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9 毫秒
1.
陈云洁 《中国妇幼保健》2013,28(17):2684-2685
目的:探讨女大学生月经机能与心理健康状况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发放问卷的方式对云南大学在校女大学生调查,综合各方面的信息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在校女大学生痛经和经前期综合征及月经周期延长发生率较高,原因与个人的精神心理健康状况、生理卫生知识、环境因素、生活习惯等密切相关。结论:有必要对在校女大学生进行月经健康教育、如何有效预防痛经及经前期综合征的危害,进一步对在校女大学生性知识、性行为、性态度、性保健等方面的教育,以提高在校女大学生的身心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2.
目的:调查女大学生的月经状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对月经不规则女大学生早期发现青春期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并给予健康指导。方法:对苏州卫生技术学院1 012名大一女生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其月经情况并对月经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对月经不规则的进行青春期PCOS筛查。结果:回收有效问卷1 006份。初潮年龄的中位数14岁,市区与农村女生月经初潮年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月经不规则的发生率为20.78%,月经失调者的发生率为80.1%。痛经发生与经期未注意保暖有关,痛经者更易出现经前紧张综合征,经常食用辛辣食物者月经失调的危险增大。月经不规则女生中青春期PCOS的患病率为5.74%。结论:应加强对女大学生的月经保健教育,对月经不规则的女大学生进行青春期PCOS筛查及健康教育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张艳清 《中国学校卫生》2014,35(9):1423-1425
了解女大学生经前期综合征的发生现状,为高校制定相应的预防保健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以班级为单位,抽取玉林师范学院一~四年级在校女生763名,自行设计问卷进行经前期综合征现状及相关因素问卷调查.结果 女大学生经前期综合征发生率为58.32%,其中轻度为35.85%,中度为16.65%,重度为5.84%.精神症状发生率(74.61%)高于躯体症状(55.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35.71,P<0.01).害怕月经来潮者、痛经者经前期综合征发生率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10.99,133.15,P值均<0.01);女生生活习惯及负性生活事件对发生经前综合征有影响;城市女生和理科女生经前期综合征的发生率略高于农村女生和文科女生,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0.08,1.76,P值均>0.05);低年级女生经前期综合征发生率(68.11%)高于高年级女生(47.9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1.79,P<0.01).结论 女大学生经前期综合征的发生率较高,精神症状总的发生率高于躯体症状.学校应加强女生月经期生理、心理健康教育,使她们养成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提高身心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女大学生经前期综合征的发生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探索其预防和控制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方法 ,抽取青岛市女大学生845名,使用经前期综合诊断(premenstrual syndrome,PMS)量表、自编基本情况问卷进行调查。数据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包进行分析处理。结果女大学生经前期综合征(premenstrual syndrome,PMS)的发生率为45.4%,其中症状轻度占32.9%,中度占11.7%,重度占0.8%。不同年级、不同民族、是否月经规律大学生之间的差别均存在统计学意义;多因素分析表明,年龄、学校适应水平、月经是否规律、生活和学习压力耐受水平是影响PMS发生的重要因素。结论经前期综合征在青春期女性大学生中是一个普遍存在的健康问题,亟需采取综合的预防和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5.
张永爱  唐争艳  刘庆 《中国妇幼保健》2009,24(30):4253-4255
目的:探讨不同性格类型的女大学生对于经前期综合征(premenstrual sysdrome,PMS)的相关知识及态度的差别。方法:以西安医学院1年级973名女大学生为研究对象。使用的研究工具包括:艾森克人格问卷(Eysenck Personality Questionnaire:EPQ)、月经态度问卷(Menstrual Attitude Questionnaire:MAQ)以及月经知识问卷。利用SPSS 15.0来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不同性格类型的女大学生PMS相关知识及态度存在差异。内外向不稳定性格的女大学生比内外向稳定性格的女大学生月经态度分数高,同时外向不稳定性格的女大学生的月经知识分数比内向稳定性格的分数高。结论:性格类型对女大学生PMS相关知识和态度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谢彬 《中国校医》2014,28(2):138-138,140
月经是指女性进入青春期有规律的伴随卵巢周期性变化而出现的子宫内膜周期性脱落及出血,是生殖功能成熟的外在标志之一[1]。月经保健是青春期保健的重要内容,为提高女大学生身心健康,减少痛经、经前期紧张综合征的发生,特进行本次调查。1对象和方法1.1对象对浙江省平湖市1所高校一、二、三年级在校女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调查主要内容为月经初潮年龄、是否有痛经等,收回问卷1 283份。1.2方法采用自编问卷,利用同学看病时间进行问卷调查,现场发放按统一指导语向学生讲解填写内容、痛经的诊断  相似文献   

