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受血者输血前血源性传染病5项指标检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大量事例证实输血在临床抢救和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流行病学调查又发现输血是传播血液性疾病的重要途径。虽然我国从1991年规定对献血员进行全面筛查,同时不断完善输血技术,在临床上广泛使用各种成分血,使血源性疾病的发病率有明显下降,但是由输血引发的传染病也屡见报道,其中艾滋病、梅毒、乙型肝炎(下称乙肝)和丙型肝炎经由血液传播的比例之高、危害之重尤为人们所关注。因此,为了了解受血者输血前状况,明确责任,维护患者和医疗机构的权益,减少或避免因输血而引起的医疗纠纷及防止医院感染,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对受血者输血前4项检测在医院感染控制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对7019例输血前患者血液进行乙肝表面抗原(HBsAg)、艾滋病病毒(HIV)抗体、丙肝病毒(HCV)抗体检测及梅毒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TRUST)试验.结果 HBsAg阳性率12.01%、HCV阳性率0.36%、HIV阳性率0.06%、TRUST阳性率1.09%.结论受血者输血前相关检测不仅对患者与医务人员自身有益,而且保证输血安全监控,减少医疗纠纷,减少或防止医院感染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874例患者输血前五项指标检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输注血液或血液制品具有感染输血相关疾病(如乙型肝炎、丙型肝炎、性病等)的危险,由此引发的医患纠纷也严重干扰了正常的医疗秩序。为区分受血者所患疾病是否为输血传播,输血前对受血者进行相关检验就显得重要。现将本院1997~1998年874例受血者检测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输血前4种传染性指标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患者输血前4种传染性疾病的感染情况,预防和避免医院感染和医疗纠纷的发生,提醒医务人员注意生物防护与自我保护。方法对2487例患者输血前进行血液乙型肝炎两对半、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抗-HIV(1+2)]、梅毒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TRUST)抗体4项传染性指标检测。结果4种指标的阳性率分别为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10.17%、抗-HCV0.48%、抗-HIV(1+2)0.00%、TRUST0.60%。结论受血者输血前传染性指标的检测对医患双方均有益,而且对临床输血管理的安全监控,疾病的早期诊断与早期治疗,减少医疗纠纷,防止医源性感染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受血者输血前4项血清标志物检测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对受血者输血前4项血清标志物检测在医院感染控制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3 245例输血前患者血液进行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抗体、丙型肝炎病毒(HCV)抗体及梅毒酶联免疫吸附(TP-ELISA)试验.结果 HBsAg阳性率9.2%,HCV阳性率0.62%,TP-ELISA阳性率0.55%,HIV为0%.结论 受血者输血前相关检测不仅对患者与医务人员自身有益,而且保证输血安全监控,减少医疗纠纷,减少或防止医院感染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儿童患者输血前相关传染性指标的状况,预防因临床输血引起的医疗纠纷和提高医务工作者的自身保护意识。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技术(ELISA)对5293例儿童患者进行输血前乙肝病毒(HBV)标志物、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抗体以及丙型肝炎病毒(HCV)抗体检测;采用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反应素实验对梅毒抗体进行检测。结果5293例儿童患者输血前HBsAg阳性率为o.78%;抗-HBs阳性率为54.68%;HBeAg阳性率为0.45%;抗-HBe阳性率为0.23%;抗-HBc阳性率为0.57%;HIV抗体阳性率为0.04%;梅毒抗体阳性率为0.68%。临床调查发现,梅毒抗体和HIV抗体阳性均由垂直传播引起。结论儿童患者相关输血传染性指标阳性率均低于一般人群,对其进行输血前相关传染性指标的检测,有利于患儿传染病的早期诊治,避免和预防医院感染以及减少医疗纠纷。  相似文献   

