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目的探讨β-arrestin 1 mRNA在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中以及在各细胞亚群(CD4+T细胞、CD8+T细胞、B细胞)中的表达情况。方法利用基于TaqMan-MGB探针建立的实时荧光定量RT-PCR技术,分别检测50例PBC患者、50例健康体检者和50例乙肝后肝硬化患者PBMCs中的表达;再利用磁珠分离PBC患者、健康体检者的CD4+T细胞、CD8+T细胞、B细胞和单核细胞,经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分析β-arrestin 1 mRNA在各细胞亚群中的表达情况。结果β-arrestin 1 mRNA在PBC患者PBMCs、CD4+T细胞、CD8+T细胞和单核细胞中的表达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和疾病对照组(P<0.01),在B细胞,PBC组与健康对照组没有明显差异(P>0.05);疾病对照组与健康对照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β-arrestin 1可能参与PBC发病机制,其中涉及CD4+T细胞、CD8+T细胞和单核细胞。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初诊白血病患者骨髓及外周血进行微核分析。方法:应用细胞周期阻断法对54例初诊白血病患者骨髓及外周血与30例健康人外周血淋巴细胞进行微核检测。结果:54例初诊白血病患者骨髓及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率(MNR)和微核细胞率(MCR),与30例健康人外周血相比,P〈0.01。同一患者骨髓与外周血淋巴细胞MNR和MCR相比,P〉0.05。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与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患者骨髓及外周血淋巴细胞MNR和MCR相比,P〈0.05。结论:白血病患者发病初期即存在染色体不稳定现象,不同类型白血病患者微核检测结果间有差异,推测与白血病的发病机制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4.
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中SHIP1基因的表达变化及机制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SHIP1基因在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CML)患者中的表达变化,并通过特异性小干扰RNA(siRNA)封闭K562细胞株BCR-ABL基因的表达,探讨BCR-ABL基因表达对SHIP1基因的影响。方法应用RQ-PCR方法检测CML患者骨髓、正常人外周血白细胞及白血病细胞株K562中SHIP1基因表达的差异。另取K562细胞分为3组:空白对照组(不加任何干扰成分);非特异性siRNA处理组(加非特异性siRNA);特异性siRNA处理组(加入特异性siRNA封闭BCR/ABL融合基因),应用RQ-PCR及Western blot方法分别检测3组中BCR/ABL、SHIP1基因的mRNA及其相应蛋白P210(BCR/ABL编码)、P145(SHIP1基因编码)的表达,并比较各组中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CML患者骨髓白细胞和K562细胞中SHIP1基因的表达明显低于正常人的外周血白细胞。特异性siRNA处理组中BCR-ABL基因mRNA和P210蛋白的表达水平明显下降,SHIP1基因mRNA和P145蛋白表达水平随BCR-ABL表达下降而增加;非特异性siRNA处理组与空白组相比无明显差异。结论CML患者SHIP1基因的表达低于正常人;特异性siRNA能够抑制BCR-ABL基因的表达;BCR-ABL基因能抑制SHIP1基因及其蛋白表达。  相似文献   

5.
目的检测白血病骨髓标本及白血病细胞株中γ-catenin的表达情况,探讨γ-catenin在白血病细胞中的作用。方法以RT-PCR检测76例白血病骨髓标本、8例正常骨髓标本和白血病细胞株K562、HL-60、U-937、Jurkat中γ-catenin的mRNA表达情况,以Western blot和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上述白血病细胞株中γ-catenin蛋白表达及其分布情况。结果正常骨髓标本中γ-catenin表达阳性率为0(0/8),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骨髓标本中γ-catenin表达阳性率为40.0%[12/30,其中M2型的阳性率为50.0%(7/14)],慢性髓细胞白血病(CML)骨髓标本中γ-catenin表达阳性率为13.6%(3/22),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和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骨髓标本中γ-catenin表达阳性率均为25.0%(3/12)。白血病组γ-catenin表达阳性率与正常组相比,AML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其中M2型最为显著),其余各组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RT-PCR及免疫组化检测可见HL-60和K562细胞γ-catenin呈强阳性,U-937和Jurkat细胞呈弱阳性表达,且γ-catenin主要表达于细胞质中。Western blot检测见K562和HL-60细胞γ-catenin呈阳性表达,而U-937和Jurkat细胞未见表达。结论作为细胞内信号传导分子,γ-catenin表达于AML组、HL-60及K562细胞中,可能与急性髓细胞白血病(特别是M2型)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6.
