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综述了近二十年来对眼电图快速振荡电位的起源、基本特性、记录技术和临床应用,还简述了FOP与EOG、ERG之间的关系。由于记录技术要求较高,影响了FPO的临床应用,但是在眼病的诊断和预后以及在视网膜色素上皮的生理学研究方面,仍取得某些进展。  相似文献   

2.
王梅  葛坚  刘嫣芬  蓝育青 《眼科研究》2000,18(6):536-538
目的 比较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术(OCT)测量视网膜神经纤维层(RNFL)厚度与视觉电生理检查在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OAG)早期损害中的敏感性并分析其间相互关系。方法 对早期、进展期或晚期POAG患者26例(50眼)联合进行OCT及PERG、PVEP和OPs的检查。结果 OCT测量RNFL厚度在POAG早期中的异常率为40.91%,低于PERG(78.95%)和PVEP的异常率(64.64%),高于OPs(28.57%)。RNFL百度与PVEP和PERG振幅显著正相关,与PVEP潜伏期负相关,与OPs总值不相关。结论 联合OCT测量RNFL厚度与视觉电生理检查更有利于青光眼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3.
THEREPAIROFEYELIDDEFECTWITHFREEHARDPALATEMUCOSALAUTOGRAFTZhaoGuangxi赵光喜LiBing李冰AbstractObjectiveToinvestigatethefreehardpalat...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视网膜静脉阻塞(retinalveinocclusion,RVO)患者血浆和泪液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factor,VEGF)的表达情况。方法 选取我院确诊的28例RVO患者,收集血浆和泪液样本,通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VEGF表达水平,在1d、2周和4周使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检查中央视网膜厚度(centralretinalthickness,CRT),另选健康志愿者30人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血浆和泪液中VEGF、CRT表达差异。结果 各时间点,RVO组血浆中VEGF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均为P<0.05),1dRVO组泪液VEGF表达水平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VO组血浆和泪液中VEGF表达水平呈微弱正相关(P<0.05),而对照组中这种相关性稍强(P<0.05)。两组2周后CRT明显增加,1d与2周CRT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2周与4周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各时间段RVO组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VO患者泪液中VEGF表达水平及CRT与健康人比较显著升高,血浆与泪液中VEGF表达水平的变化有一致性,泪液检测作为非侵入性的检测方式,对RVO的早期诊断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视网膜电图振荡电位是国际临床视觉电生理会在1989年推荐的视网膜电图标准方案中五个标准反应之一,以往由于记录条件和方法的不同,使许多报导的结果差别很大,为了难标准规定的合理性和可行性,作者等研究了不同闪光间隔对OPs总振幅的影响,结果表明以闪光间隔15秒记录的OPs,其振幅最大,证明了标准推荐的闪光间隔在临床ERG法中可记录到振幅最大的OPs。  相似文献   

6.
姜发纲  魏厚仁 《眼科研究》1997,15(2):104-106
目的研究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acidicfibroblastgrowthfactor,aFGF)对睫状体色素上皮(pigmentedepithelial,PE)细胞的影响。方法将体外培养的牛眼PE细胞置于含不同浓度aFGF的培养液内,用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细胞的形态结构,通过细胞计数及MTT比色分析测定细胞的增殖。结果在aFGF作用下,PE细胞形态良好、增殖旺盛,而以10ngml-1的浓度效力最佳。结论aFGF有助于在PE细胞体外培养中获得更多的实验材料,或在临床用以治疗房水分泌减少的眼科疾病。  相似文献   

7.
目的检测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diabeticretinopathy,PDR)患者玻璃体中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factor,VEGF)的含量并与正常人进行对比研究,探讨VEGF在PDR病理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nzymelinkedimmunosorbentassay,ELISA)对7例正常人及19例PDR患者玻璃体中的VEGF进行定量分析研究。结果7例正常人玻璃体中,VEGF的含量为0.18~0.60ng/ml,平均值为0.35ng/ml。19例PDR患者玻璃体中VEGF的含量升高,范围为0.84~15.64ng/ml,平均值为5.66ng/ml。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其中男性组玻璃体中VEGF的含量为0.84~15.64ng/ml,平均值为4.83ng/ml;女性组为1.34~12.34ng/ml,平均值为7.08ng/ml,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PDR患者玻璃体中VEGF的含量升高,在PDR的病理过程中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过氧亚硝酸根(peroxynitrite,ONOO-)和重组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recombinanthumanbasicfibroblastgrowthfactor,bFGF)共同作用对人晶状体上皮细胞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磷酸化水平的影响。初步探讨ONOO-导致白内障发生的可能机制。方法 将培养的HLEC细胞分为4组,对照组(未经ONOO-和bFGF处理)、bFGF单独处理组、bFGF+ONOO-处理组[bFGF预处理1h后加入不同浓度ONOO-(50μmol·L-1、100μmol·L-1、200μmol·L-1)处理1h]和ONOO- +bFGF处理组[不同浓度ONOO-(50μmol·L-1、100μmol·L-1、200μmol·L-1)预处理1h后加入bFGF处理1h]。检测各组细胞内ERK磷酸化水平的变化。结果 bFGF单独处理组和bFGF +ONOO-(50μmol·L-1、100μmol·L-1、200μmol·L-1)处理组中磷酸化ERK相对表达值分别为5.17±0.35、4.42±0.12、3.91±0.15和0.49±0.08,与对照组(1.00±0.05)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02.83,P<0.001),结果显示ONOO-可以抑制由bFGF诱导的ERK磷酸化水平的增加(F=310.34,P<0.05)。ONOO-(50μmol·L-1、100μmol·L-1、200μmol·L-1)+bFGF处理组中磷酸化ERK相对表达值分别为3.36±0.04、3.32±0.06和2.92±0.08,与对照组(1.00±0.02)相比,所有处理组的ERK磷酸化水平均显著增加(F=518.94,P<0.001);50μmol·L-1和100μmol·L-1ONOO-处理细胞后经bFGF处理,ERK磷酸化水平较bFGF单独处理组(3.04±0.05)显著增加(F=35.53,P<0.05),而200μmol·L-1ONOO-处理组与bFGF单独处理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ONOO-诱导的白内障的发生可能与ERK磷酸化的紊乱有关。  相似文献   

