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用家猪为实验动物,研究了真皮下血管网皮管、皮瓣、皮片的血供方式及成活规律。皮管是研究真皮下血管网皮瓣血供的良好模型。用成活长度、ECT 测定核素分布范围等方法证明超长真皮下血管网皮瓣的远侧部份得不到来自蒂部的血供,这种皮瓣实际上是真皮下血管网皮瓣与皮片的复合物。超长超宽真皮下血管网皮瓣(树叶状)实际上大部分不是皮瓣而是皮片。实验及临床研究结果表明:富含真皮下血管网的供皮区;保持真皮下血管网完整无损及皮下脂肪厚度不超过3mm;受区创面状况良好;在30mmHg(4kPa)左右的压力下持续加压包扎17天是保证真皮下血管网皮片成活的四个要素。报告了包括面积在600~1000cm~2的大张真皮下血管网皮片在内的88例(102个皮片)临床成功经验。用局部加热,术后肌注抗缺氧药物和双氧水皮片下滴注的方法分别使带有4mm 厚脂肪的猪真皮下血管网皮片的成活率达到93.5±5.8%,94.0±8.2%,84.0±4.3%。  相似文献   

2.
大张真皮下血管网皮片成功移植的临床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临床应用真皮下血管网皮片修复颜面14例、足16例、手8例、上肢4例、胸前1例组织缺损共43例53处均获成功。皮片面积最大600cm~2,用于修复全颜面缺损。43例中40例皮片100%成活,1例98%成活、92%成活1例,成活90%的1例。证明真皮下血管网皮片游离移植成活率高、修复质量优良、适应症广泛。凡适合传统中厚及全厚植皮的创面真皮下血管网皮片都能成活良好。认为仔细修剪皮片,保留完整的真皮下血管网是皮片成活的首要因素。创面有健康肉芽组织生长是真皮下血管网成活的第二个要素。应避免在需用皮瓣修复的大面积骨关节裸露创面、溃疡及褥疮创面、放射  相似文献   

3.
真皮下血管网皮片基底血运建立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探讨真皮下血管网皮片基底血运对皮片成活的作用,采用54只豚鼠,观察了真皮下血管网皮片边缘血运阻断时基底血运建立的情况,以及厚薄不一的皮片移植后成活情况。结果:真皮下血管网皮片边缘血运阻断时,皮片仍可成活。结论:真皮下血管网皮片基底部血运对皮片成活起重要要作用,临床上可以修剪成厚薄不一的真皮下血管网皮片进行移植。  相似文献   

4.
真皮下血管网皮片基底血运建立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探讨真皮下血管网皮片基底血运对皮片成活的作用,采用54只豚鼠,观察了真皮下血管网皮片边缘血运阻断时基底血运建立的情况,以及厚薄不一的皮片移植后成活情况。结果:真皮下血管网皮片边缘血运阻断时,皮片仍可成活。结论:真皮下血管网皮片基底部血运对皮片成活起重要作用,临床上可以修剪成厚薄不一的真下下血管网皮片进行移植。  相似文献   

5.
真皮下血管网皮瓣成活机理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作者以家猪躯干部皮瓣为实验模型,研究了真皮下血管网皮瓣的血供方式及成活机理。采用成活长度、ECT测定核素分布范围等方法证实,超长真皮下血管网皮瓣远侧部分得不到来自蒂部的血供,这种皮瓣实际上是真皮下血管网皮瓣与皮片的复合物,超长超宽真皮下血管网皮瓣实际上大部分不是皮瓣而是皮片。超长超宽真皮下血管网皮瓣的成活大部分依赖创面及创周血供,为皮片样成活。  相似文献   

