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 对干燥温度对中药丸剂溶散时限的影响进行分析探讨.方法 对本院生产的5种丸剂用不同的温度干燥后的溶变时限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中药丸剂的溶变时限受温度影响较大.温度在90℃时,所有丸剂的溶变时限均不合格;80℃时A、B、C、D4种丸剂崩解不合格,其余1种丸剂崩解合格;70℃、60℃时,5种丸剂的溶变时限均合格.结论 干燥温度对中药丸剂的溶变时限影响效果明显,一定要根据中药丸剂的组成成分对中药丸剂进行干燥.  相似文献   

2.
干燥温度对中药丸剂溶散时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沈烨 《时珍国医国药》2003,14(10):609-609
目的:观察干燥温度对中药丸剂溶散时限的影响。方法:8种丸剂按处方制成,以不同温度干燥,按崩解度测定方法测定。结果:90℃干燥,8种丸剂崩解均不舍格;80℃干燥,含动物类药材的丸剂崩解不舍格;70℃、60℃干燥,8种丸剂崩解均合格。结论:含动物类药材的丸剂干燥温度应控制在60~70℃,中药丸剂干燥温度应控制在70~80℃。  相似文献   

3.
中药丸剂干燥工艺、装备应用现状及问题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学成  伍振峰  王雅琪  杨明 《中草药》2016,47(13):2365-2372
干燥是中药丸剂制剂工艺流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而干燥方法的选择和工艺参数优化直接决定了中药丸剂干燥成品质量。综述了工业应用较成熟的传统丸剂干燥方式如厢式热风干燥、真空干燥及箱式微波干燥的原理及技术特点,以及一些新型丸剂干燥技术及设备的应用前景。中药丸剂干燥仍存在工艺方法选择局限、干燥设备智能化程度不高及设备适宜性不良等问题,需通过深入研究丸剂干燥机制、融合精确传感的新技术及计算机智能控制技术实现中药丸剂干燥设备智能化及符合GMP生产要求。  相似文献   

4.
岳鹏飞  许俊男  谢元彪  刘阳  伍振峰  郑琴  杨明 《中草药》2016,47(11):1825-1829
丸剂干燥品质研究(如假干燥、表面结壳、裂纹等)是中药药剂学研究的难点。目前中药丸剂在干燥和储存过程中的品质变化机制、干燥及储存条件与品质的关系仍停留在实验研究阶段,尚无较合适的理论能加以解释和研究。尝试运用玻璃化转变理论来探讨中药丸剂在干燥和储存过程中干燥特性和物理状态变化的过程、品质变化的机制以及控制品质变化的策略方法。  相似文献   

5.
中药丸剂的干燥品质是目前丸剂研究的热点难点,其品质对疗效及剂型的发展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该文通过文献调研统计分析,综述丸剂干燥存在的问题,围绕中药丸剂评价体系,分析探讨常见干燥设备及工艺的特点及其对丸剂品质的影响,探讨干燥设备及工艺和品质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策略,以期为中药丸剂品质的改善及质量标准的提高提供新思路和新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进行干燥技术的研究,揭示中药丸剂干燥与崩解时限的作用机制,优化制剂工艺,制定质控标准。方法:采用正交试验法以六味地黄丸(浓缩丸)、川芎茶调丸(水丸)、小活络丸(浓缩丸)水分、丸重、脆碎度为考察指标,进行分析确定影响丸剂崩解时限的主要因素。对川芎茶调丸、六味地黄丸、小活络丸三个品种,各5个批次进行平行试验。考察烘箱干燥法、真空干燥法、真空冻干法三种不同的干燥方法对丸剂崩解时限、含量测定的影响做一比较;结果:利用真空冻干技术干燥,对不同品种的中药丸剂崩解时限均有大幅度的缩短。且川芎茶调丸中阿魏酸和六味地黄丸中的丹皮酚含量有一定的提高。结论:真空冻干技术在中药制剂生产中可有效的保证和提高产品质量。  相似文献   

