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骨骼肌的肌梭分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肌梭 (MuscleSpindle)是位于脊椎动物骨骼肌中的梭形感受器 ,能主动监测肌肉的状态 ,发出梭外肌纤维在静止和运动时长度、收缩速度和速度变化的信号[1] 。近几十年来 ,许多学者就其电生理、形态学、分布密度展开研究。发现肌梭在肌内的分布与神经分支形式、运动终板的分布、肌纤维型、肌纤维排列方式、肌群的位置等关系密切。本文就肌梭分布的研究现状综述如下。1 肌梭联合体肌梭大多呈单个散在分布 ,但在含有高密度肌梭的肌肉中 ,肌梭往往形成 3种联合体 (conjunctiveforms) ,即首尾相连形成的串联体 (ta…  相似文献   

2.
当人们用扣诊锤扣击肱二头肌时,就会引起同一块肱二头肌收缩,这种反射就称为牵张反射。接受牵拉刺激的感受器就在这块肌肉里面,是一种和一般骨骼肌纤维平行排列的感受装置,叫做肌梭。肌梭  相似文献   

3.
肌梭放电是感觉生理教学中的一个重要实验项目。但目前统编实验指导中所介绍的方法有两个主要缺点。一是肌肉标本和用于引导记录的神经干位于同一浴槽,浸浴标本的任氏液常在两者间形成短路,使记录失败或记录的信号很弱;再者  相似文献   

4.
目的:查滞尺侧腕屈肌尺侧亚部和桡侧亚部的肌梭分布情况,进一步揭示该肌的形态学特征。方法:取10侧人尺侧腕屈肌尺侧亚部和桡侧亚部的各部位肌组织做石蜡切片。经HE染色后采用体视学方法检测肌内肌梭的分布。结果:尺侧腕屈肌肌梭密度尺侧亚部大于桡侧亚部。结论:尺侧腕屈肌尺侧亚部的肌梭密度高于桡侧亚部,推测尺侧亚部对牵张的敏感度应高于桡侧亚部。  相似文献   

5.
成年男性股四头肌肌构筑、神经入肌点和肌梭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成年男性股四头肌肌构筑特征和肌梭分布,测定神经人肌点。方法用大体解剖法解剖并观察测量20具成人男性尸体股四头肌的肌构筑学特征,组织学HE染色法研究5具成人男性尸体股四头肌肌梭分布。结果股直肌、股内侧肌、股外侧肌和股中间肌肌质量分别为(158.7±10.5)、(351.5±66.8)、(521.9±72.6)、...  相似文献   

6.
本文介绍近年来关于梭内肌纤维分类及其神经分布的新见解,并根据游离肌梭的实验说明,支配各类梭内肌纤维的神经轴突受剌激时肌梭感受功能的改变,初步说明各类梭内肌纤维在运动和姿势调节中的可能意义。  相似文献   

7.
观察中缝大核在肌梭传入镇痛中的作用。方法用微电极细胞外记录技术,以大鼠脊髓背角WDR神经元伤害性诱发反应为痛反应指标,观察了损毁中缝大核前后静脉注射琥珀胆碱(SCH)诱发的肌梭传入活动对脊髓背角WDR神经元伤害性诱发反应的影响。结果在34个WDR神经元中,有27个单位的晚串放电被静注SCH诱发的肌酸传入所抑制(占76.67%),5个单位表现为兴夯,2个单位无反应,对有抑制作用的19个单位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8.
1.单个在体活肌梭定位,是深入研究肌梭生理特性所必须的条件。在技术上难度较大,操作也较为精细。国内尚无报道。2.介绍一种较为简单易行,供研究肌梭电生理学特性的活肌梭定位方法。3.在显微镜下直视定位,有待进一步探索。  相似文献   

9.
<正> 肌梭是一种神经末梢装置,目前显示神经末梢的方法大致有:银浸法、氯化金浸染法和美篮超生体染色法三类,但这些方法或是制作过程难,或是因使用的器械不干净而失败;以及受某些药品价格昂贵的限制,等等,笔者介绍此法的优点是:方法简单易行,效果很好,可用任何常用固定液;染色后的切片可以不经脱水透明等处理,就可初步直接在显微镜下检查与选片,当有肌梭时,便继续处理:这样既可节约药品,又可减少操作者接触毒品的机会,其方法如下: ①材料:大小白鼠断头处死,取其腓  相似文献   

10.
以前的研究显示,肌营养不良(M D s)患者可以感知被动运动、体验肌腱振动产生的幻觉运动,并且能对振动刺激颈部和踝部肌腱时产生的摇动反应进行本体感觉调节。以上发现表明,M D s患者的肌梭保留其本体感觉功能。然而,肌梭梭内肌纤维的功能是否保留尚不清楚,换言之,即当肌梭受复合运动驱动时是否仍具有收缩能力。为了回答这个问题,本试验对强化操作法(智力计算和Jendrassik操作法)的效应进行分析,强化操作法通过复合运动驱动提高健康受试者的肌梭敏感性。强化操作法提高了Achilles腱反射的平均振幅(对照振幅的187%±52.9%)和踝部强迫运动肌…  相似文献   

11.
梭状芽孢杆菌性肌坏死又称为气性坏疽或梭状芽孢杆菌性肌炎。是由梭状芽孢杆菌引起的大面积肌性坏死,可有气体或无气体产生,伴严重的毒血症,是一种进展迅速的严重急性感染。通常发生于开放性骨折,深层肌肉广泛挫裂伤,伤口内有死腔和异物存留或伴有血管损伤,以致局部组织血液供应不良的伤病员中,偶尔也发生于择期手术,尤其是下肢、结肠和胆囊手术。  相似文献   

