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癫痫患儿血丙戊酸(VPA)水平,为临床用药提供依据。方法:服用VPA治疗的癫痫患儿437例,采用均相酶放大免疫检测技术(EMIT)监测血VPA浓度,分析年龄、性别等因素对血VPA浓度的影响以及血VPA浓度与疗效之间的关系。结果:359例(82.2%)患儿血VPA浓度在有效浓度范围内(50~100μg/m L);51例(11.7%)50μg/m L;27例(6.2%)100μg/m L。年龄、性别对血VPA浓度的影响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血VPA 50~100μg/m L组的疗效与50μg/m L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χ~2=55.10,P0.05)。结论:癫痫患儿血VPA水平对临床用药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 通过测定丙戊酸钠血药浓度,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药学技术服务.方法 采用荧光偏振免疫法(FPIA)测定838例次患者丙戊酸钠血药浓度,将测定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838例次丙戊酸钠测定值在治疗浓度50~100μg/ml范围内421例次(占50.2%),低于治疗浓度范围下限(<50μg/ml)385例次(占45.9%),高于治疗浓度范围上限(>100μg/ml)32例次(占3.8%).结论 丙戊酸钠体内代谢个体差异大,影响其血药浓度及其疗效的因素众多,因此临床使用丙戊酸钠应充分考虑患者的生理、病理和药物相互作用复杂的特点,及时测定血药浓度并根据测定数据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调整给药方案,以实现较合理的个体化用药.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氨茶碱在治疗支气管哮喘患者血中的药物浓度与疗效的关系,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43例支气管哮喘患者给予氨茶碱注射液治疗,用药3d后行药物浓度监测及分析。结果:血药浓度测定在5~10μg/mL中治疗有效率为72.73%,10~20μg/mL中治疗有效率达到88.24%,超过20μg/mL患者出现恶心、呕吐、心悸、心动过速等不良反应,说明氨茶碱血药浓度在10~20μg/mL中治疗有效率最高,超过20μg/mL时会有不良反应发生。结论:氨茶碱的血药浓度测定在10~20μg/mL中治疗有效率最好,临床用药时应注意控制血药浓度在有效治疗范围内,避免不良反应和毒副作用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癫痫患者丙戊酸钠代谢相关基因CYP2C19多态性对丙戊酸(VPA)血药浓度的影响。方法:选取服用VPA单药治疗的癫痫患者177例,采用酶放大免疫分析法检测患者体内VPA药物浓度;采用基因芯片法检测CYP2C19基因(*l,*2,*3),并将患者按CYP2C19基因型别分为不同代谢类型:强代谢型(*1/*1),中间代谢型(*1/*2,*1/*3),弱代谢型(*2/*2,*3/*3,*2/*3);比较CYP2C19代谢型对血药浓度的影响。结果:根据CYP2C19基因多态性功能代谢分型,携带CYP2C19*1的强代谢型(*1/*1)占40.7%,携带CYP2C19*2或*3的中间代谢型(*1/*2和*1/*3)及弱代谢型(*2/*2,*2/*3和*3/*3)分别占43.5%,15.8%。不同性别在CYP2C19基因分型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种代谢型服用单位剂量VPA后的标准化血药浓度分别为(2.69±0.48)μg/m L,(2.71±0.33)μg/m L和(3.78±1.08)μg/m L,其中弱代谢型标准化血药浓度高于强代谢型和中间代谢型(P0.05)。结论:本组癫痫患者中分布有较多的CYP2C19代谢功能缺失基因,临床医生在使用VPA进行抗癫痫治疗时可参考相关基因检测结果,减少弱代谢型患者用药剂量。  相似文献   

5.
