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构建钛网为支架增强的组织工程骨,修复下颌骨节段性缺损(25mm),观察下颌骨修复形成情况。方法羊骨髓基质干细胞转化的成骨细胞与高孔隙率滨珊瑚颗粒复合后,钛网为加强外支架,修复自体下颌骨缺损,行X线观察、大体及组织学观察下颌骨修复情况。结果X线观察实验组随时间延长,密度逐渐增加,大体观察见下颌骨下缘连续性恢复,组织学见支架中有大量新骨形成,并与钛网相融合。结论利用钛网加强的方法可以有效修复下颌骨节段性骨缺损。  相似文献   

2.
因下颌骨节段性缺损将不同程度的影响患者的面容、语言、咀嚼、吞咽及呼吸功能,目前已有多种修复方法,如血管化和非血管化的修复,单纯钛板固定等。本科自2006年6月至2007年6月对80例下颌骨节段性缺损的原因及治疗方法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3.
计算机辅助模拟下颌骨节段性缺损及个体化修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个体化再生修复逐渐成为下颌骨节段性缺损修复的研究方向,计算机辅助设计是下颌骨节段性缺损个体化修复的基础。目的:实验拟观察计算机辅助下颌骨缺损的信息修复,探讨利用快速原型技术快速制作下颌骨实体模型的可行性。设计、时间及地点:以下颌骨标本为观察对象的探索性实验,于2004-09/2006-09在解放军第四一一医院,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和上海理工大学机械学院完成。材料:离体完整下颌骨标本1副,由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解剖教研室提供。方法:在三维重建的基础上,通过计算机辅助图像切割模拟下颌骨缺损,然后利用镜像技术以对侧相应部位的图像信息进行修复,再建完整的下颌骨数据信息模型,最后通过快速原型技术进行下颌骨实体模型制作。主要观察指标:三维重建模型与下颌骨实体模型的大体形态。结果:利用计算机辅助图像切割技术很好地模拟了一侧下颌骨缺损,通过镜像技术再建了完整的下颌骨数据信息模型,以此为基础制作的下颌骨实体模型形态良好。结论:利用计算机辅助图像切割和镜像修复技术,可以对下颌骨缺损进行模拟和修复,再结合快速原型技术,可以加工出下颌骨实体模型,为后续研究提供了模型基础。  相似文献   

4.
选择2003-06/2007-06北华大学附属医院和延边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下颌骨肿瘤及囊肿患者18例,5例恶性肿瘤,13例良性肿瘤。术中切除病变骨组织,置入合适型号的重建钛板,螺钉固定。修复后采用放射影像技术和分级标准评价面部形态及口腔功能的恢复,同时进行患者自我满意度调查。18例均获得随访,最短12个月。修复后所有患者钛板与骨组织紧密贴合,钛板无松动,下颌骨的连续性得到恢复;术后面部形态恢复良好,开口型、开口度基本恢复正常;12例咬合关系正常,咀嚼功能恢复良好,6例咀嚼功能恢复较差;有1例术后4个月重建钛板断裂而重新做植入手术;肿瘤及囊肿术后均无复发;16例(89%)患者对手术效果满意或基本满意。  相似文献   

5.
目的:采用逆向工程技术设计改良适合于下颌骨部分切除患者个体化修复的钛支架。方法:选取2006-05/06解放军第二六四医院口腔科入院的右下颌造釉细胞瘤患者1例,在患者颌骨CT数据的基础上建立颌骨的数字模型,并对患区按手术要求进行虚拟切除,利用健侧数据虚拟修复患区的下颌骨形态,依据患者实际条件及手术计划,提出了新的支架设计改良方案,最后利用快速成型设备制备树脂实体模型。结果:完成患者下颌骨的三维数字重建并在此基础上完成了个体化支架的优化设计,制作完成树脂模型,为进一步的钛支架的翻铸奠定了基础。结论:运用逆向工程技术在术前对患者个体化钛支架的优化设计,将会有更好地助于患者形态功能的恢复及二期手术的开展。  相似文献   