朱柏贵  张苏江  李建勇 《武警医学》2010,21(7):575-577,580
 目的 探讨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患者中NPM1基因突变发生情况,并了解其临床特征及预后.方法 采用基因组DNA-PCR方法扩增39例初发AML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NPM1基因,直接测序法检测AML患者NPM1基因第12外显子的突变情况.结果 (1)39例初发AML患者中NPM1突变7例(17.9%),其中A型突变6例,B型突变1例.(2) NPM1突变在22例染色体正常核型AML中的发生率27.3%(6/22),显著高于异常核型7.7%(1/13)(P<0.01).(3)临床数据显示NPM1基因突变患者外周血白细胞计数高于野生型患者,NPM1基因突变患者具有较高的临床完全缓解率(CR).结论 NPM1基因突变是AML尤其是正常核型AML患者常见的分子学异常,单纯NPM1基因突变患者外周血白细胞数比例较高,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7.
成人白血病骨髓MRI及其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成人白血病患者骨髓的MRI增强扫描影像的特征及其临床意义。材料和方法 :经病理证实 ,成人白血病患者 2 0例 ,其中急性粒细胞白血病 (AML) 11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ALL) 3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CML) 6例 ,行腰椎、髂骨、股骨中上段骨髓SE及增强、脂肪抑制各序列成像MRI检查 ,与同期骨髓象白血病细胞计数 (BMT)对比分析。结果 :按骨髓MRI表现以及病变的信号强度、形态及病变范围等分成 3种类型。 (1)弥漫性斑片状影 ;(2 )弥漫性信号变化 ;(3 )不规则形阴影。结论 :MRI能为白血病确诊提供影像学依据 ,并有助于临床治疗和疗效的评价。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的乳腺癌易感基因1(BRCA1)表达状况与移植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自2017年1月至2020年12月于秦皇岛市第一医院和天津一中心医院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术的92例ALL患者为研究对象,并设为A组;另随机选取92例同期行骨穿检查的非血液系统肿瘤疾病患者为B组。比较两组患者的骨髓单个核细胞中BRCA1相对表达水平。分析A组(ALL)患者术前骨髓BRCA1表达水平与临床病理特征、移植预后的相关性。结果 A组移植术前的骨髓BRCA1的平均表达水平为(0.59±0.16),显著低于B组的(1.00±0.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病理特征方面,ALL患者年龄≤40岁、T淋巴细胞ALL、危险度分层为高危、有髓外浸润史、移植前未完全缓解患者的骨髓BRCA1相对表达水平分别低于年龄>40岁、B淋巴细胞ALL、危险度分层为低危、无髓外浸润史、移植前完全缓解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全部92例患者均顺利完成allo-HSC术,术后共出现30例(32.6%)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GVHD...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检测脓毒症患者外周血鞭毛蛋白的含量及单个核细胞Toll样受体5(TLR5)mRNA的表达,进一步探讨脓毒症致急性肺损伤(ALI)的发病机制。方法选取经检验科体液镜检或培养证实为G-杆菌所致脓毒症患者(G-菌组)26例,G 球菌所致脓毒症患者(G 菌组)15例,正常对照组为健康人15例。采用ELISA法检测外周血鞭毛蛋白的含量。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半定量RT-PCR法检测TLR5mRNA表达水平。结果G 菌组、正常对照组的外周血中未检测到鞭毛蛋白,G-菌组的外周血鞭毛蛋白的含量为6.636±5.147ng/ml;G-菌组TLR mRNA表达水平较G 菌组、正常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G 菌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鞭毛蛋白可能通过TLR5介导参与了ALI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急性白血病患者周期素Cyclin D1蛋白的表达情况并结合临床分析其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对48例急性白血病患者的骨髓进行Cyclin蛋白测定,其中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ANLL)32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16例,男31例,女17例,年龄12~70岁,平均34.4岁,另有5例正常人骨髓。结果 正常人骨髓未见阳性染色。患者阳性率为31.3%(15/48),其中ANLL和ALL的阳性率分别为25.0%(8/32)和43.8%(7/16),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初治患者的阳性程度多为轻中度,而复发患者的阳性程度则多数较高。结论 Cyclin D1蛋白在急性白血病患者中存在过度表达的情况,其表达程度与临床病情进展程度有一定的关系,尤其与病情的复发关系较为密切。  相似文献   

11.