李美珠  陈棪焜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1,8(24):2959-2960,2963
目的探讨均相酶增强免疫(Emit)法监测丙戊酸的方法评价及其在癫痫患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均相酶增强免疫法测定质控品和癫痫患者血清丙戊酸浓度,并对测定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均相酶增强免疫法测定丙戊酸的精密度;批内变异系数(CV)值为2.52%~5.70%,批间CV值为2.70%~4.85%;回收率为98.4%~105.4%,平均102.1%。210例癫痫患者391例次丙戊酸血药浓度测定中,205例次(52.4%)丙戊酸血药浓度在有效治疗范围(50~100mg/L)内;152例次(38.9%)血药浓度小于50mg/L;34例次(8.7%)血药浓度大于100mg/L。结论均相酶增强免疫法监测丙戊酸浓度简便、可行、快速,是一种理想的检测方法;合理设定丙戊酸有效血药浓度范围(50~100mg/L),临床治疗过程加强丙戊酸血药浓度监测,是保证疗效和安全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小剂量拉莫三嗪(LTG)与丙戊酸(VPA)联合治疗新诊断癫痫转为LTG单药治疗后的血药浓度变化。方法:选取经小剂量LTG与VPA联合治疗6个月后发作完全控制的癫痫患者35例,逐渐减掉VPA,采用LTG单药治疗,随访6个月。记录患者的癫痫发作频率、不良反应及LTG血药浓度。结果:35例患者中有2例失访,33例完成半年随访,其中转LTG单药治疗后出现癫痫发作2例(6.1%),无发作31例(93.9%);药物转换期LTG血药浓度较转单药治疗前LTG血药浓度增高(P0.05),停用VPA1周时、单药治疗6个月时的LTG血药浓度与单药治疗前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例复发患者发作时血药浓度与无发作患者血药浓度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TG与VPA联用能使LTG的血药浓度加倍且临床疗效显著增强,小剂量LTG与VPA联合治疗新诊断癫痫转为LTG单药治疗时应将LTG剂量加倍。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老年抑郁症患者采用麦普替林治疗后其血药浓度与临床效应的关系。方法:于2002-10/2003-12选取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老年科住院及门诊符合ICD-10诊断标准的老年抑郁症患者48例为观察对象,汉密顿抑郁量表(17项)评分≥18分。麦普替林初始治疗剂量25mg/d,在2~3周内加至治疗量25~175mg,2次/d,中午和晚上给药,第3周末达到个体恒定剂量后维持固定剂量不变,疗程6周。于治疗前及治疗第4,6周末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汉密顿焦虑量表、副反应量表各评定一次。并分别测定血、尿常规,血液生化,ECG等。评估标准:以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分≤7分为症状消失,汉密顿抑郁量表减分率≥50%为显著进步,≥25%为进步,<25%为无效。全部病例于治疗第4,6周末中午进药前取5mL非抗凝血,采用高效液相色谱紫外检测法测定麦普替林、去甲麦普替林浓度。结果:44例患者均完成治疗并测得血药浓度进入结果分析,4例因失访脱落。①在日剂量校正后麦普替林血药浓度为0.53~3.18μg/(L·g),平均(1.54±0.60)μg/(L·g);去甲麦普替林为0.19~1.05μg/(L·g),平均(0.61±0.21)μg/(L·g);活性部分(麦普替林与去甲麦普替林浓度之和)为0.89~4.20μg/(L·g),平均(2.15±0.68)μg/(L·g);存在个体差异。②治疗第4,6周末患者汉密顿抑郁量表和汉密顿焦虑量表的评分分别比治疗前显著降低,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13.708,P≤0.000);(t=14.329,P≤0.000)。③治疗后患者症状消失25例(57%),显著进步9例(21%),进步3例(6%),无效7例(16%)。有效率为77%。④不良反应总发生率75%,其中抗胆碱能作用的发生率为71%(31/44),拟交感作用10%(5/44),心血管不良反应6%(3/44),转氨酶升高16%(7/44),其他不良反应8%(4/44)。⑤麦普替林浓度、活性部分浓度与日剂量存在显著相关性(r=0.314,0.418,P<0.05),活性部分血药浓度与抗胆碱能不良反应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r=0.342,P<0.05)。⑥去甲麦普替林浓度79.435μg/L时,灵敏度为70.0%,特异度为80.0%。曲线下面积为0.797mm2,P=0.005;活性部分浓度为248.330μg/L时,灵敏度为80.0%,特异度为80.0%。曲线下面积为0.817mm2,P=0.003;可作为预测出现不良反应的阈浓度。结论:在老年抑郁症患者中,麦普替林、去甲麦普替林及活性部分血药浓度存在个体差异,增加麦普替林日剂量会提高血药浓度,但不一定会增加疗效;去甲麦普替林、活性部分的浓度高于阈浓度时,会增加出现不良反应的可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 通过对354例癫痫患者卡马西平血液药物浓度检测结果 的回顾性分析,为临床医生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免疫荧光偏振法测定血液卡马西平药物浓度,对354例患者的血药浓度结果 进行分析,并观察其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354例癫痫患者卡马西平血药浓度测定值在有效治疗浓度范围(4~12 μg/mL)内的有290例,占81.92%;低于有效治疗浓度范围(<4 μg/mL)的有63例,占17.80%;高于有效治疗浓度范围(>12 μg/mL)的1例,占0.28%.