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 探讨颈内动脉闭塞时颅内动脉侧支循环血流代偿的途径及血供状况。方法 选择单侧颈内动脉闭塞患者29例,应用经颅彩色多普勒超声显像(TCCD)、能量多普勒(CDE)及超声造影检测双侧眼动脉(OA)及颅内动脉;分别根据患侧OA反向血流、患侧大脑前动脉(ACA)的A1段反向血流或压迫健侧颈总动脉(CCA)患侧大脑中动脉(MCA)血流速度降低、压迫患侧CCA同侧大脑后动脉(PCA)的P1段血流速度增高,判断OA、willis环前交通动脉(ACoA)、willis环后交通动脉(PCoA)侧支循环途径代偿。结果 29例患者经TCCD和CDE检查OA均显示清楚,MCA、ACA、PCA完全显示16例(55.2%),另13例(44.8%)行超声造影后均能完全显示。经OA、ACoA、PCoA侧支循环代偿分别29例(100%)、24例(82.7%)、2例(6.8%)。患侧OA血流速度较健侧增高,搏动指数、阻力指数减小(P〈0.05);而患侧MCA、ACA流速较健侧降低(P〈0.05),搏动指数、阻力指数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 TCCD、CDE、超声造影能实时观察颅内动脉侧支循环及血供,为脑血管检查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检测探究偏头痛患者发作间期颅内动脉血流速度的变化。方法:偏头痛患者20例纳入研究,对所有患者发作间期的大脑前动脉(ACA)、大脑中动脉(MCA)和大脑后动脉(PCA)的平均血流速度(Vm)进行检测。将检测结果与《中国成人TCD正常范围的统计学研究》中的数据和标准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本组偏头痛患者发作间期双侧PCA的Vm低于正常人群(P0.05);双侧MCA、ACA的Vm与正常人群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偏头痛患者头痛侧与非头痛侧MCA、ACA和PCA的Vm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偏头痛患者发作间期PCA的Vm较正常人减低,而ACA及MCA平均血流速度与正常人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3.
经颅超声造影在颅内动脉狭窄闭塞性疾病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经颅超声造影在颅内动脉狭窄闭塞性疾病的应用价值。方法 59例患者超声造影前、后分别经颅超声探查颅内动脉及颈内动脉颅内段,比较造影前、后颅内动脉的显示率,总结经颅超声造影在颅内动脉狭窄闭塞性疾病的血流特点,并与MRA或DSA结果对比。结果造影增强经颅彩色多普勒(CE-TCCS)对于大脑前动脉(ACA)、大脑中动脉(MCA)、大脑后动脉(PCA)显示率较常规经颅彩色多普勒(TCCS)明显提高,其中对于MCA(M2段)、ACA(A1、A2段)、PCA(P1、P2段)的显示率与TCCS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1例椎-基底动脉造影前显示率为71.3%(15/21),造影后显示率为100%;CE-TCCS检出3例MCA闭塞,15例MCA狭窄,3例ACA狭窄,2例PCA狭窄;4例颈内动脉颅内段闭塞,7例颈内动脉颅内段狭窄。颈内动脉颅外段闭塞3例和狭窄8例,患者同侧颅内动脉血流灌注减少,血流速度减低。2例MCA狭窄支架置入术后,CE-TCCS显示血流通畅,速度在正常范围,所有结果均经MRA、DSA证实。结论经颅超声造影可以提高颅内动脉的显示率;有助于判断颅内动脉狭窄,也可用于颅内动脉狭窄支架置入术后疗效评价。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颈内动脉(ICA)重度狭窄或闭塞后颈总动脉(CCA)与大脑中动脉(MCA)血流动力学的改变,以及侧支循环开放情况,以提高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对ICA 重度狭窄或闭塞检测的准确性.方法 选择经全脑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证实一侧ICA 重度狭窄或闭塞且双侧CCA 和MCA 正常或狭窄<50 %的患者30 例.全部行TCD 检查,测量双侧CCA 和MCA 的收缩期血流速度(Vs),平均血流速度(Vm)和搏动指数(PI).并与DSA 对比,分析TCD 判断侧支循环的敏感性及特异性.结果 (1)ICA 狭窄或闭塞侧CCA 的Vm 和Vs 均较无病变侧明显降低(P <0.05 ).病变侧PI 较无病变侧明显增高(P <0.05 ).