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全方向M型超声评价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左心室收缩同步性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 探讨应用全方向M型超声心动图评价扩张型心肌病(DCM)患者左心室心肌径向收缩运动同步性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21例DCM心衰患者与27例健康志愿者,应用全方向M型超声检测左心室短轴基底段及中间段水平各节段室壁达收缩期最大位移时间,计算各短轴水平经心率校正的室壁达收缩期最大位移时间(Tc)的最大差值(Tc-dif)及标准差(Tc-SD)、间隔-左心室后壁延迟时间(SPWMD)、间隔-左心室前壁延迟时间(SAWMD)、间隔-左心室侧壁延迟时间(SLWMD)、间隔-左心室下壁延迟时间(SIWMD)、前壁-下壁延迟时间(AIWMD).结果 在二尖瓣水平,DCM组的Tc-dif、Tc-SD、SLWMD、SPWMD、SIWMD均大于对照组(P<0.05),在乳头肌水平DCM组的Tc-dif、Tc-SD、SAWMD、SPWMD、SIWMD、AIWMD均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 全方向M型超声能够评价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左心室心肌径向收缩的同步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应用全方向M型超声心动图(OME)评价室性期前收缩患者的左心室整体及局部心肌收缩功能。方法 60例室性期前收缩患者分成两组,A组为30例无器质性心脏病室性期前收缩患者,B组为30例器质性心脏病室性期前收缩患者,应用OME测量期前收缩A组和B组的窦性心搏及室性心搏时二尖瓣环六个位点处的收缩期峰值速度和左心室短轴乳头肌水平六个节段的收缩期心外膜速度(Vepi)、心内膜速度(Vendo)、速度差(ΔV)、心外膜运动加速度(Aepi)、心内膜运动加速度(Aendo)、相对力(F)。结果 (1)期前收缩A组和B组在室性心搏时的二尖瓣环处六个位点收缩期峰值速度与窦性心搏时相比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期前收缩A组室性心搏时左心室乳头肌水平各个节段的Vepi、Vendo、ΔV及Aepi、Aendo、F与窦性心搏相比,均升高(P>0.05);B组室性心搏时左心室乳头肌水平各个节段的Vepi、Vendo、ΔV及Aepi、Aendo、F与窦性心搏相比,均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 OME能够较客观准确地反映室性期前收缩患者在室性心搏时整体心肌功能,而局部心肌功能则与患者本身有无器质性心脏病有关,为...  相似文献   

3.
目的 应用速度向量成像技术(velocity vector imaging,VVI)评价扩张型心肌病(dilated cardiomyopathy,DCM)径向局部心肌收缩功能和同步性.方法 16例DCM患者和20例对照者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脱机分析左室短轴观中6个基底节段和6个中间节段共12个节段的径向收缩期峰值速度(V)、应变(ε)、应变率(SR)、径向速度达峰时间(PTV)、应变达峰时间(PTε),计算12节段的最早与最晚速度达峰时间差值(T-max)及速度达峰时间标准差(T-SD).结果 ①DCM组各节段的V、ε、SR的平均值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相应节段(P<0.01);②DCM组的PTV除乳头肌水平前间隔及后间隔外,其余节段均大于对照组(P<0.05),PTε除前间隔二尖瓣水平、乳头肌水平和后间隔二尖瓣水平、乳头肌水平外,其余节段均显著延长(P<0.05);③DCM组的T-max及T-SD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 VVI能检出DCM患者的左室壁径向运动异常,为评价局部心肌运动提供更多信息.  相似文献   

4.
