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探讨先天性食管闭锁的临床特点及治疗。 方法:回顾性分析食管闭锁患儿18例临床资料,其中5例放弃手术治疗,余13例均行手术治疗。 结果:13例行一期食管气管瘘结扎+食管闭锁切除端端吻合手术治疗的患者中,存活11例,4例发生吻合口狭窄,给予球囊扩张治愈;2例发生吻合口瘘,1例保守治愈,1例再次手术治愈;1例再发气管食管瘘再次手术治愈。死亡2例,分别于术后第3天和第6天死于呼吸衰竭、吻合口瘘及心衰。 结论:早期诊断、并发症的预防和积极处理是提高食管闭锁手术治疗效果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新生儿胃肠穿孔的特点及治疗,提高治愈率。方法 对21例新生儿胃肠穿孔病例进行分析。结果 原发疾病中先天性肠闭锁2例,胃壁肌层缺损3例,坏死性小肠结肠炎3例,先天性巨结肠7例,肠旋转不良2例,特发性穿孔4例。治愈12例,死亡6例,自动出院3例。结论 新生儿胃肠穿孔病因复杂,一旦诊断确定,应尽早手术,早期诊断、早期手术治疗、有效术后管理是提高治愈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总结先天性肠闭锁的诊断和外科治疗要点。方法对我院2001~2005年的先天性肠闭锁100例进行回顾分析。结果100例获得手术治疗的先天性肠闭锁患儿死亡7例,吻合口瘘3例。结论早期诊断、熟练经柔的手术操作及严密、高质量的术后管理是提高成功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SPECT(99mTc-EHIDA)肝胆肠道动态显像检查对婴儿梗阻性黄疸诊断及鉴别诊断的价值,并对婴儿梗阻性黄疸临床治疗方法 进行研究.方法 应用SPECT核素对24例已诊断为梗阻性黄疸的患儿进行肝胆肠道延时动态显像检查,明确临床诊断,鉴别梗阻部位和性质,并经手术及临床治疗证实,同时采取相应不同的治疗.结果 8例肝胆、肠道延时核素显像为胆汁淤滞型黄疸,其中5例因黄疸加重行经套管针胆囊内置管加压冲洗治愈,3例药物治愈.16例为先天性胆道闭锁(肝外型10例、肝内型6例)延时核素检查有肝脏显像,胆囊、肠道不显像.16例先天性胆道闭锁患儿中14例(肝外型10例、肝内型4例)行Kasai手术,术后均有胆汁排出,3例肝外型因胆瘘再次手术均病死,4例肝内型术后病死,手术后存活7例(50%).另外2例肝内型未及手术死于肝衰竭.本组患儿全部行SPECT核素检查,灵敏度为100%、特异度为66.7%、准确性为100%.结论 SPECT(99mTc-EHIDA)肝胆肠道动态显像可鉴别梗阻性黄疸的性质和部位,是安全有效的检查方法 ,有很高的诊断价值.先天性胆道闭锁患儿在适当药物治疗基础上尽早手术,术后亦应相应药物治疗.年龄小于60 d的胆汁淤滞性黄疸患儿先应以相应药物治疗2周,如胆红素升高则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Ⅰ期胃代食管术治疗长段型食管闭锁的疗效.方法 对2008年3月至2013年12月采用Ⅰ期胃代食管术治疗的11例长段型食管闭锁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8例,女3例.入院后行食管造影确诊,其中Ⅰ型2例,Ⅲa型9例.结果 所有患儿均顺利完成手术.9例治愈出院,1例死亡,1例家长放弃治疗.术后6例有严重肺炎,近期吻合口瘘2例.随访6个月至5年,吻合口狭窄3例,均行食管扩张术治愈,轻度胃食管反流6例,均未行抗反流手术,采用少量多餐及体位喂养治疗后症状缓解.结论 新生儿期采用Ⅰ期胃代食管术治疗长段型食管闭锁临床可行,避免了分期手术,缩短了治疗周期,有助于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6.
胆道闭锁诊治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汤绍涛  阮庆兰 《腹部外科》2004,17(3):168-170
目的 分析胆道闭锁诊断、治疗及预后情况 ,探讨胆道闭锁的早期诊断和治疗策略。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近 5年收治的 2 8例胆道闭锁患儿诊断手段、手术年龄、手术方式及术后生存率。结果 胆道闭锁早期诊断率为 1 4 % (4 / 2 8) ,手术时年龄 1 3~ 2 70d ,6 0d以内 4例 (1 4 % ) ;6 1~ 90d 1 3例 (4 6 % ) ;91~ 1 2 0d 8例 (2 9% ) ;1 2 0d以上 3例 (1 1 % )。没有患儿接受肝移植 ,1~ 5年生存率为35 % (9/ 2 5 )。结论 密切观察临床表现、掌握胆道闭锁的影像学特点和及时采用腹腔镜探查可提高胆道闭锁的早期诊断率。完善手术方式、让更多的患儿接受肝移植、开辟新的治疗方法如抑制肝胆管细胞凋亡、抗体及基因治疗可提高胆道闭锁的长期治愈率  相似文献   

