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邱蕴绮  漆淑华  张偲  李庆欣 《中草药》2009,40(5):701-704
目的 研究阔苞菊Pluchea indica的化学成分.方法 利用各种柱色谱方法 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其结构.结果 分离得到11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3-醛基吲哚(Ⅰ)、槲皮素(Ⅱ)、valene-1(10)-ene-8,11-diol(Ⅲ),豆甾醇(Ⅳ),豆甾醇葡萄糖苷(Ⅴ)、豆甾醇-6'-十六酸葡萄糖酯苷(Ⅵ)、4-allyl-2,6-dimethoxy-phenyl glucoside(Ⅶ)、3,5-二咖啡奎尼酸(Ⅷ)、3,4-二咖啡奎尼酸(Ⅸ)、3,4,5-三咖啡奎尼酸(Ⅹ)、胆甾醇(Ⅺ).结论 其中化合物Ⅰ~Ⅵ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2.
菊科植肠阔苞菊(Pluchea indica)是印度广泛生长的一种灌木,在印度阿育吠陀以及其它传统医药学派中应用不同部分治疗多种疾病。作者研究了根部的甲醇提取物的消炎和抗溃疡的作用。 100 mg/kg及大于该剂量的根部提取物给予大鼠腹腔注射后,能明显抑制角叉菜胶诱发的水肿(P<0.001),也能显著降低甲醛所致的关节炎、棉球肉芽肿(P<0.001)和尿酸钠诱发的足爪水肿(P<0.02)。当局部给予提取物和角叉菜胶混合物时,足爪水  相似文献   

3.
目的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阔苞菊Plucheaindica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各种柱色谱方法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其结构。结果分离得到12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multiflorenol(12)、8-羟基-1(10)-缬草烯-11-O-葡萄糖苷(13)、3′,4′,5,7-四羟基黄酮-3-O-β-D-葡萄糖苷(14)、4′,5,7-三羟基黄酮-3-O-β-D-葡萄糖苷(15)、3′,4′,5,7-四羟基黄酮-3-O-β-D-吡喃甘露糖苷(16)、(+)-表松脂醇(17)、松脂素(18)、党参苷Ⅱ(19)、4-烯丙基-2-甲氧基-6-羟基苯基葡萄糖苷(20)、咖啡酸(21)、3,4-二羟基-5-甲氧基苯甲醛(22)、5′-环-磷酸尿苷(23)。结论除化合物19外,其余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种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4.
藏药独一味中的环烯醚萜甙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张承忠  李冲 《中草药》1992,23(10):509-510,560
  相似文献   

5.
黑参中的环烯醚萜甙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研究黑参根茎的化学成分。方法:柱层色谱法进行分离,波谱方法鉴定结构。结果:鉴定了3个环烯醚萜甙,为musaenoside,山栀甙甲酯和lamalbid。结论: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6.
将阔苞菊(Pluchea indica)干燥根粉末置索氏提取器中,以石油醚提取,去除石油醚可溶性组分后的残留部分,用氯仿进一步提取,再去除氯仿部分,残渣以甲醇提取。收集甲醇提取液,真空蒸去甲醇得棕黑色残渣,临用时溶于生理盐水中。在啮齿动物实验性急性肝损害试验中,阔苞菊提取物的甲醇组分对四氯化碳诱导大鼠和小鼠实验性肝损害呈现明显的保肝活性。在急性肝损  相似文献   

7.
邱蕴绮  漆淑华  张偲 《中草药》2008,39(7):1101-1105
菊科阔苞菊属的多种植物为世界各地的民间用药,受到各国学者的广泛关注.综述阔苞菊属植物化学成分和药理活性的研究进展,其中化学成分包括桉烷型倍半萜类衍生物、噻吩环聚炔类、苯丙素类等;药理活性包括抗氧化、抗炎及神经药理学作用.以期对今后该属植物进一步研究和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互叶醉鱼草中的环烯醚萜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冲  张承忠  姚华 《中草药》1994,25(5):227-228
从互叶醉鱼草地上部分分出3个环烯醚萜甙粉化合物。经化学和光谱方法测定结构为6-Ocinnamoylcatalpol(I),specioside(Ⅱ)和6-O-cis-p-coumaroylcatalpol(Ⅲ)。其中化合物Ⅲ为首次从自然界发现。  相似文献   

9.
倍半萜甙在活体试验中显示出相当大的生理活性。在菊科的倍半萜甙研究中,从续断菊(Sonchus asper)中分离到5个新倍半萜甙和3个新的紫罗兰酮衍生物甙以及2个已知甙。已知甙是通过~1H和~(13)CNMR与标准品对照确定的。新化合物的结构是通过化学和光谱数据确定的。干燥的续断菊全植物(3.5kg)用甲醇回流提取两次,提取液减压浓缩,残物悬浮于水中,用乙醚提取,水层通过AmberliteXAD-2柱,甲醇洗脱,洗脱液减压浓缩。残物(35g)  相似文献   

