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孙进学  刘振军  刘新风  王德景 《中国医药导刊》2009,11(7):1198-1199,1201
目的:研究血浆中血栓前体蛋白(TpP)的检测在心肌梗塞诊断中的意义.方法:利用酶联免疫分析法测定30例健康对照组和30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浆中前体蛋白的水平.结果:急性心肌梗死组与对照组男性、女性分别相比,急性心肌梗死组血浆TpP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AMI组TpP和D-Dimer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AMI组cTn Ⅰ、CK-MB和TpP的阳性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TpP在心肌损伤的4小时内就开始升高,4~8小时内达到高峰后有下降趋势,而cTn Ⅰ在心肌损伤的4小时内未见升高,4~12d,时内维持在较高水平,TpP阳性率先升高后降低,CK-MB和cTn Ⅰ阳性率一直升高AMI组中,小于2小时,TpP的敏感性、阴性预测值和准确性均显著商于CK-MB和cTn Ⅰ(P<0.01,P<0.05);3-4小时,TpP的敏感性、阴性预测值和准确性均显著高于CK-MB和cTn I(P<0.01),TpP特异性显著低于cTn Ⅰ(P<0.01).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浆TpP水平显著高于正常人,血浆TpP水平动态研究发现,其可作为诊断心肌梗塞的一项敏感指标,对心肌梗塞的早期溶栓治疗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肌钙蛋白Ⅰ(cTnⅠ)、肌红蛋白(Mb)、缺血修饰白蛋白(IMA)这3种生化指标在急性心肌梗死诊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胸痛发作后70例心肌梗死患者定量检测血浆cTnⅠ、Mb、IMA浓度,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急性心肌梗死患者cTnⅠ、Mb、IMA浓度和对照组比较均显著升高(P0.05),峰值时间cTnⅠ(8.6±2.9)h,Mb(8.0±2.2)h,IMA(4.3±2.2)h。结论:cTnⅠ、Mb、IMA的检测对急性心肌梗死有临床意义,其中Mb在AMI发生后升高较早,灵敏性较高;cTnⅠ半衰期较长,特异性及灵敏度较高;IMA升高最早,灵敏度高。  相似文献   

3.
陈璟  田玲玲  轩芳 《吉林医学》2010,(35):6453-6455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浆B型钠尿肽(BNP)与其他心梗生化指标,包括磷酸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钙蛋白I(TnI)等指标之间有无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荧光法定量检测66例健康体检者,86例AMI患者的BNP,并同时检测其他几项心梗生化指标,并进行比较分析及相关分析。结果:①AMI组血浆BNP,TnI及CK-MB的结果与健康对照组相比较,均有显著性升高(P<0.05)。②AMI患者的血浆BNP与其他心梗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血浆BNP与CK-MB及TnI之间具有良好的正相关。结论:血浆BNP可作为临床预测冠心病患者发生AMI危险性的指标,并可与CK-MB及TnI一起作为AMI的监测及疗效观察的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浆脑钠肽(BNP)水平测定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体检健康者31例,稳定型心绞痛(SAP)患者21例,ACS患者40例,其中ACS组再分为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23例和急性心肌梗死(AMI)组17例,应用化学发光法分别测定其BNP浓度。结果AMI组和UAP组血浆BNP浓度显著高于SAP组(P均<0.01),且AMI组BNP浓度高于UAP组(P<0.01),各疾病组血浆BNP浓度明显高于健康组(P<0.01或P<0.05)。结论ACS患者血浆BNP浓度明显升高,心肌梗死患者较UAP患者更为显著。故检测ACS患者血浆BNP水平对疾病的预后观察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脑钠肽在心血管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进行探讨。方法:将76例心血管病患者和24例健康体检者的BNP水平、心功能指标差异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血浆BNP浓度高低依序为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组(CHF)组、急性心肌梗死(AMI)组和健康体检组高,心力衰竭时BNP浓度随心功能恶化显著增高,并与NYHA分级有显著相关性(P0.001)。结论:血浆BNP浓度升高是诊断慢性心力衰竭与急性心肌梗死的重要指标,且与心功能分级、超声心动图指标有显著相关性。快速测定BNP浓度有助于心血管疾病的及时诊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浆脑钠肽(BNP)水平测定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体检健康者30例,稳定型心绞痛(SAP)患者20例,ACS患者60例,其中ACS组再分为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35例和急性心肌梗死(AMI)组25例,应用化学发光法分别测定其BNP浓度.结果 AMI组和UAP组血浆BNP浓度显著高于SAP组(P均<0.01),且AMI组BNP浓度高于UAP组(P<0.01),各疾病组血浆BNP浓度明显高于健康组(P<0.01或P<0.05).