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王文丽 《山东医药》2010,50(29):106-106
功能性胃排空障碍(FDGE)又名胃瘫综合征,是指腹部术后继发的以胃排空障碍为主要征象、因胃流出道非机械性梗阻引起的胃动力紊乱。1997~2007年,本院发生腹部术后FDGE24例。现将其临床资料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2.
食管癌术后胃排空障碍的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3年5月至2004年5月,我院共行食管癌切除术717例,术后并发胃排空障碍8例。现结合其临床资料分析、探讨本病的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3.
4.
腹部手术后功能性胃排空障碍的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杜华英  李朝战 《山东医药》2010,50(34):106-106
腹部手术后常并发胃肠功能紊乱,其中功能性胃排空障碍发生率为0.6%-7.0%。2000—2009年,我们共收治腹部手术后功能性胃排空障碍8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早期空肠营养对重症胰腺炎患者的营养水平改善情况和对预后产生的影响作用。方法选取榆林市星元医院2014年1月至2017年5月收治的重症胰腺炎患者81例,随机分为研究组(43例)和对照组(38例)。对照组患者进行肠外营养,研究组患者进行早期空肠营养,对比两组营养支持后营养水平、效果以及预后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血红蛋白、体质和上臂肌围等营养指标均明显改善(P0.05)。研究组腹痛缓解、上腹压痛等症状消失时间、血(尿)淀粉酶恢复正常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5.3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95%(P0.05)。结论早期空肠营养能够有效地改善重症胰腺炎患者的营养水平,缩短症状改善时间和住院时间,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可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6.
赵凯  任洪梅 《山东医药》2008,48(15):51-52
回顾性分析6例胃大部分切除术后功能性胃排空障碍(PDGE)患者的临床资料.发现6例FDGE均发生于术后3~16 d,均经保守治疗在31 d内治愈出院.术后残胃和远端空肠正常运动功能破坏是发生FDGE的主要原因.上消化道钡餐造影及胃镜检查是诊断本病及与机械性梗阻相鉴别的重要方法.应用促胃肠动力药治疗PDCE可收到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7.
胃排空障碍与功能性消化不良相关性的研究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目的:探讨胃排空障碍与功能性消化不良(FD)之间的关系。方法:以双核素标记试餐SPECT技术检测了22例FD患者的液、固体食物胃排空和食物胃内分布,并以实时超声检测了72例FD患者在西沙必利治疗前后的液体胃排空变化,分析这些变化与症状积分变化的相关性.结果:68.2%的FD患者存在胃排空障碍,以固体胃排空延迟为主,单纯液体排空障碍较少;摄食后比对照组有更多的食物滞留于远端胃内,然而,延迟的胃排空和改变了的固体食物胃内分布与FD的主要症状无显著相关性。西沙必利明显缩短FD患者的液体胃排空时间,改善其中部分患者的临床症状,而另一部分患者的症状无明显缓解.结论:西沙必利改善FD症状并非完全依赖于其促排空效应,胃排空障碍与FD之间缺乏必然的联系,它们可能是同一病生基础的两种不同表现.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胃大部切除手术后功能性胃排空障碍的发生原因、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 对2001-2005年我院156例胃大部切除手术病例的1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有13例发生功能性胃排空障碍,其中9例为毕罗氏Ⅱ式胃空肠吻合,2例为Roux-Y式吻合,2例为毕罗氏Ⅰ式吻合。全部病人均保守治疗,于3周内治愈出院。结论 胃手术后早期出现胃肠功能紊乱,消化道重建方式以毕罗氏Ⅱ式发生功能性胃排空障碍的机率最多。  相似文献   

9.
食管癌、贲门癌切除术后功能性胃排空障碍原因及防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功能性胃排空障碍是食管癌、贲门癌切除术后少见的并发症。1997~2002年,我们共行食管癌和贲门癌手术1349例,术后发生功能性胃排空障碍38例。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本文男29例,女9例;年龄35~70岁,平均58岁。根据术式分为4组:Ⅰ组经右胸行胃-食管右胸顶吻合或颈部吻合,Ⅱ组经左胸行胃-食管左颈部吻合,Ⅲ组经左胸行胃-食管主动脉弓上吻合,Ⅳ组经左胸行胃-食管主动脉弓下吻合。其术后发生胃排空障碍分别为29例、3例、3例、3例,  相似文献   

