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了解海口地区感染性腹泻患者中肠道致病菌的感染状况,为肠道传染病的防治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于2012年3月至2013年11月将送检的腹泻患者肛拭子标本进行志贺氏菌、沙门氏菌、5种致泻性大肠埃希菌和副溶血弧菌等致泻性弧菌的检测。结果 共检测281份标本,检出病原菌58株,阳性率为20.64%,其中副溶血弧菌检出40株,所占比例最大,达68.97%,其次为气单胞菌6株(10.35%),肺炎克雷伯杆菌5株(8.62%),沙门氏菌4株(6.90%),志贺氏菌、类志贺邻单胞菌、河弧菌各1株(1.72%)。结论 海口地区感染性腹泻患者肠道病原菌种类较多,以副溶血弧菌的检出率最高,应进行针对性的重点监测。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中卫市感染性腹泻肠道致病菌的构成、分布和流行特征,为肠道细菌性传染病控制提供病原学基础资料。方法:采用分离培养生化鉴定方法,对中卫市2014年1月-12月期间,6家哨点医院的门诊腹泻病例的粪便标本进行细菌检测与分析。结果:共采集病人粪便标本136份,分离到病原菌52株,检出率为38.24%。检出致泻性大肠埃希氏菌居首位,占65.38%;其次是沙门氏菌、嗜水气单胞菌和志贺氏菌,分别占23.08%、7.69%和3.85%。感染性腹泻病原菌发病月份主要集中在6-9四个月。结论:中卫市感染性腹泻主要致病菌依次为致泻性大肠埃希氏菌、沙门菌、嗜水气单胞菌和志贺菌等,病原菌的检出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发病以6-9月为流行高峰季节,应适时加强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中卫市感染性腹泻肠道致病菌的构成、分布和流行特征,为肠道细菌性传染病控制提供病原学基础资料。方法:采用分离培养生化鉴定方法,对中卫市2014年1月-12月期间,6家哨点医院的门诊腹泻病例的粪便标本进行细菌检测与分析。结果:共采集病人粪便标本136份,分离到病原菌52株,检出率为38.24%。检出致泻性大肠埃希氏菌居首位,占65.38%;其次是沙门氏菌、嗜水气单胞菌和志贺氏菌,分别占23.08%、7.69%和3.85%。感染性腹泻病原菌发病月份主要集中在6-9四个月。结论:中卫市感染性腹泻主要致病菌依次为致泻性大肠埃希氏菌、沙门菌、嗜水气单胞菌和志贺菌等,病原菌的检出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发病以6-9月为流行高峰季节,应适时加强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产志贺样毒素大肠埃希菌(SLTEC)在小儿腹泻中的病原学地位。方法:根据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EHEC)0157:H7SLT1、SLT2、eaeA基因片段设计了3对引物,采用PCR法检测大肠埃希菌中SLT1、SLT2、eaeA毒力基因。结果:29株标准致泻大肠埃希菌(EHEC、EPEC、ETEC)和10株其它肠道病原菌中,只有1株EHEC检出SLT1、SLT2、eaeA毒力基因,其它均为阴性。从1032例腹泻患儿粪便中分离的474株未定型大肠埃希菌中,检出SLT1 20株(4.2%),SLT2 7株(1.5%);74株产志贺样毒素侵袭性大肠埃希菌(ESIEC)中检出SLT115株(20.3%),SLT2 5株(6.8%)。结论:SLTEC是太原地区引起小儿腹泻的一种重要的致泻病原菌。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细菌性腹泻患儿粪便标本病原微生物检测及耐药情况。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8年8月巩义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70例细菌性腹泻患儿,采集其粪便标本进行病原学培养,统计患儿粪便病原菌分布情况,并进行耐药性分析。结果 170例细菌性腹泻患儿检出病原菌122株,其中革兰阴性菌93株(76.23%),以沙门菌(27.87%)、致泻性大肠埃希菌(21.31%)、志贺菌(21.31%)为主;革兰阳性菌29株(23.77%),以金黄色葡萄球菌(22.95%)为主。沙门菌对四环素耐药率(41.18%)最高,其次为环丙沙星(38.24%)、氨苄西林(35.29%)。致泻性大肠埃希菌对环丙沙星耐药率(46.15%)最高,其次为四环素(38.46%)。志贺菌对环丙沙星耐药率(53.85%)最高,其次为四环素(46.15%)、氨苄西林(38.46%)。