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利用自体半腱肌、股薄肌腱重建膝关节前交叉韧带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本院42例前交叉韧带损伤患者,关节镜下利用自体半腱肌、股薄肌腱,用可吸收界面挤压螺钉、股骨横向钉、胫骨端用inra-fix固定系统固定,重建前交叉韧带,术后随访8~20个月,平均12个月,Lysholm评分。结果:术后Lysholm评分较术前有显著性提高(t=23,P<0.01)。结论:关节镜下自体半腱肌、股薄肌腱重建膝关节前交叉韧带,该手术具有创伤小、材料选择理想,固定妥当,能早期锻炼,功能恢复快的优点。 相似文献
2.
2005年3月至2006年2月应用自体四股半腱肌腱、纽扣钢板系统关节镜下重建ACL 15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15例中男11例,女4例,年龄24~47岁,平均34.4岁。病程7天~6年,平均11.4个月。受伤原因:运动伤3例,交通伤10例,摔伤2例。损伤类型:本组患者均为完 相似文献
3.
4.
2002年3月至2004年8月我们采用关节镜下半腱肌腱和股薄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ACL)21例,获得良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自体半腱肌腱加股薄肌腱移植重建前交叉韧带的的方法及疗效。方法应用4股自体半腱肌腱加股薄肌腱移植重建前交叉韧带11例,采用Lysholm评分方法评定膝关节功能。结果 11例获得6~42月平均17月的有效随访,按Lysholm评分术前平均(49.25±4.12)分,术后平均(87.56±5.91)分,术后膝关节功能有明显改善(P<0.05)。结论 4股自体半腱肌腱加股薄肌腱移植重建前交叉韧带具有近期疗效满意、移植物固定可靠、操作简便等优点。 相似文献
6.
随着现代交通、体育事业的发展,膝关节前十字韧带(Acl)损伤的患者日趋增多,人们对手术后恢复的期望值亦越来越高,关节镜下Acl重建具有微创,术后恢复快等优点,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我科关节镜下双股半腱肌、股薄肌重建Acl 13例,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7.
半腱肌腱股薄肌腱在重建前交叉韧带中的运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用无内固定物的半腱肌腱股薄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的临床运用和效果。方法: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自2002年12月至2004年6月对33例前交叉韧带损伤的患者进行了无内固定物的半腱肌腱股薄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术,其中13例移植肌腱采用二股半腱肌腱和二股股薄肌腱,另20例仅为二股半腱肌腱,术前和术后进行Lachman试验评估膝关节的稳定性,用Lysholm评分方法评定膝关节功能。结果:术前Lachman试验均为阳性,术后29例为阴性,4例为阳性。术前Lysholm评分为36 ̄57分,术后Lysholm评分为71 ̄96分。结论:无内固定物的半腱肌腱股薄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为生物固定,固定可靠,费用少,短期效果好,中长期效果有待观察。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采用双股半腱肌肌腱在膝关节镜下重建单束前交叉韧带的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3例膝关节镜下应用自体半腱肌腱重建单束膝前交叉韧带的情况。随访12个月,采用Lysholm关节评分、KT-1000关节测量仪测定评价膝关节稳定性。结果:23例患者术前平均评分59分(47~65分),术后12个月为93分(69~95分),总优良率95.6%。KT-1000测定优17例(73.9%),良5例(21.7%),差1例(4.3%),平均移动度1.9mm。结论:关节镜下应用自体双股半腱肌肌腱重建部分损伤(单束)的ACL,创伤小,操作相对简单,可有效改善膝关节稳定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膝关节镜下4股自体半腱肌和股薄肌和可吸收界面螺钉重建并固定前交叉韧带的方法及疗效。方法应用4股自体半腱肌、股薄肌和可吸收界面螺钉重建前交叉韧带20例,应用骨-髌腱-骨重建前交叉韧带和纽扣钢板重建前交叉韧带20例,分别用Lysholm评分方法评定膝关节功能,同时分别计算每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40例患者获得6—24个月随访,平均15个月。4股自体半腱肌、股薄肌组术前Lysholm评分术前平均(47.25±3.96)分;术后平均(86.90±5.68)分。骨-髌腱-骨组术前平均(46.05±4.18)分;术后平均(81.30±6.06),术后膝关节功能均有明显改善(P〈0.05),同时自体半腱肌、股薄肌与骨-髌腱-骨的术后与术前Lysholm评分差平均值分别为(39.65±5.78)分;(35.25±7.07)分。二者术后膝关节功能改善差异显著(P〈0.05)。自体半腱肌、股薄肌组和骨-髌腱-骨并发症的发生率分别35%、5%,二者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4四股自体半腱肌、股薄肌和可吸收界面螺钉重建前交叉韧带具有近期疗效满意、移植物固定可靠、操作简单、并发症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10.
