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对急性脑梗塞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评价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对急性脑梗塞的诊断价值及对急性和非急性脑梗塞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对临床怀疑急性脑中风35例患者,进行常规T2WI和DWI检查,并采用盲法进行对照观察。对DWI图像上出现的异常高信号的病变部位进行准确定位,并判断病变部位与临床症状与体征是否相符,对DWI图像上出现的异常高信号与FSE序列T2WI像上的表现进行对照观察。结果:35例在DWI像上均出现异常信号,其中3例是在发病后6h内进行MRI检查,而在常规T2WI像上未显示异常信号;2例是在发病后12h内进行检查,而在常规T2WI像上仅表现稍高信号;10例患者在发病后12~24h内进行检查,20例患者在发病后24-72h进行检查,在T2WI和DWI像上均出现异常高信号;其中8例在FSE T2WI像上表现为多发脑梗塞病灶,而在DWI像上显示为单一异常高信号。在DWI像上诊断急性脑梗塞的敏感性及特异性均为100%。结论:DWI图像比常规T2WI图像对诊断急性脑梗塞有较高的敏感性及特异性,能发现常规T2WI像不能发现的超早期脑梗塞,并能鉴别急性和非急性脑梗塞,故DWI图像在诊断急性脑梗塞具有十分重要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2.
发病在 6h以内的脑梗塞称为超急性脑梗塞。既往超急性脑梗塞的诊断仅限用于高场强磁共振机弥散加权像 (DWI) ,中场强磁共振机DWI诊断超急性脑梗塞目前国内报道甚少。本文总结了中场强磁共振机诊断 8例超急性脑梗塞的资料 ,以期探讨其诊断价值。1一般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 超急性脑梗塞 8例 ,其中男 5例、女 3例 ,年龄33~ 76岁 ,平均 5 0 .4岁。所有病例均行CT检查 ,排除了脑出血 ,并均经随访证实。缺血发作时间定为病情被觉查之时 ,起病时间 :2 .5~ 6h。临床表现 :突发眩晕、恶心、呕吐伴双眼水平向左Ⅲ度眼震 1例 ,昏迷 3例 …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急诊超选择性动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塞的价值和安全性。方法:对12例急性脑梗塞患者经股动脉插管,超选择至闭塞血管后,注入尿激酶行溶栓治疗。结果:颈内动脉闭塞4例,大脑中动脉闭塞8例。完全开通10例,2例部分开通。术后一周复查CT均未见大面积梗塞灶。1例发生术后脑出血。结论:早期超选择动脉溶栓是治疗急性脑梗塞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早期球囊微导管超选择性动脉溶栓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及影响疗效的因素分析。方法选择早期(<6 h)27例脑梗塞治疗与对照组(<24 h、>6 h)75例溶栓疗效对照。结果超早期超选择溶栓疗效:血管再通19例,120 h NIHSS12分21例,出血3例;>6 h<24 h 75例,超选择溶栓疗效:血管再通31例,120 h NIHSS 12分50例,出血12例。结论早期超选择可提高脑梗塞的血管再通,减少治疗中的出血转化。  相似文献   

5.
脑缺血是临床一种致死率和致残率很高的常见脑血管病 ,因血管闭塞致供应区缺血超过一定时限后 ,即发生脑梗塞。近年来 ,对超急性脑梗塞的病理生理研究 ,已经从细胞和分子水平比较深入地阐明了缺血性脑损伤与抗损伤的机制。尤其是缺血性半暗带 (ischemicpenumbra ,IP)概念的提出 ,以及许多治疗脑缺血取得明显疗效的动物实验研究结果 ,为超急性脑缺血的治疗带来了新的活力与启示。随着磁共振成像技术的发展 ,弥散加权成像 (diffusion weightedimaging ,DWI)、灌注加权成像(perfusion weightedimaging ,PWI)对超急性期脑梗塞的检测显示出了…  相似文献   

6.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对急性皮层下脑梗塞的评价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 研究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诊断急性皮层下脑梗塞的准确性以及对急性与非急性皮层下脑梗塞的鉴别诊断。材料与方法 对32例临床诊断为急性皮层下脑梗塞的患者和20例对照者在不同时间内进行常规MRI检查和弥散加权MRI检查,并用盲法进行对照观察。对所有病例的病变部位均按神经解剖进行准确定位并与患者的症状、体征相联系。结果 DWI诊断急性皮层下脑梗塞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分别为97%、95%和96%。32例中有3例常规MRI检查未发现急性梗塞性。另20例常规MRI检查均显示为多发梗塞,而DWI只显示单个急性病灶,且患者的症状、体征与DWI上显示的病灶相符。结论 DWI对诊断急性皮层下脑梗塞有很高的准确性,能发现常规T2WI不能发现的早期脑梗塞,并能鉴别急性与非急性梗塞。  相似文献   