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青霉素和克林霉素耐药率最高,均为53.57%,对莫西沙星和万古霉素不耐药。结论沙门菌、志贺菌、致泻性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为引发细菌性腹泻的主要病原菌,不同病原菌对各抗菌药物的耐药性不同。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本地区感染性腹泻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情况。方法 :对 688例腹泻病人的粪便进行细菌培养和耐药分析。结果 :共检出病原菌 3 62株 ,总检出率为 5 2 .6% ,其中志贺菌为最多 (占 43 .6% ) ,依次为非伤寒沙门菌 (占 3 6.2 % ) ,致病性大肠埃希菌 (占 1 6.0 % ) ,粪链球菌 D群和普通变形杆菌 (占 2 .2 %和 1 .9% )。药敏结果显示 ,志贺菌、致病性大肠埃希菌、粪链球菌 D群等对四环素、氨苄青霉素、复方新诺明、氯霉素普遍耐药。结论 :志贺菌和非伤寒沙门菌为本地区感染性腹泻最主要的病原菌。致病性大肠埃希菌也是不可忽视的病原菌之一。感染性腹泻的常见致病菌对常用抗生素耐药普遍存在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青海省腹泻症候群细菌性致泻性病原菌谱的分布特点及病原谱构成,为制定预防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10年5月~2011年12月青海省2所哨点医院共304例腹泻患者的粪便标本,增菌培养后,可疑菌株用VITEKII全自动细菌鉴定仪和血清学诊断方法进行鉴定。结果304份粪便标本中共分离出52株菌株,分离率为17.11%,其中沙门菌15株、致泻性大肠埃希菌株6株、志贺菌25株、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2株、副溶血弧菌1株、嗜水气单胞菌1株、EHEC0157H72株;弯曲菌未检出。结论志贺氏菌、沙门氏菌为青海省细菌性腹泻病人的主要病原菌,婴幼儿是高发人群,加强监测和防治仍是今后的工作重点。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云南战区腹泻病原菌进行监测,掌握其腹泻病原谱的构成和流行病学特征,为军队和地方腹泻病的防控及诊治提供重要依据。方法采集监测点肠道门诊腹泻患者新鲜粪便标本,按统一制定的监测方案,操作规程检测志贺菌、沙门菌、致泻性大肠埃希菌(EIEC、ETEC、EPEC、EHEC、EAggEC)、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空肠弯曲菌、霍乱弧菌、副溶血弧菌、气单胞菌、类志贺邻单胞菌以及其它肠道病原菌。结果从588例腹泻患者粪便标本中检出各类病原菌220株,检出率为37.41%。其中肺炎克雷伯菌居首位(6.80%)、费劳地枸橼酸菌次之(5.95%)、居第三位的是志贺菌(4.25%)、列第四位的是奇异变形菌和阴沟肠杆菌(3.23%)、排第五至第七位的分别是产酸克雷伯菌(2.89%)、侵袭性大肠杆菌(2.21%)和气单胞菌(1.53%)。不同年龄组检出率为29.11%~48.34%之间,其中36~45岁年龄组检出率最高,男女性别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原检出率5、8、9月份较高。结论通过对腹泻病原菌监测,了解腹泻病原菌的组成,建立病原谱,掌握其流行病学特征,为军队和地方腹泻病的研究、防控、流行病学调查等提供重要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儿童社区获得性腹泻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情况.方法 本研究对598例在2008~2010年度本院门诊的急性腹泻患儿进行志贺菌、沙门菌、致泻性大肠埃希菌、变形杆菌、肠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培养分离、鉴定及药敏.结果 在分离的病原菌中,致泻性大肠埃希菌、肠球菌属和金黄色葡萄球菌为前三位的病原菌,分别占27.5%、26.9%和23.4%;金黄色葡萄球菌对万古霉素均敏感,对红霉素、青霉素的耐药率均>50%;肠球菌对万古霉素敏感,环丙沙星、高浓度庆大霉素和红霉素均有较高的耐药率;大肠埃希菌对亚胺培南均敏感,而对哌拉西林、环丙沙星、庆大霉素耐药率较高;亚胺培南、头孢噻肟、氨曲南、阿米卡星、环丙沙星对志贺菌有较好的抗菌作用.结论 肠球菌是主要的儿童社区获得性腹泻的病原菌;细菌性腹泻在小儿社区获得性腹泻中占一定的比例,应重视病原菌的分离.  相似文献   

10.