前十字韧带 (ACL)在膝关节运动过程中 ,起着重要的稳定和制动作用 ,断裂后会造成明显的膝关节不稳 ,而且导致膝关节继发严重的退行性改变 ,使日常生活和运动功能受到影响 ,手术重建已经成为常规的治疗方法。近年来 ,随着关节镜外科技术在我国的迅速推广 ,我们采用四股半腱肌肌腱和植入物两端使用界面螺钉固定进行前十字韧带重建的方法 ,克服了以往最常用的自体髌腱进行重建所存在的手术切口较大 ,膝前疼痛发生率较高等缺点 ,经1a以上随访 ,临床应用效果较好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自 2 0 0 0 - 12~ 2 0 0 2 - 12 ,我们…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关节镜下采用自体腘绳肌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方法 23例前交叉韧带断裂患者在关节镜下采用自体腘绳肌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股骨端采用带袢钢板固定,胫骨端采用可吸收界面螺钉固定,术后系统康复.结果 全部获得随访,平均25个月(6-36个月).术前Lysholm评分平均为56分,术后为90分,与术前相比效果明显.结论 关节镜下自体腘绳肌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是一种微创,固定可靠,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自体四股股薄半腱肌腱重建后交叉韧带(PCL)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9年6月至2013年9月徐州矿务集团第二医院应用自体四股股薄肌腱、半腱肌腱重建PCL的手术患者23例,术前和术后进行Lachman试验评估膝关节的稳定性,采用Lysholm评分方法评定膝关节功能。结果随访622个月,平均(10.5±0.5)个月,术前Lachman试验均为阳性,术后均为阴性;术前Lysholm评分为(47.3±9.6)分,术后为(87.5±5.2)分,术后膝关节功能有显著改善(P<0.05)。结论膝关节镜下自体四股股薄肌腱、半腱肌腱重建PCL能有效恢复膝关节稳定性,早期恢复膝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自体半腱肌与股薄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ACL)并应用可吸收螺钉内固定的临床效果。方法:对35例ACL损伤患者,行关节镜下ACL重建手术。术后对患者进行前抽屉试验、Lachman试验,并采用Lysholm评分、Larson评分、IKDC评分对膝关节功能恢复进行评估。结果:35例患者术后均获得随访,随访周期1224个月,平均18个月。所有患者膝关节不稳症状均消失,无伸膝受限;屈膝90°时前抽屉试验均阴性,膝关节屈曲活动度<120°。Lachman试验术前阳性30例,阴性5例;术后阳性2例,阴性33例。术后Lysholm评分,Larson评分,IKDC评分均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关节镜下取自体半腱肌与股薄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并应用可吸收螺钉内固定,能够重建关节稳定性,恢复关节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16.