目的 应用超声斑点追踪成像技术探讨扩张型心肌病(DCM)患者左心室长轴各节段心肌二维应变的变化.方法 对16例经临床诊断证实的DCM患者,获取心尖左室长轴连续三个心动周期图像.应用GE EchoPAC软件分析图像,得到各切面的收缩期整体应变峰值及各节段时间-应变曲线,记录纵向、横向应变的收缩期峰值及其达峰时间.对照组为20例健康体检者,获取左室相同切面超声心动图图像及参数.结果 DCM组各切面的收缩期整体应变峰值、各节段纵向应变峰值、多数节段(16/18)横向应变峰值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多数节段(14/18)纵向应变达峰时间提前(P<0.05);除前壁心尖段和中间段外,DCM组横向应变达峰时间延后,但仅后壁基底段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CM组左室18节段间最大达峰时间差增大(P<0.05).结论 DCM患者左室长轴各节段收缩期纵向应变峰值及多数节段横向应变峰值均明显低于正常人,18节段间最大达峰时间差增大,提示其左室收缩功能明显受损并出现左室收缩不同步.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二维斑点追踪成像(STI)技术的等容收缩期加速度指标在评价急性前壁心肌梗死(AMI)患者左室收缩功能方面的应用.方法:43例患者分别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前和术后72 h内行超声检查,进行常规超声参数LVEDd、LVESd、LVEDV、LVESV及LVEF及左室心肌16节段圆周与径向STI参数等容收缩期加速度的测定.结果:左室射血分数术后明显提高((49±19)% vs (52±18)%,P<0.O5),左室前壁基底段、中间段、心尖段及左室前间隔基底段、中间段、心尖段等心肌梗死节段术后圆周等容收缩期加速度较术前明显提高(P<0.05),左室前壁基底段、中间段、心尖段及左室前间隔基底段、中间段、心尖段等心肌梗死节段术后径向等容收缩期加速度较术前明显提高(P<0.05).结论:PCI术后患者左室收缩功能恢复,表现在圆周、径向的缺血节段等容收缩期加速度增加.二维STI技术定量评价心肌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为评价左室收缩功能提供有价值信息.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应用全方向M型超声心动图技术检测2型糖尿病患者的左心室心肌速度梯度,以了解该技术评价2型糖尿病患者左心室短轴局部心肌功能的可行性。方法正常组50例,2型糖尿病患者50例,存储左心室短轴二尖瓣水平及乳头肌水平心肌运动图像。应用全方向M型超声分析系统,提取各水平前间隔、后间隔、前壁、侧壁、后壁、下壁等节段室壁的M型运动曲线,测量心肌内外膜峰值运动速度及对应的室壁厚度,获得各室壁节段心肌速度梯度。结果 2型糖尿病患者左心室短轴心肌速度梯度均较正常组低,在收缩期和舒张期的二尖瓣水平,前间隔、后间隔、前壁、后壁及下壁在2组间有差异(P<0.05)。在乳头肌水平,前间隔、后间隔和前壁均有差异(P<0.05)。舒张期较收缩期更早出现异常。结论全方向M型超声可以评价左心室短轴局部心肌功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左室型单心室短轴运动情况,评价速度向量成像(velocity vector imaging,VVI)技术估测左室型单心室患儿心室短轴收缩功能的价值.方法 左室型单心室患儿14例(单心室组)及正常儿童14例(对照组)为研究对象,应用VVI技术对主心腔短轴乳头肌水平室壁周向和径向应变及应变率进行分析.结果 单心室组前间隔、前壁、侧壁、下壁、后间隔节段的周向应变较对照组相应节段明显减低(均P <0.05).单心室组前间隔、前壁、侧壁、后壁、后间隔节段的周向应变率较对照组相应节段明显减低(均P <0.05).对照组的室间隔应变及应变率显著高于其余节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心室组各节段的径向应变及应变率较对照组相应节段明显减低,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对照组乳头肌水平各节段径向收缩期峰值应变及应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左室型单心室患儿存在周向和径向收缩功能不全,VVI技术能定量评价左室型单心室短轴节段室壁的收缩功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RT-3DE)评价心肌梗死患者左心室收缩功能及同步性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67例心肌梗死患者(心梗组)及61名健康志愿者(正常组)分别接受RT-3DE、M型超声及二维超声检查,心梗组分为3个亚组,A亚组:左冠状动脉狭窄(n=19)、B亚组:右冠状动脉狭窄(n=28),C亚组:多支病变(n=20)。分析比较3种方法所测以下参数:左心室整体、局部舒张末期容积(gEDV、rEDV),整体、局部收缩末期容积(gESV、rESV),整体、局部射血分数(gEF、rEF);左心室16节段从QRS波起点到最小收缩容积时间的标准差和最大差值(Tmsvl6-SD、Tmsvl6-Dif)。结果 M型超声、Simpson法所测的gEDV、gESV均高于RT-3DE(P均<0.05)。以gEF<55%作为判断收缩功能降低的截断点,M型超声、Simpson法、RT-3DE诊断心肌梗死的敏感度与特异度分别为96%和43%、98%和52%、98%和64%。RT-3DE局部心功能分析:与正常组对应节段比较,A亚组主要为前壁、前间隔,B亚组侧壁、下后壁、后间隔,C亚组绝大多数节段EDV、ESV增加,EF降低(P均<0.05)。心梗组Tmsvl6-SD、Tmsvl6-Dif、Tmsvl6-SD%、Tmsvl6-Dif%均大于正常组(P均<0.05)。结论 RT-3DE能更客观、准确地评价心肌梗死患者的收缩功能及室壁运动同步性,且能逐个节段进行局部定量分析,为临床提供更加全面可靠的参考信息。  相似文献   

9.
