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最大呼气峰流速在儿童哮喘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最大呼气峰流速 (PEFR)在儿童哮喘诊治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用呼气峰速仪测定 43例哮喘患儿急性发作期PEFR。测定缓解期PEFR个人最佳值 ,求出个体化PEFR下降率及警戒值 ,观察2 0例规范监测组和 2 3例非规范监测组个体化PEFR下降率与哮喘发作关系。结果 哮喘发作期时PEFR越低 ,临床表现越重。缓解期规范监测组根据个体化PEFR下降率变化指导预防用药 ,哮喘发作人数、次数及发病呈中、重度表现者分别为 15%、2 3 .5%、2 5% ;非规范监测组分别为 43 .5%、75.5%、76.9% ,两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 (P均 <0 .0 1)。结论 PEFR可作为诊断儿童哮喘和病情严重程度分级依据 ,指导治疗。个体化PE FR下降率较PEFR变异率更灵敏反映病情变化 ,可作为哮喘发作警报 ,指导预防用药 ,以减少发作次数及利于肺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2.
920451 儿童最大呼气流率及其临床应用/邱澄…∥新医学。-1991,22(8)。-404~405 用国产袖珍呼气峰速仪对400名正常健康儿童及60例患儿(支气管哮喘35例,肺炎25例)进行了最大呼气流率(PEFR)测定。结果显示,正常健康儿童PEFR与性别、年龄、身高、体重均呈相关关系。支气管哮喘患儿PEFR平均值明显低于正常儿童(P<0.001),实测值与预计值的百分比男性48%,女性44%;  相似文献   

3.
喘息患儿潮气呼吸肺功能改变的特征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李硕  刘传合  宋欣  赵京  陈育智 《临床儿科杂志》2006,24(6):483-485,511
目的观察婴幼儿哮喘和毛细支气管炎患儿的潮气呼吸流速-容量曲线测定结果,探讨不同喘息患儿潮气呼吸肺功能改变的特征,为临床诊断提供依据。方法选择婴幼儿哮喘患儿63例,毛细支气管炎(毛支)患儿52例及正常对照组婴幼儿51例,于镇静后进行潮气呼吸流速容量曲线测定(TBFV),主要参数有:每公斤体重潮气量(VT/kg)、呼吸频率(RR)、吸气时间(Ti)、呼气时间(Te)、吸呼比(Ti/Te)、达峰时间比(TPTEF/Te)、达峰容积比(VPEF/Ve);并对哮喘患儿经正规治疗1~3个月后的缓解期、毛细支气管炎患儿住院治疗5~9d病情恢复后进行复查,观察其改善情况。结果哮喘组的潮气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其他各指标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而毛支组与对照组相比,除吸呼比差异无显著性外,其他各指标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其VT/kg、Ti、Te、TPTEF/Te和VPEF/Ve明显降低、RR增加。哮喘组与毛支组比较发现,毛支组的RR较哮喘组明显增快;而哮喘组的潮气量高于毛支组,更接近于正常,其呼气时间较毛支组更长,吸呼比、达峰时间比和达峰容积比较毛支组降低更明显,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毛支组经5~9d住院治疗后,VT/kg、RR明显改善,而哮喘组患儿1~3个月治疗缓解期后复查TPTEF/Te和VPEF/Ve显著上升。但两组的TPTEF/Te和VPEF/Ve与对照组比较仍存在很大差距,未能恢复至正常水平。结论潮气呼吸肺功能测定能够反映出婴幼儿哮喘、毛细支气管炎的病理生理特征,可成为呼吸道疾病临床诊断及病情评估的重要补充。  相似文献   

4.
硫酸镁与喘乐宁联合吸入治疗小儿哮喘疗效观察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 探讨硫酸镁加喘乐宁联合雾化吸入治疗小儿支气管哮喘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将 30例哮喘急性发作患儿随机分为硫酸镁和喘乐宁联合吸入组、单用喘乐宁吸入组。吸入喘乐宁的剂量均为每次 2 5 0~3 75mg ,单用喘乐宁组加 2mL生理盐水 ,联合组加 2mL的 7 5 %硫酸镁溶液。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呼吸、心率、血压 ;测量治疗前以及治疗后 10min、2 0min最大呼气峰流速 (PEFR)。结果 联合组PEFR明显高于单用喘乐宁组 ,联合组PEFR增加的百分比是单用喘乐宁组的 2倍 (P <0 0 5 ) ,联合组治疗前PEFR越低治疗后PEFR上升幅度越高。硫酸镁吸入治疗后无一例患儿出现血压下降等不良反应。结论 哮喘急性发作患儿在喘乐宁吸入的基础上加用硫酸镁吸入比单用喘乐宁吸入有更好的治疗效果 ;硫酸镁吸入治疗在儿童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5.
小儿哮喘缓解期肺功能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小儿支气管哮喘缓解期的肺功能情况,我们于1997年对43例小儿支气管哮喘缓解期患儿进行游泳运动前、后最高呼气流速值(PEF)的测定,并对21例健康儿童作了同样的测定,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选择符合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提出的儿童哮喘诊断标准的患儿43例,经正规治疗后达到缓解,其中男32例,女11例;年龄4岁~12岁,平均(8.4±2.1)岁,病程2  相似文献   