7.
何联  彭荣  杨星海 《腹部外科》2009,22(6):358-359
目的探讨运用产前B型超声诊断以达到尽早手术治疗新生儿肠闭锁,提高治愈率。方法回顾性分析近4年共24例产前超声诊断的肠闭锁,产后及时外科干预、早期手术治疗,其中十二指肠闭锁5例,空回肠闭锁18例,结肠闭锁1例。结果24例均在出生后24h内行手术治疗,术后存活21例,占87.5%;19例术后随访6个月~2年,疗效满意。结论手术是治疗新生儿肠闭锁的唯一手段,产前明确诊断,产后及时外科干预尽早手术治疗,可减少并发症,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先天性食管闭锁Ⅰ期根治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 1994年11月至2008年6月收治先天性食管闭锁113例,其中接受Ⅰ期根治术41例,均为Ⅲ型,其中B型38例,A型3例.手术治疗率36.28%(41/113例).手术先行胃造瘘术,后行食管闭锁根治术.结果 术后近、远期死亡6例,死亡率14.63%(6/41例).长期生存35例.2007年以后手术12例全部生存.术后常见并发症包括吻合口狭窄、吻合口瘘.吻合口狭窄行食管扩张术治愈.吻合口瘘5例,放弃治疗死亡2例,再次手术2例,保守治愈1例.结论 手术治疗先天性食管闭锁疗效肯定,吻合口瘘是死亡高风险因子,但不是决定因素.提高手术疗效的关键在于早诊早冶,加强围术期监护.  相似文献   

9.
先天性膈疝的围手术期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新生儿先天性膈疝(NCDH)的围手术期处理。方法对我院自1996—2003年救治20例NCDH进行回顾性分析。患儿是由本院新生儿重症监护(NICU)中心转运,转运前予气管插管保持呼吸通畅。然后进行急诊手术,术后持续用呼吸机支持。结果20例NCDH中有2例死亡,1例术后放弃治疗,17例存活出院。经6个月以上随访,临床和X线胸部检查均提示肺发育良好,心脏、纵隔正常。结论早期诊断和院前处理,适时行膈疝修补术及术后呼吸机支持,是提高NCDH治愈率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ECT对婴儿梗阻性黄疸诊断、及鉴别诊断的价值,对临床治疗方法进行评价。方法:应用ECT核素对22例己诊断为梗阻部位和性质。结果:8例胆道延时,核素显像为胆汁淤滞型阻塞型黄疸。其中5例因黄疸加重行经套针胆囊内置管加压冲洗治愈,3例药物治愈。14例为先天性胆道闭锁(肝外型8例、肝内型6例),有肝胆显像,但肠道不显像。其中12例(肝外型8例、肝内型4例)行Kasai手术,术后均有胆汁排出,4例术后死亡,3例因胆瘘再次行肝门空肠吻合术均死亡,手术后存活5例(35%)。另外2例未及手术者死于肝衰竭。结论:ECT核素延迟显像可鉴别梗阻性黄疸的性质和部位。年龄小于60d的胆汁淤滞性黄疸患儿先应以药物抗感染、保肝、中药、利胆素及地塞米松适量应用治疗2周,如胆红素升高则手术治疗。先天性胆道闭锁患儿应在适当药物治疗尽早手术。  相似文献   

11.
新生儿消化道穿孔3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新生儿消化道穿孔的病因、早期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1990年6月~2005年6月间手术治疗的35例新生儿消化道穿孔的临床特点、穿孔部位、手术方式及转归情况。结果坏死性小肠结肠炎17例,胃壁肌层缺损9例,先天性巨结肠、先天性肠闭锁各2例,肠旋转不良3例,特发性胃穿孔、特发性肠穿孔各1例。第一次手术后治愈25例,死亡8例,2例再次手术治愈。手术治愈率为77.1%。结论早发现、早诊断、早手术可明显降低新生儿消化道穿孔的并发症和病死率。  相似文献   

