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外周血干细胞采集过程中不良反应的预防和处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外周血干细胞采集过程中出现不良反应的预防和处理.方法对24例患者或供者,使用CS-3000 Plus血细胞分离机采集外周血干细胞,对采集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进行观察和分析.结果每例采集2~3次,共58次,出现不良反应14次(24%),其中以枸橼酸盐毒性反应最多(13次),发热反应1次,经采取相应处理措施后,不良反应消失.24例均能采集到足量的单个核细胞,顺利完成移植.结论外周血干细胞采集过程中可能出现不良反应,以枸橼酸盐毒性反应最多,处理不当,采集难以顺利进行.为确保采集成功,必须做好采集前准备、控制处理血液总量(终点量值)、全血流速及抗凝剂比例,并注意预防和及时处理.  相似文献   

2.
23例外周血干细胞采集过程中不良反应及其预防处理措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詹廷西  谭兵  张国珍 《重庆医学》2008,37(12):1329-1330
目的探讨外周血干细胞采集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及其预防处理措施。方法对23例患者或供者,使用MCS 血细胞分离机采集外周血干细胞,对采集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进行观察、分析和处理。结果每例采集1~2次,共44次,出现不良反应24次(54.55%),其中枸橼酸盐毒性反应15次,血流通路障碍6次,低血容量反应1次,回输过快反应1次,微量渗血1次。采取相应处理措施后,不良反应消失,23例均能采集到足量的单个核细胞和CD34 细胞。结论运用MCS 血细胞分离机采集PBSC总体上是安全的,但不良反应时有发生,其中以枸橼酸盐毒性反应最多。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治疗性血浆置换(TPE)治疗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采用Baxter公司生产的CS-3000Plus血细胞分离机对16例确诊为,TTP的患者进行96例次TPE,观察其临床症状,血红蛋白(HGB)、血小板(PLT)、尿蛋白、。肾功能、血清间接胆红素(IBIL)等检测指标及TPE中的不良反应。结果14例(87.5%)患者临床症状缓解,HGB、PLT、尿蛋白、肾功能和IBIL恢复正常。96例次TPE出现枸橼酸盐中毒38例次,占39.5%;低血容量反应3例次,占3.1%;过敏反应4例次,占4.2%。结论TPE是治疗TTP的有效方法,TPE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主要有枸橼酸盐中毒、低血容量反应、过敏反应等。TPE过程中密切观察和对症处理,能减少不良反应,确保TPE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外周血干细胞采集时的全程监护及对不良反应的处理。方法对2 655例次外周血干细胞捐献者从干细胞动员开始进行心理护理,并对干细胞采集过程中所出现的ACD中毒、精神紧张、低血容量综合征等不良反应等进行合理处理,并注意保持静脉通畅。结果2 655例次干细胞捐献者出现不良反应536例次,总发生率为20.19%。其中,ACD中毒反应507例次,发生率为94.59%。且通过对各种不良反应施行积极有效的处理,均顺利地完成了干细胞的采集。CD34+细胞总量为3.0~8.6×106/kg。结论对外周血干细胞采集者施行全程监护,并及时处理不良反应,对保证干细胞采集质量、减轻病人痛苦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机采血小板过程中献血者构橼酸盐反应情况。方法;通过对本中心2008年1~12月,在1236名献血者中发生枸橼酸盐反应情况的现察,按性别和循环血量不同分别应用列表的方法来对比分析。结果:1236名献血者中出现枸橼酸盐反应198例,其中女性反应率为28.0%,男性反应率为8.3%;循环血量<2 000 ml,反应率为7.7%;循环血量2 000~2 500 ml,反应率为13.6%;循环血量2 500~3 000 ml,反应率为19.7%;循环血量>3 000 ml,反应率为28.1%。结论:采集时间越长,循环血量越多,输入体內抗凝剂越多,越易出现枸橼酸盐反应;且补钙可迅速缓解枸橼酸盐的毒性反应。  相似文献   

6.
李娟 《甘肃医药》2012,(2):157-158
枸橼酸盐反应是机采献血过程中最为常见的献血反应,抗凝剂中所含的枸橼酸与离体血液中的钙离子结合,形成难解离但可溶的螯合物,从而达到抗凝目的。但在血液还输过程中,枸橼酸盐不断进入到献血者体内,与体内的钙离子结合,使血清钙离子浓度下降,引起枸橼酸盐反应。本文介绍1例机采血小板捐献者枸橼酸盐反应的一般情况。  相似文献   

7.
本文检测了肝素、草酸盐、枸橼酸盐、EDTA钠四种抗凝剂对正常人外周血单核细胞得率、纯度、细胞活性及趋化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四种抗凝剂之间对单核细胞得率、纯度、细胞活性影响无显著差异(P>0.05);肝素、草酸盐、EDTA钠组单核细胞趋化距离大于枸橼酸盐组(P<0.01);肝素、EDTA钠组趋化单核细胞数高于草酸盐及枸橼酸盐组(P<0.05)。提示在测定单核细胞趋化性时,以采用肝素、EDTA钠作为抗凝剂为宜。  相似文献   