结论 ACS患者血浆BNP浓度明显升高,心肌梗死患者较UAP患者更为显著.故检测ACS患者血浆BNP水平对疾病的预后观察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替罗非班联合介入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肌钙蛋白(cTnⅠ)、血浆脑肽钠(BNP)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三门峡市陕州区第一人民医院2016年3月至2017年5月收治的94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7例。两组均接受介入治疗,观察组在介入治疗基础上联合替罗非班治疗。比较两组cTnⅠ、BNP及心功能水平。结果术后24 h,对照组cTnⅠ水平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30 d,对照组BNP水平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 d,对照组LVEF低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0 d,对照组LVESD、LVEF、LVEDD均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替罗非班联合介入治疗可有效改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cTnⅠ、BNP水平,降低心肌损伤程度,促进心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血清心肌肌钙蛋白(cTnⅠ)、肌红蛋白(Mb)、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水平联合检测在急性心肌梗死(AMI)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6年10月至2018年6月通许县人民医院收治的78例AMI患者纳入AMI组,将同期65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纳入对照A组,将同期65例健康体检者纳入对照B组。对比3组受检者血清cTnⅠ、Mb、CK-MB水平,比较3种指标单独及联合检测的诊断效果。结果 AMI组患者血清cTnⅠ、Mb、CK-MB水平均较对照A组及对照B组高,对照A组血清cTnⅠ、Mb、CK-MB水平均较对照B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血清cTnⅠ、Mb、CK-MB联合诊断AMI的灵敏度、准确度均高于三者单独诊断(均P<0.05)。结论 AMI患者血清cTnⅠ、Mb、CK-MB水平升高,3种指标联合能有效提高AMI早期诊断的灵敏度及准确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检测冠心病患者血浆OLAB、BNP和CRP水平变化,探讨冠心病发病机制及不稳定性心绞痛治疗前后对其影响。方法:用RIA和ELISA法对124例冠心病患者和30名对照者血浆中的OLAB、BNP、CRP水平变化及相关性进行研究,同时对48例UAP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治疗前、后对上述三项指标的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冠心病患者与对照组比较BNP水平有显著性差异(P<0.01),尤其是AMI和UAP组比SAP组升高更明显;CRP水平比对照组明显增高(P<0.05),特别是不稳定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组升高明显(P<0.05);AMI组血浆OLAB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和其他两组,OLAB、BNP和CRP三项在UAP组中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显著(P<0.01)。结论:OLAB、BNP和CRP参与了冠心病的发病过程,并可预测心肌梗死病人远期心功能恢复的情况,UAP组经PTCA支架术后,三项指标均明显降低,可作为疗效观察的一个重要参数,OLAB参与了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全过程及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病始末。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后急性心力衰竭B型钠尿肽(BNP)检测的临床价值.方法:以2014年1月-2015年1月于我院治疗的10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作为观察组,以同期于我院体检的80例健康人士为对照组,检验并比较两组患者血浆B型钠尿肽水平,比较不同心功能分级患者血浆BNP水平.结果:观察组血浆BNP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LVEF>50%的患者血浆BNP水平明显低于LVEF<50%患者(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浆BNP水平较健康人群明显升高,且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患者血浆BNP水平较心功能正常患者要高;通过检测血浆B型钠尿肽水平可预测急性心肌梗死后急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  相似文献   