应变率显像评价冠心病患者左室功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应用应变率显像(SRI)技术评价冠心病患者的左心室功能,探讨SRI评价左心室功能的临床价值.方法 正常组(A组)30例,冠心病组(B组)30例,测定各组收缩期、舒张早期、舒张晚期的峰值应变率(SRS、SRE、SRA);统计各组左室壁出现的收缩后缩短(PSS)的节段数;检测各节段收缩-舒张转换时间(TCEC).结果 与A组比较,B组缺血节段的SRS、SRE、RSA均显著降低(P<0.05),B组PSS检出率显著增多(P<0.05);与非缺血节段比较,缺血节段TCEC显著延长(P<0.05).结论 SRI为定量、准确评价冠心病患者左室功能提供了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二维斑点追踪技术评价犬缺血心肌局部功能及侧支循环建立的应用价值.方法 10只杂种犬,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LAD)主干建立急性心肌缺血模型.分别于术前、LAD结扎后即刻、30、60、180、240、360 min,采集左心室短轴二尖瓣水平及乳头肌水平二维灰阶动态声像图,QLAB软件分析左心室短轴基底部及乳头肌水平12节段心肌整体收缩期平均峰值周向应变(CS)、径向应变(RS)及左室短轴缩短率(LVFS)的变化.实验结束后行心肌组织氯化三苯基四氮唑(TTC)染色.结果 ①与术前相比,LAD结扎术后30~60 min,左心室短轴缺血节段(前间隔、前壁及侧壁)的心肌应变CS及RS收缩期峰值均显著降低(P<0.05);60 min后CS及RS收缩期峰值均有恢复趋势,但与术前差异仍有统计学意义.非缺血节段后壁及下壁术后部分CS及RS收缩期峰值较术前有所下降(P<0.05),后间隔CS及RS无明显变化.②与术前相比,LAD结扎术后60~360 min,左心室短轴缺血节段(前间隔、前壁及侧壁)的LVFS均显著降低(P<0.05),非缺血节段LVFS均无显著改变.③TTC染色结果显示,左心室短轴心肌梗死节段为LAD供血的前间隔、前壁及侧壁,与CS和RS的结果相一致.结论 心肌应变参数CS、RS能够敏感反映急性心肌缺血的范围、程度及侧支循环建立后局部心肌节段应变的变化.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应用全方向M型超声心动图评价右心室流出道(RVOT)起源室性期前收缩(PVB)患者左心室短轴局部心肌功能。方法 PVB组为RVOT起源PVB患者30例,对照组为30名健康志愿者。应用全方向M型超声系统测量两组窦性心律及PVB时左心室短轴乳头肌水平6个节段收缩期速度达峰时间(Ts)及舒张早期速度达峰时间(Td),评价PVB对局部心肌收缩与舒张功能的影响。结果 PVB组正常窦性搏动时与对照组比较,在下壁、后壁节段,PVB组的Td大于对照组(P<0.01),其他节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VB组正常窦性搏动与PVB时比较,PVB时的Ts、Td均大于正常窦性搏动时(P<0.01)。结论 全方向M型超声心动图所测量的达峰时间能够反映RVOT起源PVB患者局部心肌收缩及舒张功能的异常。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利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RT-3DE)和超声斑点追踪技术(STI)评价正常人和扩张型心肌病(DCM)患者左心室收缩同步性.方法 选取27例DCM患者(DCM组)与29名正常人(对照组)的标准心尖位左室流出道切面,四腔心切面,两腔心切面及实时三维经胸超声心动图,得到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收缩末期容积(LVESV)、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心电图Q波起始点距离16节段和12节段最小容积点时间间隔的标准差(Tmsv16-SD、Tmsv12-SD)及其最大差(Tmsv16-Dif、Tmsv-12Dif).用STI分别测量其左心室心肌各节段心电图Q波起始点到组织速率收缩峰值(Ts-SD)、应变率收缩峰值时间的标准差(Tsr-SD).结果 DCM组左心室心肌的组织速率、应变率及RT-3DE的容积-时间曲线交错紊乱,同步性差;DCM组Tmsv16-SD、Tmsv12-SD、Tmsv16-Dif、Tmsv-12Dif、Ts-SD、Tsr-SD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RT-3DE 和 STI两种方法 均能够评价左心室心肌收缩同步性.STI是通过检测多个心动周期,而RT-3DE则是在同一心动周期检测,更加快速、简便、准确.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应用速度向量成像(VVI)技术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左室各壁的运动速度、应变和应变率的变化,评价VVI技术检测T2DM患者左室室壁运动改变的价值.