7.
8.
目的:分析0.5T磁共振机的弥散加权像(DWI)对急性脑梗塞诊断的临床价值。材料与方法:计算50例健康志愿者正常脑组织各不同部位的表观弥散系数(ADC)值,并对急性脑梗塞发作后3~12小时的10名患者进行DWI及常规T_1WI、T_2WI、FLAIR及MRA检查。结果:测得正常人额、顶、枕叶脑白质、半卵圆中心、基底节、脑干、小脑半球、脑脊液部位的ADC平均值。对于临床患者,DWI可明确显示急性期脑梗塞病灶,常规T_1WI、T_2WI、FLAIR均不能显示或显示不清。结论:以DWI为主,结合T_1WI、T_2WI、FLAIR及MRA序列能非常准确、可靠的诊断急性脑梗塞。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0.5T磁共振机的弥散加权像(DWI)对急性脑梗塞诊断的临床价值。材料与方法计算50例健康志愿者正常脑组织各不同部位的表观弥散系数(ADC)值,并对急性脑梗塞发作后3~12小时的10名患者进行DWI及常规T1WI、T2WI、FLAIR及MRA检查。结果测得正常人额、顶、枕叶脑白质、半卵圆中心、基底节、脑干、小脑半球、脑脊液部位的ADC平均值。对于临床患者,DWI可明确显示急性期脑梗塞病灶,常规T1WI、T2WI、FLAIR均不能显示或显示不清。结论以DWI为主,结合T1WI、T2WI、FLAIR及MRA序列能非常准确、可靠的诊断急性脑梗塞。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探讨出血性脑梗死(HI)的MRI特征性表现和分型。方法:采用1.5T MR,对50例HI行常规序列扫描(T1WI、T2WI、FLAIR)。必要时行MRA(42例)、增强扫描(4例)及T2*WI(27例)。结果:根据梗死、出血的形态、部位进行MRI分型。Ⅰ型:脑叶HI:22例(44.0%)脑回状、斑片状出血位于皮层和/或皮层下白质。Ⅱ型:脑深部(基底节及丘脑)HI:17例(34.0%);Ⅲ型:小脑HI:14例(28.0%);斑片状、线状出血位于梗塞区内、边缘。混合型(Ⅰ型+Ⅱ型):3例(6%)。T2*WI呈低信号。结论:HI的MRI表现有一定特征性,与脑梗死部位、面积有密切关系。新的MRI分型有助于对HI发生机制的理解,从而指导临床治疗。T2*WI有助于HI的检出。  相似文献   

