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156例急性心肌梗死被分成低分子肝素组(86例)和未应用低分子肝素的对照组(70例),比较其疗效。结果:低分子肝素组梗死后心绞痛、再梗死、左室内血栓形成、病死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出血副作用非常少见。结论:低分子肝素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疗效满意,可靠、安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钙治疗脑梗死的疗效。方法观察35例急性脑梗死应用低分子肝素钙治疗与35例常规治疗神经功能变化比较。结果低分子肝素钙对急性脑梗死疗效明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未见不良反应。结论低分子肝素钙减轻急性脑梗死进展程度,有利于加快患者神经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3.
低分子肝素联合丹红注射液治疗肺栓塞28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联合丹红注射液治疗肺栓塞28例疗效。方法将56例肺栓塞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除常规口服华法林治疗外,治疗组给予低分子肝素和丹红注射液,对照组仅用低分子肝素。结果两组临床疗效分别为92.9%和78.6%,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低分子肝素联合丹红注射液治疗肺栓塞疗效显著,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低分子肝素与降纤酶联合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AP)临床疗效。方法 109例住院UAP患者,随机分3组:常规治疗组36例,使用硝酸甘油、阿斯匹林等药物治疗;低分子肝素组35例,在常规治疗组基础上加低分子肝素治疗;低分子肝素和降纤酶组38例,在低分子肝素组基础上加降纤酶治疗。结果 心绞痛缓解率和心电图改善率,低分子肝素和降纤酶组高于低分子肝素组和常规治疗组,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低分子肝素与降纤酶联合治疗UAP可明显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5.
低分子肝素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2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观察低分子肝素(LMWH)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临床效果,并与对照组比较,低分子肝素的治愈率、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低分子肝素是治疗TIA的一种有效、安全药物。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联合、阿司匹林治疗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156例不稳定型心绞痛的老年病人,随机分为低分子肝素加阿司匹林组、低分子肝素组、阿司匹林组3组,探讨不同治疗方案对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抗凝治疗疗效。结果低分子肝素加阿司匹林组总有效率为95.8%,低分子肝素组80.8%,阿司匹林组58.9%;低分子肝素加阿司匹林组无一例恶化为急性心肌梗死,低分子肝素加阿司匹林组和低分子肝素组疗效明显优于阿司匹林组(P〈0.01),而低分子肝素加阿司匹林组较低分子肝素钠组更有效(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同时合用阿司匹林加强抗凝治疗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显著且安全。  相似文献   

7.
分析已行心脏外科手术的患者120例,按术前2周内是否应用低分子肝素或普通肝素(〉24h)分为低分子肝素组、普通肝素组和对照组。观察各组术中初次给肝素后激活全血凝固时间(ACT)的变化。发现对照组的肝素敏感性指标明湿高于低分子肝素组及普通肝素组。多变量分析示术前应用低分子肝素是影响肝素反应性的因子。提示术前长期应用低分子肝素、普通肝素降低了肝素的敏感性,容易引起肝素抵抗。  相似文献   

8.
2003~2006年,我们分别应用肝素+低分子肝素与低分子肝素治疗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126例,以比较其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对急性心肌梗塞(AMI)后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影响。方法:随机将64例患者分为肝素1组、肝素2组和对照组共3组,均按AMI常规治疗,其中肝素1组加用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每日1次,每次0.4ml,肝素2组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每日2次,每次0.4ml,疗程2周,2周后行24小时动态心电图检查,计算总缺血和缺血总负荷。结果:各组缺血持续时间和缺血总负荷分析为:肝素1组3.4±6.8min;5.2±10.4min·mm;肝素2组2.7±7.2min,4.5±11.2min·mm;对照组9.3±10.8min;15.9±18.2min·mm.肝素1组、肝素2组与对照组比较P值均<0.05。结论:低分子肝素能有效地治疗AMI后无症状性心肌缺血。  相似文献   

10.
低分子肝素钙有抗凝、改善微循环的作用。为了提高低分子肝素钙的生物利用率,一般在脐周皮下注射。但注射后或大或小总会出现淤血。我科2004—2005年共180例患者注射低分子肝素钙后出现皮下出血,我们总结了相关原因及相应措施。  相似文献   

11.
目的 通过对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的后遗症期尿激酶、低分子肝素、华法林治疗与使用低分子肝素加华法林治疗临床观察,探讨深静脉血栓在高原地区的深静脉血栓形成后遗症期的治疗。方法 对1年来收治的36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患者分组治疗。结果 深静脉血栓形成后遗症期经尿激酶、低分子肝素、华法杯和使用低分子肝素加华法林治疗无明显差异。结论 深静脉血栓形成后遗症期的治疗,使用尿激酶不能使患者得到更大的益处。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低分子肝素(low molecular weightheparin,LMWH)与普通肝素(unfractionatal heparin,UFH)在治疗肺血栓栓塞症(pulmonary thromboembolism,PTE)的疗效和安全性差异。方法 将收治的84例肺血栓栓塞症患者,随机分成两组,42例为治疗组,42例为对照组,治疗组应用低分子肝素抗凝治疗,对照组应用普通肝索抗凝治疗,观察其疗效及副作用。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0.5%,对照组总有效率69.1%,副作用出现率治疗组为7.1%,对照组为14.3%。结论 低分子肝素和普通肝素均为有效的抗凝药物,综合副作用和治疗效果考虑,低分子肝索更适合于临床。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低分子肝素与普通肝素在急性心肌梗死重组组织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溶栓前应用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确诊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并具溶栓适应证患者75例,随机分为2组普通肝素组(36例,普通肝素加rt-PA)和低分子肝素组(39例,低分子肝素加rt-PA)。结果低分子肝素组血管开通率与普通肝素组血管开通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不良反应显著低于普通肝素组(P<0.01)。结论急性心肌梗死rt-PA溶栓前应用低分子肝素与普通肝素具有同样的疗效,而其不良反应显著低于普通肝素组。  相似文献   