6.
目的:下颌骨节段性缺损及重建对语音功能的影响,就缺损部位、重建方法、修复时机、机体代偿作用以及语音评价等方面研究比较。方法:对下颌骨节段性缺损及重建126病例对病人缺损部位、重建方法、机体代偿作用以及语音评价进行比较研究。结果:下颌骨节段性缺损及重建对语音功能有一定改善。结论:下颌骨节段性缺损需要重建以改善语音功能。  相似文献   

7.
背景:前期实验中,课题组已经应用计算机辅助方法成功制备了个体化下颌骨带种植体三维钛网修复体。目的:在前期实验基础上,观察个体化三维带种植体中空钛网复合β-磷酸三钙和松质骨髓修复下颌骨节段性缺损的效果,探讨下颌骨节段性缺损的个体化再生修复途径。设计、时间及地点:单一样本动物体内实验,于2003-09/2006-10在解放军第四一一医院口腔专科中心和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口腔科完成。材料:利用计算机辅助方法自行设计个体化带种植体三维钛网;不规则颗粒型β-磷酸钙生物陶瓷由上海贝奥路生物材料有限公司提供。方法:实验犬6只,全部制备犬下颌骨体部节段性缺损,然后利用预先构建的个体化带种植体三维中空钛网复合β-磷酸三钙和松质骨髓植入对骨缺损进行修复。主要观察指标:通过X射线、大体标本和组织学切片观察,分析和评价个体化再生修复下颌骨节段性缺损的效果。结果:下颌骨解剖形态和连续性恢复十分理想,组织学和X射线观察显示钛网内有新骨形成,新生骨在修复后3个月时已十分明显和成熟。结论:利用计算机辅助方法预构个体化带种植体三维钛网,复合β-磷酸三钙和松质骨髓植入,可望实现下颌骨节段性缺损的个体化再生修复。  相似文献   

8.
背景:应用不外加生长因子或细胞而具有骨诱导性的生物材料,在非骨部位构建骨移植物,即体内组织工程骨,其在修复箱状及节段性骨缺损方面,具有更可行的前景.目的:采用骨诱导性钙磷陶瓷材料构建体内组织工程化类骨移植物,探索其应用于修复实验动物下颌骨箱状骨缺损的可行性.方法:以骨诱导性磷酸钙陶瓷材料为支架植入狗肌肉内构建体内组织工程骨,同期在狗自体下颌骨左右两侧各拔除牙弓中段牙2颗,形成约20 mm无牙区.8周后在无牙区形成箱状缺损,同期取出支架即刻移植入一侧自体下颌骨缺损区,对侧骨缺损区直接移植入未经体内构建的磷酸钙陶瓷作为对照.结果与结论:经肌肉内构建的体内组织工程骨移植物的力学性能较单纯磷酸钙陶瓷有明显提高.颌骨缺损区的核吸收强度明显强于对照区,其移植物内长入的骨组织较多,两者的成骨面积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 < 0.01).说明在修复颌骨大范围缺损中,体内组织工程骨移植物较单纯骨磷酸钙陶瓷替代材料表现出明显的力学和生物学优势,修复效果显著,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自体骨髓基质干细胞组织工程骨修复下颌骨缺损的护理经验。方法对3例下颌骨肿瘤术后骨缺损患者术前做好心理护理,进行充分的手术护理配合,术后重点观察伤口渗血、渗液情况,保持引流管通畅,并做好康复护理与出院指导。结果 3例患者均良好地修复了下颌骨缺损,术后随访3~5年肿瘤无复发。结论对运用组织工程骨技术修复下颌骨缺损的患者进行有针对性的护理,可有效促进患者的术后康复。  相似文献   