(2)ICA 狭窄或闭塞侧MCA 的Vm 、Vs 和PI 均较无病变侧明显降低(P <0.05 ).(3 )TCD 检测前交通动脉(ACoA)开放占66.7 %(20 /30 ),后交通动脉(PCoA)开放占60.0%(18 /30 ),颈内-外动脉侧支循环开放占43.3 %(13 / 30).与DSA 结果相比较TCD 显示侧支循环的敏感性为90%,特异性为85%.结论 TCD 检查CCA 和MCA 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及侧支循环开放情况对ICA 重度狭窄或闭塞的准确诊断具有重要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应用经颅彩色双功超声(TCCS)评价颈内动脉严重狭窄或闭塞时颅内侧支循环的建立情况。方法采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筛选单侧颈内动脉严重狭窄或闭塞的患者,用TCCS检测颅内主要动脉的血流动力学变化。结果①有前交通动脉参与的侧支循环与中风发生呈负相关,而眼动脉(OA)参与的侧支循环与中风发生呈正相关。②无症状组及有症状组颈内动脉严重狭窄或闭塞的患者患侧大脑中动脉(MCA)的收缩期峰值流速、搏动指数明显低于健侧及对照组。无症状组患侧OA的收缩期峰值流速、搏动指数与健侧及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而有症状组OA的收缩期峰值流速、搏动指数明显低于健侧及对照组。结论TCCS检测颅内主要动脉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可以方便地评价颅内侧支循环状态,对颈内动脉严重狭窄或闭塞患者治疗和预后的判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单侧颈内动脉闭塞时经颈外-眼-颈内动脉侧支循环的彩色多普勒超声特征.方法 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前瞻性检查42例单侧颈内动脉闭塞患者的眼动脉、颈外动脉,并与30例颈内动脉正常的受试者比较,分析侧支循环的超声特征.结果 42条颈内动脉中,40条(95.2%)慢性闭塞由患侧颈外-眼-颈内动脉侧支循环代偿,与健侧和正常组比较,表现为眼动脉逆向血流,峰值后移,峰值血流速度增加,加速时间延长,阻力指数和搏动指数降低(P<0.01).2条急性栓塞(4.8%)由健侧颈内-患侧颈内动脉侧支循环代偿,表现为眼动脉正向血流,血流速度降低,阻力指数和搏动指数降低.结论 颈内动脉慢性闭塞时患侧颈外-眼-颈内动脉侧支循环参与代偿,急性栓塞仅由健侧颈内-患侧颈内动脉侧支循环代偿.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颈内动脉严重狭窄或闭塞时,合并或不合并颅内血管狭窄对侧支循环的影响以及经颅多普勒超声(TCD)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比较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方法:将DSA检查证实的颈内动脉(ICA)严重狭窄或闭塞患者56例分成两组:单纯ICA病变为组Ⅰ29例;合并颅内血管狭窄为组Ⅱ27例.TCD判断侧支循环的标准:(1)、前交通动脉(ACOA)开放:狭窄同侧大脑前动脉(ACA)反向,对侧ACA血流速增快,压对侧颈动脉后狭窄侧大脑中动脉(MCA)血流速度下降;(2)、后交通动脉(PCOA)开放:同侧大脑后动脉(PCA)及椎基底动脉(VBA)血流速增快;(3)、颈外向颈内侧支循环形成:眼动脉或滑车上动脉反向.结果:全部56例患者ACOA和PCOA的发生率(57.14%和60.71%)明显大于OA(25.0%),(P<0.01).组ⅡACOA的发生率(37.04%)较组Ⅰ(75.86%)明显下降,(P<0.01).TCD与DSA比较组Ⅰ的敏感性(96.07%),特异性(94.82%);组Ⅱ敏感性(89.47%),特异性(91.22%),两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代偿血管ACA、PCA、BA的平均血流速(cm/s)分别为(101.0±17.36,91.13±27.75和75.86±24.96)均较无代偿同名血管血流速(61.92±16.84,48.80±13.76和43.69±11.01)明显增快,有显著性差异,P<0.001.结论:颅内侧支循环以Willis环的前交通动脉和后交通开放为主,合并颅内血管狭窄使前交通动脉的开放明显受损;TCD对颈内动脉闭塞患者颅内侧支循环的判断有良好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合并颅内血管狭窄对侧支循环的判断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8.