14.
江顺建  覃从军  俸明芳 《内科》2008,3(2):192-193
目的观察巴曲酶治疗脑血栓形成的疗效。方法48例脑血栓形成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均在发病后6—72h内给药,评价巴曲酶与低分子肝素治疗脑血栓形成的疗效。结果巴曲酶组总有效率(95.83%)显著高于低分子肝素组(75.00%,P〈0.01),神经功能缺损恢复也显著优于低分子肝素组(P〈0.01)。结论巴曲酶治疗脑血栓形成疗效优于低分子肝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方法选择诊断明确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8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44例和对照组44例在以上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观察两组对心绞痛的疗效。结果治疗组临床症状明显改善,心电图缺血ST段下移明显改善,且优于对照组。结论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肯定,安全,优于常规抗心绞痛治疗。  相似文献   

16.
碟脉灵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观察碟脉灵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安全性,采用随机、对照、开放试验,将11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低分子肝素钙组(n=34)、碟脉灵注射液组(n=36)和低分子肝素钙加碟脉灵注射液组(n=40),观察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疗效、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肝肾功能、血常规及心电图,头颅计算机断层成像测定脑梗死最大面积、。结果发现,治疗14天、28天时,低分子肝素钙组和碟脉灵注射液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降低接近(P>0.05),低分子肝素钙加碟脉灵注射液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低分子肝素钙组和碟脉灵注射液组降低更明显(P<0.05和P<0.01)。治疗14天,低分子肝素钙组、碟脉灵注射液组和低分子肝素钙加碟脉灵注射液组总有效率分别为50%、52.7%和67.5%;治疗28天分别为70.6%、72%和87.5%。低分子肝素钙加碟脉灵注射液组疗效优于低分子肝素钙组和碟脉灵注射液组(P<0.01),而低分子肝素钙组与碟脉灵注射液组疗效无显著性差异。低分子肝素钙加碟脉灵注射液组基本痊愈率、显著进步率均高于低分子肝素钙治疗组和碟脉灵注射液治疗组。碟脉灵注射液组和低分子肝素钙加碟脉灵注射液组缺血性心电图的改善优于低分子肝素钙组(P<0.01)。治疗前后三组纤维蛋白原和最大梗死面积无明显改变。用药过程中,患者耐受性好,未发现  相似文献   

17.
低分子肝素具有快速和持续的抗血栓作用,对不稳定心痛(UAP)有一定疗效。已有报道证实低分子肝素治疗可以使冠心病的死亡率和新出现的心肌梗死发生率下降63%[垢建华编译,汪明慧审校,急性冠脉综合征后血栓形成前状态的治疗,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03,11(6):375~376.]。低分子肝素能改善高凝状态,有明显的抗凝及溶栓作用,有利于治疗及预防心肌梗死。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重症感染性休克合并DIC病人早期联合应用低分子肝素、低分子右旋糖酐、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的好转天数、存活率和住院天数。方法收集2003—08/2004—08收住我院急诊内科病房的10例重症感染性休克合并DIC病人的临床资料,采用回顾性分析,以早期联合应用低分子肝素、低分子右旋糖酐、复方丹参注射液病人为治疗组,未早期联合应用上述药物治疗的病人为对照组,观察病人的DIC指标好转天数、存活率和住院天数。结果治疗组病人DIC指标好转天数短,病死率低,住院天数少。结论重症感染性休克合并DIC病人早期联合应用低分子肝素、低分子右旋糖酐、复方丹参注射液对降低病人病死率,提高生存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肝素、低分子肝素是临床常用的一种抗凝药物.近年来研究发现,其还具有多种生物活性和临床用途,包括抗血管生成及抗肿瘤作用等.肝素、低分子肝素可通过改变肿瘤细胞的细胞和分子学环境而干预肿瘤的发展,例如,肝素、低分子肝素具有抗肿瘤细胞增殖作用,抑制血管内皮细胞增殖和抑制血管形成,通过抑制乙酰肝素酶、基质金属蛋白酶等酶的活性及作...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丹红注射液与低分子肝素治疗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方法将62例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予常规治疗,治疗组采用丹红注射液及低分子肝素静脉输注,对照组仅予低分子肝素。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9%;对照组为90.0%,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丹红注射液联用低分子肝素治疗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近期疗效较优于单用低分子肝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