10.
内固定钛板植入修复下颌骨缺损的护理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颌骨缺损多为肿瘤手术后损伤、炎症后遗所致,造成容貌畸形及功能障碍,特别是咀嚼及语言功能障碍.修复下颌骨缺损,传统治疗方法为植入自体骨、异体骨,但排异反应大,效果不明显.内固定钛板植入修复下颌骨缺损有很多优点,主要是内固定钛板的生物相容性好,愈合能力强,排异反应小,术后不拆除,能恢复良好的咀嚼功能.2002年1月至2004年1月,本院口腔科应用内固定钛板植入技术治疗下颌骨缺损25例,获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护理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下颌骨肿瘤术后下颌骨缺损成型钛板修复的临床效果。方法:35例患者应用成型钛板即刻修复下颌骨缺损,并定期随访、观察。结果:本组1例死于肿瘤复发,1例因感染导致成型钛板大部外露而去除钛板,其余患者愈合良好,下颌骨连续性及功能得到恢复,手术成功率97.14%。结论:成型钛板应用于下颌骨缺损即刻修复治疗,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2.
背景:近年来,快速成型技术被迅速的应用于医学重建领域,利用快速成型技术可为组织缺损患者制作个体化的植入物,可达到空间尺寸上的精确修复。 目的:利用快速成型技术制作个体化钛板,结合自体松质骨移植,修复犬下颌骨节段性缺损。 方法:9只杂种犬行螺旋CT扫描获取头颅骨骼数据,建立数字3D模型,在模型上模拟右侧下颌骨体部切除术,并制作个体化板状修复体,经快速成型加工制造,获得个体化的钛板。然后行动物实验,手术制造右侧下颌骨体部4 cm长节段性缺损,同期手术切取自体髂骨块固定于快速成型钛板的舌侧,修复下颌骨缺损。采用核医学、力学、影像学和组织学等方法评估骨移植后的转归。 结果与结论:应用快速成型支架重建了左右对称的下颌骨形态,自体髂骨移植后逐渐皮质化,植骨和钛板之间形成纤维结缔组织间隔层。在下颌骨缺损修复中,应用快速成型钛板能够达到形态和功能兼顾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刘岩  马信龙 《中国临床康复》2012,(12):2229-2232
背景:寻找具有良好生物特性的骨组织工程修复材料一直是骨科研究的热点,尽管目前各种骨修复材料及方式较多,但没有一种能够非常完美地替代人骨。目的:针对组织工程学和钛板及钛网植骨修复骨损伤的研究作一综述。方法:检索CNKI和Medline数据库(2000-01/2011-10),以组织工程,人工骨修复,钛板,钛网植骨为关键词。将近年发表的针对性强的文章纳入研究范围,同一领域的文献则选择近期发表或权威杂志的文章。排除与传统材料或方法修复骨损伤和陈旧的文献。对查阅到的最新研究及临床应用有实用价值的文献详细分析并加以总结概括。结果与结论:初次检索到204篇文献,严格按照纳入标准,最终将27篇文献纳入研究。传统方法修复损伤的骨常常遇到组织相容性不佳,材料不足,无法随个体生长等问题,极大降低修复体的应用效果,而钛网植骨具有手术操作简便,排斥反应小,可任意塑形,植入后能与宿主骨形成紧密的骨性结合,且有一定的固定支持作用,从而能获得满意的骨缺损修复。  相似文献   

14.
背景:钛重建板是重建下颌骨最常用金属材料,术后钛重建板断裂和钛钉松动最终导致手术的失败.研究分析,钛重建板断裂的钛钉松动的原因很多,包括钛钉的完全承载,余留牙的咬合力过大,钛重建板长度过长,钛钉数量过少,手术中预弯机械损伤等.目的:首次建立正常下颌骨和下颌骨缺损钛重建板重建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并对其生物进行力学分析.方法:选择一名咬(牙合)关系正常的成年男性为志愿者,对其下颌骨进行多层螺旋CT扫描,获得原始数据.基于CT扫描图像原始数据,利用高性能电子计算机及逆向工程软件Mimics建立正常下颌骨及钛重建板重建下颌骨三维模型及三维有限元模型,模拟垂直和斜向咬(牙合)状态下,正常下颌骨及钛重建板重建下颌骨应力分布情况.结果与结论:①获得了三维有限元模型:正常下颌骨由80 044个节点,431 899个单元组成;下颌骨缺损(SS型)钛重建板重建下颌骨由68 400个节点和247 379个单元组成.②正常下颌骨在后牙垂直咬(牙合)下von Mises应力较大区域分布在下颌升支前缘20.15 MPa、下颌角19.45 MPa和髁颈部15.35 MPa.钛重建板重建下颌骨模型的应力分布,垂直咬(牙合)状态下,升支前缘von Mises应力最大值19.34 MPa,髁颈部10.21 MPa,下颌角18.56 MPa,钛重建板中部24.58 MPa,钛钉18.35 MPa.模拟斜向45°咬(牙合)状态下von Mises应力分布最大值,钛重建板重建下颌骨右侧髁颈部升支前缘19.34 MPa,右侧髁颈部10.21 MPa,下颌角18.56 MPa,钛重建板24.58 MPa,钛钉18.35 MPa.结果说明钛重建板重建下颌骨应力分布,明显集中于钛重建板,钛钉,与正常对比应力分布不均匀,因此影响下颌骨缺损钛重建板重建的牢固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异体脱钙骨基质颗粒和骨水泥复合修复下颌骨骨缺损的效果。方法用异体脱钙骨基质颗粒复合骨水泥修复兔右下颌骨的骨缺损,左侧单纯植入骨水泥做对照。分别于术后不同时间行X-射线照相、99mTc-MDP骨扫描、组织学观察。结果4周开始形成骨痂,12周骨痂最丰富,24周复合材料与宿主骨边缘模糊,边缘部分的异体脱钙骨基质颗粒被新生骨替代,并与宿主骨融合。结论异体脱钙骨基质颗粒和骨水泥复合易塑形,还具有生物学活性,是修复下颌骨缺损的理想材料。  相似文献   