6.
呼气流速峰值(PEFR)是反映通气功能的一项重要指标,但单次测定其临床价值有一定的局限性。我科用国产袖珍呼气峰速仪对22例哮喘患儿进行PEFR昼夜节律变化的观察,并以15例正常儿童作为对照,以探讨其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7.
睡眠呼吸障碍与小儿夜间哮喘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哮喘患儿有夜间哮喘发作、且不易控制的原因和机制.方法对14例有夜间发作及8例无夜间发作的两组哮喘患儿进行睡眠呼吸监测,同时测定监测当天入睡前、次日起床、起床后3h时的最大呼气流速(PEFR)并进行分析.结果两组比较,夜间哮喘发作组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较高(P<0.05),其中有4例AHI≥5;最低氧饱和度(LSa02)、氧饱和度≤0.90的时间占总监测时间的百分比(SIT90)及(I+Ⅱ)期、(Ⅲ+Ⅳ)期睡眠和快动眼睡眠期所占的时间及觉醒指数,两组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1);夜间哮喘发作组起床时的PEFR值较入睡前降低(P<0.05),后又迅速恢复正常,非夜间哮喘发作组则无变化.结论合并有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严重打鼾及睡眠低氧是诱发夜间哮喘发作的主要原因,其机制与气道狭窄、迷走神经张力升高、神经反射机制有关,睡眠结构发生变化是机体的一种保护性机制.  相似文献   

8.
小儿哮喘不同时期气道炎症改变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为探讨小儿哮喘不同时期气道炎症的改变 ,指导临床治疗 ,测定30例哮喘患儿在急性发作期和缓解期血浆丙二醛(MDA)浓度、过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嗜酸粒细胞阳离子蛋白(ECP)含量、血清总IgE和肺功能最大呼气流速(PEFR)的变化 ,且与18例正常对照组儿童比较。结果显示 ,哮喘患儿急性发作期MDA、ECP、总IgE比缓解期明显升高 ,而SOD、PEFR明显下降(P均<0.01) ,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均<0.01) ;与对照组比较 ,缓解期MDA、ECP、总IgE也有明显升高(P<0.01) ,SOD明显下降(P<0.01) ,PEFR差异无显著性(P>0.05)。提示 ,哮喘患儿在急性发作期气道炎症加重 ,存在气道狭窄与阻塞 ,哮喘缓解期可以无临床症状 (PEFR正常) ,但气道炎症持续存在。因此,若要终止长期吸入糖皮质激素治疗 ,监测气道炎症改变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哮喘患儿血清嗜酸细胞阳离子蛋白(ECP)、总IgE(T-IgE)和外周血嗜酸细胞(PBEC)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荧光酶联免疫法测定77例哮喘患儿血清ECP、T-IgE水平,同时进行PBEC计数和呼气峰流速(PEFR)测定(5岁以上)。结果哮喘患儿发作期ECP、T-IgE水平及PBEC计数明显升高;缓解期ECP水平降至正常,T-IgE水平及PBEC计数虽然明显下降,但仍高于对照组;发作期ECP水平与PEFR占预计值的百分比(PEFR%)呈显著负相关,T-IgE水平与PBEC计数呈显著正相关。结论PBEC和T-IgE水平升高是哮喘发病的重要因素,ECP水平可反映哮喘炎症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10.
911416 儿童最大呼气流率测定及其临床应用/邱澄…∥安徽医科大学学报。-1991,26(1)。-40~42 检测正常儿童组400例,患儿组60例。结果:35例支气管哮喘患儿发作期最大呼气流率(PEFR)平均值与正常儿童相比明显减低,平均实测值与平均预计值的百分比男性48%,女性44%,明显低手78%,故为异常,表明气道受阻明显,而25例轻症肺炎患儿PEFR平均值与正常儿相比无显著差异,平均实测值与平均预计值的百分比男性85.8%,女性90%,明显高于78%,表明气道无明显受阻。  相似文献   