10.
1998~2006年,我们共行胃大部切除术725例,术后发生功能性胃排空障碍(FDGE)34例.现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1.
2001年5月至2002年5月,我们对胃癌根治术患者进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45例胃癌根治术患者,随机分为肠内营养组(EN组)22例和常规输液治疗组(对照组)23例。EN组男14例,女8例;平均年龄56.1岁;行胃大部切除17例,全胃切除5例。对照组男13例,女10例;平均年龄54.9岁;行胃大部切除16例,全胃切除7例。两组临床资料具有可比性。 治疗及观察方法:EN组采用Nutricia能全力,其能量密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胃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EEN)对机体恢复的影响。方法将40例胃癌且伴有营养不良患者行根治性手术后随机分为两组,肠内营养(EN)组术后1~2d开始EN治疗,肠外营养(PN)组术后24h经外周静脉输入由葡萄糖、脂肪乳剂、氨基酸等配置的全营养混合液。两组患者营养支持持续1周,逐渐恢复进食。观察两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间及所需费用。结果 EN组排气恢复时间、术后住院天数及住院费用均少于PN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N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2.2%,低于PN组的4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癌根治术后EEN支持是安全、合理、有效的营养补给方式;与PN支持相比更有利于患者营养状态的恢复及肛门排气功能的恢复,且经济方便。  相似文献   

13.
胃代食管术后胸胃排空障碍的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1~1993年,我们对171例食管癌患者行食管癌切除,经胸胃代食管颈部吻合术,术后并发胸胃排空障碍13例。现就其防治讨论如下。1 临床资料 患者年龄36~70岁。肿瘤均位于颈段及胸中、上段,术中未加幽门成形,术后5~11天拔除胃管后出现胸闷、气短、心悸、进食后呕吐。X线透视见胸胃扩张并有宽大液平,钡餐检查胃蠕动差,钡剂不能通过幽门,数小时后胃仍有钡剂潴留。经禁食、持续胃减压、高渗盐水反复洗胃、输血、静脉营养支持及纠正电解质紊乱,7例4~7天后幽门逐渐开通。6例效果不佳者行纤维胃镜检查,见幽门粘膜水肿。进镜通过幽门将胃管置入十二指肠支撑,其中3例患者3~5日梗阻缓解;另3例上述治疗无效,行剖腹探查,经做幽门成形术及胃空肠吻合术治愈。术后随访,10例保守治愈者中,1例死于肿瘤肝转移,其余9例均诉有胸闷、不能多食,常有撑胀感,透视见胃有轻度扩张,少量潴留,钡剂  相似文献   

14.
术中放置空肠鼻饲管术后早期行肠内营养15例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孟桂荣  孙俊聪 《山东医药》2004,44(35):49-50
自2000年以来,我们对15例患者在腹部手术中放置空肠鼻饲管,术后早期进行肠内营养,收到满意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食管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对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62例食管癌手术治疗患者随机分为两组,EN组早期给予肠内营养支持治疗,PN组给予肠外营养支持治疗;分别于术前及术后第1、8天,检测体液免疫指标(IgA、IgG、IgM)及细胞免疫指标(T淋巴细胞及其亚群、NK细胞、B淋巴细胞)。结果两组患者术后第1天IgA、IgG、IgM均较术前明显下降,第8天均明显回升,EN组较PN组增幅大(P均<0.05)。两组术后第1天CD3、CD4、CD4/CD8、NK细胞、B淋巴细胞均较术前明显下降,第8天均明显回升,EN组较PN组增幅大(P均<0.05)。结论食管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较肠外营养可显著改善患者的细胞及体液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早期肠内营养对外伤性肠破裂修补术后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160例行外伤性肠破裂修补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0例。对照组术后采用肠外营养支持,观察组术后24 h开始给予早期肠内营养,持续1周后,观察两组患者术后即刻和术后7 d的营养指标变化,包括BMI(身体质量指数)、ALB(血清白蛋白)、PA(血清前白蛋白)及TF(血清转铁蛋白);免疫功能:CD3~+、CD4~+、CD8~+和CD4~+/CD8~+;肠道功能指标(肛门排气时间、发热时间和排便时间)及住院时间。结果两组手术后7 d的BMI和ALB、PA、TF营养指标与手术即刻比较均显著上升(P0.05)。手术后7 d两组的营养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7 d CD3~+、CD4~+及CD4~+/CD8~+均较手术即刻显著上升,CD8~+T淋巴细胞显著下降(P0.05)。观察组肠功能恢复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发热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肠外营养相比,早期肠内营养在改善外伤性肠破裂修补术后营养水平和细胞免疫功能,促进肠道功能恢复、缩短患者住院时间方面效果优于肠外营养。  相似文献   