目的建立荧光实时定量PCR法检测老年人外周血淋巴细胞β1和β2肾上腺素能受体(AR)基因mRNA表达。方法随机选择ASAⅠ~Ⅱ级老年患者30例,分离外周静脉血淋巴细胞,采用荧光实时定量PCR法检测β1和β2-AR基因mRNA表达,并与半定量PCR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30例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荧光实时定量PCR均检出β1和β2-AR mRNA表达,不同性别组同一基因表达量无显著差异(P>0.05);荧光实时定量PCR检测β2-AR mRNA表达量显著高于β1-AR mRNA(P<0.001),而半定量PCR随着循环次数增加,β1和β2-AR mRNA表达差异减小。结论所建立的荧光实时定量PCR成功检测老年人外周血淋巴细胞β1和β2-AR基因mRNA表达,有较高的灵敏性及特异性;半定量PCR扩增平台期影响试验结果判断。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急性白血病患者白血病细胞B7-H2的表达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收集47例初发的急性白血病[包括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和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者],应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其白血病细胞上B7-H2的表达情况,分析所有白血病患者、AML患者及ALL患者预后因素与B7-H2表达的关系.另将47例患者分为B7-H2阳性率≥10%和B7-H2阳性率<10%两组,比较两组患者生存时间的差异.结果 47例急性白血病患者中,低危患者白血病细胞的B7-H2阳性率为0.04%±0.03%(n=24),中/高危患者为0.15%±0.07%(n=23,P=0.0015);在AML患者中,低危患者和中/高危患者白血病细胞B7-H2的阳性率为分别为0.05%±0.03%(n=16)和0.16%±0.09%(n=12,P=0.0412);在ALL患者中,低危患者和中/高危患者白血病细胞B7-H2的阳性率为分别为0.04%±0.03%(n=8)和0.15%±0.08%(n=11,P=0.0295).47例白血病患者中,B7-H2阳性率≥10%的患者占25.53%,其中AML和ALL患者分别占21.42%(n=28)和31.57%(n=19),B7-H2阳性率≥10%的患者与B7-H2阳性率<10%的患者生存率有统计学差异(x2=2.79,P=0.0453).结论 B7-H2在急性白血病患者白血病细胞上有一定表达,并与预后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检测急性髓系白血病(AML)中FANCD2蛋白的表达,探讨AML的发病机制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07年9月至2015年7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第四医院血液科收治的AML患者108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FANCD2蛋白的表达。结果本组108例AML患者骨髓标本中,FANCD2蛋白在AML初诊组、完全缓解组、复发组及对照组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3%、63.0%、5.0%和71.4%;初诊组与对照组、完全缓解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发组与对照组、完全缓解组比较,差异也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完全缓解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初诊组与复发组比较,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FANCD2蛋白表达的阳性率可作为AML诊断或预后评估的检测指标,与AML的发生、复发相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检测caspase8和caspase3在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primary biliary cirrhosis)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的表达,探讨其与PBC疾病进展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和免疫印迹法,检测30例PBC和30例正常对照者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中caspase8和caspase3的基因和蛋白表达。结果PBC患者PBMCs中的caspase8和caspase3的mRNA和蛋白的表达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结论PBC患者caspase8,3的表达与疾病的发生发展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可以为PBC的诊断和预防提供新线索。  相似文献   

15.
目的在急性粒细胞白血病M2a亚型的治疗中,首次完全缓解持续时间(CCR)是和预后相关的最重要的指标。运用基因芯片技术,研究拥有不同CCR病人的基因表达谱差异,从而寻找影响AML预后相关基因。方法收集3例CCR6个月内复发(A组)和3例CCR12个月以上(B组)的AML患者初诊时骨髓单个细胞,纯化mRNA,分别用Cy3和Cy5标记,和Agilent Human1B寡核苷酸基因芯片杂交,研究基因表达谱差异。结果在检测的20173个基因中,筛选出共同差异表达基因21个,其中在A组各例都表达上调的基因有10个,同时表达下调的基因有11个。结论 APP等21个基因与采用标准化疗的AML首次完全缓解持续时间有关,这些基因可能成为早期诊断难治性AML和判断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维持性血液透析 (MHD)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PBMC)早期凋亡 (Annexin V)。 方法 应用流式细胞仪 (FCM)定量检测终末期肾衰竭未透析患者 (ND)、醋酸纤维膜透析患者 (CA)、聚砜膜透析患者 (PS)和健康自愿者 (C)各10例的 PBMC体外无刺激培养 2 4 h后 Annexin V的表达。 结果  ND组 Annexin V表达显著高于 C组和 PS组 ,CA组显著高于 C组和 PS组 (P<0 .0 5 ) ,而 PS组与 C组、CA组与 ND组差异不显著。 Annexin V与 Ccr间呈显著负相关 (P<0 .0 5 )。 结论 透析和尿毒症本身可诱导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凋亡增加 ,生物相容性较好的透析膜可减轻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活化小胶质细胞移植后脊髓组织内TGF-β1mRNA和蛋白表达及意义.方法 应用改良Allen法制造Wistar大鼠脊髓损伤模型,将活化小胶质细胞移植到脊髓损伤模型,测定脊髓组织内TGF-β1mRNA和蛋白表达.结果 各时相点对照组TGF-β1mRNA及其蛋白表达量明显低于移植组(P<0.01).结论 活化小胶质细胞移植后,可以上调损伤脊髓表达TGF-β1;脊髓内TGF-β1蛋白的高表达可能对脊髓损伤修复起促进作用;活化的小胶质细胞可能是TGF-β1的主要来源.  相似文献   

18.