结论 临床医生在使用卡马西平治疗癫痫的过程中,应结合血药浓度监测结果 、临床疗效和药品不良反应等进行综合分析,实现个体化给药,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HPLC法监测伏立康唑稳态血药浓度,探讨伏立康唑血药浓度的相关因素。方法 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监测78例患者,共样本116例/次。采用HPLC法监测伏立康唑稳态血药浓度,收集患者相关生化检验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血药浓度分布范围为:未检出-14. 89μg/ml;平均血药浓度(3. 50±2. 90)μg/ml。患者谷草/谷丙、肌酐间接胆红素尿素/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直接胆红素/总胆红素均与血药浓度成正相关;白蛋白、估算肾小球滤过率、总蛋白与血药浓度均成负相关。结论临床治疗中影响伏立康唑血药浓度的因素较多,因此需要在治疗中对其开展治疗药物监测,以提高其用药的安全性,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测定行无痛纤维肠镜检查术患者在不同剂量的芬太尼复合下靶控输注异丙酚的半数有效血浆靶浓度(EC50)。方法:行无痛纤维结肠镜检查术患者64例,分为F1、F2两组,每组各32例。于检查前缓慢推注芬太尼,F1组剂量为 0.6μg/kg,F2组为1μg/kg。患者按序贯法进行试验,异丙酚初始血浆靶浓度设为3.5μg/mL,根据上一个患者体动情况,下一患者血浆靶浓度进行增减的调整,变化幅度为0.5μg/mL。计算两组病例异丙酚EC50及其95%的可信区间。结果:复合0.6μg/kg芬太尼时无痛纤维结肠镜检查术患者靶控输注异丙酚的EC50为(3.89±0.16)μg/mL,95%的可信区间为3.58~4.20μg/mL;复合1μg/kg芬太尼时异丙酚的EC50为(3.75±0.11)μg/mL,95%的可信区间为3.52~3.97μg/mL。结论:靶控输注异丙酚复合0.6μg/kg芬太尼用于纤维结肠镜检查术安全有效,其EC50为(3.89±0.16)μg/mL。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双倍剂量奥曲肽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预后的影响及其不良反应。方法:选择2003年1月-2005年1月我院住院患者37例,分为两组,常规剂量组18例,给予奥曲肽25μg/h总量600μg/d,双倍剂量组19例,奥曲肽50μg/h,总量1200μg/d。结果:6,12,24,48和72 h止血率双倍剂量组分别为47.4%,63.1%,67.9%,78.9%,89.4%;常规剂量组分别为33.3%,50.0%,55.6%,61.1%,77.8%,各时间止血率双倍剂量组均高于常规剂量。平均止血时间双倍剂量组为(11.9±10.8)h,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的(18.5±17.6)h(P<0.01)。平均输血量:双倍剂量组(282±386)mL,明显少于常规治疗组(376±489)mL,有统计学意义(P<0.01)。3 d内再出血率:双倍剂量组为4.7%(1/19),较常规治疗组22.2%(4/18)明显降低,差异有显著性。两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奥曲肽对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有较好的疗效,双倍剂量止血速度快,止血率高,再出血率低,减少了输血量,促进患者恢复。  相似文献   

12.
许成芳  朱建波  梁芳 《实用医学杂志》2009,25(23):4054-4056
目的:探讨沙美特罗/氟替卡松(50/500)吸入对缓解期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将2007年1月至2008年12月收治于我院的216例处于缓解期的COPD患者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72例)、低剂量治疗组(72例)和高剂量治疗组(72例),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治疗,低剂量治疗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关特罗/氟替卡松(50μg/250μg)吸入,高剂量治疗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美特罗/氟替卡松(50μg/500μg)吸入.分析比较3组患者在治疗前后的临床疗效、肺功能变化以及血气方面的区别.结果:高剂量治疗组在临床疗效、肺功能变化以及血气分析等方面均优于低剂量治疗组,低剂量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吸入沙美特罗/氟替卡松(50/500)能改善COPD患者的临床症状,能提高患者的肺功能和生存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卡马西平治疗儿童癫痫的血药浓度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监测用卡马西平(CBZ)治疗癫痫患儿的血药浓度,为卡马西平的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04年1月至2006年1月期间于我院就诊的癫痫患儿68例为研究对象,服用卡马西平的同时进行血药浓度监测。结果①45例单独用药的患者中,血药浓度<4μg/ml的12例,4~12μg/ml的32例,>12μg/ml的1例。②单一用药的总有效率为73.33%,将单一用药患者的血药浓度水平分布与疗效作等级相关分析,结果rs=0.634,P<0.05,表明血药浓度越高,疗效越好。联合用药的23例患者中仅8例有效,总有效率为34.78%。