目的 应用经颅彩色多普勒超声(TCCS)研究头臂动脉型多发性大动脉炎(TA)患者颅内动脉及眼动脉血流动力学的状况.方法 用TCCS检测21例头臂动脉型TA患者颅内动脉[大脑中动脉(MCA)、大脑前动脉(ACA)、大脑后动脉(PCA)]和眼动脉(OA)的血流动力学变化.结果 21例头臂动脉型TA患者患侧MCA、 ACA、 PCA、 OA的血流速度、搏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01).结论 TCCS能较准确地实时评价头臂动脉型TA患者颅内动脉、眼动脉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并可以解释头臂动脉型TA患者的头晕、视物模糊等临床症状,对评估治疗疗效和判断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飞行人员紧张性头痛(tension type headache,TTH)经颅多普勒(transcranial doppler,TCD)检查的血流动力学特点。方法对89例飞行人员TTH患者做TCD检测,观察分析大脑前动脉(ACA)、大脑中动脉(MCA)、大脑后动脉(PCA)收缩峰血流速度(Vs)和舒张峰血流速度(Vd),同时选择90例正常人作为对照组。结果飞行人员TTH患者有先兆偏头痛(MWA)头痛侧和非头痛侧ACA、MCA、PCA的收缩峰血流速度(Vs)和舒张峰血流速度(Vd)与对照组相比,基本上呈现非同步性同向增高或降低,无先兆偏头痛(MWO)亦是如此。发作期痛侧ACA、MCA、PCA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MWA与MWO比较,MWA患者ACA、PCA的Vs和V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发作期与间歇期比较,发作期ACA、MCA、PCA的Vs和V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结论 TCD检测对飞行人员TTH的诊断及治疗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TCD评估大脑中动脉区脑梗死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采用TCD评估大脑中动脉(MCA)区脑梗死后的血流动力学变化。方法对35例经头颅磁共振证实的MCA区急性脑梗死患者(病例组)和30例健康对照组行TCD检查。结果病例组患侧MCA流速低于健侧,两侧MCA流速比值低于对照组,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病例组患侧与健侧大脑前动脉(ACA)流速比值高于对照组,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病例组双侧大脑后动脉(PCA)流速比值跟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所有病例组患侧MCA脉动指数减低(P<0.001)。结论TCD提供的血流动力学参数可以部分反映MCA病变后的侧支循环情况,MCA区脑梗死后侧支循环代偿以ACA为主。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不同级别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颈内动脉系和椎-基底动脉系颅内、外段血管血流动力学变化的特点及相关性。方法 将16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按照高血压分级分为1~3级高血压组,另选正常对照组50名。采用经颅多普勒超声及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分别对各组颈内动脉系颅外段的颈内动脉和颅内段的大脑中动脉、大脑前动脉,以及椎-基底动脉系的颅外段椎动脉2和颅内段的大脑后动脉、椎动脉1和基底动脉的收缩期峰值流速(PSV)、舒张末期流速(EDV)、血管搏动指数(PI)和阻力指数(RI)进行检测。结果 颈内动脉系和椎-基底动脉系均随着高血压分级的增加,PSV和EDV减低,PI和RI增加。颈内动脉系的PSV和EDV在2级高血压组减低,椎-基底动脉系在1级高血压组EDV减低,RI增加。椎-基底动脉系除3级高血压组的颅内段大脑后动脉和颅外段椎动脉2的PI及RI呈负相关外,两系的2级和3级高血压组的颅内、外参数相关均呈正相关。结论 2级高血压患者颈内动脉系PSV和EDV降低,1级高血压患者椎-基底动脉系EDV降低和RI增高。颅内、外血管的血流动力学指标仅在2级高血压以上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急性颈内动脉闭塞后颅内血流动力学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对68例经影像学检查证实急性单侧颈内动脉颅外段闭塞患者,采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检测颅内主要动脉的血流动力学变化.结果 患侧大脑中动脉峰值流速和搏动指数均显著低于健侧(P<0.001).在侧支循环开放中,前交通动脉开放占48.53%(33/68),后交通动脉开放为42.65%(29/68),眼动脉参与的侧支循环占32.35%(22/68),无交通支开放14.71%(10/68).