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在结肠癌术后护理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本院收治的72例结肠癌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6例;对照组患者给予肠外营养支持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给予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干预;以患者的营养不良发生率、护理满意度、排气时间和住院时间、营养指标水平为评价指标作比较。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术后护理满意度高,排气时间和住院时间短,蛋白质和血红蛋白指标高,营养不良发生率低,组间各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肠内营养在结肠癌术后护理中的效果显著,能够有效降低患者术后营养不良发生率,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缩短患者排气时间和住院时间,提高患者营养指标,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
神经外科危重患者容易发生营养不良,尤其较长时间昏迷的危重症患者的营养状况可进一步恶化,导致营养不良发生率明显增高,严重影响疾病的预后。我院2004年10月至2007年10月对32例神经外科危重患者采用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治疗,与传统延迟肠内营养支持进行比较研究,观察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对患者营养不良发生率的影响,探讨早期肠内营养治疗是否能够改善神经外科危重患者的近期预后。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医护合作策略对降低ICU患者肠内营养喂养不耐受的干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ICU患者100例进行分组研究,按照随机数表法进行分组,每组患者50例。入组对象有完整资料,自愿配合研究且签署知情同意书。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模式干预,观察组予以医护合作策略护理干预。测定两组患者护理前、后血清白蛋白水平,调查护理前后肠内营养喂养不耐受情况,予以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护理前血清白蛋白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护理后两组均有改善(P0.05),但观察组改善更显著(P0.05);两组患者护理前肠内营养耐受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护理后两组肠内营养喂养不耐受率均有下降(P0.05),但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ICU患者肠内营养实施医护合作策略护理干预,不仅可以更好地改善血清白蛋白水平,而且可以更好地改善营养状况,减少肠内营养喂养不耐受发生,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4.
早期肠内营养在普外科重症患者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潘荣峰 《吉林医学》2011,(6):1057-1058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在普外科重症患者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危重患者4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肠内营养组,观察营养监测指标在两组中的变化情况。结果:肠内营养组对肠功能恢复时间(肛门排气、肛门排便)、营养指标(血糖、血清总蛋白、白蛋白)改善明显,临床疗效较对照组较好。结论:早期肠内营养在普外科重症患者的临床应用是可行的、合理的、有效的营养支持方式,有助于患者的早日康复,建议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个性化肠内营养支持对肝硬化营养不良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肝硬化营养不良患者共5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29例)和观察组(29例),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分别给予常规饮食指导和在常规饮食指导基础上增加个性化肠内营养支持,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生化指标(血清总蛋白、白蛋白、血清前白蛋白)水平、并发症发生率及人体成分指标(骨骼肌、蛋白质、无机盐、体脂)等。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生化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人体成分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个性化肠内营养支持治疗肝硬化营养不良可有效促进肝脏功能恢复,改善营养指标水平,且有助于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肾病型肠内营养制剂对维持性血液透析合并营养不良患者营养状态、微炎症状态的影响。方法:收集在本院接受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且出现营养不良的患者6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34例。对照组接受常规饮食干预,观察组在常规干预的基础上加入肾病型肠内营养制剂。对比两组干预前后营养状态、微炎症状态的影响。结果:干预前,两组外周血中蛋白指标及微量元素、血清中炎症因子含量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外周血中营养相关蛋白TP、ALB、PA、Hb、TRF的含量高于对照组;外周血中微量元素Zn、Fe的含量高于对照组,Ca的含量低于对照组;血清中炎症因子IL-6、hs-CRP、TNF-α的含量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肾病型肠内营养制剂可有效优化维持性血液透析合并营养不良患者的营养状态,降低微炎症程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个体化家庭肠内营养支持对食管癌根治术后管饲患者的BMI、营养不良发生情况、术后体重下降及营养相关指标的影响.方法 选择上海交通大学附属胸科医院2018-2019年收治的食管癌根治术后家庭肠内营养管饲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2018年1-12月收治的136例接受常规家庭肠内营养宣教的患者为对照组,2019年1-12月收治的146例接受常规家庭肠内营养宣教+个体化营养食谱干预的患者为干预组.比较两组患者在营养干预前后体重、BMI、营养不良发生率、体重丢失情况及营养相关指标的变化.结果 出院时,对照组和干预组体重、BMI和营养不良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但干预组营养相关指标中总蛋白、白蛋白、淋巴细胞计数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在营养干预3周后,干预组体重、BMI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干预组营养不良发生率(17.8%,26/146)低于对照组(27.9%,38/1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体重丢失值和BMI变化值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干预组营养相关指标中总蛋白、前白蛋白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个体化全程营养指导方式下的家庭肠内营养支持可预防食管癌根治术后管饲患者的体重丢失,降低术后营养不良发生风险,改善术后营养状况.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床旁超声评估胃残余量对神经内科重症患者肠内营养的作用及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0年2月本院神经内科重症患者5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25例。对照组进行常规回抽胃液评估胃残余量指导肠内营养治疗,观察组进行床旁超声评估胃残余量指导下的肠内营养治疗。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各项营养指标及耐受肠内营养情况。结果: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肠内营养达标时间与调整肠内营养时间均短于对照组,而血浆总蛋白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耐受肠内营养率高于对照组,且中断喂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神经内科重症患者应用床旁超声评估胃残余量指导肠内营养,可减少并发症发生,有效改善肠内营养指标及肠内营养耐受,减少中断喂养情况发生,值得临床借鉴实施。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早期肠外营养与肠内营养对全胃切除术患者营养、免疫及肝功能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7月~2012年10月于本院进行治疗的90例全胃切除术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A组(早期肠外营养组)和B组(早期肠内营养组),每组各45例,然后将两组患者干预前与干预后3、10d的营养状态相关指标、免疫功能指标及肝功能指标进行比较。结果:B组干预后3、10d的营养状态相关指标、免疫功能指标及肝功能指标均明显优于A组,且B组上述指标干预后10d优于干预后3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早期肠内营养对全胃切除术患者的营养、免疫及肝功能状态的改善均发挥着积极的作用,为患者的术后康复提供了必要的前提。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足量家庭肠内营养支持对食管癌术后管饲患者的BMI、营养不良发生率、术后体重下降及营养指标的影响,以及评价该方法的效果。方法:对照组:选取我院2018年1月-2018年12月常规术后家庭肠内营养宣教的食管癌管饲患者136例为对照组,干预组:选取我院2019年1月-2019年12月常规术后家庭肠内营养宣教+营养食谱干预的食管癌管饲患者146例作为干预组。研究对象均为家庭肠内营养管饲患者。比较两组患者在营养干预前后体重、BMI、营养不良发生率、体重丢失情况及营养指标的变化。结果:出院时,对照组和干预组在体重、BMI和营养不良发生率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营养指标中总蛋白、白蛋白、淋巴细胞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营养干预3周后,干预组体重、BMI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营养不良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与对照组相比,3周后体重丢失和BMI变化值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营养指标相比,干预组总蛋白、前白蛋白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白蛋白略微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个体化的肠内营养能够为食管癌术后管饲患者提供足够的营养支持,可以明显预防术后体重丢失,降低术后营养不良发生风险,改善术后营养状况。  相似文献   