7.
579名医学生月经健康问卷的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采用月经健康问卷(MHQ)调查了579名女医学生的月经健康问题,发现痛经的患病率为33.0%。经前期紧张综合征为27.8%,两皆随年级的递而相应增高(P<0.01),痛经的发生常与月经量和经前期紧张综合征相关,且近46.6%的患需用药物来止痛。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调查研究广州市高校女大学生经前期综合征(PMs)发生情况及其影响,收集常用于缓解PMS的方法,为预防和控制PMS提出相关保健建议。方法采取整群抽样法,于20l3年d~5月期问对广州市8所高校954名女大学生使用自编“女大学生经前期综合征(PMS)发生情况及相关影响”问卷进行现况调查。数据采用EpiData3.1录入、SPSS21.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分析。结果在924名被调查对象中,有91.77%的女大学生存在程度不一的经前期不适症状,其中符合PMS判定标准的占67.32%;PMS症状以疲惫、腹胀腹,痛、情绪低落等发生率较高;PMS对女大学生的学习、睡眠、社交、性格及食欲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增加睡眠、清淡饮食等是被调查者较常采用而且有一定效果的缓解PMS症状方法。结论PMS在广州高校女大学生中的罹患率较高,并对日常生活如睡眠质量、学习效率和性格特征等方面造成不良影响,应当进一步探索埘PMS综合有效的保健措施。  相似文献   

9.
了解女大学生经前期综合征(PMS)的发生情况、影响因素及其对生活质量的影响,为高校女生生殖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经前期综合征量表、自编基本情况问卷、简易应对方式量表及生活质量量表,对方便整群随机抽取的辽宁省锦州市3所大学856名女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女大学生经前期综合征的患病率为32.7%.患PMS的女大学生生活质量各维度得分低于未患PMS的女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随着PMS的严重性增加,生活质量量表在心理健康和社会领域的得分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生理健康和环境领域的得分虽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k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痛经、初潮年龄、消极应对方式、对月经态度、学习压力是影响经前期综合征发生的重要因素.结论 经前期综合征在女大学生中普遍存在,严重影响了某些领域的生活质量.学校应当对女大学生提供生殖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10.
张燕翔  王雪秋 《中国妇幼保健》2008,23(27):3876-3878
目的:了解女大学生对待月经的态度、月经知识的掌握、月经障碍及经期用药等方面的情况,为降低月经对女性生活和学习所带来的不良影响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制问卷,对首都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397名女大学生进行月经知识、态度、行为等方面的调查。结果:纳悦月经占31.23%;了解月经的形成和经期卫生保健知识者分别占38.54%、29.22%;患有痛经、月经不调、经前紧张综合征者分别占23.93%、37.03%、42.57%;经期不能坚持上文化课者占10.83%;经期需要服药者占19.65%。结论:月经对女大学生学习、生活造成一定影响,除药物治疗外,正确的生活方式亦可治疗痛经。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调查某中医药院校在校女大学生经前期综合征(PMS)的发生情况和相关影响因素,并有针对性地提出有效干预措施. 方法 自编调查量表,采用整群抽样法,随机抽取967名女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并使用SPSS16.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结果 该校女大学生PMS发生率为65.77%,主要症状为腹痛腹泻、乳房胀痛、乏力,注意力不集中、嗜睡、易激惹、抑郁等,年龄、学校适应水平、月经规律与否、是否痛经、生活和学习压力耐受情况、睡眠时间等对PMS的发生有影响. 结论 PMS在中医药院校女大学生中的发生率较高,受多种因素影响,需要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帮助女大学生改善学习和生活质量,使之更好适应学校和社会生活.  相似文献   

12.
女大学生围经期心身健康保健探讨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女大学生由于生理特点,在学习和生活上的负担比男大学生更重。使她们健康成长,围经期的心身健康保健是不容忽视的一个问题。l女大学生围经期心身健康状况经前期紧张症的定义为出现在月经前的一系列症状,主要为愤燥、易怒、失眠、头痛、乳房胀痛、腹部胀痛、浮肿等[l]。资料调查tZj发现虽然69.86%症状起始于经前期,但经中期起病者也高达30.14%,而症状高峰出现在经中期的占49.95%,经前和经中持续高峰者为34.亚叽;所以称此为“围经期心县综合征”;经调查匕1女大学生中此征的发生率在82.95%。其中心理症状高于躯体症状,心…  相似文献   

13.
女大学生月经及经前期紧张综合征的心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绍红  李海鸥 《中国校医》1995,9(3):205-207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社会、心理致病因素的影响,大学生的心理障碍发生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已引起有关方面的高度重视。在大学生的心理困扰中,性心理困扰应属首位。女大学生中因月经不调和经前期紧张综合征就诊者最为常见。为了帮助她们克服“心理危机”,解除因月经不调和经前期紧张综合征造成的心理困扰,研究和探讨女大学生月经不调及经前期紧张综合征的发病原因,特作此项调查。1对象与方法1.1对象随机抽取1~4年级女大学生230人,进行问卷调查,年龄17~24岁。1.2方法采取群体答卷当场收回的方法,问卷内容由作者参考有关材料编制,…  相似文献   

14.
张艳清 《中国校医》2012,26(7):547-548
目的探讨女大学生生活习惯对经前期综合征的影响,为高校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抽取玉林师范学院2011级女大学生915名进行问卷调查。结果饮食习惯规律和饮食规律较差、睡眠充足与睡眠较差、坚持体育锻炼和几乎不锻炼各组经前期综合征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女大学生经前期综合征与生活习惯有关。  相似文献   