11.
小儿哮喘的综合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哮喘急性发作期患儿47例。男28例,女19例。年龄4~12岁,其中学龄前组23例,学龄组24例。均给予抗过敏(扑尔敏、苯噻啶、酮替芬)及茶硷类药物,学龄前组每次各1/2~3/4片,学龄组每次各1片,Q8h口服,2~3周后Q12h口服,共6周。急性发作初期,加服泼尼松1~2mg/kg·d,约3~5天。于治疗前,治疗1、3、6周后用英国产峰流仪测定患儿最大呼气流速(PEFR),以观察治疗前后变化,并判定疗效。结果提示:学龄前组PEFR治疗前平均值为167.8±31.8,治疗1周后180.5±31.5,3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门诊哮喘患儿中肥胖者所占比例;探究肥胖与肺通气功能的关系。方法 将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于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哮喘专科门诊就诊的2343例哮喘儿童,根据体重指数(BMI)分为肥胖组358例(15.3%)、超重组476例(20.3%)及体重正常组1509例(64.4%)。检测3组患儿治疗前、随访及规范化治疗1年后的肺功能指标:包括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1秒率(FEV1/FVC),用力呼气流量(FEF)占用力肺活量的25%,50%,75%(FEF25%、FEF50%、FEF75%),呼吸峰流速(PEFR)。结果 358例肥胖哮喘患儿中,男性明显多于女性[307(85.8%) vs. 51(14.2%),P<0.01];随着BMI增加,哮喘患儿FEV1/FVC明显降低,三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83.3±9.04 vs. 81.54±9.08 vs. 80.26 ±8.66, F=3.41,P=0.03);随访期间,各组哮喘患儿肺功能组间无明显差异;与初诊时基础肺功能相比,每次随访各肺通气功能参数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治疗1年后,肥胖组哮喘患儿FEF75%明显低于超重组及体重正常组(0.70±0.26 vs. 0.65±0.24 vs. 0.60±0.25,P=0.04)。结论 在肥胖哮喘患儿中,男性多见;BMI增高与FEV1/FVC降低有关,且降低规范化治疗对哮喘患儿肺功能的改善效应,表现为治疗1年后肥胖患儿FEF75%较正常体重组差异明显。  相似文献   

13.
吸入丙酸氟替卡松治疗儿童哮喘疗效观察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目的 观察吸入丙酸氟替卡松治疗儿童哮喘的疗效及副作用。方法 304例哮喘患儿根据病情严重程度予吸入丙酸氟替卡松125μg/d、250μg/d和375μg/d,分别于初诊时及治疗2、4和12周后,评价其日、夜间哮喘症状计分和变应性鼻炎计分,记录吸入β_2受体激动剂(喘乐宁等)的揿数和应用天数,听诊哮鸣音改善情况。其中对266例于初诊时和治疗12周后监测最高呼气流速(PEFR)值或第1秒用力呼气量(FEV_1)值。结果 经吸入丙酸氟替卡松治疗2、4和12周后与初诊基础值比较,患儿日、夜间哮喘症状计分、变应性鼻炎计分和吸入β_2受体激动剂揿数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并且这些作用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更加明显;第12周时PEFR值占预计值的百分比或FMV_1值占预计值的百分比和初诊时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吸入β_2受体激动剂天数明显减少,哮鸣音均逐渐减少至消失,且无明显副作用。结论 吸入丙酸氟替卡松治疗不同严重程度的儿童哮喘,疗效好,而且安全。  相似文献   

14.
运动性哮喘亦称运动诱发性哮喘(EIA),指在运动后出现的气遭阻塞现象导致哮喘的急性发作。本文报告104例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及85例健康儿童于1985年4月~1986年1月采用最大呼气流量(PEFR)检测运动试验前后及舒喘灵喷吸后的动态变化。用此评价肺通气功能及诊断EIA,从而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呼吸康复对哮喘患儿吸气肌肌力、运动能力、肺功能、哮喘控制水平和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择2021年6月至2022年2月于呼吸科门诊就诊的哮喘患儿,运用随机数字表将其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对照组予以常规药物治疗及健康教育,试验组在此基础上联合呼吸康复,观察其对哮喘患儿的影响。结果 纳入57例哮喘患儿,均完成6个月试验,男38例、女19例,平均年龄(9.4±2.3)岁,平均病程4.0(2.1~5.5)年。试验组31例、对照组26例。进行6个月训练后,试验组最大口腔吸气压平均值和最大值、6分钟步行距离、哮喘控制水平高于对照组,6分钟步行后心率和生存质量得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步行后血压和肺功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进行6个月训练后,试验组最大口腔吸气压平均值和最大值,6分钟步行距离,肺功能[用力肺活量(FVC)、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呼气峰流速(PEF)、75%和50%肺活量时的最大呼气流速(MEF75、MEF50)、用力呼气中期流速(MMEF  相似文献   