9.
视网膜色素变性患者三项视功能检测指标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视网膜色素变性患者的闪光视网膜电图 (flashelectroretinogram ,F ERG)明显异常 ,与患者的视网膜色素上皮和第一级光感受器细胞受损有关。由于本病逐渐累及黄斑区的视锥细胞 ,常导致患者的视力显著下降 ,中央视野检测所记录到图形视诱发电位 (patternvisualevokedpotential,P VEP) ,可反映出黄斑区视网膜受累的程度。夜盲患者的暗视功能严重受损 ,采用眼电图 (electrooculography,EOG)测定患者明、暗适应机能具有临床意义。我们对视网膜色素变性患者进行…  相似文献   

10.
视网膜脱离复位术前后血浆及视网膜下液的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视网膜脱离手术前后血浆及视网膜下液(subretinalfluid,SRF)中人表皮生长因子(humanepithelialgrowthfactor,h-EGF)、肿瘤坏死困子(tumornecrosisfactor,TNF)含量与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vitreoretinopathy,PVR)形成的关系。方法采集51例视网膜脱离伴PVR者手术前、后血浆及SRF,采用放射免疫方法测定其中h-EGF及TNF含量。结果PVR患者血浆h-EGp、TNF值较正常人升高,但差异无显著性;与病怀轻重程度无关。SRF中h-EGF、TNF含量随病情加重而升高;SRF中h-EGF与TNF浓度呈正相关(P<0.05)。视网膜脱离复位术后5天,血浆中h-EGF、TNF显著升高(P<0.01),术后15、30天二者浓度下降,但未降至正常。结论SRF中h-EGF、TNF二者有助同作用,并与PVR的发生和发展有密切关系;血浆中一定浓度的h-EGF、TNF参与视网膜脱离复位术中的创伤修复与炎症反应,但高浓度则影响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11.
前列腺素类药物在青光眼治疗中的应用及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青光眼是除了白内障以外 ,严重威胁人类视力的一种致盲性眼病。临床常用的降低眼压的药物有胆碱能药物、胆碱酯酶抑制剂、碳酐酶抑制剂、肾上腺素能 β 受体阻断剂等 ,而前列腺素是近年来研究并证明有效的降眼压新药。在研究或试用中的前列腺素类药物包括PGE1、PGE2、PGF2α、PGI2合成衍生物。在青光眼临床中广泛应用的前列腺素类药物是PGF2α ,其中一种是拉坦前列腺素LATANOPROST(XALATAN ,PHAMACIAUPJOHN)另一种是乌诺前列腺素UNOPROSTONE (RESCUALR ,CIBAVIS…  相似文献   