方法 T2DM患者44例,根据临床糖尿病微血管病变出现与否分为无微血管病变组(A组)21例、合并微血管病变组(B组)23例,以VVI技术测量左室短轴方向各壁的收缩期最大径向运动速度(Vs)、最大切向应变(Smax)及最大切向应变率(SRmax).结果 与A组比较,B组的心尖部各节段及前、后间隔中部Vs明显减低;B组Smax除侧壁、后壁的基底部无明显差异外,余节段较A组均明显减低;B组心尖各壁、后间隔基底段、后壁中段的SRmax明显减低.结论 VVI技术可用于2型糖尿病患者左室室壁运动的分析,是评价室壁运动的一种有效工具.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VVI技术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左心室舒缩功能早期变化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80例正常构型高血压患者(NG组)和45例向心性重构高血压患者(CR组),以80名血压正常者(NC组)为对照。常规超声测定左心室舒张末内径(LVIDd)、室间隔厚径(IVST)、左心室后壁厚径(LVPWT)、射血分数(LVEF)、二尖瓣口舒张期血流频谱E、A峰比值,在VVI条件下采集左心室短轴乳头肌水平二维图像,检测收缩期和舒张期左心室前壁、侧壁、后壁、下壁及前后间隔各节段心肌周向应变和应变率。结果 3组间LVEF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R组E/A比值低于NC组和NG组(P<0.05)。CR组局部心肌收缩期峰值应变、应变率及舒张早期局部心肌应变率均低于NC组和NG组(P<0.05);NG组舒张早期局部心肌应变率低于NC组(P<0.05),收缩期局部心肌应变和应变率与NC组相比未见明显差异(P>0.05)。3组间舒张晚期局部心肌应变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VVI技术可定量评价左心室局部功能,早期发现高血压患者局部心肌的收缩及舒张功能障碍。舒张早期局部心肌应变率减低可能是高血压患者心功能的较早期改变。  相似文献   

15.
心肌速度分布图评价左室局部收缩功能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应用组织多普勒心肌速度分布图(myocardial velocity profile,MVP)对左室短轴方向局部收缩功能进行评价。方法应用MVP对15例健康志愿者、15例高血压性左室肥厚患者和11例室间隔非对称性肥厚型心肌病患者的室间隔和左室后壁短轴方向的收缩功能进行评价。结果高血压组的室间隔和左室后壁收缩期心肌速度梯度(myocardialvelocity gradient,MVG)显著低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差异[(1.8±0.3)vs(3.6±0.4),P<0.001和(1.9±0.2)vs(5.1±1.2),P<0.001]。肥厚型心肌病组的室间隔和左室后壁收缩期MVG显著低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差异[(1.2±0.4)vs(3.6±0.4),P<0.0001和(2.4±0.6)vs(5.1±1.2),P<0.001]。MVG的降低以肥厚型心肌病组的室间隔最为显著,肥厚型心肌病组的室间隔收缩期MVG低于高血压组,具有统计学差异[(1.2±0.4)vs(1.8±0.3),P<0.01]。高血压组、肥厚型心肌病组和对照组室间隔的MVP均呈近似线性,但肥厚型心肌病组心肌各点速度分布较对照组和高血压组明显分散。结论高血压性左室肥厚患者和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左室短轴方向局部收缩功能较正常人减低,MVP能精确地反映心肌短轴上各点在心动周期中的运动速度,并可计算出MVG,可作为一种准确评价左室心肌短轴方向局部收缩功能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XStrainTM技术测定尿毒症心肌病患者左心室局部与整体收缩功能的可行性。方法 将28例尿毒症患者分两组,A组左心室非肥厚12例,B组左心室肥厚16例;C组为正常对照16名。经胸超声心动图采集并存储3个心动周期心尖四腔心、两腔心及三腔心切面二维灰阶图像。采用XStrainTM定量软件进行脱机分析,获得收缩期左心室壁16节段纵向/横向应变及应变率,对16节段应变参数取平均值获得整体纵向/横向应变数据,并对以上参数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6节段心肌收缩期纵向应变及应变率(除中间段后间隔外)、横向应变(除中间段前间壁和后间壁外)、横向应变率为C组>A组>B组(P均<0.05)。尿毒症患者左心室收缩期整体纵向及横向应变较C组明显减低(P<0.05)。结论 XStrainTM技术可清晰显示左心室心肌,评估左心室收缩功能,可用于定量评估尿毒症心肌病患者左心室局部与整体收缩功能。  相似文献   

17.