16.
目的 通过随访达良好控制哮喘患儿停用低剂量吸入性糖皮质激素(ICS)后哮喘急性发作情况,以及实验室指标的动态变化,以期为哮喘患儿的长期控制最佳方案提供依据。方法 根据家长意愿,将63例达到良好控制的哮喘患儿分为ICS治疗组(n=35)和停药组(n=28),进行18个月随访,每3个月进行评估,观察哮喘急性发作情况,并动态监测两组患儿肺功能和呼出气一氧化氮(FeNO)浓度,以及儿童哮喘控制测试(C-ACT)评分等指标进行分析。结果 随访第3、6、9、12个月时,FeNO在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但在随访第15、18个月时,停药组FeNO显著高于治疗组(P < 0.05)。6次随访时点内C-ACT在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随访第3、6、9、12个月时,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的百分比(FEV1%)、第1秒用力呼气量占用力肺活量比值(FEV1/FVC%)、最大呼气中期流速占预计值百分比(MMEF%)、最大呼气50%肺活量的瞬间流速(MEF50%)等指标在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但在随访第15、18个月时,治疗组MMEF%、MEF50%显著高于停药组(P < 0.05)。治疗组随访期间有3例(9%)患儿哮喘发作,停药组有8例(29%)患儿哮喘发作,停药组哮喘复发率高于治疗组(P=0.0495)。结论 持续吸入低剂量ICS可维持哮喘患儿肺功能稳定,减少哮喘发作。  相似文献   

17.
支气管哮喘患儿潮气呼吸肺通气功能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叶侃  季伟  周敏  林玲 《临床儿科杂志》2005,23(3):165-166,172
目的了解支气管哮喘患儿肺通气功能的变化。方法用潮气呼吸流速容量环(TBFV环)测定89名3~7岁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患儿肺通气功能各项指标,以93名同龄健康儿童作对照,并描绘出潮气流速容量环。结果哮喘组患儿TE、TEF25下降,与健康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RR增快,TI、TPTEF、TI/TE、TPTEF/TE、VPTEF/VE、%V-PF、25/PF下降,与健康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健康儿童潮气呼吸流速-容量环近似椭圆形,哮喘组儿童图形呈矮胖形;气道阻塞越重,呼气相的下降支斜率越大,甚至向容量轴凹陷。结论应用潮气呼吸流速容量环(TBFV环)测定患儿肺通气功能,对评价患儿支气管哮喘的严重程度有较高的价值,为支气管哮喘的防治提供有效的依据。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对哮喘发病机理的认识及其治疗有了很大的进展,其中对哮喘患者进行客观的肺功能监护已愈益受到人们的重视,这是降低哮喘发病率和死亡率的重要环节。利用肺量则定法(Spirometry)测定患者的肺活量(VC)、1秒钟用力呼气流量(FEV_1)、及25%至75%肺活量时的用力呼气流速(FEF_(25~76))等,可较全面地反映患者大小气道的功能状态,但需要一定设备,且只能在医院里进行。而用于测定最高呼气速率(PEFR)的峰流速仪则轻便、价廉,患者可入手一架,便于在家庭、诊所及病房等各种场地应用。虽然PEFR主要反映大气道功能,且和患者测试时呼气的效果关系较大,即要求患者尽量以最大力量和最快速度呼气,但一般来讲,只要经过一定的训练,PEFR还是能够较好地提供患者气道阻塞程度的客观指标,适用于5岁以上的儿童及成人。PEFR的测定在国外已相当普及,国内则最近才开始应用,值得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19.
哮喘缓解期患儿小气道功能异常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报告16例哮喘缓解期患儿常规肺功能和小气道功能测定结果。男10例,女6例,年龄8~14岁,病程半年~12年。临床诊断为外源性支气管哮喘。测定表明MVV%、FEV_1%、PEFR、V_(50)/Ht和V_(25)/Ht降低例数分别为5例、6例、3例、3例和11例,提示小气道功能异常为主,而且在常规肺功能基本正常10例中仍有5例有小气道功能减退。本文讨论哮喘缓解期小气道功能异常的存在和影响程度,鉴于在完全缓解期的支气管哮喘存在小气道功能异常。以及过敏性鼻炎具有促使支气管哮喘发病的潜在危险,认为加强小气道功能异常的早期防治对哮喘防治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咳嗽变异性哮喘患儿气道反应性特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咳嗽变异性哮喘(CVA)患儿气道反应性特点。方法对38例CVA患儿、42例典型哮喘患儿和30例健康儿童进行肺功能和气道反应性测定。结果 CVA组和典型哮喘组患儿的气道反应性测定中的初始阻力值(Rrs cont)、基础呼吸传导率(Grs cont)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最小诱发累积剂量(Dmin)、传导率下降斜率(SGr)和特异性气道传导下降第35百分位(PD35)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VA与典型哮喘患儿气道敏感性和气道反应性高于正常儿童,存在气道高反应。气道反应性测定可成为鉴别诊断慢性咳嗽的重要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