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分析胸段食管癌淋巴结转移规律,探讨肿瘤外科淋巴结清扫范围。方法 回顾性分析217例经“三野”淋巴结清除根治术的食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全组淋巴结转移病例占62.6%,转移率11.38%,淋巴结“跳跃性转移”率为5.5%。胸上、中、下段食管癌颈部、胸部纵隔和腹腔淋巴结转移率分别达到31.7%、21.9%、9.75%、21.2%、30.5%、12.7%和12.1%、15.6%、34.5%。影响淋巴结转移的因素为肿瘤浸润深度,分化程度及有无淋巴管浸润。与肿瘤长度关系不大。结论 胸段食管癌表现上下“双向性”转移和跳跃性转移的特点,应常规行“三野”淋巴结清扫术,以提高患者5年生存率。  相似文献   

2.
3.
胸段食管癌100例淋巴结转移的规律性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3  
目的:探讨胸段食管癌淋巴结转移规律性。方法:2000年3月--2001年6月,采用右后胸、颈、腹三切口施行三野淋巴结清扫食管癌根治术治疗胸段食管癌100例。结果:医院内无手术死亡。全组病人淋巴结转移率54%,颈、纵隔、腹腔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31%、34%、26%,颈淋巴吉转移率与原发肿瘤浸润深度无明显相关。在颈淋巴结转移中,双侧颈喉返神经旁淋巴结转移明显于锁骨上区淋巴结。结论:①胸段食管癌易发生纵隔、颈部、腹腔淋巴结转移;②胸段食管癌浸润早期即可发生颈淋巴结转移;③颈淋巴结清扫对胸段食管癌术后准确分期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电视胸腔镜辅助食管癌切除术效果评价(附7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电视胸腔镜辅助(VATS)食管癌切除手术方式效果。方法 1998至2003年采用VATS辅助行食管癌切除术7例,均为上段食管癌,肿瘤长度3cm~8cm。手术分三步:VATS下经右胸游离食管及肿瘤、清扫淋巴结;经上腹部切口游离胃;行颈部食管胃吻合。结果 手术时间120~180分钟,平均150分钟;术中胸腔出血50~100ml,无手术并发症,均痊愈出院。结论 电视胸腔镜辅助食管癌切除具有不开胸、心肺功能影响小、胸壁完整、术后病人咳嗽排痰有力、肺内并发症少;颈部吻合无胸内吻合口瘘之虑等优点。对于胸上段食管病变、需在颈部吻合食管胃的患者优为适用。  相似文献   

5.
刘超  葛红  买玲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2013,20(13):1025-1029
目的:探讨胸段食管鳞癌的淋巴结转移规律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研究2009-06-2012-04我院胸外科收治1 630例食管癌患者的手术及术后病理资料,分析其淋巴结转移规律及影响因素。结果:全组共清除5 273组淋巴结(共16 373枚),淋巴结转移率33.31%,淋巴结转移度8.15%。多因素分析显示,肿瘤部位、肿瘤分化程度、肿瘤长度及T分期均与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而年龄和性别与其无关,P>0.05。不同部位肿瘤存在双向转移及跳跃转移。胸部各段食管癌间,颈部淋巴结的淋巴结转移率和淋巴结转移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8.786和14.179,P值分别为0.012和0.001;腹腔淋巴结的淋巴结转移率和淋巴结转移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32.936和66.490,P值均<0.01。结论:肿瘤部位、分化程度、肿瘤长度和T分期是淋巴结转移的影响因素。胸段食管癌发生跳跃转移的概率较高。肿瘤部位不同,向颈部及腹腔淋巴结转移的趋势亦不同。应综合考虑这些影响因素及淋巴结转移的规律,以选择合适的综合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口底鳞癌影响颈淋巴结转移的局部因素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83~1998年治疗的65例口底鳞癌患者,分析肿瘤部位、直径、口腔侵犯、病理分化与颈部淋巴结转移及预后的关系。