目的:介绍关节镜下半腱肌股薄肌重建前交叉韧带(ACL)的手术方法和效果。方法:2007年9月~2011年5月我科共诊治34例ACL损伤患者,取自体半腱肌与股薄肌腱,在关节镜下使用带鞘可吸收挤压钉(Itrafix系统)固定胫骨端,使用2枚横向钉固定股骨端,重建ACL。观察固定后的稳定性和术后疗效。随访后用Lysholm评分标准评价手术前后关节功能。结果:本组34例,随访6~44个月。关节功能良好,Lysholm评分,术前53.08±4.2,术后92.05±3.7,术后评分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关节镜下重建前交叉韧带,疗效好,操作简单,并发症少,宜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半肌腱、股薄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的手术及护理配合。方法:总结32例关节镜下半肌腱、股薄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的手术配合经验,强调手术过程中的配合重点。结果:32例患者均取得满意效果,术后4~6个月全面恢复日常生活各项活动。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从术前25~70分,术后72~99分术前术后评分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半肌腱、股薄肌具有良好的抗拉强度和韧度,对取材侧膝关节功能影响很小,用于前交叉韧带替代物值得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8.
前后交叉韧带是维系膝关节稳定的重要结构,断裂后必须行韧带重建术.近年来我院对11例前后交叉韧带同时断裂患者在关节镜下应用自体肌腱同时重建膝关节前后交叉韧带获得较好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2008年1月至2011年6月我院收治的膝关节前后交叉韧带断裂患者11例,男9例、女2例,平均年龄29岁(18~37岁),受伤至手术时间为1天至8个月、平均2.2个月;术前均经MRI检查明确前后交叉韧带完全断裂,其中新鲜损伤7例、陈旧损伤4例,合并外侧副韧带损伤4例、内侧副韧带损伤6例.术前Lyshlom评分平均为(65.5±3.1)分. 相似文献
19.
目的目前关节镜下取自体材料交叉韧带重建,大多数采用游离肌腱或韧带进行重建。肌腱或韧带再血管化及本体感觉建立相对慢。文中探讨关节镜下半腱肌股薄肌肌腱联合应用并保留胫骨止点重建膝关节前后交叉韧带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外伤引起膝关节前后交叉韧带断裂的患者46例46个膝关节,其中男40例,女6例;左前交叉韧带断裂19例,左后交叉韧带断裂5例,右前交叉韧带断裂13例,右后交叉韧带断裂9例;年龄16~66岁,平均34岁,均有外伤史。患者术前患膝均行MRI检查,提示有交叉韧带撕裂39例,未提示有7例。患者均在关节镜下行保留胫骨止点半腱肌股薄肌肌腱联合应用重建膝前后交叉韧带手术。结果术后随访8~54个月,平均随访29个月。患者术后3周可下地负重及进行功能训练,1.5个月基本恢复正常行走。45例患者术后3~6个月恢复至伤前的运动状态,优良率达98.7%。Lysholm评分为(92.35±0.61)分。结论关节镜下保留胫骨止点半腱肌股薄肌肌腱联合应用重建膝前后交叉韧带手术,损伤小、恢复快。是一种较好的膝前后交叉韧带重建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联合应用半腱肌腱和股薄肌腱双股双束重建前交叉韧带股骨端悬吊的方法及疗效。方法:20例前交叉韧带损伤患者行半腱肌腱股薄肌腱双股双束重建前交叉韧带术。将半腱肌腱及股薄肌腱对折套扎编织,于ACL前内侧束和后外侧束附着部据腱粗细分别钻骨隧道,用半腱肌腱重建前内侧束,股薄肌腱重建后外侧束,将肌腱自股骨隧道外口引入,胫骨隧道外口引出,股骨端采用悬吊固定,胫骨端分别行可吸收界面螺钉挤压固定。所有患者术前及术后12个月进行Lachman试验评估膝关节稳定性,用Lysholm评分方法评定膝关节功能。结果:术前Lachman试验均为阳性,术后18例为阴性,2例为阳性。术前Lysholm评分为36—61分,术后Lysholm评分为90~95分。结论:半腱肌腱和股薄肌腱双股双柬重建前交叉韧带,股骨端采用悬吊固定,动态稳定性好,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