17.
早期肠内营养对胃癌胰腺癌术后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庆林  李宝平  贾仙 《山东医药》2007,47(30):97-98
对96例胃癌、胰腺癌术后患者,分为早期肠内营养(EEN)组52例、肠外营养(PN)组24例和常规补液(对照组)20例。术后24h给予EEN或PN,检测术前和术后第9天免疫指标,观察术后严重并发症及肠功能恢复情况。结果:EEN组和PN组术后CD3+、CD^+4、CD^+4/CD^+8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EEN组术后CD^+4、CD^+4/CD^+8亦显著高于PN组(P〈0.05)。认为EEN可明显改善胃癌、胰腺癌患者术后的免疫状况,在术后细胞免疫和肠功能恢复方面明显优于PN。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术后功能性胃排空障碍(functionality delayed gastric emptying,FDGE)的病因、发病机制、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对我院收治的35例术后功能性胃排空障碍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本组全部接受胃镜检查,9例进行2次以上检查;其中1例多达5次。19例胃镜检查后7 d内胃蠕动均恢复;10例行胃镜下置空肠管术及6例采用综合治疗的患者,胃蠕动恢复。结论胃镜检查不仅是检查手段,有助于术后功能性胃排空障碍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同时也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措施。可减轻患者痛苦,节约医疗费用,避免再次手术,具有简便、安全和较少有并发症的优点。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究胃癌根治术后行不同途径的营养支持对患者术后恢复及营养状态的影响。方法本次研究以2016年8月至2017年8月在我院行胃癌根治术的9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时间排号,采用随机数字法平均分为3组,每组30例,A组术后留置空肠营养管行肠内营养,B组术后不留置营养管行肠内营养,C组由中心静脉行肠外营养。对比三组干预后血清清蛋白(ALB)、转铁蛋白(TFN)、前清蛋白(PA)、血红蛋白(Hb)的水平变化情况、患者肠功能恢复时间、下床时间、住院时间、住院时期发生的并发症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A组治疗后ALB,TFN,PA,Hb水平均显著的高于治疗前组(t分别为12. 933,3. 755,15. 962和7. 132,P <0. 05); B组治疗后ALB,TFN,PA,Hb水平均显著的高于治疗前组(t分别为8. 873,2. 874,12. 016和3. 769,P <0. 05); C组治疗后ALB,TFN,PA,Hb水平均显著的高于治疗前组(t分别为7. 187,2. 635,11. 837和2. 984,P <0. 05);各组治疗后ALB,TFN,PA,Hb之间存在统计学差异(t分别为5. 172,1. 957,2. 737,3. 172,P <0. 05);组间行SNK-q检验两两对比结果显示AB两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 0. 05); A、B两组与C组之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 <0. 05);三组在拔除引流管时间、肠功能恢复时间、下床时间及住院时间对比显示有统计学差异(t分别为1. 352,4. 978和3. 873,P <0. 05);而进一步行两两对比显示A、B两组在肠功能恢复时间、下床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显著少于C组(P <0. 05),A、B两组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 0. 05);三组患者出现切口感染、肺部感染、尿路感染、肝功能异常、低钾血症、低血糖的概率无统计学差异(χ2值分别为1. 157,0. 478,2. 736,2. 384,4. 098,2. 893,P <0. 05)。结论胃癌根治性术后应早期行肠内营养,其可促进患者各项营养指标的恢复,同时加快胃肠道功能的恢复,缩短下床时间和住院天数,对患者机体状况的恢复起着促进作用,同时,行不留置空肠营养管的早期肠内营养虽在机体恢复上与留置空肠营养管无明显差别,但其可减少患者痛苦,临床简便易行,值得在今后的临床工作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食管、贲门癌患者术后经液囊空肠导管给予早期肠内营养的临床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对我院胸外科2012年10月至今收治的96例食管癌患者术后经液囊空肠导管行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对肠内营养液的选择、输注方式、并发症的观察及相应基础护理和专科护理进行总结。结果所有患者均能耐受留置营养管,经营养管行肠内营养可满足患者每日营养需要量,并减少静脉输液量和患者的卧床输液时间,效果良好,无护理并发症出现。结论食管、贲门癌患者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操作简便,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是安全有效的营养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