12.
目的回顾总结静脉性脑梗死MRI及MRV影像表现,旨在提高影像诊断水平。方法对15例静脉性脑梗死的MR表现进行了回顾性分析,其中9例临床治疗后复查MR表现明显好转,临床症状明显改善。15例均行常规MRI平扫,其中9例同时进行MR增强及3DCE-MRV,6例行2DTOF MRV。结果 15例脑内多发病灶9例,单发病灶6例,其中2例脑梗死伴出血改变。15例中发生于额叶4例,顶叶6例,颞叶3例,枕叶1例,小脑1例。静脉栓塞部位11例为上矢状窦,1例直窦及左横窦,1例右侧横窦及乙状窦,2例皮层大脑浅静脉。9例行增强扫描,5例病灶内不规则强化,2例脑膜强化,3例无强化.7例MRV均显示栓塞的静脉血流信号丢失或缺损,3例出现异常静脉侧支或引流静脉异常扩张。结论静脉性脑梗死MR影像表现具有特征性,MRI结合MRV可以作为首选的无创检查方法,对静脉栓塞早期诊断和治疗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3.0T磁共振磁敏感加权成像(SWI)对出血性脑梗死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对430例脑梗死患者行MR的T1WI、T2WI、DWI与SWI扫描,分析T1WI、T2WI、DWI和SWI对出血性脑梗死检出率的差异和SWI对于出血性脑梗死的鉴别诊断价值。结果 SWI检出出血性脑梗死45例,T1WI检出20例,T2WI检出28例,DWI检出31例。结论 SWI较MR常规序列(T1WI和T2WI)和DWI序列可检出更多的出血性脑梗死病例;可早期发现脑梗死中的出血灶,明显优于MR常规序列(T1WI和T2WI)和DWI序列;具有一定的鉴别诊断价值;可作为出血性脑梗死检查的一线方法或常规序列。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评价低场MR扩散加权成像 (DWI)在超急性期脑梗死 (HCI)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起病时间 6h内临床拟诊脑梗死的 12例患者使用 0 .2T磁共振仪行DWI和常规MRI扫描。结果 :DWI诊断HCI 8例 ,DWI阴性 4例 ;常规MRI扫描 2例符合脑梗死诊断 ,10例不符合 ,最终临床诊断为HCI 8例。DWI所见异常高信号区在以后的CT或MR随访中均见明显梗死病灶。结论 :低场DWI在HCI诊断中能得到成功运用 ,且诊断高度准确。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低场磁共振的扩散加权成像(DWI)在超急性期脑梗死诊断上的应用价值。方法:用低场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诊断超急性期脑梗死36例,分析不同时间的影像学特点,并与常规 MRI 平扫进行比较。结果:低场磁共振DWI 能显示所有患者超急性脑梗死病灶,而有11例患者在常规 MRI 平扫上未发现异常,其中7例为发病2 h 内,4例为2~4 h。此外,DWI 还可发现发病1 h 内的脑梗死高信号灶,而且 DWI 显示的病灶范围较常规 T2 WI 显示的范围更大、信号更高。结论:颅脑低场强磁共振扩散成像可以诊断超急性期脑梗死,比 T2 WI、T2 FLAIR 平扫能更早显示病变,在发现病变、确定病变部位、病变范围具有较高的价值,可为临床早期治疗提供可靠的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16.
MR DWI及ADC值在急性脑梗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和表观扩散系数(ADC)在急性脑梗死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临床上拟诊为脑梗死患者186例进行常规MR扫描及DWI检查,根据发病时间分成超急性期(〈6h)、急性期(6~72h)、亚急性期(3~7d)3个组。测定各组梗死灶ADC值及健侧ADC值,并计算相对ADC(rADC)。结果超急性期、急性期、亚急性期梗死灶ADC值均低于健侧相应区域(配对t检验,P〈0.01);超急性期、急性期及亚急性期病例之间rADC有统计学差异(单因素方差分析,F=7.663,P=0.001)。结论DWI在脑梗死超急性期、急性期、亚急性期均具有很高的敏感性,各期梗死灶rADC值有时间相关性,对脑梗死的准确分期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螺旋CT脑血管成像(CTA)技术、MR的DWI序列的成像原理及其对急性期脑梗死的诊断价值。方法:对33例临床高度怀疑急性期脑梗死的患者,先行头颅MR检查,DWI上发现极高信号,然后行头颈部CTA检查,综合分析临床症状和影像学结果。结果:头颈部CTA可精确显示3级以上颅内动脉狭窄的部位、程度、附壁斑块,狭窄血管的供血区与DWI上的极高信号均一致。结论:在急性期脑梗死患者中,DWI的检测很敏感,且具有相对特异性;CTA为病变血管的定位、临床治疗方法的制定及预后初步判断提供了有效的依据。颅脑MR的DWI序列上出现极高信号,应立即进行CTA检查。  相似文献   

18.
MR扩散加权成像对急性脑梗死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评价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 (MRDWI)及ADC图对急性脑梗死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 18例疑有急性脑梗死患者行MRDWI检查并分析其ADC图 ,并与CT及常规MRI进行比较。结果 :常规MRI、DWI及ADC图显示所有 18例脑梗死患者的 42个急性梗死病灶 ,而常规MRI只显示了其中 19个病灶。 18例患者中有 3例于MRI检查前行CT扫描 ,仅1例提示急性脑梗死 ,且为大脑中动脉供血区大面积脑梗死。结论 :MRDWI对于急性脑梗死的诊断明显优于CT及常规MRI,并且能够鉴别急性、亚急性和慢性脑梗死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评价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MRDWI)对急性期脑梗死(发病后6h内)的诊断价值。方法对卒中样起病且发病时间在2h.24h以内、临床高度怀疑脑梗死的18例患者进行DWI和常规MRI扫描。分析比较了早期MR DWI和常规MRI所见。结果MR DWI提示中风的18例患者最终l临床均诊断为急性期脑梗死,常规MRI仅为5例。DWI诊断急性期脑梗死的敏感性为100%,特异性为100%,而常规MRI诊断急性期脑梗死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27.8%和100%。结论DWI对急性期脑梗死的诊断高度准确,其敏感高度明显高于常规MRI。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和灌注加权成像(PWI)在超急性脑梗死诊断及指导临床早期溶栓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56例发病在6 h以内且临床提示处于超急性期脑梗死患者均行急诊MRI检查,扫描序列包括T1WI、T2WI、FLAIR、DWI及PWI,部分病例行MRA检查。结果 56例患者T1WI均未见异常信号,35例患者T2WI、FLAIR发现有轻微异常信号影。56例DWI和PWI均发现异常,但在DWI上显示的高信号急性脑梗死区域与在PWI上显示的脑灌注延长区域不匹配,PWI显示的病灶范围更大。图像后处理显示平均通过时间(MTT)、达峰时间(TTP)均有不同程度的延长,脑血流量(CBF)出现不同程度的减少。结论急诊MRI,特别是DWI和PWI序列对超急性脑梗死患者可以作出准确的诊断,可以安全、迅速、有效地指导临床进行早期溶栓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