患者颅内侧支循环开放,侧支途径两支以上者、患侧大脑中动脉峰值流速>60 cm/s者,临床预后相对较好.结论 TCD检测颅内主要动脉的血流状况,可以快速方便地评价颅内侧支循环状态,对急性颈内动脉闭塞患者治疗方法选择和预后判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异丙酚和依托咪酯麻醉诱导前后颈总动脉及椎动脉血流动力学改变。方法 选择全麻手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异丙酚组、依托咪酯组,每组30例。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颈总动脉及椎动脉,测量收缩期峰值流速(PSV)、舒张末期流速(EDV)、血流量(BF)、平均血流速度(Vm)、舒张期内径(Dd)、收缩期内径(Ds)等。结果 异丙酚诱导后血压、心率、颈总动脉及椎动脉Dd、Ds、BF降低(P<0.05),而PSV、EDV、Vm无明显变化(P>0.05)。依托咪酯诱导前后各指标除心率外均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 异丙酚较依托咪酯诱导前后颈总动脉及椎动脉BF明显降低、血流动力学改变显著。依托咪酯在稳定血流动力学方面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14.
妊高征患者脑血流变化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检测35例妊高征患者(观察组)及30例正常孕妇(对照组)的大脑中动脉(MCA)、大脑前动脉(ACA)、大脑后动脉(PCA)、椎动脉(VA)、基底动脉(BA)收缩期血流速度(Vs)舒张末期血流速度(Vd)、平均血流速度(Vm)及搏动指数(PI)。结果显示:观察组中的中、重度妊高征患者脑动脉Vs、Vd均高于对照组(P<0.01),并随病情加重逐渐升高。观察组各条脑动脉的Vm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各条动脉PI值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01)。同时观察36例妊高征患者眼底,仅3例中度及6例重度妊高征患者眼底血管有痉挛表现。说明:TCD能检测妊高征患者脑血管痉挛所致血流速度改变,表现为血流速度加快,脑血管舒缩功能降低。TCD能早期提供妊高征患者脑血流动力学资料,避免脑血管病危及孕妇安全。因而可作为妊高征患者预防脑血管并发症的监测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5.
[Purpose]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Action Observational Training (AOT) on cerebral hemodynamic changes, including cerebral blood flow velocity (CBFV) and cerebral blood flow volume (CBFvol) in healthy subjects and stroke survivors. [Subjects] This study had a cross-sectional design. Seven healthy subjects and six patients with a first-time stroke participated in this study. [Methods] All subjects were educated about AOT, and we measured their systolic peak velocity (Vs), mean flow velocity (Vm), pulsatility index (PI), and resistance index (RI) in the middle cerebral artery (MCA), the anterior cerebral artery (ACA), and the posterior cerebral artery (PCA), before and after performance of AOT, using Functional Transcranial Doppler (fTCD) with a 2-MHz probe. [Results] Both healthy subjects and stroke survivors showed significant improvements of Vs and Vm in MCA, ACA and PCA after AOT. [Conclusion] Our findings indicate that AOT increases CBFV in healthy subjects and stroke survivors, because the brain requires more blood in order to meet the metabolic demand of the brain during AOT.Key words: Action observational training, Cerebral blood flow, Functional transcranial Doppler (fTCD)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中度以上狭窄锁骨下动脉窃血综合征(SSS)颅内外动脉侧支循环方式及血流动力学的变化。