7.
患者输血前血液传染性指标的检测分析及其必要性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为了解输血患者输血前血液传染病指标的阳性率,探讨其检测的必要性。方法 采用ELISA法检测HB sAg、抗HCV、抗HIV、梅毒抗体。结果 该院输血前患者血液传染性指标阳性率为10 . 5 1% ,其中HBsAg阳性率为7. 2 5 % ,抗 HCV阳性率2. 2 1% ,抗HIV阳性率0 .0 3% ,梅毒抗体阳性率为1 .0 2 % ,且抗HIV及梅毒阳性率逐年增加。结论 对受血者输血前进行传染病指标检测,可以了解受血者输血前状况,为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和帮助,加强操作隔离保护,同时也可以减少不必要的医疗纠纷,为举证倒置留下有力的证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患者输血前及术前(包括产前)的身体状况,避免院内交叉感染,防止医疗纠纷,增强医务人员自我防护.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法对10 910例患者进行输血前及术前乙肝表面抗原(HBsAg)、丙肝病毒抗体(抗-HC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抗-HIV)检测,同时应用梅毒快速血浆反应素诊断试剂筛查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RPR),阳性者用梅毒螺旋体血凝试验(TPPA)方法确认.结果 乙肝表面抗原阳性率9.74%(1 063例)、梅毒抗体阳性率0.44%(48例)、丙肝抗体阳性率0.34%(37例)、HIV抗体阳性率0.04%(5例).结论 对患者术前和输血前检查血液传染性疾病标志物,无论对患者、医务人员还是控制院内感染都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9.
输血是临床各科中必不可少的治疗手段,广泛应用于外伤性失血,器官移植,严重烧伤,各种血液病等的治疗和抢救,但任何一种治疗方法都存在一定的风险,输血疗法也无例外,其存在着经输血传播相关疾病的危险。  相似文献   

10.
受血者输血前五项指标检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输血是一种不可替代的临床治疗手段,但随之而来的经血传播疾病也应引起广大医患双方的重视。为了判断或分析血源性疾病的病因,划清疾病传播的责任,减少由输血引起的医疗纠纷,本院输血科自1998年开始对住院受血者输血前血清标本进行五项指标的常规检测,现将11374例的检测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受血者输血前血液传染指标检测的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将受血者输血前血液传染指标检测被列入病人输血的一个必要环节,引起了许多争议(诸如增加病人负担,延误了输血时间等)。笔者自1996年10月以来,严格按照规定要求进行受血者输血前检查,通过资料总结和临床跟踪调查,证实了输血前检查的重要性和必要性。1对象和...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输血前患者与无偿献血者相关传染病检测结果。方法针对30744名无偿献血者和3045名患者用ELISA法检测HBsAg,抗-HCV,抗-HIV和梅毒,用赖氏法检测ALT(>25U为不合格)。结论无偿献血者HBsAg,抗-HCV阳性率及ALT不合格率均明显低于输血前患者(P<0.01);无偿献血者抗-HIV和梅毒感染的阳性率与患者输血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开展输血前检测对于医患双方自身保护,减少和杜绝经血传播疾病而引起的医疗纠纷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自贡市第三人民医院受血者在输血前的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抗-HIV1/2)和梅毒螺旋体抗体(抗-TP)等传染病指标的感染状况和受血者的相关疾病情况。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对自贡市第三人民医院2006年1月至2009年12月近4年的受血者4373例进行输血前4项检查。相关疾病的统计按照受血者的临床出院诊断进行统计。结果 4373例受血者输血前相关检查的血清学标志物阳性率分别为HBsAg19.41%、抗-HCV3.18%、抗-HIV1/20.11%、抗-TP1.17%。结论本组样本受血者资料分析表明,输血前4项检查中HBV感染率高于普通人群,同时还可以减少输血的医疗纠纷及隐患,有利于受血者的治疗及医院内感染的预防。  相似文献   

