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 探讨胆囊摘除术后患者发生急性胰腺炎的常见病因.方法 收集近2年来的急性胰腺炎患者222例,根据超声及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ndoscopic retrograde holangiopan-creatography, ERCP)的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比较.结果 222例患者中,单纯胆囊摘除术后发生急性胰腺炎的患者有43例(男性20例,平均年龄53.6岁,女性23例,平均年龄57.0岁),其中胆总管扩张伴胆总管结石的概率为66.7%(24/36),与胆总管无扩张但发生胆总管结石的概率(57.1%,4/7)相比无显著差异(P > 0.05).超声未发现结石的患者中,十二指肠乳头炎发生率为37.9%(11/29).结论 胆囊摘除术后发生急性胰腺炎的病因中以胆总管结石为主,其次为十二指肠乳头炎.  相似文献   

2.
胆囊摘除术后急性胰腺炎的病因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胆囊摘除术后患者发生急性胰腺炎的常见病因。方法收集近2年来的急性胰腺炎患者222例,根据超声及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ndoscopic retrograde 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的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比较。结果222例患者中,单纯胆囊摘除术后发生急性胰腺炎的患者有43例(男性20例,平均年龄53.6岁,女性23例,平均年龄57.0岁),其中胆总管扩张伴胆总管结石的概率为66.7%(24/36),与胆总管无扩张但发生胆总管结石的概率(57.1%,4/7)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超声未发现结石的患者中,十二指肠乳头炎发生率为37.9%(11/29)。结论胆囊摘除术后发生急性胰腺炎的病因中以胆总管结石为主,其次为十二指肠乳头炎。  相似文献   

3.
ERCP、EST、ENBD治疗胆总管结石391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总结应用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内镜括约肌切开术(EST)和鼻胆管引流术(ENBD)治疗胆总管结石的疗效.方法 胆总管结石患者391例,常规行ERCP检查,证实胆管内有结石后行EST.然后根据结石情况采取不同方法处理.(1)结石直径小于1.0 cm的315例用取石网篮取石;(2)结石直径大于1.0 cm的61例用碎石篮碎石;(3)6例巨大结石而于胆管内置入支架3个月.术后所有病人常规置入鼻胆引流管.结果 EST成功382例(97.70%),胆总管结石完全取出367例(96.07%).发生各种并发症35例(8.95%),主要为急性胰腺炎、急性胆管炎和Oddi扩约肌切口渗血,未成功病例和一例重症胰腺炎转开腹手术治疗治愈.结论 ERCP、EST和ENBD诊治胆管结石特别是胆总管结石,安全、有效,病人痛苦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JPD)与胆总管结石及胆囊切除术后综合征(PCS)的关系。方法回顾分析313例患者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资料,计算JPD的检出率;比较两组(憩室组和非憩室组)胆总管结石的发生率及60岁以上患者占有比例;分析114例胆囊切除术后患者ERCP造影结果。结果全组JPD检出率26.5%;憩室组胆总管结石的发生率显著高于非憩室组(82.9%vs56,1%,P〈0.01),憩室组60岁以上者比例高于非憩室组(61.4%vs43,9%,P〈0.05);114例胆囊切除术后患者ERCP造影显示胆总管结石的发生率80.4%,JPD合并发生率31.5%。结论随着年龄的增长,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的发生率增加,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是胆总管结石形成的重要危险因素,胆总管结石和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是胆囊切除术后综合征的两大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非确定性胆总管结石患者在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术前行内镜超声检查术(endoscopic ultrasound,EUS)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19年12月天津市南开医院因临床表现和磁共振胰胆管成像术(magnetic resonanc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MRCP)结果不相符的132例非确定性胆总管结石患者的资料。将患者分为A、B两组:A组MRCP显示有结石、临床表现可疑无结石,B组MRCP显示无结石、临床表现可疑有结石。患者均行EUS,根据EUS结果决定是否行ERCP,以ERCP结果和随访结果为金标准分析EUS的诊断准确率。结果132例患者经诊断金标准最终确认胆总管结石阳性87例,阴性45例。44例(33.3%)患者EUS阴性,经随访结果确认无结石,避免了不必要的ERCP。EUS诊断胆总管结石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5.40%(83/87)、97.78%(44/45)、96.21%(127/132)、98.81%(83/84)、91.67%(44/48),MRCP诊断胆总管结石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66.67%(58/87)、82.22%(37/45)、71.97%(95/132)、87.88%(58/66)、56.06%(37/66)。两者灵敏度、准确率、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EUS对胆总管结石的诊断和最终诊断结果具有显著一致性(Kappa=0.917,P<0.001),MRCP对胆总管结石的诊断和最终诊断结果一致性较好(Kappa=0.439,P<0.001)。EUS对A组MRCP假阳性的检出率高于对B组MRCP假阴性的检出率[8/8比89.66%(26/29),P<0.001]。结论EUS对非确定性胆总管结石的诊断优于MRCP,ERCP术前应用EUS可减少不必要的ERCP操作或避免结石遗漏。