结果:65例患者的颈部淋巴结转移率为46.2%(30/65),颏下、颌下区(I区)淋巴结转移占96.6%(29/30)。前口底肿瘤45例,后口底肿瘤20例,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62.2%和40.0%(P=0.096);肿瘤直径在3厘米以上与以下,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59.5%和21.7%(P=0.003);侵犯舌与未侵犯舌,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46.8%和44.4%;侵犯牙龈与未侵犯牙龈,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60.0%和42.0%;低分化鳞癌与中、高分化鳞癌的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76.5%和42.1%(P=0.018)。65例患者五年生存率为46.4%,其中无淋巴结转移者五年生存率为6114%,有淋巴结转移者为28.9%(P=0.0013)。结论:口底鳞癌局部因素中,肿瘤直径大于3厘米、侵犯舌及牙龈、病理为低分化鳞癌的有较高的颈淋巴结转移率,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食管胃交界部癌(carcinoma of esophagogastric junction,CEJ)发生腹腔及胸腔纵隔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以指导是否清扫胸腔纵隔淋巴结.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分析行食管胃交界部癌根治术的217例患者,分析术前胃镜及术后病理检查结果.结果 淋巴结转移阳性数目是发生胸腔纵隔淋巴结转移独立的危险因素,且淋巴结转移数目每增加1个,纵隔淋巴结发生转移风险增加34.0%(OR=1.340,95% CI:1.090 ~1.648;P=0.006);脉管瘤栓(OR=5.83,95% CI:1.65~20.62,P=0.006)、浸润深度T(OR=2.35,95% CI:1.30~4.24,P=0.005)和上侵食管长度(OR=1.29,95% CI:1.02~ 1.63,P=0.033)是发生腹腔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而且上侵及食管每增加1 cm,发生腹腔淋巴结转移的风险增加29.0%.结论 浸润深度越深、存在脉管瘤栓且上侵及食管越多的食管胃交界部癌患者发生腹腔淋巴结转移的风险越高.淋巴结转移数目越多,纵隔淋巴结发生转移的风险加大.  相似文献   

8.
陶文虎  于在诚 《癌症进展》2006,4(2):157-162
食管癌预后差,易早期出现淋巴结转移。肿瘤发生淋巴结转移与肿瘤的淋巴管生成及淋巴管生成因子的表达有关。肿瘤进展过程与淋巴管生成有关。近年来,关于食管癌淋巴管生成及淋巴结转移的研究逐渐成为食管癌相关研究的热点。现将食管癌淋巴管生成方面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9.
鼻咽癌颈淋巴结转移的生物学基础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鼻咽癌是一种亲淋巴系统转移的恶性肿瘤,颈部淋巴结转移率可高达78.9%,并与预后密切相关,故研究鼻咽癌颈淋巴结转移的生物学机制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目前已进行的研究发现鼻咽癌的颈淋巴结转移与细胞黏附机制、基质金属蛋白酶、肿瘤血管生成、肿瘤细胞基因改变及EB病毒编码膜潜伏蛋白等几方面因素有密切关系,但其确切机制仍未阐明。探究鼻咽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生物学机制可以为临床工作治疗淋巴结转移提供理论指导,从而为进一步提高鼻咽癌的疗效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10.