11.
营养支持治疗是2019冠状病毒病(COVID-19)危重型患者治疗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COVID-19危重型患者常处于高炎症、高应激、高分解代谢状态,机体能量消耗显著增加。所有COVID-19危重型患者需早期采用NRS-2002或Nutric评分工具进行营养风险筛查;若存在营养不良的风险,则进一步采用主观整体评估(SGA)或全球领导人营养不良倡议(GLIM)等工具进行营养不良的评估。评估完成之后,结合病情,首先确定患者每日所需的能量、蛋白质、电解质及液体量等,然后再根据患者胃肠道功能受损的程度,选择口服营养补充、肠内营养、肠外营养或两者联合的方式进行营养支持;对于胃肠道功能正常需俯卧位通气或接受体外膜肺氧合治疗的患者,建议首选肠内营养。此外,在患者营养实施过程中需密切监测腹胀、腹泻、反流、静脉炎及肝功能损害等不良反应,及时调整营养方案,保障营养支持的顺利实施。基于COVID-19危重型患者的代谢特点,本文从营养风险筛查和评估、营养治疗目标量、营养干预和治疗、特殊人群的营养支持、营养支持治疗常见的不良反应等方面进行总结和建议,以期充分发挥营养支持治疗的临床作用,为COVID-19危重型患者的个体化营养支持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不同方式高蛋白营养支持对危重症患者营养状态、免疫功能及治疗结局的影响。 方法 选取我院危重症患者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蛋白粉组与氨基酸组,各30例。3组在给予相等非蛋白质热量[25 kcal·kg-1·d-1]摄取条件下,对照组仅给予肠内营养乳剂TPF(瑞先),蛋白粉组按照1.5~2.0 g·kg-1·d-1给予乳清蛋白粉,氨基酸组按照1.5~2.0 g·kg-1·d-1给予复方氨基酸,3组均干预2周。统计3组治疗情况(住ICU时间、机械通气时间)、不良事件发生率、干预前及干预1周、2周后营养相关指标、T淋巴细胞亚群。 结果 蛋白粉组、氨基酸组住ICU时间、机械通气时间短于对照组;蛋白粉组、氨基酸组干预1周、2周后营养状态及免疫功能均高于对照组(P<0.05);3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通过高蛋白营养支持,有助于增强机体免疫功能,纠正营养不良,改善治疗结局。  相似文献   