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比观察单纯EST和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取石术治疗1cm以下胆总管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胆总管结石患者225例(结石直径≤1.0cm,结石≤2枚),常规行ERCP检查,证实胆总管内有结石后分为两组,A组32例单行EST,B组193例行EST后给予网篮取石。结果 A组患者中EST成功29例(90.6%),复查治愈27例(84.4%),发生并发症2例(6.3%);B组患者中EST成功179例(92.7%),复查治愈170例(88.1%),发生并发症17例(8.81%);两组结果进行率的χ2检验,胆总管结石阴性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并发症的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对某些不适合行ERCP+EST+取石的胆总管结石在1cm以下者,行单纯的ERCP+EST的病例同样可达到满意的取石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内镜鼻胆管引流术(ENBD)预防胆总管多发结石患者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术后急性胰腺炎及高淀粉酶血症的价值.方法:收集我院胆总管多发结石患者141例(ENBD组65例,常规治疗组77例),比较两组并发症的发生和治疗的情况.结果:ENBD组和常规治疗组相比,术后2h及术后24 h的血淀粉酶、术后高淀粉酶血症发生率及ERCP术后急性胰腺炎的发生率均有显著性差异(67.3 U/L±9.1U/L vs 98.3 U/L±11.2 U/L.89.5 U/L±13.0 U/L vs 126.2 U/L±14.2 U/L,圴P<0.01).结论:ENBD可以有效预防胆总管多发结石患者ERCP术后急性胰腺炎及高淀粉酶血症.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JPDD)与胆胰疾病发生的关联性及JPDD对ERCP诊疗的影响。方法 2012年1月至2017年1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普通外科1 230例行ERCP诊疗病例纳入回顾性分析,首先按是否存在JPDD分成JPDD组(n=360)和非JPDD组(n=870),然后再将JPDD组病例按是否为憩室内乳头分成憩室内乳头组(n=41)和非憩室内乳头组(n=319),JPDD组与非JPDD组间、憩室内乳头组与非憩室内乳头组间胆胰疾病发生率、ERCP插管成功率、取石成功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等数据比较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胆总管结石、原发性胆总管结石、复发性胆总管结石发生率JPDD组分别为87.78%(316/360)、31.11%(112/360)、6.67%(24/360),非JPDD组分别为75.52%(657/870)、19.08%(166/870)、4.02%(35/870),2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23.158,P<0.001;χ2=21.068,P<0.001;χ2=3.897,P=0.048);ERCP插管、一次性取石成功率,术后出血、胰腺炎、高淀粉酶血症发生率,2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复发性胆总管结石发生率憩室内乳头组为14.63%(6/41),非憩室内乳头组为5.64%(18/319),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21,P=0.030);胆总管结石、原发性胆总管结石发生率,ERCP插管、一次性取石成功率,术后出血、胰腺炎、高淀粉酶血症发生率,2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JPDD与原发性胆总管结石的发生相关,JPDD患者ERCP治疗后更易复发胆总管结石,且憩室内乳头患者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不同影像学检查方法在胆总管结石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82例疑为胆总管结石的患者,分别行B超、磁共振胆胰管成像(MRCP)及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ERCP)检查,以ERCP为诊断标准,计算B超和MRCP的诊断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对比B超和MRCP诊断不同大小结石的准确性。结果 82例患者均成功完成ERCP,其中82例确诊为胆总管结石。B超检查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率分别为82.09%、66.67%和79.27%。MRCP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率分别为91.04%、80.00%和89.02%。B超和MRCP诊断直径1.0 cm结石的准确率均高于诊断直径0.5 cm结石的准确率(P0.05)。结论 B超和MRCP诊断胆总管结石均具有一定价值,尤其对直径1.0 cm的结石诊断准确性较高,而在微小结石诊断方面均存在局限性,临床应灵活选用或联合应用不同检查手段,提高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juxtapapillary duodenal diverticulum,JPDD)与胆总管结石的关系,以及对内镜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治疗胆总管结石和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513例ERCP病例,其中行EST治疗胆总管结石253例,合并JPDD的胆总管结石51例.分析JPDD与胆总管结石发生的关系;比较合并JPDD胆总管结石组与未合并JPDD胆总管结石组ERCP插管成功率、EST胆总管取石成功率及其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结果 JPDD组原发性胆总管结石发生率显著高于无JPDD组(18.4% VS 8.9%,P<0.01).与未合并JPDD胆总管结石组比较,合并JPDD胆总管结石组ERCP插管成功率无显著性差异(96.1% VS 99.5%,P>0.05),而EST取石成功率明显降低(91.8% VS 99.5%,P<0.05),EST术后创口出血显著增多(11.1% VS 1.9%,P<0.01),其他近期并发症及远期并发症发生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JPDD与原发性胆总管结石的发生相关;JPDD对EST治疗胆总管结石有一定影响;EST仍是治疗合并JPDD胆总管结石的一种相对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