12.
运动终板是支配骨骼肌运动的神经末稍装置;肌梭是感受骨骼肌运动和肢体位置变化的本体感受器。因二者均由神经纤维终末与骨骼肌纤维共同构成的特殊结构,用一般切片 H—E 染色法所制的标本,在光学显微镜下不易区分神经纤维和肌纤维,至于神经终末与肌纤维之间的形态关系则更不易察见,因此需用特殊制片法,才能显示它们的形态结构。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查明人咀嚼肌群肌梭的形态与分布的特征,探讨不同咀嚼肌在咀嚼运动和下颌位置的维持与调节中的不同的作用.方法 对6侧人咬肌、颞肌、翼内肌、翼外肌的肌梭作形态学观察,并用图像分析仪对测量数据进行分析和量化处理.结果 咬肌肌梭密度为32.11个/g,深层肌纤维肌梭密度最高(70.76个/g),且肌梭联合体比例高,浅层纤维以肌腹中央肌梭密度高,两层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颞肌肌梭密度为5.44个/g,前份纤维肌梭密度为7.74个/g,后份纤维肌梭密度为3.78个/g,两部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翼内肌肌梭密度为4.43个/g;咬肌、颞肌、翼内肌肌梭密度之间两两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不同形态的咀嚼肌或同一块咀嚼肌的不同部位肌梭分布不均匀.咀嚼肌肌梭分布与肌纤维型、肌构筑有关.  相似文献   

14.
骨骼肌的肌梭分布与肌内神经分支分布关系的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人骨骼肌的肌梭分布与肌内神经分支分布的关系。[方法 ]用改良的Sihler’s神经染色法 ,观察肌肉的肌内、外神经分支分布 ;HE染色并体视学方法 ,观察肌梭形态及分布特点。[结果 ]胸大肌锁骨部肌内神经分支丰富 ,肌梭密度较高 ,形态复杂 ,以联合体形式存在的比例较高。胸大肌胸肋部的肌腹中部及胸小肌肌腹中部肌内神经分支较中部以外其他部位丰富 ,肌梭密度高于其他部位 ,肌梭形态复杂。 [结论 ]肌梭沿肌内神经分支分布 ,肌内神经分支丰富处密度较大 ,其存在形式更加多样化  相似文献   

15.
针刺条件下单一肌梭传入神经电信号的统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后肢制动不同时期单一肌梭感觉末梢放电活动的改变。方法石膏固定建立大鼠后肢制动模型,雌性大鼠随机
分为后肢制动3 d组、7 d组、14 d组及对照组。用空气隔绝法,观察制动不同时期单一肌梭的自发放电、0.05 mg/ml琥珀酰胆碱
灌流及牵拉至伸长位后肌梭放电活动的改变。结果后肢制动3 d肌梭的自发放电活动和对琥珀酰胆碱灌流的反应明显降低
(分别为P<0.01和P<0.05),制动14 d后伸长位肌梭的传入放电频率降低(P<0.01)。单个动作电位时程也随着制动时间的延长
而显著延长(P<0.01)。结论后肢制动可致肌梭的传入放电活动减少,这可能与肌梭自身收缩特性的改变有关。
  相似文献   

17.
肌梭位于横纹肌中,又称牵张感受器,早在1893年 Ruffini 氏曾经有过比较细致的形态描述,以后的许多研究者又用新的研究技术重新加以探讨,对肌梭的形态及机能获得了一些新知识,但是,也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争论。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PAG在肌梭传入镇冯肿的航有关的神经递质。方法 以大鼠脊髓背角广动力型(WDR)神经元伤害性诱发反应(C-反应)为痛指标,采用细胞外记录单位放电、核团损毁及核团内微量注射药物的方法,观察静脉注射琥珀胆碱(SCH)所诱发的肌梭传入对WDR神经元C-反应的影响。结果 静脉注射SCH可兴奋大多数PAG神经元的自发放电活动,而对WDR神经元C-反应呈明显的抑制作用;损毁双侧PAG腹外侧区后,静脉  相似文献   

19.
中、长期航天飞行会使人体多个器官系统发生一系列病理生理性变化,特别是下肢抗重力肌会出现明显的肌肉萎缩.肌肉萎缩不仅会影响航天员在太空的飞行时间和工作效率,而且还会影响航天员返回地面后的再适应能力.美国、俄罗斯曾在此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也研制了多种防护措施,但由于不清楚失重导致肌肉萎缩的确切机制,这些措施的效果都不尽理想.因此,阐明失重所致肌肉萎缩的发生机制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20.
顶盖前区前核在肌梭传入镇痛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顶盖前区前核(APtN)在肌梭传入镇痛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微电极细胞外记录技术,以大鼠脊髓背角广动力型(WDR)神经元伤害性诱发反应(C-反应)为痛反应指标,观察了损毁APtN前后静脉注射琥珀胆碱(SCh)诱发的肌梭传入活动对脊髓背角WDR神经元C-反应的影响。结果 静脉注射SCh可兴奋大多数APtN神经元,而对WDR神经元C-反应呈明显的抑制作用;损毁双侧APtN后,静脉注射SCh对WDR神经元C-反应的抑制作用明显减弱,抑制率由损毁前的41.26%降至19.99%。结论 APtN在肌梭传入镇痛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