12.
刘思伟  王群  康前雁 《眼科新进展》2015,(11):1014-1016
目的 研究荷载Zebularine(Zeb)的聚合物胶束复合体(MePEG-PCL)纳米颗粒(nanoparticles,NPs)对兔晶状体后囊膜混浊(posteriorcapsuleopacification,PCO)的预防作用。方法 选取32只新西兰白兔随机分为生理盐水对照组(C组)、游离Zeb组(ZebF组)、荷载Zeb的MePEG-PCLNPs组(ZebNPs组)、MePEG-PCL空载颗粒组(NPs组),所有动物行晶状体摘出+人工晶状体植入术,C组术毕球结膜下注射生理盐水0.1mL,ZebF组注射0.4g·L-1的游离Zeb0.1mL,ZebNPs组注射0.4g·L-1荷载Zeb的MePEG-PCLNPs0.1mL,NPs组注射MePEG-PCL空载颗粒0.1mL。术后采用裂隙灯观察前房反应和PCO分级,动态测量眼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房水中Zeb浓度。结果 术后1d、3d各组间前房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5.21,P=0.59)。术后各组间对应时间点眼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后1d、2dZebNPs组房水中Zeb含量显著高于ZebF组(均为P<0.01),术后3dZebF组房水中已经检测不到Zeb,术后2dZebNPs组房水中药物含量最高,随后降低。术后10周ZebF组、NPs组、C组均发生了明显的PCO,ZebNPs组PCO较ZebF组显著减轻(H=9.91,P<0.05)。结论 荷载Zeb的MePEG-PCLNPs可通过增高房水中Zeb浓度有效减轻兔眼晶状体摘出术后PCO程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早期IDDM病人的视觉电生理改变的特点以及视神经损害的程度、部位。方法对27名IDDM儿童及青少年进行了图形视觉诱发电位、闪光视网膜电图及眼电图的研究。结果P-VEP的P100潜伏期与对照组相比有明显差异,其异常率为629%,F-ERG的b波潜伏期及波幅,EOG的Arden比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结论P-VEP异常与代谢控制相关,与年龄、病程长短无相关性。P-VEP的P100潜伏期延长代表IDDM病人在早期出现中枢神经损害,而F-ERG及EOG的正常表明视网膜中层及外层无明显损害。  相似文献   

14.
表皮生长因子对牛眼小梁细胞c—fos基因表达的诱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表皮生长因子(epidermalgrowthfactor,EGF)对小梁细胞的作用。方法应用分子杂交技术研究EGF对体外培养的牛眼小梁细胞c-fos基因表达的诱导和3H胸腺核苷酸(3H-thymidineincorparation,3H-TdR)掺入法观察细胞DNA的合成。结果小梁细胞的3H-TdR掺入率随着EGF浓度不同而变化,浓度为20~150ng/ml时,细胞掺入率随浓度增加升高(P<0.01)。与对照组相比,EGF刺激停止生长的小梁细胞0.5小时后,c-fos基因开始表达,1小时后达高峰,至2小时后消失。不同浓度EGF刺激小梁细胞1小时后,c-fos基因表达呈浓度依赖性。结论实验结果表明EGF刺激小梁细胞增殖或进入生长状态,可能与c-fos基因产物的信号传递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5.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视网膜电图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孙秀英  卢宁 《眼科》1995,4(2):85-87
ERG是DR较敏感的诊断方法。本文对59例100只眼DR的ERG及OPs改变进行了总结分析,结果PDR患者中34%b波幅值正常,60%降低,6%消失;BDR患者中62%b波幅值正常,36%下降,2%消失。在PDR患者中OPs的OZ值大于100μV者占62%,100μV者占26%,OPs消失者占68%;在BDR患者中OPs的OZ值大于100μV者占22%,小于100μV者占56%,OPs消失者占22  相似文献   

16.
多焦视网膜电图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不同病期诊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评价多焦视网膜电图(MERG)在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R)不同期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4名(35眼)正常人及63名(96眼)糖尿病患者分别进行眼科常规检查、眼压测定、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FA)、Octopus视野及MERG检测,并对MERG与视野进行相关性分析,对比MERG与其他视网膜功能检查方法的异常检出率。结果:MERG总反应波的P1波反应密度在临床未见DR(NDR)的糖尿病患者低于  相似文献   

17.
生长因子与视网膜色素上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RPE细胞的生长因子受体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目前的研究已证明RPE细胞有多种生长因子受体表达,这些受体包括bFGF受体〔11〕,Insulin、IGF-Ⅰ和IGF-Ⅱ受体〔15、41〕,PDGF受体〔21〕,IL-1受体,IL-2受体,...  相似文献   

18.
CLINICAL STUDIES OF PRIMARY ANGLE CLOSURE GLAUCOMA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CLINICALSTUDIESOFPRIMARYANGLECLOSUREGLAUCOMAWangNingli王宁利,ZhouWenbin周文炳,YeTiancai叶天才,WuZhongyao吴中耀,LiuHua刘华CLINICALSTUDIESOFP...  相似文献   

19.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与眼部增殖性病变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长因子(GrowthFactors)是一系列小的促有丝分裂肽。现已被确定并证实有临床价值的生长因子有表皮生长因子(EGF),β—转化生长因子(β—TGF),酸性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a、b—FGF),血小板衍生的生长因子(PDGF)及肿瘤坏死因...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β-转化生长因子(transforminggrowthfactor-β,TGF-β)对内毒素诱发的葡萄膜炎(endotoxin-induceduveitis,EIU)的预防作用。方法:用生物凝胶P-60层析的方法从人血小板提取纯化TGF-β,用其处理内毒素对大鼠点眼或腹腔注射,进行临床观察和比较。结果:用生物凝胶P-60层析获得了高纯度的TGF-β,用其点眼或腹腔注射,使EIU的发生推迟约4小时,炎症的严重程度显著减轻、持续时间缩短3天。结论:TGF-β对EIU有明显的预防和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