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不同治疗方法的预后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8倒患者的治疗情况.结果:心源性休克溶拴治疗10例,有效4例,无效6例,有效率40%,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治疗18例,有效16倒,无效2例,有效率8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艾(P<0.05).结论:早期的溶栓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使梗死相关血管恢复再灌注是避免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2.
王磊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4,(24):5740-5741
分析合并心源性休克的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的治疗效果,以总结最优治疗方案。于122例老年AMI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中,随机选取35例应用IABP治疗(IABP组)及21例应用药物治疗(药物组)。对比两组临床治疗效果。IABP组病死率为5.71%;而药物组为23.81%,IABP组病死率明显对于药物组(P0.05)。同时两组治疗前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及心率(HR)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接受治疗7d后,IABP组SBP、DBP及HR改善均明显优于药物组(P0.05)。且两组并发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IABP治疗可有效降低患者的病死率,同时可显著改善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病例的治疗情况。结果心源性休克中相关治疗后25例抢救成功,有效率达83.3%,无效5例,病死率为16.7%。结论早期溶栓治疗及PCI术使梗死相关血管恢复再灌注,是避免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4.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的理论和实践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20  
大约有 7%~ 1 0 %的急性心肌梗死 (AMI)患者伴发心源性休克 ,多数是在 AMI发病后出现休克趋势 ,住院病死率在 80 %以上〔13〕。近年来虽开展各种早期冠状动脉 (冠脉 )再灌注和维持血压的措施使病死率有所下降 ,但心源性休克仍然是目前 AMI患者住院死亡的主要原因〔4〕,所以不容忽视。1 定 义心源性休克是指心脏病变导致急性泵衰竭 ,组织灌注降低不足以维持代谢需要。临床表现为低血压〔收缩压 <1 0 .7k Pa(1 k Pa=7.5 mm Hg)〕,意识淡漠 ,皮肤湿冷 ,少尿或无尿〔1,2 ,5,6〕。血流动力学指标改变 ,包括左室充盈压升高 (>2 .4k Pa)而…  相似文献   

5.
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源性休克16例治疗分析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7%~10%的急性心肌梗死(AMI)患可并发心源性休克,多数在AMI发病后出现休克趋势,住院病死率〉80%。1996年2月~2004年4月,我院共收治AMI患236例,并发心源性休克16例,现将其治疗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心源性休克(cardiogenicshock,CS)是急性心肌梗死(AMI)的首要死亡原因,大约有7%~10%的AMI患者伴发CS,住院病死率在80%以上。在过去的十年里进行了大规模的溶栓治疗和近年开展的各种冠脉再灌注和循环支持措施,虽然使CS的住院死亡率减少了5%~10%,但仍高达50%~70%[1],因此积极探讨AMI并CS的治疗策略仍然是危重病急救医学所面临的重要课题,本文就AMI并CS治疗进展综述如下。1AMI病CS的病理特征和治疗策略的选择AMI并CS常发生于梗死范围超过左心室40%的患者。尸体解剖表明:合并CS死亡者的梗死(MI)范围≥40%的左心室,不合并者≤3…  相似文献   

7.
黄昕煜  李文平  郝永红  寇峰军 《临床荟萃》2006,21(15):1111-1112
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AMI)合并心源性休克,病情危重,预后差.内科药物治疗病死率高.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PCI)能迅速、完全和持续开通梗死相关血管,提高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的治疗成功率.现就13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进行急诊PCI治疗的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患者 ,男 ,76岁。入院前 2 4h ,患者情绪激动后出现胸闷、憋气 ,于当地医院查HR 30次 /min ,BP 6 0 / 0mmHg。ECG示 :ST、Ⅱ、Ⅲ、avF ,Ⅴ7~Ⅴ9,V3R~V4R抬高 ,诊断为“冠心病、急性下壁、正后壁、右室心肌梗死 ,心源性休克 ,Ⅲ度房室传导阻滞”。在当地医院住院期间 ,以多巴胺维持BP 70 / 4 0mmHg ,HR恢复到 5 0~ 6 0次 /min ,患者胸闷、憋气未缓解 ,遂转入我院。入院时 ,患者心梗时间超过 2 4h ,不适宜做溶栓及介入手术 ,故保守治疗 :维持血压、扩冠、抗凝、血小板解聚 ,生命体征渐趋平稳。入院 8h ,患者再次出现胸闷、出冷汗 ,…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心源性休克的诊断并总结救治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资料完整的心源性休克病人32例。其中急性心肌梗死引起者2 2例,重症心肌炎引起者5例,多脏器功能不全并发的心源性休克5例。合并高血压者17例,合并糖尿病者11例,合并慢性肾功能不全者7例,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病4例。结果 32例心源性休克存活2 0例,死亡12例,抢救成功率6 2 .5 %。死于泵衰竭8例、脑血管意外2例、肾衰1例、消化道大出血1例。结论 要提高心源性休克的抢救成功率,必须尽早明确诊断,鉴别病因,采取措施稳定血流动力学,应用血管活性药、迅速恢复组织的血液灌注,对心肌梗死者进行溶栓或冠脉内放置支架,进行床边血流动力学和中心静脉压监测,施行主动脉内气囊反搏;注意消除诱因,纠正酸中毒、稳定内环境;还要强调严密观察,动态分析,包括意识和表情、心跳、脉搏和血压、呼吸和尿量及末梢循环。  相似文献   