7.
丸剂生产中应用微波干燥灭菌机的探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马俊峰  王随国 《中成药》2005,27(10):1225-1227
本文采用微波干燥灭菌设备,对丸剂中的水丸、水蜜丸和浓缩丸3种不同类型的4种产品进行中试试验,试验证明,微波使药丸内部产热,加热均匀,对丸药有膨化作用,干燥速度快,灭菌效果好.但是在丸剂生产的应用中应注意,对于含动物、油脂类成分较多的丸剂品种,微波会使其溶散时限延长.  相似文献   

8.
中药丸剂作为传统剂型具有便于储存、药效持久、服用方便的特点,临床上依据药性、毒性、病性、体质、疾病等特点制成丸剂,适用于慢性病后期的临床治疗。近年来呈现出多技术联用与新工艺探索的双模式,在辅料研究、提取工艺、质量评价、干燥、微生物灭活等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现系统介绍近5年来中药丸剂的研究进展,以期为丸剂在生产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本文阐明了中药丸剂崩解的机理,并在研究上清丸崩解时间问題[1]的基础上,结合有关文献,对下列因素:(1)泛制成丸的速度及制丸的方法,(2 )丸剂干燥的方法及温度,(3 )丸剂中的含水量,(4)丸剂中含有特殊性质药物对丸剂崩解时间的影响等进行了探讨,并提出解决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正> 中药“丸剂”是众多中药剂型的一种,通常由主药和辅助原料(粘合剂等)所制成,与其他液体制剂和散剂等不同,并具备有很多优点。中药丸剂大部份是以润湿状态存在的(如蜜丸);也有干燥状态的(如泛丸),在丸剂中几乎可以加入任何不同性能的原料。如膠类、矿石类、油脂类、醣类等,而不致使丸剂的质量受到甚么影响。特别是丸剂的煉合剂种类繁多,可以根据不同的情况选择不同的煉合剂,来满足不同原料制备丸剂的要求,这是我国古代丸剂的特点。丸剂是固形物,能遮掩药物的不良味道和嗅气,便于病人服食;在剂量上也比较准确一律,取用方便。同时丸剂还可以利用各种包衣,来满足医师的要求,使丸剂在消化道内不同部位和规定的时间内崩解,可以得  相似文献   

11.
PG-26型喷雾干燥器在中药片剂、丸剂、冲剂生产中的应用第一军医大学珠江医院(510282)李梅,杨海恩,姚育法喷雾干燥是流化技术用于液体物料干燥的良好方法。自1991年使用PG-26型喷雾干燥器(武汉制药机械厂生产)以来,所得浸膏粉用于片剂、丸剂、...  相似文献   

12.
沸腾干燥床在冲剂、片剂等湿颗粒的干燥中已广泛应用,但用于水泛丸湿丸剂的于燥未见报道。我院自1988年以来用FG-230型沸腾干燥床(广州医药机械厂生产,简称FG-230)既用于冲剂、片剂等湿颗粒的干燥,又用于水泛丸湿丸剂的干燥生产出来的丸剂均达到质量要求。 1.技术要求:有效干燥容积:230L。有效冷  相似文献   

13.
 应用远红外药物干燥箱对中药丸剂及散剂进行干燥灭菌,证明效果显著,且对药品外观色泽和崩解度均无明显影响。由于该箱具有干燥速度快、灭菌效果好、能提高药品质量等优点,适用于中小型药厂、医院制剂室对固体制剂本成品、成品、玻璃包装容器的干燥和灭菌。  相似文献   