方法选择中度以上狭窄SSS患者18例,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分别观察其颅内外动脉的彩色血流方向,并行频谱形态分析。结果13例患侧颅内外椎动脉双向血流(其中包括6例基底动脉双向血流),5例患侧颅内外椎动脉反向血流(其中包括1例患侧大脑后动脉的P1段和基底动脉反向血流、2例患侧大脑后动脉的P1段双向和基底动脉反向血流)。结论SSS患者具有三种颅内外动脉侧支循环途径,彩色多普勒超声能准确、实时评价SSS血流动力学改变。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颅外段颈内动脉(EICA)狭窄支架植入术(CAS)治疗前后颅内、外动脉血流动力学的变化.方法 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和经颅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TCCD)分别对38例EICA狭窄患者CAS治疗前、后狭窄局部管径、收缩期峰值流速(PSV)及同侧大脑中动脉、眼动脉PSV、搏动指数(PI)和颅内侧支循环的建立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CAS术后患侧原狭窄处内径较术前明显增宽(P<0.001),仍小于对侧(P<0.001);PSV较术前明显降低(P<0.001),仍大于对侧(P<0.05).CAS术后患侧大脑中动脉、眼动脉的PSV、PI较术前明显增高(P<0.001),与对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侧支循环全部关闭.结论 CDFI与TCCD结合可评价CAS治疗前、后颅内、外动脉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对判断CAS疗效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CAS是治疗EICA狭窄安全而有效的方法,短期疗效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儿童病毒性脑炎急性期脑血流变化特点,探讨脑血流速度变化与患儿病情严重程度和经颅多普勒检测结果与临床短期预后的关系。方法:设病毒性脑炎组和正常对照组。用经颅多普勒动态检测双侧大脑中动脉、前动脉、后动脉的收缩峰流速、舒张末流速、平均流速及动脉指数。将结果进行比较,并对脑炎组进行格拉斯格昏迷量表及按格拉斯格结局量表评分,分析脑血流速度变化与格拉斯格昏迷量表、格拉斯格结局量表和预后的关系。结果:在病情的不同阶段,病毒性脑炎组急性期各颅内大动脉脑血流变化不一致,较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或P<0.01)。病毒性脑炎组双侧大脑中动脉-平均流速及大脑前动脉-脉动指数均与格拉斯格昏迷量表呈负相关(P<0.05)。病毒性脑炎组格拉斯昏迷与格拉斯格结局呈正相关(P<0.01)。双侧大脑中动脉-脉动脉指数与格拉斯结局成负相关。结论:采用经颅多普勒动态检测脑血流速度可作为判断病毒性脑炎病情严重程度的一种方法,经颅多普勒检测结果与病毒性脑炎短期预后有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19.
高度近视眼血流多普勒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高度近视的眼血流动力学变化及其在高度近视病理改变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比观测42例高度近视和30例正常人眼动脉,睫状后动脉和视网膜中央动物的血流速度及阻力指数。结果:高度近视眼的眼动脉,睫状后动脉舒张末期血流速度减低,阻力指数上升,视网膜中央动脉收缩期,舒张末期血流速度明显减低,结论:高度近视患者脉络膜及视网膜存在血液灌注不良,睫状后动脉及视网膜中央动脉血供不足可能是高度近视患者视网膜,脉络膜退行性变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中度以上狭窄锁骨下动脉窃血综合征(SSS)颅内外动脉血流动力学的变化。 方法选择正常成人及中度以上狭窄的SSS患者各15例,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分别观察其颅内动脉[椎动脉(VA)、基底动脉(BA)、大脑后动脉(PCA)]和颅外动脉[椎动脉(VA)、肢体桡动脉(RA)]的彩色血流方向,并测量血流动力学参数。 结果(1)10例患侧颅内外VA双向血流(其中包括6例BA双向血流),5例患侧颅内外VA反向血流(其中包括2例PCA的P1段和BA反向血流),15例患者患侧RA均为单相血流(正常舒张早期为负向);(2)健侧颅内外段VA、RA较患侧平均流速增快且有明显差异(P〈O.05),而与正常人比较流速稍快但无明显差异(P〉O.05);患侧BA较正常人流速降低且有明显差异(P〈0.05)。 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能准确、实时评价SSS颅内外动脉的侧支循环方式及血供状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