14.
受血者输血前四项感染性疾病指标的检测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输血在临床急救和治疗中发挥巨大的作用,但由此引起的血源性传播疾病和医疗纠纷也时有发生。为了解本地区血源性疾病存在的严重程度,明确血源性疾病的原因,划清疾病传播的责任,减少医疗纠纷,笔者对本院受血者进行了输血前血源性疾病指标检测,并与前两年本地区普通人群的感染情况作了比较,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术前 (包括产前 )和输血前检测患者血清经血传播疾病指标在医院感染控制中的意义。方法 对 6 978例术前和输血前患者进行血清乙型肝炎表面抗原 (HBsAg)、丙型肝炎抗体 (抗HC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1型、2型 )抗体 (抗HIV 1/ 2 )、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 (TRUST)及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ALT)的检测分析。结果 检出HBsAg阳性 6 14例 ,抗HCV阳性 5 9例 ,抗HIV阳性 2例 ,TRUST阳性 39例明胶颗粒凝集试验 (TPPA)确证 34例 ,ALT异常 5 4 5例。结论 术前和输血前患者检测经血传播疾病血清指标可为血源性医院感染诊断提供依据 ,减少医疗纠纷 ,对医患双方均有保护意义。  相似文献   

16.
血友病患者目前只能依靠长期输注新鲜血浆、冷沉淀、高纯度FVE因子制剂等血液制品进行对症治疗,因此血友病患者是输血相关传染病感染的高危人群之一.为了解血友病患者输血相关传染病的感染情况,我们对本中心门诊部就诊的血友病患者进行输血前HBsAg、抗-HCV、抗-HIV和梅毒的检测,并对1993年前后出生的血友病患者输血传染病进行统计分析,探讨血友病患者年龄与输血传播疾病的关系,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术前和输血前检测患者血清经血传播疾病指标在医院感染控制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对7580例术前和输血前患者进行了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丙型肝炎抗体(抗HC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HIV1/2)、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T)及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的检测分析。结果:检出HBsAg阳性658例,抗HCV阳性48例,抗HIV阳性5例,TRUST阳性41例.明胶颗粒凝集试验(TPPA)确证38例,ALT异常684例。结论:输血前和术前患者检测经血传播疾病可为临床预防院内感染提供依据,控制经血传染疾病的发生,对医惠双方有很好的保护意义。  相似文献   

18.
输血前患者检测传染病指标的重要意义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我院将2004—10~2005—07前来门、急诊及住院患10441例在输血前进行了HBsAg、抗HCV、抗HIV(1/2)及抗TP4项传染病指标的筛查,其方法、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住院患者输血治疗前血液传染性指标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抗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抗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抗-HIV)、抗梅毒螺旋体抗体(抗-TP)的阳性率.方法 采用ELISA对2008~2010年于该院接受输血治疗的27 779例住院患者进行HBsAg、抗-HCV、抗-HIV、抗-TP初筛;初筛阳性标本进行确证检测,HBsAg、抗-HCV检测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抗-TP检测采用梅毒螺旋体颗粒明胶凝集试验,抗-HIV阳性标本送艾滋病检测确证实验室进行确证检测.结果 27 779例患者HBsAg、抗-HCV、抗-TP、抗-HIV确证阳性率分别为6.88%(1 910/27 779)、0.72%(199/27 779)、1.04%(290/27 779)、0.03%(8/27 779).结论 在输血治疗前对患者进行血液传染性指标的检测,有利于避免医疗纠纷,也有利于加强医护人员的自我防护,避免医源性污染.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拟输血患者在输血前进行血液传染性指标检测,分析相关性传染病感染情况,以减少和避免因输血引起的医疗纠纷以及医务人员的职业感染。方法对2007年1月至2010年9月32 418例拟输血患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进行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和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抗-HIV1/2)的检测,采用胶体金方法对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以及梅毒抗体(抗-TP)进行检测。结果在接受检查的患者中共查出阳性标本4 863例(15.0%),其中HBsAg阳性4 460例(13.9%),抗-HCV阳性265例(0.82%),抗-TP阳性401例(1.24%),抗-HIV阳性67例(0.21%)。在HIV阳性标本中出现不同程度的重叠感染情况,并以HCV的重叠感染率最高。另外抗-TP阳性率呈现逐年大幅上升趁势,而且感染人群中大部分为40岁以上中老年人。结论输血前进行血液传染性标志物检测对减少医疗纠纷及加强医务人员自我保护意识,降低职业暴露危险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