14.
微波干燥灭菌工艺在丸剂生产中的应用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采用微波干燥灭菌工艺试用于丸剂生产。方法:用微波干燥灭菌工艺对不同丸剂类型的5种产品进行试验,结果:成品的性状,溶散时限,水分,微生物限度检查等质量指标均符合标准规定。结论:实践表明,微波具有干燥速度快,内外干燥均匀,产生膨胀化作用,低温灭菌,节约能源,提高功效等优点,效果满意,在丸剂生产中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本文综述报道了中药丸剂的溶散时限问题,阐述了影响中药丸剂溶散过程的主要因素及解决办法、对生产丸剂药厂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6.
本文作者以长期工作实践体会,提出影响中药丸剂崩解时限有四大因素,即:(1)药材理化性质的影响;(2)成品含水量的影响;(3)干燥温度的影响;(4)泛丸速度的影响。根据原因,提出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17.
许一平  张赟  李月英 《中成药》2006,28(8):1214-1216
中药丸剂是中药制剂的传统剂型,中药蜜丸是其基本类型之一。生产中一般是将处方中药材经粉碎、过筛、灭菌、配料,混合、合坨、制丸、干燥、包装等工序制成。由于产品的工艺是通过实验设计出来的,按照这个工艺生产出来的产品是否符合该产品的法定质量标准,必须通过验证加以证实,  相似文献   

18.
二至丸热风干燥动力学及干燥过程数学模拟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以二至丸为研究对象,探索丸剂热风干燥过程水分的变化规律,进行薄层干燥特性及模型研究,为改善裂丸、结壳、假干燥等现象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研究二至丸在不同热风干燥温度50、60、70、80、90℃下丸剂的水分比、干基含水率、干燥速率随干燥时间的变化曲线及干基含水率与干燥速率间的关系。利用经验模型HendersonPabis模型、Newton模型、Page模型、Logarithmic模型、Two term Exponential模型、WangSingh模型、Midilli et al.模型对丸剂干燥过程中水分比与时间的关系进行模型拟合与验证;以Fick扩散定律为依据,确定不同热风干燥温度丸剂的水分有效扩散系数(Deff)及活化能(E_a)。结果二至丸干燥曲线结果表明二至丸的水分比、干燥速率与干燥介质的温度密切相关,随着干燥时间的延长,物料的水分不断减少;由干燥速率曲线可知,随着热风温度的升高,干燥速率增加,加速水分的迁移。通过比较各模型的相关系数(R~2)、卡方(χ~2)和标准误差(RMSE),可知Midilli et al.模型的R~2平均值最大、χ~2及RMSE平均值最小,分别为0.996 86、2.43×10~(-4)及1.93×10~(-4),结果表明Midilli et al.模型能够很好地描述与预测丸剂的干燥过程;实验数据得到Deff值在8.6×10~(-11)~3.13×10~(-10) m~2/s,Ea为30.97 k J/mol。结论二至丸的热风干燥过程可以进行模型拟合并得到了验证,该研究为探索丸剂的干燥特性和品质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9.
目的以二至丸为研究对象,探索中药丸剂热风干燥过程温度变化规律,为提高丸剂干燥效率及干燥均匀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基于COMSOLMultiphysics建立传热传质模型模拟二至丸层在无孔底及筛孔底2种干燥盘不同温度干燥过程温度分布并进行求解;研究了二至丸层在60、80、100℃热风温度下干燥过程,并通过Fick第2定律平板模型计算二至丸水分有效扩散系数(Deff);采用探针温度传感器监测二至丸层干燥过程中间表面及内部温度变化进行干燥模型验证。结果不同热风温度干燥过程中二至丸层表面及内部温度呈现先剧烈上升后缓慢上升的趋势,二至丸层无孔底干燥模型及筛孔底干燥模型内部温度分别为55.3~56.0℃、57.5~57.7℃,使用筛孔底干燥盘可提高干燥温度均匀性;2种模型实验得到水分Deff分别为0.76×10~(-7)~2.82×10~(-7) m~2/s、1.15×10~(-7)~3.94×10~(-7) m~2/s;实验结果验证模型在一定干燥温度范围内能够较好反映二至丸层干燥过程温度变化规律。结论通过可靠的二至丸层热风干燥模型直观反映干燥过程温度变化情况,该研究为二至丸干燥工艺优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正> 中药丸剂虫胶肠溶衣的制备工艺,前已有报道[中国中药杂志1989;(10):27],本实验在此工艺基础上,采用正交试验法,进一步对肠溶丸中虫胶层的包衣层数,包衣锅壁温度,每层干燥时间三个工艺因素进行考察,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