10.
总结了本院22例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源性休克患者的急救与护理方法.认为早期诊断、急救与治疗和密切观察病情是AMI并发心源性休克救治成功的关键.对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源性休克患者有利于提高患者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11.
择取我院在2013.07-2014.07期间接收急诊加择期冠状动脉介入治疗3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将其分成休克组与非休克组,根据冠状动脉造影情况,比较两组患者的病变情况。结果休克组患者发生左前降支闭塞的机率明显大于发生右冠闭塞的机率(P0.05);休克组患者发生左前降支闭塞的机率明显大于非休克组(P0.05)。休克组患者发生单支血管病变率明显小于非休克组(P0.05);发生多支血管病变的机率明显大于非休克组(P0.05)。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源性休克的主要影响因素为冠状动脉病变的支数、部位。  相似文献   

12.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18):4168-4169
选取2014年2月~2015年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70例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源性休克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常规治疗和纳洛酮辅助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对比。治疗组患者的LVESV、LVEF等左室收缩功能显著优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治疗有统计学意义。纳洛酮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源性休克中具有十分显著的临床效果,对提高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源性休克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具有极其重要的临床意义,值得在临床实践中进行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护理风险管理在急性心肌梗死(AMI)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护理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6月至2018年6月湖北省荆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AMI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联合护理风险管理干预,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症状改善情况、并发症发生率及患者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疗效总有效率〔95.00%(38/40)〕显著高于对照组〔80.00%(32/40)〕,干预后收缩压、舒张压、脉压差均显著提高,脉率显著降低,尿量显著增加,且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12.50%(5/40)〕显著低于对照组〔37.50%(15/40)〕,护理满意度〔97.50%(39/40)〕显著高于对照组〔82.50%(33/4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护理风险管理在AMI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护理中的临床价值较高,可有效缓解患者病情,防止梗死进一步扩大,降低护理风险,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4.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36例诊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科1996?07~2005—12收治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36例,诊治情况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5.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冠心病的最严重类型,也是心血管科最常见的急危重症之一,是临床死亡率较高的一种疾病,常见并发症有心律失常、休克或心力衰竭等,其中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是最严重合并症之一。下面就急性心肌梗死并心源性休克的临床救治情况进行简要概述。  相似文献   

16.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cardiogenic shock,CS)是一种危及生命的急性病症,死亡率高达40%~60%[1-2]。随着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积极开展和主动脉内气囊反搏(intra-aortic balloons counterpulsation,IABP)的应用,已使相当一部分患者从中受益。最近,临床研究不断有新的技术和药物出现,因此我们对急性心肌梗死合并CS的临床处理值得总结和思考。1临床背景急性心肌梗死合并CS发生率约8%,30d内死亡率在40%~60%[1-2]。来自美国的资料显示在1995-2004年有8.6%的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发生CS[1],而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和高危的不稳…  相似文献   

17.
总结31例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并发心源性休克患者的观察护理要点,发现老年AMI合并心源性休克时往往无明显诱因,缺乏典型的临床表现,早期征象易被基础疾病症状及AMI的突出症状掩盖,不易被发现。复发性AMI患者尤其是高龄(大于80岁)患者并发心源性休克比例大,病死率高。认识其表现的多样性,在临床护理中仔细观察病情变化,加大对高龄复发性AMI患者的观察、护理力度,有助于及早发现心源性休克先兆,为预防和抢救老年急性AMI并发心源性休克提供有效的护理支持。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索急性心肌梗死伴心源性休克的急诊治疗措施.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吉林市化工医院收治的80例急性心肌梗死伴心源性休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0例,采用常规药物治疗)和观察组(40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急诊介入治疗),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联合急...  相似文献   

19.
高龄患者急性心肌梗死 (AMI)极易并发心源性休克 ,死亡率极高[1] 。为了探讨直接冠状动脉内支架术对抢救AMI并发心源性休克患者的生存及愈后生活质量的意义 ,1999年7月~ 2 0 0 0年 7月我院心内科对 9例高龄AMI并发心源性休克患者行直接冠状动脉内支架术治疗 ,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临床资料  9例AMI患者中 ,男 5例 ,女 4例。年龄 74~ 86岁 ,平均 (77 0± 5 6 )岁。患者在发病 2 4h内入院 ,伴有明显的血流动力学障碍和心功能低下。动脉血压 :收缩压 <80mmHg(1mmHg=0 133kPa) ,舒张压 <6 0mmHg,E…  相似文献   

20.
尽管早期血运重建的广泛开展,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仍是治疗的重点和难点。另外,急性心肌梗死伴心源性休克患者往往合并多支血管病变,其最佳血运重建策略尚无定论。本文就心源性休克定义及病因,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早期血运重建的重要性及血运重建策略选择方面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