直肠癌淋巴结转移相关影响因素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直肠癌淋巴结转移的规律,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对1992~2005年手术治疗的918例直肠癌的资料进行分类整理,分析其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结果:肿瘤所在部位与淋巴结转移无明显关系(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得出相关因素与淋巴结转移的密切程度依次为:分化程度〉浸润深度〉侵犯肠管周径〉大体类型,分化程度是影响淋巴结转移的最主要因素。结论:直肠癌淋巴结转移与患者年龄、肿瘤大小、侵犯肠管周径、浸润深度、分化程度、大体类型、生长方式相关,其中肿瘤的分化程度是影响淋巴结转移的最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近年来虽然食管鳞癌的治疗方法在不断改进,但是其预后仍然较差.淋巴结转移情况是影响预后的因素之一,本研究旨在探讨胸段食管鳞癌孤立淋巴结跳跃转移的分布情况以及淋巴结跳跃转移对食管鳞癌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01-01-2013-12-31就诊于山东大学附属山东省肿瘤医院的62例手术切除的胸段食管鳞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建立数据库.选取年龄、性别、肿瘤长度、肿瘤部位、T分期、分化程度、清除淋巴结数、术后治疗方法等临床特征因素,应用寿命表法计算患者术后总的1、3、5年生存率,用Kaplan-Meier法计算患者累积生存率,并绘出生存曲线,组间比较用Log-Rank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Cox模型分析.统计分析采用SPSS 17.0软件包进行分析.结果 全组患者有淋巴结跳跃转移31例,转移率为50.0%.其中中段及下段发生跳跃转移数分别为26例(83.9%)和5例(16.1%).生存分析显示全组中位生存时间和5年生存率为43.7个月和26.0%.伴随跳跃转移者中位生存时间及5年生存率为33.6个月和16.0%,无跳跃转移中位生存时间及5年生存率为51.9个月和35.0%,P=0.036.单因素分析发现,淋巴结跳跃转移(P=0.005)和术后治疗方式(P=0.037)影响预后;多因素分析表明,淋巴结跳跃转移(P=0.039,HR=1.793,95%CI:1.031~3.120)是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跳跃转移在胸段食管癌中常见,淋巴结跳跃转移是食管鳞癌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经左胸后外侧路径手术和Ivor-Lewis手术治疗胸中段食管癌的疗效。方法选择210例胸中段食管癌患者,根据手术路径的不同分为左胸切口组(75例)和Ivor-Lewis组(135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淋巴结清扫数、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胸腔引流量、住院天数、术后并发症等。结果 Ivor-Lewis组淋巴结阳性率为(4.99±1.08)%,与左胸切口组的(5.24±1.2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左胸切口组手术时间和住院天数短于Ivor-Lewi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术中出血量少于Ivor-Lewi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vor-Lewis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为22.96%,与左胸切口组(20.0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手术方法各有优点和弊端,临床工作中应综合考虑肿瘤的大小、位置、扩散程度及患者的承受能力,决定最佳手术入路。  相似文献   

13.
胸段食管癌放疗靶区外淋巴结转移规律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胸段食管癌的淋巴结转移规律及其放疗靶区外淋巴结转移的概率。方法:对首程行颈、胸、腹三野淋巴结清除根治术的胸段食管鳞癌患者651例,进行,临床病理资料分析。分析各段食管癌放疗靶区外淋巴结转移的概率。结果:胸上、中、下段食管癌淋巴结转移率颈部分别为43.2%(35/81)、27.2%(129/474)和7.2%(7/97),上纵隔分别为30.9%(25/81)、23.40%(111/474)和9.3%(9/97),中纵隔分别为13.6%(11/81)、29.1%(138/474)和30.9%(30/97),下纵隔分别为1.2%(1/81)、3.8%(18/474)和17.5%(17/97);腹部分别为11.1%(9/81)、24.5%(116/474)和52.6%(51/97)。胸上、中、下段食管癌总放疗靶区外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27.2%(22/81)、40.7%(193/474)和40.2%(39/97)。食管癌放疗靶区外淋巴结转移率与病变长度(x^2=7.093,P=0.029)、T分期(x^2=17.330,P=0.001)呈正相关;与肿瘤分化程度呈负相关,x^2=14.969,P=0.001;与病变部位无相关性,x^2=5.421,P=0.066。结论:胸段食管鳞癌淋巴结转移具有上下双向转移和跳跃性转移特点。以病变上下两端各扩大5cm为放疗靶区,靶区外有较高的淋巴结转移率,值得今后设计食管癌放疗靶区的注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胸上段食管癌根治性放疗后复发的外科治疗方法和并发症防治。方法:回顾分析25例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术中探查结果,采取不同的外科干预措施。其中经颈右胸腹三切口食管癌根治、一期胃代食管颈部吻合术9例,单纯食管癌切除、颈部食管外置4例,食管癌切除、颈部食管外置、二期胸骨后径路消化道重建12例(其中胃代食管11例,结肠带食管1例)。结果:围手术期无死亡病例。二期消化道重建后颈部吻合口瘘发生2例,经换药后治愈。喉返神经损伤1例。肺部并发症发生4例,其中肺部感染2例,肺不张1例,呼吸衰竭1例,均治愈。心律失常3例,其中快速房颤2例,频发室早1例,均治愈。随访期间,2例出现吻合口狭窄,经扩张后缓解。随访1年存活率为68%(17/25),3年存活率为44%(11/25)。结论:选择合适的外科治疗方式和有效防治心肺并发症,能改善上段食管癌根治性放疗后复发患者预后,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胸段食管鳞状细胞癌术后淋巴结(lymph node,LN)转移患者预后影响因素及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1月-2014年3月收治的胸段食管鳞状细胞癌根治术后LN转移患者共411例临床资料,对预后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进一步采用倾向性得分匹配法配对后确定最佳治疗策略.结果:入选患者随访...  相似文献   

16.
