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1 毫秒
1.
目的探讨流程管理法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前急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5年3月至2017年3月我院收治的90例急性心肌梗死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n=45)和对照组(n=45),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用流程管理法,比较两组患者时间指标(出诊反应时间、院前急救时间、急诊入院时间、住院时间)和临床结局指标(转运成功率、急救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相比于对照组,观察组出诊反应时间、院前急救时间、急诊入院时间及住院时间显著缩短,转运成功率、急救成功率显著升高,并发症发生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流程管理法用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前急救护理可缩短急救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急救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质量控制路径在院前急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3年3月至2014年5月间我院接诊的100例院前急救急诊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随机分成观察组54例与对照组46例,观察组患者实施质量控制路径护理,对照组实施常规的院前急救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急救成功率、差错率、出诊速度和护理满意度就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质量控制路径在院前急救护理管理中实施能有效提高急救成功率和出诊速度,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降低护理差错率,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的急救护理价值。方法 选择贵州航天医院2018年4月—2020年12月收治的86例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进行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43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加用急救护理干预。比较2组患者院前急救时间与抢救成功率、康复时间、护理质量以及患者家属对护理满意率。结果观察组患者院前急救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抢救成功率和患者家属对护理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康复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质量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应用急救护理干预,不仅可以缩短院前急救时间,提高抢救成功率,而且可以提高患者家属对护理满意率,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院前急救护理对急性心肌梗塞预后的影响.方法:对急诊科出诊院前急救的34例(观察组)和家属送来我院急救的35例(对照组)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的发病情况、急救反应时间、急救方法、入院后治疗情况、并发症及病死率等临床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急救反应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死亡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院前急救护理可缩短急救时间,有助于降低心肌梗塞的死亡率和并发症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院前急救护理程序对创伤性休克患者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18年3月期间接受护理的96例创伤性休克患者,采用计算机随机抽取方式分组,各48例,对照组应用常规化的急救护理措施,观察组则给予患者院前急救护理程序,对比两组患者抢救时间、抢救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护理整体满意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无缝衔接一体化急救护理抢救时间、抢救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整体满意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创伤性休克患者应用院前急救护理程序,可以全面提升护理质量,为患者后期的治疗节省时间,保证护理的满意率,降低在抢救中的并发症发生概率,患者对于该护理措施满意率较高,临床推广价值理想。  相似文献   

6.
李小林 《吉林医学》2014,(10):2210-2211
目的:探讨分析高处坠落伤的院外急救护理体会。方法:选取2012年6月~2013年6月由急救指挥中心派车急救的高处坠落伤患者共68例作为治疗组,选取2011年6月~2012年6月急救高处坠落伤患者68例作为对照组。对照组按传统的急救方法,治疗组用临床路径护理模式进行抢救。结果:治疗组的出诊时间及差错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急救成功率和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路径护理模式有效提高了患者的救治成功率,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流程管理法在急性脑出血患者院前急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急性脑出血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2017年8月至2018年2月收治的50例患者归为对照组,接受常规院前急救护理干预;2018年3月至2018年8月收治的50例患者归为研究组,给予流程管理法进行院前急救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急救过程各时间指标水平、急救效果及患者满意率。结果:研究组出诊时间、现场急救时间、院内诊断时间、院内急救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为6.00%、病死率为0.0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0.00%和12.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转运成功率为100.00%、急救成功率为100.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8.00%和86.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满意率为98.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4.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流程管理法能够提高急性脑出血患者的急救效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利于预后和患者满意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三维护理模式在院前急救血栓栓塞患者中的护理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我院行院前急救护理的血栓栓塞患者68例作为活动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4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联合血栓栓塞患者院前急救,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三维护理模式联合血栓栓塞患者院前急救。观察两组患者院前急救期间抢救成功率、患者及家属对院前急救护理的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抢救成功率(94. 12%)明显高于对照组(79. 41%)(P0. 05);观察组患者及家属对急救医护人员的急救知识评分、快速反应能力评分以及医护配合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 05);两组患者护理后a PTT、PT、TT均明显上升,Fbg下降(P0. 05)。结论 三维护理模式在提高院前急救血栓栓塞患者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精准护理理论引导下的模块化护理在院前急救血栓栓塞患者中的护理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5月于许昌市中心医院实施院前急救的97例血栓栓塞患者。按护理方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48例)和观察组(49例)。给予对照组患者传统院前血栓栓塞急救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精准护理理论引导下的模块化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在院前急救过程中抢救成功率、院前急救效率(到达现场时间、病情评估时间、院前急救至院内时间)以及对院前急救护理工作(专业急救知识、反应能力、医护配合度)的满意度评分。结果 观察组抢救成功率较对照组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到达现场时间、病情评估时间、院前急救至院内时间较短(P<0.05)。观察组专业急救知识、反应能力、医护配合度得分以及满意度总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精准护理理论引导下的模块化护理可提高院前急救血栓栓塞患者抢救成功率与抢救效率,提升患者及家属满意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院前急救护理流程在基层医院胸腹联合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非同期对照研究,选取2011年6月至2013年6月胸腹联合伤患者96例作为观察组,2011年6月以前接诊的胸腹联合伤患者56例作为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传统院前急救护理,观察组采用程序化、规范化的院前急救护理流程。对2组患者的院内反应时间、急救成功率、急救病死率以及院前救护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院前急救院内反应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院前急救成功率92.7%,高于对照组的80.4%,而急救病死率(7.3%)低于对照组(19.6%)(P<0.05);观察组对院前救护满意率为95.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2.1%(P<0.01)。结论:程序化、规范化的院前急救护理流程在基层医院胸腹联合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较好,可为院内进一步救治赢得时机,有助于提高抢救成功率和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1.