8.
随着输血事业的发展,机采血小板的需求量逐渐上升.但采集过程中献血者发生枸橼酸盐反应的情况时有发生.现总结本站献血者发生枸橼酸盐反应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血细胞分离机在外周血造血干细胞采集中各类报警/故障的发生原因及处理方法。方法:对我院1998年7月至2006年10月进行的159例222次外周血造血干细胞采集过程进行研究,观察各类报警/故障的发生率及分析其发生可能的原因。结果:159例222例次的外周血造血干细胞采集中出现各类报警/故障共计68例次(30.6%),其中1例次(1.5%)出现严重故障需终止采集,余67例次(98.5%)经有经验的操作人员处理后解除,外周血造血干细胞采集顺利进行,采集的单个核细胞数均达造血干细胞移植的要求。结论:血细胞分离机在外周血造血干细胞采集中会出现报警/故障,但绝大多数可由有经验的操作人员自行排除,不影响采集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骨髓血干细胞采集及肝内移植过程中故障的应对。方法对20例患者于髂骨上棘穿刺采集自体骨髓,采用过滤、沉淀等方法获得含干细胞的骨髓血,经与门静脉插管相连的皮下药盒注入,对出现故障的进行观察和分析。结果每例采集和注入3次,共60人次,出现故障6人次(10%),其中导管堵塞最多见(3人次);皮下药盒与门静脉插管连接头滑脱1人次;骨髓穿刺困难,抽取量少1人次;皮下脂肪层过厚,穿刺困难1人次。经及时处理后,60人次均顺利完成骨髓血的采集和移植。结论骨髓血采集及经皮下药盒肝内移植过程中可能出现困难,以导管堵塞最多见,处理不当,移植难以顺利进行。为确保移植成功,必需预防为主,做好移植前准备和移植后处理。出现困难时,应及时应变,妥善处理。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非亲缘造血干细胞捐献者心理和身体健康状况进行分析与研究。方法应用自编调查问卷、贝克抑郁自评量表(BDI)和焦虑自评量表(SAS),对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53例来自中华骨髓库的非亲缘造血干细胞捐献者分别在捐献中、完成捐献后6个月进行心理与身体健康调查分析。结果捐献者以男性、本科学历居多,所有捐献者自愿捐献造血干细胞,采集过程中低钙反应多见,未见严重不良反应,采集中及采集后均无抑郁、焦虑状态,但采集中焦虑分值显著高于国内常模(P<0.05),而采集完成后焦虑分值有所下降,较国内常模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捐献后半年未见动员采集相关并发症。结论具有较高学历的捐献者对外周血造血干细胞捐献充分了解,所有供者动员及采集干细胞过程安全,严重不良事件发生率极低,干细胞捐献对供者心理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XE-210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在检测外周血造血干/祖细胞(HSC/HPC)的临床应用.方法采用XE-210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上的未成熟细胞信息(IMI)通道和流式细胞术(FCM)分别对10例健康新生儿脐血、20例白血病患者及1例异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Allo-PBSCT)供者经动员后不同时间外周血中造血干/祖细胞动态变化进行检测.结果在脐血和PBSCT供者的外周血中,IMI检测的HSC/HPC的百分率与FCM检测的CD34 细胞的百分率有良好的相关性,r=0.82(P<0.01).标本批内变异系数(CV)小于10%;对存在有幼稚细胞的白血病患者,两种方法的相关性差.供者经动员后,HPC与CD34 细胞同时上升,于第5天同时出现峰值.结论在同种异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Allo-PBSCT)时,选择健康人作供体,XE-210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能简捷、快速、费用经济地检测外周血造血干/祖细胞,为临床上判断外周血干细胞最佳采集时机提供了一种新的参考方法.  相似文献   