16.
陈滨  周长忍 《中国临床康复》2002,6(20):3014-3015,I001
目的 探讨复合材料为支架的组织工程骨修复羊胫骨骨缺损的可行性。方法 利用聚乳酸与磷酸三钙复合材料复合经培养的骨髓基质细胞形态组织工程化骨来修复羊胫骨3cm的骨缺损,并以X线,组织学切片进行观察。结果 组织工程化骨表现出较强的成骨能力,在12周时以基本修复羊胫骨3cm的骨抽损。结论 展示出复合材料在修复骨缺损过程中的广阔前景。  相似文献   

17.
目的:镍钛记忆合金具有记忆性、耐磨性及生物相容性好等优点,与常规牵张成骨在截骨方式、生物力学上存在着不同.建立犬下颌骨矩形缺损的动物模型,探讨不同截骨方式下镍钛记忆合金牵张器的牵张成骨效果.方法:实验于2005-10/12在中山大学动物实验中心完成.①实验材料:成年雄性Beagle犬8只,体质量12~14 kg.②实验过程:双侧下颌骨体制造1.5 cm×1.0 cm矩形缺损,并在近中形成相应大小的骨传送盘.左侧骨传送盘行颊舌侧全层截骨术,右侧骨传送盘行保留部分松质骨的皮质切开术,置入镍钛记忆合金牵张器.③评估:于术后1,4,7 d及9周拍摄X射线片并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对比双侧牵张区新骨生成情况.结果:8只犬均进入结果分析.①大体观察:所有动物术后创口无感染,愈合良好.②X射线检查:见右侧即骨皮质切开侧术后骨传送盘逐渐向缺损区移动,于术后7 d基本占据骨缺损区;左侧即颊舌侧全层截骨侧术后1 d骨传送盘已移位,术后7 d骨传送盘完全离开缺损区.③组织学检查:见9周后右侧牵张区形成新生骨质,符合膜内成骨,传送盘与近中牵张区形成骨性连接;左侧由于骨传松盘离开缺损区,牵张区与缺损区形成一较大的凹陷,未见明显新骨形成.结论:采用保留部分松质骨的骨皮质切开术的截骨方式可成功建立犬下颌骨矩形缺损牵张成骨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18.
背景:异种生物骨经适当理化方法处理及高温锻烧后能够形成具有与人骨结构相近的天然网状孔隙结构的陶瓷样异种骨,具有三维立体孔隙-网架结构,有利于种子细胞的黏附、增殖。
  目的:观察以高温煅烧骨及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复合构建形成的组织工程化骨修复牙槽骨缺损的可行性。
  方法:以羊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为种子细胞,高温煅烧骨为支架材料,复合构建形成组织工程化骨。全麻下分批次拔除羊双侧下颌第一前磨牙,去除远中根与第二前磨牙近中根间牙槽嵴间隔,形成5 mm×5 mm×5 mm骨缺损区域。将12只实验羊随机等分为组织工程化骨组和单纯煅烧骨组,分别在左侧下颌术区放组织工程化骨和单纯煅烧骨,所有动物右侧均作为空白对照组。
  结果与结论:高温煅烧骨呈白垩色,保留了天然松质骨的多孔状空间。孔隙率(66.10±1.32)%,孔径范围137.44-538.72μm。干细胞接种到煅烧骨24 h后可见细胞黏附支架上,7 d后分泌胞外基质,细胞与基质分界不清。X 射线可见组织工程化骨组和单纯煅烧骨组植入材料包埋在术区,煅烧骨边缘有一圈低密度阴影。苏木精-伊红染色实验侧骨小梁形成,对照侧无明显骨生成。提示应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复合煅烧骨构建的组织工程化骨可较好的修复牙槽骨缺损,是修复小范围骨缺损理想的种子细胞和支架材料。  相似文献   