[摘要]目的 探讨全程优化护理在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急诊中的应用.方法 将140例STEMI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7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采用全程优化护理,比较2组患者抢救成功率、急救时间(包括病情评估时间、建立静脉通路时间、心电图时间、总急救时间)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抢救成功率明显提高,急救时间明显缩短,且患者满意度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全程优化护理缩短了急救时间,提高了抢救成功率,提升了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应用优化急救护理流程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救治的效果.方法 将2011年8月~2013年2月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急诊出车接诊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22例分为观察组64例和对照组5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急救护理流程,观察组采用优化急救护理流程,对比两组的急救时间、急救效果及患者满意度.结果 两组出诊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救治时间、溶栓或介入时间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急救成功率和患者满意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住院时间及住院期间死亡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急救现场的情况了解和正确处理指导,转运途中对症处理和病情评估,急诊绿色通道衔接的优化急救护理流程,使患者获干预时间提前,缩短等待治疗处理时间,提高急救成功率和患者满意度,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院前急救中的应用效果,为一氧化碳中毒的临床诊治提供依据。方法选取接诊的72例一氧化碳中毒患者,将其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组38例)和观察组(循证护理组34例),统计并比较两组患者抢救成功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死亡率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循证护理模式应用于一氧化碳中毒患者的院前急救中可明显提高患者的生存率与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9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前急救对策,提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院前抢救成功率。通过院前的现场急救和转运护理,缩短从症状到救治的时间,有效减少心肌梗死并发症的发生。方法将9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按随机分组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直接由急诊120出车接回我科,观察组由我科专科护士及医生经过院前指导、现场急救、建立静脉通道、镇静止痛、严密观察病情及用药反应、心理护理、安全转运回我科。结果观察组手术成功率及住院天数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院前由心血管专科医护人员进行转运,实施相应的院前急救护理措施、加强监护、正确交接班是提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救成功率、降低死亡率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5.
曾英 《蚌埠医学院学报》2015,40(8):1116-1118,1120
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措施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前急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24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救护,观察组患者提供预见性护理措施,比较2组患者的有效救护时间、救护成功率、平均住院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有效救护时间与平均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救护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者在室性心律失常、左心衰竭及心源性休克并发症发生率方面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预见性护理措施提高了患者的救治成功率,缩短了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前急救的有效抢救时间和住院时间,并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了患者的救护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急诊医护人员在院外心肺复苏中应用抢救路径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急诊科2011年5月-2013年6月按照《2010国际心肺复苏指南》在院前急救工作中实施心肺复苏患者98例,将经科室统计医护人员按照我科制定的抢救路径实施抢救者52例设为试验组,未按照该路径抢救者46例设为对照组,对照组实施传统的医护配合模式,试验组按照设计的医护人员心肺复苏实际抢救路径。比较2组患者复苏成功率及医护人员配合默契度。结果试验组患者心肺复苏成功率及医护人员配合默契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诊医护人员抢救路径在院前心肺复苏中的应用,可以有效提高心肺复苏成功率,同时也能提高医护人员的默契度,值得在临床工作中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究院前院内急救一体化护理配合高压氧治疗在急性一氧化碳(carbon monoxide,CO)中毒患者中应用的意义。方法 选取2019年3月至2022年3月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临平院区进行治疗的急性CO中毒患者110例,根据治疗方式将患者分为对照组(53例)和研究组(57例)。对照组患者行高压氧联合常规救治,研究组给予患者院前院内急救一体化治疗配合高压氧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院前院内急救时间、中毒症状消失时间、住院时间、中毒严重度、器官功能损害程度、并发症发生率、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生活质量水平评分(物质状态、社会功能、躯体功能)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研究组患者的院前急救时间、院内急救时间、首次使用高压氧时间、中毒症状消失时间、住院时间,中毒严重度、器官功能损害程度、SAS评分、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生活质量水平评分(物质状态、社会功能、躯体功能)及护理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品管圈(QCC)在肿瘤科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质量控制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成立品管圈小组,以“提高PICC置管成功率,降低PICC带管期间并发症,提高PICC质量”为目标主题。以品管圈实施前226例PICC置管患者设为对照组,品管圈实施后215例PICC置管患者设为观察组,比较两组PICC置管患者一次置管成功率、带管期间并发症发生率、护理人员PICC相关理论知识及操作技能掌握情况、患者满意度变化。结果 品管圈实施后,对照组与观察组患者一次置管成功率分别为85.84%和96.74%,带管患者PICC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31.42%和15.81%;护理人员PICC理论知识及操作技能考核均达优秀、患者满意度分别为91.59%和97.21%,两组各项指标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应用品管圈可以有效提高肿瘤科PICC一次置管成功率、降低PICC带管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满意度,提升肿瘤科PICC护理管理质量和护理人员的专业素养。  相似文献   

19.
陈妮  吴显和  毛世芳  黄冶 《四川医学》2014,(8):1069-1071
目的探讨急诊科实施缺血性脑卒中临床护理路径的效果。方法采用历史对照方法对我院急诊科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救治的119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进行研究,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急诊救治程序护理58例,观察组采用缺血性脑卒中急诊临床护理路径救治护理61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急救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急诊科停留的时间、预后、满意度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缺血性脑卒中急诊临床护理路径的实施有利于缩短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从急诊科到卒中病房的时间,提高了脑卒中患者的救治成活率和患者的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适合放射性分泌性中耳炎的健康教育方式。方法随机选取2009年10月-2011年10月本科收治的120例鼻咽癌放射治疗并发分泌性中耳炎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采用健康教育路径方法,对照组给予传统教育方法。从患者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患者入院和出院时生活质量评分、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方面进行观察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出院时生活质量评分、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健康教育路径应用于放射性分泌性中耳炎患者提高了患者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出院时生活质量评分、同时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也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