11.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BN P和Copeptin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脑钠肽(BNP)、和肽素(Copeptin)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浆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检测68例AMI患者和20例健康对照组BNP、Copeptin水平,比较单纯AMI组和AMI合并HF组BNP、Copeptin水平的变化.随访患者住院期间、30d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心源性死亡、再次心肌梗死、反复再发心绞痛、心衰和再入院的复合终点)的发生情况,并比较BNP和Copepdn水平与MACE的关系.结果 单纯AMI组、AMI合并HF组BNP、Copeptin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其中AMI合并HF组BNP、Copepfin水平最高(P<0.01).AMI患者MACE组较非MACE组的BNp、Copeptin水平显著升高(P<0.01).结论 AMI患者的BNP和Copeptin水平对AMI患者的诊断、病情评估、危险分层具有一定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冠心病患者血浆脑钠肽(BNP)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荧光免疫抗原抗体结合方法,检测32例稳定型心绞痛(SAP)患者、32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和32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浆BNP水平.另选32例冠脉造影、心功能正常者作为对照组.结果 冠心病患者血浆BNP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AMI组BNP水平显著高于UAP组和SAP组(P<0.01),UAP组BNP水平显著高于SAP组(P<0.01).结论 冠心病患者血浆BNP水平明显升高,BNP参与冠心病的发生、发展过程,在其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血清脑钠肽(BNP)和心肌肌钙蛋白I (cTNI)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浆中的表达水平及其相关性。方法将2011年3月-2013年3月我院AMI患者33例作为病例组,无冠状动脉疾病史健康查体者4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上述两组患者血清BNP与cTNI 水平。结果病例组血浆BNP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病例组血浆cTNI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病例组血浆BNP与cTNI之间存在正相关性,Spearson相关系数r为0.72(P〈0.01)。结论 AMI患者血清BNP和cTNI显著高于健康人,且两指标存在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浆脑钠肽(BNP)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随机选取35例ACS患者,包括不稳定型心绞痛(UAP)15例和急性心肌梗死(AMI)20例,以健康体检者30例为正常对照组,采用荧光免疫法测定血浆BNP水平,乳胶增强免疫透射比浊法检测hs-CRP的浓度。结果ACS组血浆BNP水平和hs-CRP水平与对照组比较显著升高(P<0.01),ACS组血浆BNP和hs-CRP水平呈正相关(r=0.5387,P<0.01)。结论血浆BNP和hs-CRP水平在ACS患者中显著升高,检测血浆BNP和hs-CRP水平对ACS的辅助诊断、疗效观察及预后判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老年女性冠心病抑郁患者血浆脑钠素(pro-BNP)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变化.方法 把90例CHD抑郁患者分为急性心肌梗死(AMI)组、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和稳定型心绞痛(SAP)组各30例;另外,按照Gensini积分的三分位间距将研究对象分为A组(Gensini积分<26分)、B组(Gensini积分26~54分)和C组(Gensini积分>54分),检测不同类型CHD患者血浆pro BNP和Hs-CBP的浓度变化.结果 CHD抑郁患者血浆pro-BNP、Hs-CRP水平及其比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浆pro-BNP、Hs-CRP显著高于不稳定型心绞痛及稳定型心绞痛病人,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高于稳定型心绞痛患者(p<0.05);C组血浆pro-BNP、Hs-CRP水平明显高于B组及A组,B组显著高于A组(p<0.05).结论 女性CHD抑郁患者pro-BNP、Hs-CRP水平明显升高,且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病情、病变的严重程度,可作为CHD危险分层及病变程度评估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血浆BNP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发病后的动态变化及其对AMI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选择稳定型心绞痛(SA)患者22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患者24例及健康对照组20例测定血浆BNP浓度,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41例于症状发作后2、4、6、24 h测定血浆BNP浓度。结果:UA组及AMI各时间点BNP水平均明显高于SA组(P0.01);且随着症状发作时间的延长而明显增高(P0.01)。AMI患者症状发作4、6 h 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19和0.898。