13.
营养不良由于严重影响外科危重症患者康复,所以营养治疗被作为一项重要的治疗手段得到广泛的重视和关注。随着科技的发展,肠内营养逐渐代替肠外营养成为外科营养支持的首要途径。近年来,对于肠内营养优越性的认识、适应证、时机把握等观点都有了突破性的进展。尤其在危重患者的救治中日益发挥着重要的治疗作用。然而,国内对肠内营养应用认识尚不够充分,在外科危重患者的救治中,肠外营养而非肠内营养是营养治疗的主要策略。  相似文献   

14.
朱琦莲  刘颖 《医学综述》2014,20(19):3531-3533
营养支持是重症患者综合治疗的一个重要环节,营养方式首选肠内营养。重症监护治疗病房(ICU)患者的肠内营养支持,要明确实施的时间、能量目标、实时评估肠内营养耐受性,从而选择最适合的方案。早期在肠内营养中添加益生菌可以有效维持肠内菌群平衡、防止肠黏膜屏障破坏、促进和改善消化道蠕动及吸收、增强机体免疫力,从而有效降低医院内感染,特别是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富舍膳食纤维和果糖低聚糖的整蛋白型肠内营养剂(JEVITY)对老年危重病人消化及各项营养指标的影响。方法将36倒实施鼻饲肠内营养的老年危重症患者随机分为三组,即试验组、对照1组和对照2组,采用间歇泵控滴注法(试验组和对照1组)和分次推注法(对照2组),分别给予三种不同的肠内营养剂(JEVITY、Nutrision和Ensure)。比较三组在胃肠耐受性、血浆蛋白、血脂等方面的差异。结果三组患者达到最高摄取量所需的时间为,研究组〈对照1组〈对照2组,P〈0.01;能量摄取量迟到需要量的比例为研究组〉对照1组〉对照2组,对照2组与研究组相比,P〈0.05;研究组患者的胃肠耐受性优于对照组,尤以对照2组胃肠道反应明显,P〈0.05或0.01;观察结束时,研究组患者的血浆白蛋白和血红蛋白状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在治疗期内,三组患者的血脂水平均无明显变化。结论富含膳食纤维和果糖低聚糖的JEVITY易于消化吸收,有助于改善老年危重患者的营养状况,比普通配方更适于重症管饲患者使用。滴注法管饲营养具有较强的胃肠适应性。  相似文献   

16.
危重症患者多处于严重的应激状态,伴有肠功能衰竭、严重的营养不良、免疫功能下降。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肠道功能,调节机体的免疫功能状态,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改善预后。现对近年来肠内营养在危重症患者中的应用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7.
重症患者往往病情较重,营养不良与其死亡风险升高显著相关,因此,合理有效的营养支持显得至关重要。但目前对于开展重症患者营养治疗的具体实施步骤仍存在不少困惑。本文结合近些年重症患者营养治疗相关进展对营养治疗过程包括营养风险筛查及营养评估方法的选择和适应证、肠内营养与肠外营养介入的时机与方式等关键步骤作进行综述,以期提高对重症营养治疗的认识。  相似文献   

18.
ICU危重患者肠内营养支持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肠内营养支持对ICU危重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ICU危重患者46例,随机分为肠内营养组26例和对照组20例,分别给予相同热量和氮量的肠内或肠外营养制剂。2组患者均于营养支持前与营养支持第8天检测T细胞亚群、自然杀伤(NK)细胞、血清白蛋白、血清前白蛋白、血红蛋白、上臂肌围和三头肌皮皱厚度。结果:肠内营养支持后,患者的CD3、CD。和血清前白蛋白明显增高(P〈0.01),CD4/CD8、NK细胞、血清白蛋白和血红蛋白增高(P〈0.05);两组对比肠内营养支持后患者的CD3、CD4、CD4/CD8、NK细胞、血清前白蛋白和血清白蛋白均高于对照组肠外营养支持后(P〈0.05),而上臂肌围和三头肌皮皱厚度差异无显著性。结论:肠内营养支持不但可明显改善危重患者的营养状况,而且可改善其细胞免疫功能,只要病情许可应尽量采用肠内营养支持。  相似文献   

19.
肠内营养对危重患者应激性溃疡出血的预防作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对危重患者应激性溃疡出血(SUB)的预防作用。方法对163例危重患者按营养支持方式分为肠内营养组(EN组,87例)和肠外营养组(PN组,76例),分别进行肠内营养和肠外营养。于营养支持后7d对比两组患者SUB的发生率。结果EN组患者SUB发生率为13%,PN组为26%,两组SUB发生率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肠内营养对SUB有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