③将年龄与血药浓度分布作等级相关分析,结果rs=0.512,P<0.05,表明随年龄增高,各年龄组血药平均浓度也增加。结论通过常规监测CBZ血药浓度,可提高癫痫患者治疗的安全性、有效性,为临床医生制定个体化给药方案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补气升阳中药黄芪和活血化瘀中药丹参合用对脑梗死恢复期患者胰岛素抵抗的影响,探讨采用益气活血法防治胰岛素抵抗的量效关系。方法:收集2002-05/2004-12在广西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住院的脑梗死恢复期患者99例,按随机数字表分为黄芪100,50mL组和对照组各33例。3组于入院后均按西医治疗原则,予控制血压,对症、康复等治疗,在此基础上,黄芪100,50mL组分别予黄芪注射液100,50mL配合丹参注射液20mL+50g/L葡萄糖注射液250mL静脉滴注,1次/d,3组疗程均为20d。于治疗前后采取清晨空腹静脉血检测胰岛素、血糖、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以及血液流变学等,胰岛素抵抗用胰岛素敏感指数反映,应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分率评定临床疗效(减少91%~100%为痊愈;减少46%~90%为显著进步;减少18%~45%为进步;减少17%左右为无变化)。结果:按实际处理分析,进入结果分析97例。①胰岛素敏感指数:3组治疗后较治疗前均有改善,但黄芪100,50mL组优于对照组(-1.38±0.19,-1.76±0.25,-1.87±0.20,P<0.01,0.05),且黄芪100mL组优于50mL组(P<0.05)。②黄芪100mL组总胆固醇、胰岛素、血糖和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均较治疗前好转(P<0.05,0.01),黄芪50mL组血糖和红细胞压积、全血黏度和血浆比黏度均较治疗前好转(P<0.05,0.01),对照组除红细胞压积降低外,其余均无变化。黄芪100mL组治疗后总胆固醇和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均优于50mL组(P<0.01)。③临床疗效:3组总有效率无差异,但黄芪100,50mL组基本痊愈+显著进步例数多于对照组。结论:高剂量和低剂量黄芪合丹参注射液均有显著降低脑梗死恢复期患者胰岛素抵抗、改善异常升高的血脂、血黏度,并有提高临床疗效的作用,以高剂量黄芪为优。提示脑梗死恢复期患者胰岛素抵抗与气虚程度关系更加密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通过血药浓度监测为肺结核患者应用左氧氟沙星治疗剂量的选择提供参考依据,并明确血药浓度监测在结核病治疗中的意义.方法 选取涂阳耐药肺结核患者120例,随机分为4组,每组30例,在接受抗结核药物治疗的同时,分别每日接受不同剂量左氧氟沙星400mg、600mg、800mg、1000mg,治疗7天,在服药后2、6小时分别取血浆样本测定血药浓度,监测药物不良反应.结果 400mg/d左氧氟沙星血药峰浓度(Cmax)的中位数是7.463μg/ml,仅有33%的患者达到治疗浓度范围;600mg/d左氧氟沙星Cmax的中位数是9.463 μg/ml,有65%患者达到治疗浓度范围;800mg/d左氧氟沙星Cmax的中位数是12.463μg/ml,达到治疗浓度范围为97%;1000mg/d左氧氟沙星Cmax的中位数是14.6μg/ml,达到治疗浓度范围为100%.4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差异.结论 目前常规应用左氧氟沙星400mg/d剂量难以达到有效的治疗效果,加强抗结核药血药浓度监测对结核病患者合理用药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苯巴比妥联合神经节苷脂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2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随机分为2组。采用常规治疗的41例患儿作为对照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使用苯巴比妥联合神经节苷脂治疗的41例患儿为观察组。监测观察组苯巴比妥血药浓度,并比较2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90.2%)明显高于对照组(63.4%)。观察组患儿随着苯巴比妥的血药浓度增加,临床疗效呈现出先增强后减弱的趋势,苯巴比妥的血药浓度为25~40μg/mL时,总有效率最高为94.7%。结论采用苯巴比妥联合神经节苷脂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临床疗效显著,可以明显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值得临床推广使用。苯巴比妥的血药浓度为25~40μg/mL时治疗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7.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替考拉宁血药浓度的方法,为重症感染患者合理使用替考拉宁,制定个体化抗感染给药方案奠定基础。方法建立及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重症患者替考拉宁血药浓度,以谷浓度为参考值分析浓度分布情况。结果替考拉宁在3.114~99.650μg/mL范围内线性良好,标准曲线回归方程为y=0.03X+0.004,r=0.9998。批内、批间精密度RSD均小于15%;准确度均在98.26%~111.54%之间,定量下限为3.114μg/mL。共23例患者,46例次监测结果纳入研究;两次采血点的达标率分别为56.52%和47.83%。结论替考拉宁在实际临床中谷浓度达标率低,个体差异大,建议在必要时通过血药浓度监测,使其维持安全有效的血药浓度。  相似文献   

18.
