜肺部手术中的可行性。方法 选择2022年1月~8月择期胸腔镜肺部手术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保留自主呼吸不插管组)和对照组(双腔支气管插管控制呼吸),每组40例。2组均在诱导前以0.5%罗哌卡因20 ml行手术侧胸椎旁神经阻滞,诱导时丙泊酚3~4μg/ml效应室浓度靶控输注(target-controlled infusion, TCI),静脉注射纳布啡0.6 mg/kg。观察组诱导时以小剂量肌松剂顺阿曲库铵0.0375~0.075 mg/kg静脉注射,诱导后置入双腔喉罩,静吸复合维持,诱导后麻醉过程不再用肌松药,同步间歇指令通气(SIMV)模式,尽快让自主呼吸恢复。对照组诱导时常规剂量肌松剂顺阿曲库铵0.15~0.3 mg/kg静脉注射,诱导后双腔气管插管,静吸复合维持,间隔30~45 min追加顺阿曲库铵2~3 mg,间歇正压通气(IPPV)模式。观察2组手术开始切皮时(T1)、手术开始后30 min(T2)、手术结束缝皮时(T3)、手术结束时(T4)、手...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评价静脉麻醉复合切口局部浸润麻醉用于老年股骨颈骨折手术的效果。方法 择期全麻下行手术治疗的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94例,性别不限,年龄61~79岁,体质量45~80 kg;伤后至入院时间1~8 h, ASA分级Ⅰ~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静脉麻醉复合切口局部浸润麻醉组(观察组)和单纯静脉麻醉组(对照组),各47例。比较2组患者的麻醉苏醒情况和麻醉诱导前(T0)、术毕拔管时(T1)、出麻醉恢复室时(T2)的心率(HR)、中心静脉压(CVP)。结果 观察组患者睁眼、拔管,以及麻醉恢复室停留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T0时点比较,2组患者T1、T2时的HR均下降,CVP均上升,其中观察组患者的变化幅度均小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行股骨颈骨折手术的老年患者,应用静脉麻醉复合切口局部浸润麻醉,可缩短麻醉苏醒时间,且对麻醉苏醒期患者的HR、CVP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通气侧肺前列腺素E1(PGE1)雾化吸入预给药对食管癌患者FiO2 50%单肺通气(OLV)期间机体氧合的影响。方法 选择拟行左剖胸食管癌根治术的患者113例,男92例,女21例,年龄18~79岁,BMI<30 kg/m2,ASAⅡ或Ⅲ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四组:PGE1 0.1μg/kg组(P1组,n=29)、PGE1 0.2μg/kg组(P2组,n=29)、PGE1 0.3μg/kg组(P3组,n=30)和生理盐水对照组(C组,n=25)。麻醉平稳改右侧卧位后,P1组、P2组和P3组分别给予右侧肺PGE1 0.1、0.2和0.3μg/kg(以生理盐水稀释至10 ml)雾化吸入,C组给予右侧肺生理盐水10 ml雾化吸入,雾化吸入时间均为10 min。记录术前PaO2、手术时间、OLV时间、术中出血量、尿量、输液量。分别于全麻后右侧卧位时(T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