罗小铭  冯雪琴 《广东医学》2001,22(8):697-698
目的 对3253份肠道门诊腹泻患者粪便镜检结果与病原菌关系进行分析,为临床快速诊断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按《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对腹泻患者粪便进行分离培养及镜检,记录每份粪便标本镜检结果,病原菌全部经API系统鉴定。霍乱弧菌、志贺菌、沙门菌再经血清学确证。结果 3253份标本共分离出643株致病菌,其中弧菌属398株、气单胞菌属149株、志贺菌属64株、邻单胞菌属11株,其他致病菌21株。90.6%的志贺菌引起的腹泻大便镜检出红细胞与白细胞;51.0%的弧菌引起的腹泻大便镜检红细胞与白细胞阴性;43.4%的气单胞菌引起的腹泻大便镜检红细胞与白细胞阴性;75.0%邻单胞菌引起的腹泻大便镜检出红细胞与白细胞,25.0%单独检出白细胞。结论 社区感染性腹泻的病原菌主要是弧菌属、气单胞菌属与志贺菌属,弧菌与气单胞菌引起的腹泻大便镜检大部分为阴性,而志贺菌引起的腹泻绝大部分能检出红细胞与白细胞。但肠道感染性腹泻引起的症状与体征已呈现明显的多样性、复杂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2018-2019年北京市门头沟区感染性腹泻细菌病原体的构成及主要致病菌的耐药情况,指导抗生素的正确使用.方法 收集2018-2019年北京市门头沟区感染性腹泻病例粪便标本进行沙门菌、志贺菌、致泻性大肠埃希菌(diarrheagenic Escherichia coli DEC)、副溶血性弧菌、弯曲菌等病原菌...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对腹泻症候群中致泻大肠埃希菌的血清型和多重PCR检测,了解本地区致泻大肠埃希菌的血清群、型分布规律,所携带毒力基因及相互之间的相关性,为腹泻症候群中致泻大肠埃希菌的检测、鉴定提供科学依据,以提高阳性株的检出率。方法:对本地区2012-2013年腹泻症候群监测医院门诊未使用过抗生素腹泻患者的稀便、水样便、黏脓便或脓血便标本通过増菌、各种选择性培养基筛选出病原菌,后经生化试验、多重PCR试验和血清型分型试验进行鉴定。结果:本次检测共检出65株血清凝集致泻大肠埃希菌,分属EPEC、EIEC、ETEC,以EPEC为主,占83.08%,共8个血清型,其中血清型O55:H59、O128:H67占58.47%;共检出4种相关毒力基因,其中escV 49株(75.38%)。未分血清型菌株27株,检出相关毒力基因共5种,分属EPEC、EIEC、ETEC、EAEC,其中escV 15株(55.56%)。结论:本地区腹泻症候群中血清学阳性致泻大肠埃希菌以EPEC为主,常见血清型为O55:H59、O128:H67,毒力基因为escV、escV+bfpB、invE、elt。未分血清型致泻大肠埃希菌毒力基因为escV、escV+bfpB、invE、elt、astA,与已分型菌株携带基因基本一致。腹泻患者的大肠埃希菌检测中,在传统的细菌分离培养、生化试验、血清学鉴定的基础上,有必要进行大肠埃希菌的毒力基因检测,以提高阳性检出率,避免漏检,提高致泻性大肠埃希菌的诊断。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监测与腹泻相关的多重耐药菌,为临床合理用药及流行病学调查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02-2010年我国北京、新疆、杭州、河南4个地区三级甲等医院的急性腹泻患者粪便标本,通过粪便培养,经生化及血清凝集试验鉴定出致病菌,并以纸片扩散法测定抗菌药物的敏感性,统计多重耐药菌.