结论:AMI患者发病2 h血浆BNP就开始增高,且增高的水平与发病时间长短明显相关;血浆BNP用于早期诊断急性心肌梗死有非常好的诊断功能。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和比较血浆肌钙蛋白Ⅰ(cTnⅠ)、精氨酸-加压素(AVP)、和肽素(COP)、心钠肽(ANP)、脑钠肽(BNP)、氨基末端脑钠肽原(NT-proBNP)和肾上腺髓质素(ADM)浓度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住院期间并发谵妄的预测价值。方法收集AMI患者320例和健康体检者(对照组)160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浆cTnⅠ、AVP、COP、ANP、BNP、NT-proBNP和ADM浓度,采用ROC曲线分析和比较标志物对AMI患者住院期间并发谵妄的预测价值。结果AMI患者血浆血浆cTnⅠ、AVP、COP、ANP、BNP、NT-proBNP和ADM浓度均高于对照组(均P<0.01)。50例(15.6%)患者住院期间并发谵妄。并发谵妄患者血浆标记物浓度均高于非并发谵妄患者(均P<0.01)。这些血浆标记物均显著预测谵妄的发生(均P<0.01),COP及NT-proBNP的预测能力显著超过cTnⅠ(均P<0.05),其他指标的预测能力与cTnⅠ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联合检测血浆COP及NT-proBNP可以显著提高它们单个检测的预测价值(均P<0.05)。结论血浆COP及NT-proBNP对AMI患者住院期间并发谵妄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两者联合检测预测能力更高。  相似文献   

18.
徐莎 《川北医学院学报》2022,(9):1219-1222+1226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合并心力衰竭(HF)患者血浆miR-31、miR-132、miR-133a水平及意义。方法:选取90例AMI合并HF患者作为观察组,50例AMI未合并HF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测定各组血浆miR-31、miR-132、miR-133a表达,分析其表达与临床病理资料的相关性,用ROC曲线检验其对AMI合并HF的预测效能。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吸烟比例、肌钙蛋白Ⅰ(cTnⅠ)、肌酸激脢(CK-MB)、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及血浆miR-31、miR-133a表达更高,左室射血分数(LVEF)更低(均P<0.05);血浆miR-31、miR-133a与cTnⅠ、CK-MB、NT-proBNP呈正相关,与LVEF呈负相关;miR-132与cTnⅠ、CK-MB、NT-proBNP呈负相关(P<0.05);ROC曲线分析发现,血浆miR-31、miR-132、miR-133a联合预测AMI合并HF的AUC为0.803,高于miR-31、miR-132、miR-133a单独预测(P<0.05)。结论:AMI合并HF...  相似文献   

19.
脑钠肽检测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诊断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浆脑钠肽(BNP)浓度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健康体检者20例,稳定型心绞痛(SAP)患者15例,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45例,其中ACS组再分为不稳定型心绞痛(UA)组20例和急性心肌梗死(AMI)组25例,采用干式快速免疫荧光法分别测定其脑钠肽浓度.结果:与健康对照组的(49.40±15.10)pg/ml和稳定型心绞痛(SAP)组的(56.39±36.50)pg/ml比较,ACS组血浆BNP浓度明显升高(P<0.05;P<0.05;P<0.01;P<0.05),且心肌梗死(AMI)亚组BNP浓度(587.57±205.65)pg/ml高于不稳定心绞痛(UA)亚组(356.17±150.26)pg/ml(P<0.01),SAP组和对照组BNP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CS患者血浆BNP浓度明显升高,心肌梗死患者较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更为显著.故血浆BNP检测可为急性冠脉综合征诊断提供非常有价值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心肌钙蛋白Ⅰ(cTnⅠ)与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联合检测对急性心肌梗死(AMI)病情的评估。方法选取商丘市第四人民医院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治疗的80例AMI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时选取同期体检健康者75例作为对照组。采集入选者静脉血,检测cTnI、NT-proBNP水平。观察两组NT-proBNP、cTnI水平,并计算各指标单独与联合检查的特异度、敏感度、准确度。结果观察组NT-proBNP、cTnⅠ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NT-proBNP、cTnⅠ联合检测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均高于NT-proBNP、cTnⅠ单项检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cTnⅠ与NT-proBNP联合检测诊断AMI价值较高,有助于评估患者病情,为AMI患者的诊断、治疗提供确切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