成人急性白血病初诊骨髓MRI及临床应用研究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目的:研究成人急性白血病(acute leukemia,AL)患者初诊自然病程状态下骨髓的MRI表现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搜经细胞形态学及免疫表型综合分析确诊的成人AL54例,其中髓细胞白血病(AML)28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26例,行骨盆及股骨中上段骨髓MRI,采用SE序列及短时反转恢复(STIR)序列行冠状面扫描,选取15例正常志愿者作为对照组,搜集AL患者同期骨髓象及血常规结果与MRI对比分析。结果:患者骨髓MRI表现按浸润程度和范围分为5级,AML患者23(82%)例属Ⅰ-Ⅲ级病例,2型患者MRI分级总体的分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U=4.233),P<0.01)。分别比较2型AL患者各临床诊断指标,显示2屠 骨髓象白血病细胞计数(BMT)、外周血白血病细胞计数(PBT)、外周血白细胞计数(WBC)之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值分别为4.336、2.008、3.420,P值均<0.05)。MRI分级与临床诊断指标比较,两者间具有非常显著的一致性(U=6.099,P<0.01)。,MRI分级为Ⅳ级的AML患者,缓解率较Ⅰ-Ⅲ级者低(P<0.05),MRI分级为Ⅴ级的ALL患者与Ⅳ级患者缓解率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1)。结论MRI能反映2型AL不同的骨髓浸润特征,能为AL确诊提供影像学依据。初诊AML患者骨髓MIR对病情的评估,缓解的预测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成牙本质细胞中P2X7受体(P2X7R)表达在牙髓炎发病及病情进展中的意义。方法取轻度牙髓炎、重度牙髓炎患者和健康者第三磨牙各20例,采用Real-time PCR法检测P2X7R mRNA表达水平,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P2X7R蛋白表达水平;另采用ELISA法检测上述第三磨牙供者的血清样本中IL-1β、IL-6和TNF-α等炎症因子水平。结果按健康组、轻度牙髓炎组、重度牙髓炎组的顺序,第三磨牙成牙本质细胞中P2X7R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增高,患者血清中IL-1β、IL-6的水平显著增高;轻度牙髓炎患者血清中TNF-α与健康人比较,显著升高(P<0.05);但重度牙髓炎患者与轻度牙髓炎患者比较,血清中TNF-α则显著降低(P<0.05)。在轻度牙髓炎患者中,P2X7R mRNA表达与IL-1β水平显著正相关(P<0.05),P2X7R蛋白表达与IL-1β、IL-6和TNF-α水平均呈正相关(P<0.05);在重度牙髓炎患者,P2X7R mRNA表达与IL-1β和IL-6水平均呈正相关(P<0.05),P2X7R蛋白表达与IL-1β和IL-6水平均呈正相关(P<0.05)。结论成牙本质细胞P2X7R表达在牙髓炎发病和病情进展过程中表达增高,且该过程伴随IL-1β、IL-6和TNF-α等炎症因子表达增加。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FANCQ蛋白在急性髓系白血病(AML)中的表达情况。方法选取自2014年12月至2016年3月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血液科就诊的AML患者67例为研究对象。将本组患者分为AML初治组(n=31)和AML完全缓解组(n=36)。并选取同期在我院诊断为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患者35例为对照组。应用Western blot印迹法检测各组中FANCQ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AML初治组FANCQ蛋白表达灰度值为(0.848±0.076),AML完全缓解组为(0.292±0.027),对照组为(0.273±0.026)。AML初诊组FANCQ的表达与对照组、完全缓解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ML完全缓解组FANCQ的表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FANCQ蛋白在AML患者中高表达,可能与AML的发病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