13.
外周血造血干细胞最佳采集时机的快速判断方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一种快速、简捷判断外周血造血干/祖细胞最佳采集时机的方法。方法:使用Sysmex XE-210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上的未成熟细胞信息(IMI)通道,对5例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PBSCT)的健康供者,在动员过程中采集外周血进行外周血造血祖细胞(HPC)检测。同时应用流式细胞术(FCM)和集落培养法分别对上述外周血中的CD34+ 细胞、粒-巨噬细胞集落形成单位(CFU-GM)进行分析,动态监测外周血造血干/祖细胞(HSC/HPC)的变化。结果:HPC与CD34+ 细胞及CFU-GM呈良好的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82和0.85。动员后第4天HPC与CD34+ 细胞和CFU-GM同时明显上升,于动员后第5天同时达到高峰,但HPC较CD34+ 细胞和CFU-GM变化幅度大(5~20倍)。结论:Sysmex XE-210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能快速简便地动态监测外周造血干/祖细胞的变化,为外周血造血干/祖细胞最佳采集时机的判断提供了一种快捷经济的参考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动员对健康供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和免疫功能状态的影响。 方法 2017年1月—2018年3月在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血液科进行外周血造血干细胞动员及采集的健康供者57例,使用rhG-CSF 5~10 μg/(kg·d)连续5 d皮下注射进行外周血造血干细胞动员,于动员第0、3、5天采集供者外周血,使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淋巴细胞亚群,使用全自动生化仪检测免疫功能五项。 结果 动员第0、3、5天供者外周血中,总淋巴细胞百分比下降,动员第5天下降尤为明显(P<0.05)。总T细胞(CD3+)、辅助/诱导T淋巴细胞(CD3+CD4+)、总B淋巴细胞(CD19+)亚群比例在动员第3天上升,第5天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抑制/细胞毒T淋巴细胞(CD3+CD8+)、NK细胞(CD3-CD56+)细胞亚群在动员后呈下降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CD4+/CD8+比值有上升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动员第0、3、5天供者外周血中免疫球蛋白(IgA、IgG、IgM)和补体(C3、C4)水平无明显变化(均P>0.05)。 结论 rhG-CSF动员不影响健康供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和免疫功能,能安全应用于造血干细胞动员。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供者外周造血干细胞采集术的护理,提供足够细胞数量的外周造血干细胞数,确保受者外周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成功。方法分析2006~2010年供者资料,其外周血干细胞动员方案为粒系集落刺激因子或加用粒单核系集落刺激因皮下注射,1次/d,连续4 d或5 d,白细胞水平升至30×109/L,应用COBE Spectra全血细胞单采机采集和分离供者的外周血干细胞,输给白血病受者,整过程实行全方位的护理。结果 107例供者共采集了128次外周造血干细胞,在总循环9000~12 000 ml情况下,采集的外周血干细胞中的WBC 80%以上,CD34浓度是采集前CD34浓度的5倍以上,安全输给107例受者,移植成功率99%。结论提供给供者从入院至采集结束的心理、饮食、基础护理及专业等全方位护理是采集成功的前提,是外周造血干细胞的移植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杀伤细胞免疫球蛋白样受体(killer cell immunoglobulin-like receptor,KIR)在无关供者中的分布及对无关供者造血干细胞移植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序列特异性引物PCR(PCR-SSP)分型技术检测HLA及KIR基因型。检测了30例无关供者中KIR的基因型分布、30例无关供者造血干细胞移植供受者对KIR及HLA基因型,并对15例接受HLA相合、非去除T细胞无关供者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的恶性血液病患者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检测的30例HLA相合无关供者造血干细胞移植中,24例患者KIR2DL1不合,2例KIR2DL2/2DL3不合,12例KIR3DL1不合,共计28例患者KIR不合。无关供者造血干细胞移植中,5个活化型KIR阳性组生存时间明显延长。结论绝大多数无关供者携带与无关供者造血干细胞移植关系密切的三组KIR,无关供者造血干细胞移植中5个活化型KIR阳性组生存时间明显延长。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影响骨髓造血干细胞动员及采集的因素。方法方便选取2013年3月_2016年6月期间就诊该院的77名健康供者,经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动员后第4天采集骨髓,分析不同健康供者的年龄和性别对骨髓造血干细胞采集的影响以及采集时外周血白细胞数与采集效果的关系。结果77名供者均成功采集,骨髓采集物单个核细胞数(BM-MNCs)为(4.3±0.43﹚×108/kg,骨髓采集物CD34+细胞数(BM-CD34+﹚为(1.84±0.30﹚×106/kg,健康供者年龄和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采集时外周血白细胞数不能预测骨髓采集物中CD34+细胞的数量。结论采用5~10μg/kg G-CSF动员,健康供者均可成功采集骨髓干细胞。  相似文献   

18.
摘要:目的探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用于造血干细胞动员对健康供者骨髓和外周血中骨髓来源的抑制细胞
(MDSC)的影响和MDSC与移植物抗宿主疾病(GVHD)的关系。方法对12例健康造血干细胞供者,在G-CSF动员前和
动员后第5天分别获取骨髓、外周血及外周血干细胞采集物,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其中MDSC的含量变化,统计分析MDSC
与GVHD的关系。结果在正常生理状态下,健康供者外周血、骨髓中均能检测到MDSC,MDSC在外周血中占单个核细
胞比例为(1.35±0.35)%,骨髓中为(2.44±1.11)%,骨髓中MDSC比外周血中高(P=0.015);G-CSF动员5 d后MDSC在外周
血中占单个核细胞比例为(4.01±1.82)%,骨髓中为(4.38±2.19)%,动员后骨髓与外周血中MDSC比例相比无明显变化
(P=0.083)。动员后外周血中MDSC含量明显高于动员前(P=0.047),而动员前后骨髓MDSC细胞比例变化无统计学意
义(P=0.761)。采集物中MDSC细胞数量与GVHD发生率呈明显负相关关系(P=0.048)。结论健康人PB与BM中均能
检测到MDSC,且骨髓中比外周血中要高;G-CSF能动员骨髓中MDSC到达外周血,使外周血中MDSC增高;G-CSF动员
的外周血干细胞采集物中MDSC增加与造血干细胞移植后低GVHD发生率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