结果 9年中共分离到肠道病原菌1 742株,多重耐药菌874(50.17%)株;其中三重耐药肠道病原菌463(26.58%)株,四重及四重以上耐药肠道病原菌411 (23.59%)株;肠道病原菌多重耐药产生率以志贺菌属居首位(65.42%),其次为致病大肠埃希菌(61.26%),再次为气单胞菌属、沙门菌属、类志贺毗邻单胞菌及弧菌属,分别占45.83%、37.38%、28.21%、19.44%.各年份多重耐药肠道病原菌对多种常用抗生素的耐药组合不尽相同:2002-2005年三重耐药的抗生素组合为氨苄西林、氯霉素及复方新诺明,分别占18.08%、10.48%、26.69%及48.60%,2006-2010年三重耐药抗生素的耐药组合为氨苄西林、头孢噻肟及复方新诺明,分别占32.14%、9.30%、7.69%、16.53%及11.01%;四重及四重以上的抗生素耐药组合最常见的为氨苄西林、氯霉素、复方新诺明及环丙沙星或诺氟沙星.结论 我国感染性腹泻病原菌种类多,多重耐药肠道病原菌比例较高,且其对常用抗生素的耐药组合随时间变化.应加强监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明确细菌性痢疾致病菌的种类分布比例,了解海淀区细菌性痢疾的菌群特点。方法:对128例临床诊断细菌性痢疾便标本检测志贺菌属、致泻性大肠埃希菌属、副溶血性弧菌、变形杆菌、沙门菌及金黄色葡萄球菌。结果:128份菌痢病人便标本中共检测出细菌33株,其中,志贺菌属16株,致泻性大肠埃希菌属8株,变形杆菌属5株,副溶血性弧菌属4株,未检出沙门菌及金黄色葡萄球菌。结论:海淀区痢疾患者致病菌以福氏志贺菌较多。  相似文献   

15.
细菌性腹泻171例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监测细菌性腹泻患者病原菌的分布特点及耐药状况,为临床预防、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以成人肠道及儿科门诊急性腹泻患者为对象,对粪便标本进行细菌培养、鉴定及抗生素敏感试验。结果: 591例腹泻患者粪便标本中,共检出171株致病菌,分离率为28.9%。其中弧菌属51株,志贺菌属66株(其中福氏4c生物亚型36株),气单胞菌属47株,其它7株。药敏试验结果表明,诺氟沙星可作为细菌性腹泻的首选药,福氏志贺菌对头孢三代敏感性较好。复方磺胺甲(口恶)唑、氨苄西林的耐药率均较高。结论: 志贺菌属是急性细菌性腹泻的第一位病原菌,且以F4c生物亚型为主。弧菌属、气单胞菌属也占较高比例,亦不容忽视。应根据鉴定结果及耐药性监测结果合理应用抗生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儿童细菌性腹泻患儿病原微生物分布情况以及耐药性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2月至2018年3月在我院治疗的113例儿童细菌性腹泻患儿的临床资料,均已对其粪便标本进行病原微生物检验,分析患儿病原菌分布情况以及病原菌耐药情况。结果本研究113例儿童细菌性腹泻患儿的粪便标本中,经病原微生物检验后共检出82株菌株,检出率为72.6%,其中,弧菌24株,占29.3%,志贺菌37株,占45.1%,气单胞菌15株,占18.3%,其他菌种6株,占7.3%;志贺菌检出率明显高于弧菌、气单胞菌、其他菌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药敏试验显示,弧菌、志贺菌、气单胞菌对阿莫西林、头孢三嗪、头孢噻肟、头孢哌酮以及氨苄西林均具有较高耐药性,而其他菌种对除阿莫西林外的其他抗菌药物存在耐药性。结论志贺菌为现阶段儿童细菌性腹泻患儿群体中较为常见的一种病原菌,且对阿莫西林、头孢三嗪、头孢噻肟、头孢哌酮以及氨苄西林等均具有较高耐药性,临床在治疗过程中,应依据药敏试验结果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以尽可能减少临床耐药现象,帮助患儿缓解病情。  相似文献   

17.