19.
活性胶原基纳米骨修复下颌骨缺损的组织学检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背景:单纯胶原基纳米骨在骨缺损修复过程中仅起支架和骨传导作用,不具备骨诱导能力.目的:通过动物实验进行组织学光镜及扫描电镜检测,观察复合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的活性胶原基纳米骨材料促进下颌骨骨缺损的愈合能力.设计、时间及地点:同体对照动物实验,于2008-08/12在南方医科大学动物实验中心、病理实验室以及电镜中心完成.材料:采用浸泡抽吸法将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与胶原基纳米骨相复合,形成复合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的活性胶原基纳米骨材料.方法:建立兔下颌骨双侧缺损模型,随机选取一侧缺损应用复合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的活性胶原基纳米骨修复,作为活件材料组;另一侧缺损应用单纯胶原基纳米骨修复,作为单纯材料组.主要观察指标:术后5,10,20周,获取整块下颌骨标本作组织学光镜苏木精-伊红染色和Masson染色及扫描电镜超微结构检测,观察骨缺损愈合效果和新骨形成情况.结果:两组骨缺损区均愈合良好,未见移植骨周围炎症发生.①单纯材料组:术后5周时与宿主骨结合不紧密,有大量纤维结缔组织:10周时出现疏松的骨样组织,材料残留较多,降解缓慢;20周时骨样组织增多明显,但缺损中心区骨组织仍较少且不成熟,材料部分降解.②活件材料组:成骨过程较早,术后5周时与宿主骨结合良好,有明显骨样组织长入;10周时骨样组织显著增多且更加成熟,材料部分降解;20周时新骨组织与宿主骨完全融合,缺损中心区为致密骨样组织充满,材料降解充分,只有少量残留.结论:胶原基纳米骨具有良好的骨传导作用和生物相容性,可作为理想的修复下颌骨缺损的人工材料.复合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后具有一定的骨诱导作用,愈合加快,成骨可靠.  相似文献   

20.
背景:以往实验认为,只有经过成骨诱导后的脂肪基质细胞才能作为骨组织工程的种子细胞。然而成骨诱导周期过程复杂,延长了细胞体外培养时间和花费。目的:探讨未经过成骨诱导的犬脂肪基质细胞作为种子细胞,利用组织工程技术修复犬下颌骨缺损的可行性。方法:取12个月龄犬背部皮下脂肪,经胶原酶消化法获得单个核细胞,将培养的第3代细胞与双相磷酸钙陶瓷形成支架复合物。在犬下颌骨两侧制备长20mm、高10mm的箱状缺损,拔除缺损区牙齿,分别植入细胞支架复合物和单纯双相磷酸钙陶瓷支架,不进行干预的区域作为空白对照。植入后4周及8周经组织学检测骨缺损修复情况。结果与结论:支架植入后4周,部分支架材料降解,缺损区形成新生骨,双相磷酸钙陶瓷组成骨量明显少于细胞支架复合物组,形成少量新骨及部分新生血管。8周时,两组形成更多的新骨,广泛分布于骨缺损区域,但双相磷酸钙陶瓷组仍明显少于细胞支架复合物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提示脂肪基质细胞复合双相磷酸钙陶瓷可在体内成骨,不经过体外成骨诱导的脂肪基质细胞作为种子细胞,利用组织工程技术可修复下颌骨缺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