12.
刘永建 《腹部外科》2008,21(3):171-172
目的探讨急性出血性肠炎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对我院1990年4月-2007年10月收治的32例急性出血性肠炎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治愈25例,死亡7例,误诊11例。死亡率为22%,误诊率为35%。结论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早期诊断、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是治疗急性出血性肠炎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腹腔镜技术在新生儿和小婴儿疾病诊断和治疗中的安全性及可行性. 方法 2001年1月~2007年5月,我们对297例新生儿及小婴儿进行腹腔镜手术治疗.年龄生后2小时~6个月,其中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80例,梗阻性黄疸67例,腹股沟斜疝35例,胆道闭锁31例,中高位肛门闭锁21例,胆汁黏稠21例,先天性膈疝7例,空肠闭锁7例,胆总管囊肿6例,先天性巨结肠5例,十二指肠膜式狭窄5例,肾积水3例,食管裂孔疝2例,食管闭锁2例,肠旋转不良2例,小肠梗阻1例,肠套叠1例,先天性肌性斜颈1例. 结果 诊断性手术胆道造影术67例;操作简单的中小手术如幽门环肌切开术80例,疝囊高位结扎术35例,胆道冲洗术21例,十二指肠膜式狭窄手术5例,肠旋转不良Ladd手术2例,肠套叠复位术1例,肠粘连松解术1例,胸锁乳突肌松解术1例;复杂性大手术如肝门空肠吻合术31例,肛门成形术21例,膈疝修补术7例,肠闭锁肠切除吻合术7例,肝管空肠吻合术6例,长段型巨结肠根治术5例,肾盂成形术3例,食管闭锁2例,食管裂孔疝胃底折叠术2例.无术中大出血、无术中及术后需要输血者、意外损伤及围手术期死亡病例.腹腔镜下完成手术294例,3例胆道闭锁因术中肝门渗血中转开腹手术.术后随访2个月~6年,无明显远近期并发症发生. 结论 腹腔镜技术是诊断、治疗新生儿和小婴儿疾病的安全、可靠的方法,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美容效果满意等优势.  相似文献   

14.
食管癌目前已成为我国主要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和病死率逐年增加,发病原因多而复杂。早期食管鳞状细胞癌是指局限于食管黏膜层的鳞状细胞癌,而侵犯到黏膜下层的鳞状细胞癌属于浅表性食管癌。随着内镜检查的普及和技术的进步,早期和浅表性食管鳞状细胞癌的诊断率不断提高,目前内镜下治疗的方法主要有内镜下切除和非切除治疗,其中内镜下切除治疗主要有内镜下黏膜切除术、内镜下黏膜剥离术等,相对于手术治疗,内镜下切除治疗具有安全、创伤小、操作简单、并发症少等优点,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但对于淋巴结转移风险较大的患者,若行内镜下治疗后,建议术后密切随访。随着针对较大病变的内镜下隧道式黏膜下剥离术等技术的开展,内镜下治疗将会为早期食管肿瘤的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5.
婴儿阻塞性黄疸的腹腔镜早期干预与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胆道探查对婴儿阻塞性黄疸的诊断和治疗价值.方法 对56例经内科保守治疗2周血清胆红素水平无明显下降的阻塞性黄疸婴儿进行胆道探查及胆道造影,并对诊断明确的非先天性胆道闭锁患儿予以胆道冲洗.结果 本组56例婴儿经腹腔镜胆道探查及胆道造影后均明确诊断,其中浓缩胆栓综合征12例(21%),胆管发育不良4例(7%),胆道闭锁40例(72%).16例非先天性胆道闭锁患儿经胆囊造瘘、胆道冲洗后病情好转,黄疸消退,随访6~42个月,均恢复良好无复发.结论 利用腹腔镜早期干预阻塞性黄疸患儿可以对疾病进行早期的诊断和治疗,具有较高的临床实用价值.对浓缩胆栓综合征及先天性胆管发育不良患儿,可以在镜下造影明确诊断后行胆囊造瘘及胆道冲洗,以减轻胆汁淤积对肝脏的进一步损害;对胆道闭锁患儿可以争取到早期手术的时机.  相似文献   

16.
17例先天性膈疝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17例先天性膈疝的外科治疗经验,以提高治愈率。方法回顾性分析17例先天性膈疝的诊断与治疗资料。结果全组17例患儿中,14例(占82.4%)痊愈,3例(占17.6%)死亡。结论正确诊断、早期急诊手术和术后精细护理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食管憩室的诊断、手术适应证、手术方式和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 1991年9月至 2 0 0 4年 4月收治食管憩室 10例的临床资料、手术方式和临床疗效。结果 全组咽食管憩室 4例 ,中段食管憩室 5例 ,膈上食管憩室 1例。合并食管癌 2例 ,食管功能性疾病 2例 ,憩室癌变 1例 ,食管支气管瘘 1例 ,全部行手术治疗 ,术后早期无严重并发症和手术死亡 ,10例随访 2月~ 13年 ,远期疗效优良率 10 0 %。结论 食管憩室是一种少见的食管良性疾病 ,食管吞钡是主要的诊断方法。因常合并其它疾病 ,有症状的食管憩室大多需手术治疗。手术应注意对合并疾病和憩室病因的处理 ,防止术后憩室复发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食管癌术后胃排空障碍的诊断及治疗。方法对我院于2007年6月至2008年6月间5例食管癌术后胃排空障碍病例的诊断及治疗作回顾性分析。结果1例经保守治疗后出院,4例确诊为机械性胃排空障碍,经手术解除梗阻后治愈出院,术后无严重并发症。结论食管癌术后胃排空障碍根据临床表现、影像学及胃镜检查可确诊,早期鉴别诊断可采用胃排空放射性核素显像。确诊机械性胃排空障碍均必须作外科手术治疗才可以达到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