10.
南美锥虫病(Chagas' diseas)是由原生动物鞭毛虫中的克氏锥虫 Trypanosoma  相似文献   

11.
印度胡黄连(Picrorhiza kurrooa)生药粉末170g依次用己烷,氯仿,乙酸乙酯和甲醇提取。从乙酸乙酯提取部分中取4.5g用硅胶柱分离,氯仿-甲醇(9:1;8:2)洗脱,第236—285份洗脱液(20ml/份)含有以胡黄连甙为主的混合物(2g),取其中0.9g用反相低压色谱(RP-18)分离。20%甲醇洗脱得云杉甙(picein)(4)20mg和草夹竹桃甙  相似文献   

12.
蒙古糙苏中的环烯醚萜甙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从蒙古糙苏根中分出3个环烯醚萜甙类化合物。经化学及光谱方法测定结构为8-乙酰山栀甙甲酯,sesamoside和7-epiphlomiol。  相似文献   

13.
腺叶罗麻(Rogeria adcnophylla)在西非用作解热药和治疗痢疾。作者将其叶的甲醇提取物经硅胶柱层析,离心反相层析,以氯仿-甲醇-异丙醇-水(5:6:1:4,下行)洗脱和低压液相层析(RP-8)得到6种环烯醚萜葡糖甙和毛蕊糖甙。(1)~(4)分别为哈帕甙,钩麻甙(harpagoside),8-对香豆基哈帕甙和南非钩麻甙(procumbidc)。新的环烯醚萜葡糖甙(5)和(6)的结构用光谱法确证。有趣的是  相似文献   

14.
继前报从藏药独一味根丁醇提取物中首次分离提到4个环烯醚萜甙,经光谱分析和化学方法鉴定为:8-0-乙酰山栀甙甲酯,6-0-乙酰山栀甙甲酯,后者为一新化合物。  相似文献   

15.
环烯醚萜甙的抗促癌活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阐明茜草科为代表的合瓣花植物的植物及其培养细胞产生的环烯醚萜甙的抗促癌活性,对这些植物作为新的医药资源进行评价为实验目的。将茜草科栀子植物为代表的合瓣花植物及其培养细胞产生的环烯醚萜甙分离出来并生成衍生物,研究其对TPA而致的Raji细胞Epstein-Barr病毒早期抗原的抑制活性。将栀子及其类缘植物果实中含有多量的geniposide(2)加水分解,得到的genipin(1)是迄今为止所研究的环烯醚萜甙中活性最强的物质。1与2共存时,在活性上显示相乘作用。genipill(1),在用4-硝基喹啉  相似文献   

16.
鲜地黄中环烯醚萜甙的分离鉴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分离鉴定鲜地黄化学成分.方法:反复硅胶柱层析色谱分离,理化性质和光谱分析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鲜地黄乙醇提取物中,分离鉴定了8个化合物,分别为地黄甙A;地黄甙D;地黄甙E;梓醇等.  相似文献   

17.
评价了阔苞菊(Pluchea indica)甲醇组分对血小板活化因子(PAF,iv)诱发炎症、胃坏死、溃疡和血细胞的作用,并与BW755C(200mg/kg,ip)、phenidone(200mg/kg,ip)、  相似文献   

18.
胡黄连(Picrorhiza kurrooa)根的粉末以乙醇提取,提取液在50℃下真空蒸发,得到的残渣用苯提取。将不溶性部分溶于乙醇溶液中,部分以丙酮-乙醚沉淀,此步骤重复三次。将从丙酮-乙醚可溶性部分得到的组分溶于沸甲醇中,热可溶住部分经活性炭处理,过滤后冷藏,几天后即析出胡黄连素。将得到的胡黄连素上硅胶柱,用逐渐增加甲醇的乙酸乙酯溶液(1%~10%)  相似文献   

19.
作者从玄参科植物地黄(Rchmannia glutinosavar.hueichingensis)的新鲜根中分离得到11个已知的和2个新的环烯醚萜。新鲜的地黄根切成薄片,用甲醇提取,浓缩至1/40后用正己烷脱脂,经强离子HP20交换树脂柱,先后用水、甲醇洗脱,分别得到部分1和2。部分1经活性炭柱,用水洗脱,除去糖,继之用甲醇洗脱,得到一个糖甙部分,在水和正丁醇间划分.其水层经MC1硅胶CHP20P柱层折,然后  相似文献   

20.
在中国,白花蛇舌草(Hedyotis diffusa Willd)用于治疗某些肿瘤.本文报道该植物的成分研究。从地上部分分得三个新环烯醚萜甙:6-0-对-香豆酰鸡屎藤甙甲酯(6-0-p-coumaroyl scandoside methyl ester,1),6-0-对-甲氧基桂皮酰鸡屎藤甙甲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