268例腹泻患者粪便培养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研究引起腹泻的主要病原菌,提高临床诊断率,减少漏诊和误诊。方法采用几种选择性培养基,严格按照《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进行培养分离。结果对268例腹泻患者粪便标本进行培养,分离出118株病原菌,总检出率为44%。志贺氏菌22株(占8.2%),沙门氏菌属菌7株(占2.6%),致病性大肠埃希氏菌53株(占19.8%),肠炎耶尔森氏菌5株(占1.9%),白色念珠菌20株(占7.8%),弧菌科属菌11株(占4.1%)。结论SS琼脂培养,主要是检出沙门氏和志贺氏菌,但对致病性大肠埃希氏菌和霍乱弧菌易忽视。从结果来看,除沙门氏菌、志贺氏菌常引起腹泻致病外,致病性大肠埃希氏菌、白色念珠菌成为引起急性腹泻的主要病原菌。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为了解儿童腹泻病的病原菌分布情况及其临床特点.方法 对1023例住院腹泻儿童进行了常见肠道致病菌的培养,分离鉴定、药敏试验及轮状病毒抗原检测.结果 376例检出病原菌,检出率为36.75%.婴儿期以轮状病毒为主要病原,幼儿期以痢疾杆菌、轮状病毒、致泻性大肠埃希菌为主要病原.痢疾杆菌对头孢噻肟耐药率最低、其次为丁胺卡那霉素、头孢呋辛;致泻性大肠埃希菌对丁胺卡那霉素耐药率最低,其次为头孢噻肟、头孢呋辛.传统的一线抗生素氨苄青霉素、庆大霉素、头孢唑啉普遍存在耐药情况.结论 儿童腹泻病原菌类型复杂、多样,在诊治中应重视病原学诊断和合理应用抗生索.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江苏省食源性疾病病例中致泻大肠埃希氏菌的感染、耐药及病原学特征,为疾病防控及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7年江苏省48家食源性疾病哨点医院腹泻患者粪便或肛拭子标本,采用传统分离培养结合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5种致泻大肠埃希氏菌并进行分型鉴定,对其感染状况进行流行病学分析;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266株致泻大肠埃希氏菌对8类14种抗菌药物的耐药性。结果:在9 884份粪便或肛拭子样本中,检出289份致泻大肠埃希氏菌(2.92%),5种病原型别中检出率最高为肠黏附性大肠埃希氏菌(EAEC,1.53%),其次为肠产肠毒素大肠埃希氏菌(ETEC,0.81%)和肠致病性大肠埃希氏菌(EPEC,0.54%),有2株菌为双重菌合并感染;致泻大肠埃希氏菌夏秋季节检出较高,其中8月份检出率最高;男性、女性检出率分别为2.78%和3.0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801,P>0.05);在年龄分布上,<1岁组检出最高(4.55%),1~5岁组其次(4.06%),不同年龄组检出率有统计学意义(χ2=45.780,P<0.01);致泻大肠埃希氏菌呈现较高的耐药率(91.35%),耐药率最高的抗菌药物是氨苄西林(64.3%),其次是萘啶酸(60.9%)和四环素(51.9%);多重耐药率达到60.9%,其中1株菌耐受14种抗菌药物。结论:江苏省食源性致泻性大肠埃希菌中EAEC感染率最高,多重耐药情况较为严重,<5岁的婴幼儿需要重点关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调查本地区婴幼儿细菌性腹泻的病原菌分布及药物敏感情况以指导临床用药。方法 收集本院2 0 0 1年1月~2 0 0 2年12月细菌性腹泻住院患儿15 3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5 3例细菌性腹泻患儿共检出病原菌7种,其中福氏志贺菌检出率最高,其次为致泻大肠埃氏菌;不同喂养方式的患儿福氏志贺菌检出率有显著差异。阿莫西林/克拉维酸、氨苄青霉素、复方新诺明对7种病原菌的耐药率高,而丁胺卡那霉素、头孢类药物等的敏感率较高。结论 本地区婴幼儿细菌性腹泻以福氏志贺菌感染为主,其次为致泻大肠埃希氏菌;注意饮食卫生可减少婴幼儿细菌性腹泻发病率;治疗应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择抗生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