背景:肝移植后免疫抑制剂环孢素A的合理应用通常采用动态监测治疗过程中血药浓度谷值来指导临床用药.近年来国外研究表明服药后2 h的血药浓度即峰值为监测的最敏感点,较环孢素谷值更有临床意义.目的:验证肝移植后患者服用环孢素A的血药浓度峰值的范围.设计、时间及地点:回顾性病例分析,2000-11/2003-11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医院肝胆外科.参试者:实施肝脏移植患者49例.方法:受者口服环孢素A达到稳态浓度时,开始监测血药浓度,在服药后2 h时抽血测定血药浓度峰值.4g例患者,2年共测定峰值浓度血样157份,移植早期每周测定峰值浓度1次,其中男性患者血样测定峰值浓度121例次,女性患者测得36例次,进行统计分析.主要观察指标:治疗过程中服用环孢素A 2 h后的血药浓度,服用环孢素A峰值血药浓度范围.结果:肝移植后应用三联免疫抑制剂治疗,服用环孢素A 2 h后峰值血药浓度范围为:移植后第1个月内(923.11±259.99)μ g/L,第2个月内(1 024.53±253.56)μg/L,第3个月内(1030.54±268.02)μg/L,第3~6个月(661.50±242.66)μg/L,第6~12个月(674.38±188.54)μg/L,第1~2年(402.77±29.46)μg/L,均为理想的血药浓度范围,49例患者健康状态良好.结论:肝移植患者服用环孢素A 2 h后的血药浓度范围免疫抑制效果满意,可作为国人肝移植受者移植后服用环孢素A峰值血药浓度浓度范围的参考.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监测慢性髓系白血病慢性期(CML-CP)患者尼洛替尼(NIL)血清谷浓度水平,探讨其与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的关系。方法:根据患者服用NIL剂量将其分为A组(44例),600-800 mg/d;B组(10例),400mg/d。通过液相色谱-单联质谱法分析服用不同剂量NIL治疗的CML-CP患者的血清药物谷浓度,探讨其与患者治疗反应的相关性。结果:54例患者中位NIL血清药物谷浓度为1.71(0.52-5.93)μg/ml,其中A组和B组NIL血清药物谷浓度分别为2.09±1.21μg/ml和0.94±0.27μg/ml,A组非常显著高于B组(P=0.001)。A组中服用NIL治疗12月累计达主要分子学缓解(MMR)者24例,未达MMR者20例;血清药物谷浓度分别为1.70±0.75μg/ml和2.03±0.82μg/ml(P=0.154)。发生Ⅲ-Ⅳ级重度不良反应患者13例,0-Ⅱ级轻度不良反应患者31例;血清药物谷浓度分别为3.09±1.76μg/ml和1.76±0.68μg/ml(P=0.018)。B组服用NIL治疗12月累计达MMR者4例,未达MMR者6例;血清药物谷浓度分别为1.15±0.27μg/ml和0.83±0.24μg/ml(P=0.051)。服用NIL治疗12月累计达MMR比率在A组、B组分别为24/44(54.5%)和4/10(40%),(P=0.494);但Ⅲ-Ⅳ级不良反应发生率在A组、B组分别为13/44(29.5%)、0/10(0%),B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A组。结论:CML患者NIL血药浓度个体差异较大,与患者服药剂量及不良反应密切相关,低剂量服用NIL治疗可维持较好的治疗效果且可以明显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伏立康唑血药浓度与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的关系。方法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患者102例,均应用伏立康唑治疗,首次给药72 h、下次给药前测定血药浓度,比较不同血药浓度患者疗效,观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102例伏立康唑血药浓度为0.5~14.9 mg/L,其中14例血药浓度1.5 mg/L,74例1.5~5.5 mg/L,14例5.5 mg/L;血药浓度1.5~5.5 mg/L者客观缓解率(85.1%)高于1.5 mg/L者(57.1%)、1.5 mg/L者(64.3%)(P0.05),1.5 mg/L者与1.5 mg/L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7例(6.9%)出现不良反应,其中1.5~5.5 mg/L者6例,其中5.5 mg/L者1例。结论伏立康唑治疗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的疗效及不良反应与血药浓度有关,对其血药浓度进行监测,有利于调整用药剂量,使疗效最大化,不良反应最小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