6.
真皮下血管网随意型薄皮瓣血运重建的实验观察及临床应用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以猪为实验动物,对真皮下血管网随意型薄皮瓣的血运来源,蒂的作用,加压包扎的重要性,及其与真皮下血管网皮片的异同等做了观察。结果表明此型皮瓣实为随意型皮瓣和真皮下血管网皮片的联合体。其血供源于蒂部长宽比例1~1.5:1范围的皮瓣成活,而皮瓣其余部分的成活则需靠受区创缘及基底的血供,与真皮下血管网皮片的成活无异,加压包扎是保证其血运重建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估真皮下血管网游离皮片修复面部组织缺损的疗效。方法:对20例面部组织缺损的病人应用带真皮下血管肉皮片游离植皮修复面部组织缺损。结果:所有病例2周后拆线时皮片全部成活,术后3个月随访,病人全部满意。结论:带真皮下血管网皮片游离移植修复面部组织损方法简便,手术效果肯定,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 总结应用带真皮下血管网皮片移植治疗眼睑分裂痣的经验,探讨大面积分裂痣的治疗效果及方法.方法 完整切除包括眼、眉在内的分裂痣,保留泪点、睑板以及睑结膜的痣组织,取带真皮下血管网皮片移植于受区.结果 21例患者的皮片全部成活,眼睑无变形,皮片无挛缩,泪道通畅,外形满意.结论 带真皮下血管网皮片移植可有效修复分裂痣切除后创面,其颜色、质地、外观良好,适用于较大面积眼睑分裂痣的修复.  相似文献   

9.
带脂肪厚度为2~3mm 的真皮下血管网皮片移植在我们的动物实验及临床应用中成活率都很高(见本系列研究)。为使真皮下血管网皮片移植的修复效果更好,我们以小猪为实验动物,对带有较厚皮下脂肪的真皮  相似文献   

10.
早在1976年,Myers等就已提出了藉真皮下血管网供血成活的随意型薄皮瓣。国内司徒朴等(1986),胡安军等(1991),马福顺等(1993)相继报告在应用Tsukada(1980)首创的真皮下血管网皮片的基础上,改为带蒂移植的真皮下血管网皮瓣,用于临床获得成功,近年来应用已较广泛。关于皮瓣的命名、设计、成活机理等,尚众说纷纭,现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1.
开展真皮下血管网皮瓣的经验体会(附66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在开展真皮下血管网皮片移植的基础上,1983年开始应用真皮下血管网皮皮瓣修复面,颈及四肢等部位皮肤缺损创面,66例全部成功。这种皮瓣的特点是将普通皮瓣的皮下脂肪大部份去除,部份或全部地暴露真皮下血管网层,以便早期与受区建立血供联系,与蒂部共同形成两个血供渠道,因而在长宽比例及断蒂时间方面突破了传统皮瓣的界限。由于质地柔软,颜色美观,是修复面颈部及四肢皮肤缺损较为理想的一种皮瓣。  相似文献   

12.
应用真皮下血管网皮片修复面部皮肤软组织缺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介绍应用真皮下血管网皮片修复面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效果。方法:根据面部皮肤软组织缺损创面的大小,设计相同大小的真皮下血管网皮片,将皮片用于创面修复。结果:术后皮片全部成活,均获得了良好的外形和功能恢复,未出现感染、血肿及皮片坏死等并发症,一次手术完成治疗。所有患者随访6月~2年,修复皮片与周围皮肤组织在色泽、质地匹配,面部的轮廓形态及视觉效果良好,效果均满意。结论:应用真皮下血管网皮片修复面部皮肤软组织缺损,保持皮肤色泽、质地一致性,效果可靠,是获得良好的面部形态和功能效果的一种修复方法。  相似文献   

13.
带真皮下血管网皮片的耳郭复合组织游离移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真皮下血管网皮片对耳郭复合组织成活率的影响.方法对24只兔切取楔形耳郭复合组织块,一侧带真皮下血管网皮片,一侧不带,换位移植,自身对照,进行大体观察、荧光染色、组织学观察及成活面积测定.结果①带真皮下血管网皮片侧较不带侧组织坏死少,血管密度高,统计学处理P<0.05及P<0.01;随时间延长,差异程度变小;同一时间内随宽度增加,组织坏死明显.②成活率两组间除2.1cm宽度组P>0.05外,余统计学处理均有显著性;随宽度增大,成活率显著性下降.结论带真皮下血管网皮片减少了超宽径耳复合组织移植早期因缺血而发生的不可逆损害,是提高成活率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4.
林煌 《中国美容医学》2012,21(17):2218-2219
目的:探讨临床上一种有效促进真皮下血管网皮片存活的作用方式。方法:对于面部肿瘤或者色素痣手术后缺损需要真皮下血管网皮片移植患者进行点阵Nd:YAG激光手术前24h预处理皮片,手术后10天观察皮片的存活情况。结果:点阵激光预处理后的真皮下血管网皮片全部存活,而未预处理的真皮下血管网皮片有部分坏死。结论:点阵激光进行热休克预处理能够促进真皮下血管网皮片存活。  相似文献   