吴凤鹏  高献书 《现代肿瘤医学》2006,14(10):1309-1312
食管癌的浸润转移过程涉及到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的失衡性调节、黏附分子的介导、肿瘤血管的形成、细胞外基质和基底膜的降解等多个方面,对其分子机制的研究将为食管癌的诊断和治疗开辟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食管癌淋巴结转移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 791例手术治疗的食管癌患者临床病理资料,分析淋巴结的转移规律及特点。结果:1 791例食管癌患者的淋巴结转移率为35.18%,淋巴结转移度为8.33%。基底细胞样鳞癌及腺鳞癌的淋巴结转移率及转移度与鳞癌无明显差异(均P>0.05),而腺癌及神经内分泌癌的淋巴结转移率及淋巴结转移度明显高于鳞癌(均P<0.05)。肿瘤分化、病变长度、T分期及是否有脉管癌栓是淋巴结转移率的独立影响因素(均P<0.05),并且肿瘤分化、T分期及是否有脉管癌栓是影响N分期的独立影响因素(均P<0.05)。上段食管癌的颈部淋巴结转移率要高于中、下段食管癌(P=0.002),而纵隔及腹腔淋巴结转移率在不同部位之间无显著性差异(均P>0.05)。结论:肿瘤分化、T分期及是否有脉管癌栓是影响食管癌淋巴结转移率及N分期的重要因素;上段食管癌更容易发生颈部淋巴结转移;无论肿瘤位置都应加强对腹腔淋巴结的清扫。  相似文献   

18.
19.
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具有高度侵袭性和转移性,早期易发生转移,预后差,是世界范围内常见的癌症之一。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lncRNA)作为转录调控因子,可以调控多种基因组过程和细胞过程,如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等。lncRNA也被证明参与调节与肿瘤转移相关的信号通路。已有大量研究试图揭示lncRNA在食管癌发生和转移中的重要作用。本文着重强调lncRNA在表观遗传学、基因表达水平以及作为竞争性内源性RNA途径的作用,综述lncRNA在ESCC转移中的研究进展,对于ESCC患者的预后监测和靶向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D2-40标记食管鳞癌淋巴管浸润(LVI)的临床病理意义。   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107例食管鳞癌D2-40蛋白表达并观察淋巴管受肿瘤细胞浸润的情况, 分析其与食管鳞癌临床病理因素之间的关系, 观察患者总生存期。   结果   食管鳞癌组织LVI阳性组淋巴结转移率70%, LVI阴性组淋巴结转移率21%, LVI阳性组转移率高于阴性组, 多因素分析显示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01)。LVI阳性组中位生存时间为26个月, LVI阴性组中位生存时间43个月, 单因素分析显示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 多因素分析显示LVI不能成为食管鳞癌术后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62), 淋巴转移(P=0.031)、临床分期(P=0.019)和肿瘤残留(P=0.026)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   D2-40标记的LVI可以预测食管鳞癌患者的淋巴结转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