斑点追踪技术评价肥厚型心肌病左心室肌扭转运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应用斑点追踪技术研究肥厚型心肌病的左心室肌的旋转运动及扭转特征.方法 病例组为24例非对称性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其中室间隔和左心室前、侧壁增厚归为病例组1,室间隔中上部肥厚归为病例组2;正常对照组为48名健康志愿者.采用GE Vivid 7超声诊断仪,采集左心室短轴二尖瓣水平、乳头肌水平、心尖水平二维图像,脱机分析得到不同水平、不同节段的旋转角度、旋转速度及扭转角度,计算舒张早期解旋率.结果 病例组乳头肌水平旋转角度较正常对照组趋向于逆时针方向,且病例组2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尖瓣水平和心尖水平旋转运动三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1、病例组2与正常对照组左心室舒张早期解旋率分别为(0.22±0.11)%/ms、(0.23±0.08)%/ms、(0.43±0.19)%/ms,病例组1和病例组2均较正常对照组降低(P<0.05).结论 肥厚型心肌病不同的表现型其左心室扭转及旋转运动表现不同;应用斑点追踪技术可以准确地评价肥厚型心肌病患者的左心室扭转及旋转运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应用超声斑点追踪成像(STI)评价正常人左室心肌周向收缩功能.方法 35例正常人取二尖瓣、乳头肌及心尖水平短轴连续3个心动周期的二维灰阶图像,使用Qlab 6.0工作站进行脱机分析,系统自动将左室短轴分为前间隔、前壁、侧壁、后壁,下壁、室间隔6段,共计18个节段,将左室壁等分为心内膜下感兴趣区及心外膜下感兴趣区,应用STI技术分析感兴趣区的周向收缩期峰值应变.结果 心内膜层心肌各室壁节段周向收缩期峰值应变均高于心外膜层心肌(P<0.05),尤以前间隔和后壁节段差异更为显著(P<0.01).结论 超声斑点追踪成像技术不受声束角度的限制,可用于评价左室局部心肌的周向收缩功能.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应用实时三维斑点追踪显像(3D-STI)技术评价冠状动脉左前降支(LAD)不同狭窄程度缺血患者左心室心肌局部应变变化。方法 根据冠状动脉造影(CAG)结果将138例临床疑诊冠心病患者分为对照组(34例)和狭窄组(104例),另将狭窄组分为轻度狭窄亚组(A亚组,n=34)、中度狭窄亚组(B亚组,n=36)和重度狭窄亚组(C亚组,n=34)。测量LAD供血区域心肌的应变指标:峰值径向应变(PLS)、峰值面积应变(PAS)、应变显像舒张指数(SI-DI),分析2D-STI及3D-STI测值的相关性。结果 对照组3D-STI的PLS较2D-STI值偏低(P<0.05),相关性良好(r值:0.58~0.76)。A亚组PAS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C亚组全部节段及B亚组前壁中间段及心尖段、前间隔中间段及前间隔心尖段的PAS值减低(P<0.05),C亚组全部节段及B亚组前壁基底段及心尖段、前间隔中间段及前间隔心尖段的SI-DI值减低(P<0.05);与B亚组比较,C亚组的前壁中间段及心尖段的PAS值减低(P<0.05),前壁中间段及心尖段和前间隔心尖段的SI-DI值减低(P<0.05)。结论 3D-STI可有效评估心肌缺血患者左心室局部心肌纤维早期形变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