15.
带真皮下血管网皮片的耳郭复合组织游离移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真皮下血管网皮片对耳郭复合组织成活率的影响。方法 对 2 4只兔切取楔形耳郭复合组织块 ,一侧带真皮下血管网皮片 ,一侧不带 ,换位移植 ,自身对照 ,进行大体观察、荧光染色、组织学观察及成活面积测定。结果 ①带真皮下血管网皮片侧较不带侧组织坏死少 ,血管密度高 ,统计学处理P <0 .0 5及P <0 .0 1 ;随时间延长 ,差异程度变小 ;同一时间内随宽度增加 ,组织坏死明显。②成活率两组间除 2 .1cm宽度组P >0 .0 5外 ,余统计学处理均有显著性 ;随宽度增大 ,成活率显著性下降。结论 带真皮下血管网皮片减少了超宽径耳复合组织移植早期因缺血而发生的不可逆损害 ,是提高成活率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6.
大白鼠背部真皮下血管网皮瓣蒂部功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真皮下血管网皮瓣蒂部对皮瓣成活的作用。方法以大白鼠背部真皮下血管网皮瓣为主要研究对象,相同部位的真皮下血管网皮片为对照,设计皮瓣长宽比例为4:1。皮瓣及皮片采用肉眼观察及仪器两种观察手段。将实验动物分为条件不同的3组,以毛发生长为最重要的观察指标。结果对116只大白鼠进行的实验研究,表明各组皮瓣的近端1/4生长良好。结论真皮下血管网皮瓣蒂部供血能力为皮瓣面积的1/4(长宽比为1:1)。  相似文献   

17.
大白鼠背部真皮下血管网皮瓣蒂部功能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真皮下血管网皮瓣蒂部对皮瓣成活的作用。方法 以大白鼠背部真皮下血管网皮瓣为主要研究对象,相同部位的真皮下血管网皮片为对照,设计皮瓣长宽比例为4:1。皮瓣及皮片采用肉眼观察及仪器两种观察手段。将实验动物分为条件不同的3组,以毛发生长为最重要的观察指标。结果 对116只大白鼠进行的实验研究,表明各组皮瓣的近端1/4生长良好。结论 真皮下血管网皮瓣蒂部供血能力为皮瓣面积的1/4(长宽比为1:1)。  相似文献   

18.
大白鼠背部真皮下血管网皮瓣蒂部功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真皮下血管网皮瓣蒂部对皮瓣成活的作用。方法以大白鼠背部真皮下血管网皮瓣为主要研究对象,相同部位的真皮下血管网皮片为对照,设计皮瓣长宽比例为4∶1。皮瓣及皮片采用肉眼观察及仪器两种观察手段。将实验动物分为条件不同的3组,以毛发生长为最重要的观察指标。结果对116只大白鼠进行的实验研究,表明各组皮瓣的近端1/4生长良好。结论真皮下血管网皮瓣蒂部供血能力为皮瓣面积的1/4(长宽比为1∶1)。  相似文献   

19.
介绍面颈部严重皮肤缺损依据创面部位、形状和大小的不同,采用不同的修复方法,Ⅲ-Ⅳ度颌颈粘连,在切除瘢痕的同时颏部掀起皮下组织筋膜瓣,翻转缝合加长颏突,颌颈角加再选用真皮下血管网皮瓣或真皮下血管网皮片移植;肿瘤切除或Ⅲ度烧作创面修复时,采用组织量较多的股前外侧皮瓣或胸大肌皮瓣移植,面部的游离皮瓣移植均以颈外动呈甲状腺上动供血动脉甲太腺动脉供血动脉,并采用横切口端侧吻合方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耳后真皮下血管网皮片游离移植在临床治疗婴幼儿面部先天性黑痣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003年3月~2009年5月采用耳后带真皮下血管网皮片游离移植治疗3岁以内面部黑痣患者7例,大小自3.5cm×1.5cm~5cm×3.5cm。结果:所有移植皮片全部成活,术后经6个月以上随访,外观质地色泽接近周边皮肤,未见明显皮肤收缩,功能满意。结论:耳后真皮下血管网皮片游离移植治疗面部较大面积先天性黑痣操作简便易行,效果良好,尤其对于难以配合不易实施复杂治疗的幼儿患者尤为适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