15.
女大学生月经情况调查结果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研究影响女大学生正常月经调节的因素。方法: 采用自制调查表, 对不同专业、不同年级的女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月经初潮年龄提前; 痛经及经前期综合征发生率较高; 影响女生正常月经调节因素的顺位依次为环境因素、生物因素、气质特征及负性生活事件; 不同专业、考试的心理压力以及体育运动对正常月经也有一定的影响。结论: 建立异常月经女生的健康档案, 发挥医科教师的优势, 与校医、心理学教师共同组成青春期卫生保健咨询小组, 广泛开展月经生理和经期卫生知识的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个性特征、月经态度及性激素水平对经前期综合征(PMS)的影响,为制定有效的防治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2018年10月-2019年1月,整群随机抽取某高校200名女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运用经前期综合征量表(PMSS)、艾森克人格问卷(EPQ)、月经态度量表(MAQ)进行调查并测定性激素水平。依据PMSS得分将研究对象分为非PMS组(PMSS≥6分,105例)和PMS组(PMSS<6分,89例)。结果89名(45.87%)发生PMS,以轻度为主(56名,62.92%),中度和重度分别占32.50%、4.49%;PMS组、非PMS组之间雌二醇(E2)、孕酮(P)等性激素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MS组、非PMS组之间MAQ、E量表得分(ET)及N量表得分(NT)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女大学生个性特征、月经态度与PMS的发生有一定的相关性,性激素水平与PMS的关系有待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7.
经前期综合征(premenstrual syndrome,PMS)是指在月经周期的黄体期(D14-D28)反复出现的一系列躯体和精神症状群,在卵泡期缓解,月经来潮后自行消失[1].国内外学者研究发现女大学生PMS发生率高达43% ~ 85%[2-3],严重影响日常生活和学习.本研究现况调查厦门市女大学生月经情况,并探讨与PMS的关系,为制定预防保健措施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为了更好的了解女大新生的月经状况,采取有效的措施缓解月经紊乱的现象,并普及有关经期保健知识,我们对莆田学院医学院女大新生月经紊乱原因进行了探究。方法: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对莆田学院医学院的300名女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痛经在女大学生中发生的比例比较高,存在普遍现象。结论 :学校应该通过设定女大学生月经絮乱咨询服务邮箱等,对女大学生进行月经絮乱的预防和治疗的知识教育的宣传教育,增强大学生心理承受能力,从容接受来自各方的精神压力,提高女大学生心理生殖健康,帮助她们改变认知,克服不良的习惯,消除月经絮乱的因素,恢复身体健康,以更好地应对生活。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研究女大学生经前综合征的现状以及主要的影响因素。方法 2020年6—8月采用基本情况量表,采用John Bancroft编制的PMS诊断量表对新疆某医科院校女生进行随机抽样,随机抽取包括临床,中医,公卫,护理等专业510名女大学生问卷调查,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共收回466份有效问卷,其中符合PMS诊断标准者264例,患病率为56.7%,其中轻度症状有110例(23.6%)、中度症状有 127例(27.3%)、重度症状有 27例(5.8%)。PMS女大学生生活压力较大者占15.9%,高于非PMS女大学生的10.9%,(Z=-2.599,P=0.001);PMS女大学生情绪变化较大者占16.3%,高于非PMS女大学生的11.4%,(Z=-4.176,P<0.001);PMS女大学生月经量偏少和偏多者分别占23.1%、14.0%,高于非PMS女大学生的13.9%、8.9%,(Z=-2.565,P=0.010)。根据Logistics回归模型得出饮食习惯(OR=0.623,95%CI:0.401~0.967)、睡眠质量(OR=0.644,95%CI:0.431~0.963)是女大学生PMS发生的保护因素;学习压力(OR=1.846,95%CI:1.065~3.201)和痛经情况(OR=2.474,95%CI:1.812~3.377)是女大学生PMS发病的危险因素。结论 女大学生发生经前期综合征主要与生活习惯和月经情况相关,应加强女大学生相关的健康教育,提供有效的缓解方式。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少数民族女大学生月经相关症状的流行情况,为针对性地开展女大学生的生殖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选取7所民族大学,整群抽取二~三年级少数民族女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对7905份问卷进行分析。结果痛经是少数民族女大学生中最常见的月经症状,发生率为90.9%;烦躁易怒、忧郁、精神不集中的发生率依次为44.8%,23.7%和25.7%;以上症状均以彝族女生的发生率最高。学习生活受月经相关症状影响的调查对象占44.4%。34.8%的调查对象精神压力较大或很大,藏族、维吾尔族与哈萨克族女生精神压力较大。仅39.0%的调查对象月经异常时去医院治疗。结论月经相关症状在少数民族女大学生中普遍存在,对学习和生活影响较大。需要做好女大学生的健康教育工作,提高医疗服务的可及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